第一五零章 故智新解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午的训练结束,中午又是吃鱼为菜,午睡了一会下午又要上课。
百二十名候补军官们坐在椅子上,崭新的木桌上摆着书本。
书都是刚刊印出来的,用的也不是旧兵书上的文言,而是彻彻底底的白话。
钟声响起之前,乱哄哄的有说有笑。
钟声一响,所有人都闭了嘴,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轮值的大班长看到刘钰进来,喊了一声起立的口令,吴芳瑞的脑子还未反应过来,身体已经下意识地站直了。
喊完了老师好,坐下后不久,讲堂的刷了黑漆的木板和刘钰手里的石膏笔发出一阵阵摩擦,吴芳瑞觉得自己的牙要酸倒了。
很快,黑板上写出了标题。
骑步炮简易配合概述
几个图形被画在了黑板上,最开始是三条线。
“对步兵来说,尤其是装配了燧发枪和刺刀的步兵来说,列阵射击就是最有效的杀伤方式。”
“三列,这是最为合适的厚度。再多了,后面的在看戏。这样的厚度,对炮兵来说很无奈。”
“炮兵喜欢密集的敌阵,比如我朝现在的矛阵和火绳枪大阵,一炮下去,连砸带毁就可以打一串。也不需要太用瞄准。”
说到这,黑板上又多出来一个图形,原本的三条线变成了一个厚实的矩形。
“三列阵对抗敌人的步兵是有效的,但是对抗骑兵又有些单薄。面对骑兵,一个合格的军官会选择把阵型收紧,增厚。”
说完,又画出来一个“回”字形。
“骑兵可能会在两翼、侧后出现。步兵对抗骑兵的最佳阵型,就是这样的方阵。然而,这样的方阵,又是炮兵和步兵所喜爱的。”
“你结成‘回’字阵,我以三线阵逼近,靠近后两翼向前化为雁形阵……”
石膏笔吱吱地响着,回字形的方阵周围出现了一个半包围的V字阵。
“此外,一旦开始结‘回’字阵,或者前列的步兵开始收缩增加厚度,那么各个营队之间就会出现缺口,而军官也会被困在本阵之中,难以指挥全局。”
黑板上原本单独的回或者V,开始增多,代表着指挥官的小圆圈也开始在各个阵型中出现。
三线、厚实矩阵、回字方阵、侧翼、割裂、缺口……这些前些日子都已经接触的概念,逐渐连为一体。
类似的内容和更为深的内容,在之后的半个月内一直讲述着。
吴芳瑞听的极为认真,他知道这些内容就是真正的不传之秘。
道理还是孙吴兵法上的道理,以众击寡、以多打少,但兵法上的内容都太深奥,只是道,而非术。
悟懂了道,自然可以推演出合适的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悟道的,也并非人人都是天才。
之前的几个月,一直在学各种阵型。
一列队伍有多长?
一列队伍各个纵队之间的宽度应该是多少?
甲纵队二十人,乙纵队也二十人,应该间隔多大的距离,才能在抵达预定位置后转为横队?
横队的种类有多少?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那种阵型?怎么从三列横队转为六列甚至九列横队?
一个营摆空心阵,各个连队的军官怎么怎么下达各自的命令?
一个连队的横队,要旋转三十度角迎敌,排尾的步卒要前进多少步?
之前的几个月就是在学这些内容,在吴芳瑞看来,这些内容就是哨总、掌旅们该学的东西。
而今天开始学的这些内容,才是将军要学的,或者……参谋要学的?
