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兄弟情深?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城墙上,李鸿运箭无虚发。
城墙下,刘武周的军队尸横遍野。
在李鸿运神