他不确定,但却知道这些东西一定要学好,不久就要进行的考核,就要分出不同的班组。
有参谋班、步兵班、骑兵班、工兵班和炮兵班,据说最差的会被分配到步兵班组,而最好的会被收入到参谋班组。
据说步兵班即将开始操训,减少课堂的时间,可能会在今年冬天之前招募第一批新兵。
骑兵班的人数据说最多,因为刘钰一直在强调,骑兵的军官一定要比步兵多。
一个步兵的连队只需要一名连级军官和八名老兵组成的伍长和哨长。
而一个骑兵的连队却需要至少四名连级军官,分散在骑兵队伍中控制全队。
工兵班和炮兵班,会继续进行一些算术几何之类的课程,参谋班要学什么,暂时不清楚。
这几天关于参谋班的猜测和讨论越来越多,按着“有制之军、无能之将”的想法,越多的人认为这个参谋班要培养的是将来“运筹帷幄”的人。
但吴芳瑞觉得,运筹帷幄还算不上。
比如刘钰之前说过的,行军路线、扎营安排、行军距离等等这些,参谋们可不是运筹帷幄,而是要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以确保主将即便昏聩,也能够保证行军不乱、扎营不乱。
至于更高深的运筹帷幄那样的级别,恐怕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学会的,至少要在战争中磨砺才行,现在只是打基础。
根据这些天的观察,吴芳瑞大致也看出来了刘钰的练兵策略。
以步兵为例,假使要训练一个五千人的大营,先把参谋班、骑兵班等挑走,剩下大约四十名候补步兵军官。
这四十名候补军官,配上一二百名跟着一起训练了三个月的良家子兵卒,组成一个连队,继续训练最基础的队列、转向、步幅、装填。
四十名候补军官,轮流担任轮值的连长。
明年初,募兵一千,原来的良家子兵卒担任伍长,原来的候补军官担任哨总排长。
重复之前的队列、转向、步幅、装填、刺杀等内容,以一教五。
后年,保持规模,训练阵型、变阵,选拔新的伍长、优选连长。
大后年,募兵五六千,继续以一带五,练习队列、转向、装填、射击等。
再后年,练习阵型、变阵、配合、行军。
如此五年,军成。
这倒是与吴子的练兵之法暗合,想想似乎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人的精力有限,而刘钰又分身乏术。
海军那边还好,有不少据说是见证过罗刹国海军从无到有的人,也有不少被刘钰称作可以“青史留名”的舰长。
但陆军这边,旧的军官刘钰根本不用,而且体系也和新军完全不同。
完全舍弃不用,就要从零开始。
吴芳瑞心想,刘大人这是自己先当连长,然后把每个人都教成连长,再让他们去当连长。
这办法虽是笨,可却真的有效,只是若古之名将看来,可能会哂而一笑,以为太笨。
如今终于开始教一些不传之秘,之前是教知其然,现在要教知其所以然了,所以不可能再一个人教一百多人,要选拔出真正传承的二十人,否则教不过来。
那些被扔到步兵班的,只怕按刘大人的说法,只要知其然就够了,完全不必知其所以然,是这一批候补军官中的残次品。
只要会整队、队列、变阵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连队在大营中该怎么转向就行。
甚至……不需要思考,因为真正的大战不会以连队为单位,连队只是整个营中的一部分,不可能单独行动。要做的就是在营队军官下达命令后,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达成营队的命令。
至于骑兵、炮兵和工兵,更不可能是刘大人的嫡传。
想到这,吴芳瑞心里坚定起来,无论如何也要考入这个参谋班,这才是刘大人的嫡传弟子。
将来真正选拔营队主官,肯定是要从这里面选。
这样想着,难免盼着,摩拳擦掌。
然而,等到真正考试的那一天,吴芳瑞懵了,或者说所有的学员都懵了。
没有试卷,没有标准,而是刘钰花了十天的时间,一个一个的单独谈话。
谈完话的人,直接被送到刘公岛,禁止和没被谈话的人进行交谈。
吴芳瑞记得自己被谈话的内容。
最开始问了一些前几天学的内容,就是对骑步炮三兵种配合的简单认知。
问完了这些后,问了问对燧发枪配刺刀的优势到底在哪的理解。
这个问题刘钰之前是讲过的,似乎有标准的答案,但是吴芳瑞在讲完标准答案后,还是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除了之前说的优势,还有一个就是战场上行进的速度。火绳枪和矛阵,必须以很慢的速度前进,这样才能保证配合不会脱节。一旦出现脱节,则可能让敌人抓住机会。”
“即便敌人的侧翼出现了弱点,这种厚实的大阵挪过去的时候,敌人可能已经补上了漏洞。可要是不列阵前进,即便有漏洞,没有阵型也是毫无意义。”
“燧发枪配合刺刀,一旦敌人的侧翼出现弱点,则可以迅速纵队前进,在敌人的阵型调动完成之前,在弱点处发动进攻。”
“更薄的横队,比方阵快;而纵队,又比横队快。”
“孙子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或曰: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则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能不分兵以备我。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
“此皆大略,然而细思之,临阵决战,无非就是以众击寡。队列走的越快,才更有机会创造出以众击寡的机会;或者敌人露出破绽的时候,才能抓得住。”
这是之前不曾讲过的,吴芳瑞也不知道自己讲的对不对。
本身营学里一直到武德宫,是要教武经七书的,教的人未必能懂,学的人也只是自我思考。
这些兵书读过后,与刘钰这几个月来的训练和讲解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生出了这种想法。
他在内心已经支持了刘钰的看法,认为大顺的军队体系落后了。
总体上大顺的军事比前朝要强得多,完全淘汰了火门枪、多管铳、迅雷铳之类脑洞大开、实战检验证明完全不行的东西。
代之以重火绳枪、轻便火炮,完成了三十年战争后期水平的军改。
闯军当年成名的,就是长矛阵和三堵墙,一片石之战也是打崩了衰弱的关宁军。
然而潼关之战,大顺军被鞑清上了一课。在当时东亚最强的汉奸炮兵轰击之下,和浑河血战一样,大顺军的厚阵被炮兵轰崩了。
之后荆襄反击,或许是源于当时燧发枪枪机还远不成熟、或是源于鏖战之下的无可奈何,总之大顺建军的路子就固定下来了——对抗大炮的最有效办法,是更多的大炮。
强势的炮兵,以小口径火炮弥补火绳枪投射能力的不足,长矛阵掩护,府兵轻骑保护侧翼,火绳枪和大炮猛轰打开缺口,着重甲的精锐肉搏兵从缺口冲击,无往不利。
火绳枪结阵稀疏火力不足?搞什么燧发枪,人背马坨找个土堆架起来就能用的小口径炮加强就行了,走着前朝的思路,搞各种小炮加强投射火力。
这思路不是不对,而是火绳枪火力不足之下的两种思路。
只是当燧发枪加刺刀这个挂开出来后,随着打火率提升、刺刀从插管到套管到卡榫,此消彼长。
最终在某个阈值点,可以密集列阵的燧发枪全面反超了小口径炮加火绳枪的火力组合。
古二爷搞那么多皮炮的思路,其实也差不多,可以理解成加强的大火绳枪。
蒙古人没有炮,准噶尔人也是最近才从瑞典军官列纳特那开始组建炮兵。
西南土司叛乱平叛是治安战,而治安战的经验,就是更多的轻便小炮弥补火力。三五十斤的、百十来斤的、二三百斤的,扛着能走、匹马能驮,西南山地,轻便为先,能打个百十米远,或者近距离射出一堆碎石铁渣,就能压制对方。
罗刹使团有资格评价大顺的军事体系在东欧平原上肯定会吃大亏,厚重的阵型一旦炮兵被压制,就是靶子;只要进攻,就可能脱节露出破绽。
但周边的小国、土司、部落和国内起义军却没资格。
仗着自己炮多,欺负没炮的。仗着自己阵厚,随便让蒙古人冲。
所谓拳打幼儿、脚踢耄耋。
吴芳瑞倒没有这样的视野,但他这几个月被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许多,内心已经认可了刘钰的想法。
结合着自己对兵书武经的理解,说出来自己的思索。
说完这些,内心不禁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这算不算画蛇添足。
刘钰也没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表情,又询问了他一些其余问题后,便让他离开了。
在刘公岛的新营房里住了几日,和一些同来的恨恨地表达了对漂亮的砖石结构的刘公岛海军学校的羡慕后,吴芳瑞忐忑不安的心情也终于化为了一声兴奋的怒吼。
他被录取到了参谋班。
上午的训练结束,中午又是吃鱼为菜,午睡了一会下午又要上课。
百二十名候补军官们坐在椅子上,崭新的木桌上摆着书本。
书都是刚刊印出来的,用的也不是旧兵书上的文言,而是彻彻底底的白话。
钟声响起之前,乱哄哄的有说有笑。
钟声一响,所有人都闭了嘴,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轮值的大班长看到刘钰进来,喊了一声起立的口令,吴芳瑞的脑子还未反应过来,身体已经下意识地站直了。
喊完了老师好,坐下后不久,讲堂的刷了黑漆的木板和刘钰手里的石膏笔发出一阵阵摩擦,吴芳瑞觉得自己的牙要酸倒了。
很快,黑板上写出了标题。
骑步炮简易配合概述
几个图形被画在了黑板上,最开始是三条线。
“对步兵来说,尤其是装配了燧发枪和刺刀的步兵来说,列阵射击就是最有效的杀伤方式。”
“三列,这是最为合适的厚度。再多了,后面的在看戏。这样的厚度,对炮兵来说很无奈。”
“炮兵喜欢密集的敌阵,比如我朝现在的矛阵和火绳枪大阵,一炮下去,连砸带毁就可以打一串。也不需要太用瞄准。”
说到这,黑板上又多出来一个图形,原本的三条线变成了一个厚实的矩形。
“三列阵对抗敌人的步兵是有效的,但是对抗骑兵又有些单薄。面对骑兵,一个合格的军官会选择把阵型收紧,增厚。”
说完,又画出来一个“回”字形。
“骑兵可能会在两翼、侧后出现。步兵对抗骑兵的最佳阵型,就是这样的方阵。然而,这样的方阵,又是炮兵和步兵所喜爱的。”
“你结成‘回’字阵,我以三线阵逼近,靠近后两翼向前化为雁形阵……”
石膏笔吱吱地响着,回字形的方阵周围出现了一个半包围的V字阵。
“此外,一旦开始结‘回’字阵,或者前列的步兵开始收缩增加厚度,那么各个营队之间就会出现缺口,而军官也会被困在本阵之中,难以指挥全局。”
黑板上原本单独的回或者V,开始增多,代表着指挥官的小圆圈也开始在各个阵型中出现。
三线、厚实矩阵、回字方阵、侧翼、割裂、缺口……这些前些日子都已经接触的概念,逐渐连为一体。
类似的内容和更为深的内容,在之后的半个月内一直讲述着。
吴芳瑞听的极为认真,他知道这些内容就是真正的不传之秘。
道理还是孙吴兵法上的道理,以众击寡、以多打少,但兵法上的内容都太深奥,只是道,而非术。
悟懂了道,自然可以推演出合适的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悟道的,也并非人人都是天才。
之前的几个月,一直在学各种阵型。
一列队伍有多长?
一列队伍各个纵队之间的宽度应该是多少?
甲纵队二十人,乙纵队也二十人,应该间隔多大的距离,才能在抵达预定位置后转为横队?
横队的种类有多少?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那种阵型?怎么从三列横队转为六列甚至九列横队?
一个营摆空心阵,各个连队的军官怎么怎么下达各自的命令?
一个连队的横队,要旋转三十度角迎敌,排尾的步卒要前进多少步?
之前的几个月就是在学这些内容,在吴芳瑞看来,这些内容就是哨总、掌旅们该学的东西。
而今天开始学的这些内容,才是将军要学的,或者……参谋要学的?
他不确定,但却知道这些东西一定要学好,不久就要进行的考核,就要分出不同的班组。
有参谋班、步兵班、骑兵班、工兵班和炮兵班,据说最差的会被分配到步兵班组,而最好的会被收入到参谋班组。
据说步兵班即将开始操训,减少课堂的时间,可能会在今年冬天之前招募第一批新兵。
骑兵班的人数据说最多,因为刘钰一直在强调,骑兵的军官一定要比步兵多。
一个步兵的连队只需要一名连级军官和八名老兵组成的伍长和哨长。
而一个骑兵的连队却需要至少四名连级军官,分散在骑兵队伍中控制全队。
工兵班和炮兵班,会继续进行一些算术几何之类的课程,参谋班要学什么,暂时不清楚。
这几天关于参谋班的猜测和讨论越来越多,按着“有制之军、无能之将”的想法,越多的人认为这个参谋班要培养的是将来“运筹帷幄”的人。
但吴芳瑞觉得,运筹帷幄还算不上。
比如刘钰之前说过的,行军路线、扎营安排、行军距离等等这些,参谋们可不是运筹帷幄,而是要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以确保主将即便昏聩,也能够保证行军不乱、扎营不乱。
至于更高深的运筹帷幄那样的级别,恐怕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学会的,至少要在战争中磨砺才行,现在只是打基础。
根据这些天的观察,吴芳瑞大致也看出来了刘钰的练兵策略。
以步兵为例,假使要训练一个五千人的大营,先把参谋班、骑兵班等挑走,剩下大约四十名候补步兵军官。
这四十名候补军官,配上一二百名跟着一起训练了三个月的良家子兵卒,组成一个连队,继续训练最基础的队列、转向、步幅、装填。
四十名候补军官,轮流担任轮值的连长。
明年初,募兵一千,原来的良家子兵卒担任伍长,原来的候补军官担任哨总排长。
重复之前的队列、转向、步幅、装填、刺杀等内容,以一教五。
后年,保持规模,训练阵型、变阵,选拔新的伍长、优选连长。
大后年,募兵五六千,继续以一带五,练习队列、转向、装填、射击等。
再后年,练习阵型、变阵、配合、行军。
如此五年,军成。
这倒是与吴子的练兵之法暗合,想想似乎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人的精力有限,而刘钰又分身乏术。
海军那边还好,有不少据说是见证过罗刹国海军从无到有的人,也有不少被刘钰称作可以“青史留名”的舰长。
但陆军这边,旧的军官刘钰根本不用,而且体系也和新军完全不同。
完全舍弃不用,就要从零开始。
吴芳瑞心想,刘大人这是自己先当连长,然后把每个人都教成连长,再让他们去当连长。
这办法虽是笨,可却真的有效,只是若古之名将看来,可能会哂而一笑,以为太笨。
如今终于开始教一些不传之秘,之前是教知其然,现在要教知其所以然了,所以不可能再一个人教一百多人,要选拔出真正传承的二十人,否则教不过来。
那些被扔到步兵班的,只怕按刘大人的说法,只要知其然就够了,完全不必知其所以然,是这一批候补军官中的残次品。
只要会整队、队列、变阵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连队在大营中该怎么转向就行。
甚至……不需要思考,因为真正的大战不会以连队为单位,连队只是整个营中的一部分,不可能单独行动。要做的就是在营队军官下达命令后,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达成营队的命令。
至于骑兵、炮兵和工兵,更不可能是刘大人的嫡传。
想到这,吴芳瑞心里坚定起来,无论如何也要考入这个参谋班,这才是刘大人的嫡传弟子。
将来真正选拔营队主官,肯定是要从这里面选。
这样想着,难免盼着,摩拳擦掌。
然而,等到真正考试的那一天,吴芳瑞懵了,或者说所有的学员都懵了。
没有试卷,没有标准,而是刘钰花了十天的时间,一个一个的单独谈话。
谈完话的人,直接被送到刘公岛,禁止和没被谈话的人进行交谈。
吴芳瑞记得自己被谈话的内容。
最开始问了一些前几天学的内容,就是对骑步炮三兵种配合的简单认知。
问完了这些后,问了问对燧发枪配刺刀的优势到底在哪的理解。
这个问题刘钰之前是讲过的,似乎有标准的答案,但是吴芳瑞在讲完标准答案后,还是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除了之前说的优势,还有一个就是战场上行进的速度。火绳枪和矛阵,必须以很慢的速度前进,这样才能保证配合不会脱节。一旦出现脱节,则可能让敌人抓住机会。”
“即便敌人的侧翼出现了弱点,这种厚实的大阵挪过去的时候,敌人可能已经补上了漏洞。可要是不列阵前进,即便有漏洞,没有阵型也是毫无意义。”
“燧发枪配合刺刀,一旦敌人的侧翼出现弱点,则可以迅速纵队前进,在敌人的阵型调动完成之前,在弱点处发动进攻。”
“更薄的横队,比方阵快;而纵队,又比横队快。”
“孙子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或曰: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则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能不分兵以备我。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
“此皆大略,然而细思之,临阵决战,无非就是以众击寡。队列走的越快,才更有机会创造出以众击寡的机会;或者敌人露出破绽的时候,才能抓得住。”
这是之前不曾讲过的,吴芳瑞也不知道自己讲的对不对。
本身营学里一直到武德宫,是要教武经七书的,教的人未必能懂,学的人也只是自我思考。
这些兵书读过后,与刘钰这几个月来的训练和讲解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生出了这种想法。
他在内心已经支持了刘钰的看法,认为大顺的军队体系落后了。
总体上大顺的军事比前朝要强得多,完全淘汰了火门枪、多管铳、迅雷铳之类脑洞大开、实战检验证明完全不行的东西。
代之以重火绳枪、轻便火炮,完成了三十年战争后期水平的军改。
闯军当年成名的,就是长矛阵和三堵墙,一片石之战也是打崩了衰弱的关宁军。
然而潼关之战,大顺军被鞑清上了一课。在当时东亚最强的汉奸炮兵轰击之下,和浑河血战一样,大顺军的厚阵被炮兵轰崩了。
之后荆襄反击,或许是源于当时燧发枪枪机还远不成熟、或是源于鏖战之下的无可奈何,总之大顺建军的路子就固定下来了——对抗大炮的最有效办法,是更多的大炮。
强势的炮兵,以小口径火炮弥补火绳枪投射能力的不足,长矛阵掩护,府兵轻骑保护侧翼,火绳枪和大炮猛轰打开缺口,着重甲的精锐肉搏兵从缺口冲击,无往不利。
火绳枪结阵稀疏火力不足?搞什么燧发枪,人背马坨找个土堆架起来就能用的小口径炮加强就行了,走着前朝的思路,搞各种小炮加强投射火力。
这思路不是不对,而是火绳枪火力不足之下的两种思路。
只是当燧发枪加刺刀这个挂开出来后,随着打火率提升、刺刀从插管到套管到卡榫,此消彼长。
最终在某个阈值点,可以密集列阵的燧发枪全面反超了小口径炮加火绳枪的火力组合。
古二爷搞那么多皮炮的思路,其实也差不多,可以理解成加强的大火绳枪。
蒙古人没有炮,准噶尔人也是最近才从瑞典军官列纳特那开始组建炮兵。
西南土司叛乱平叛是治安战,而治安战的经验,就是更多的轻便小炮弥补火力。三五十斤的、百十来斤的、二三百斤的,扛着能走、匹马能驮,西南山地,轻便为先,能打个百十米远,或者近距离射出一堆碎石铁渣,就能压制对方。
罗刹使团有资格评价大顺的军事体系在东欧平原上肯定会吃大亏,厚重的阵型一旦炮兵被压制,就是靶子;只要进攻,就可能脱节露出破绽。
但周边的小国、土司、部落和国内起义军却没资格。
仗着自己炮多,欺负没炮的。仗着自己阵厚,随便让蒙古人冲。
所谓拳打幼儿、脚踢耄耋。
吴芳瑞倒没有这样的视野,但他这几个月被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许多,内心已经认可了刘钰的想法。
结合着自己对兵书武经的理解,说出来自己的思索。
说完这些,内心不禁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这算不算画蛇添足。
刘钰也没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表情,又询问了他一些其余问题后,便让他离开了。
在刘公岛的新营房里住了几日,和一些同来的恨恨地表达了对漂亮的砖石结构的刘公岛海军学校的羡慕后,吴芳瑞忐忑不安的心情也终于化为了一声兴奋的怒吼。
他被录取到了参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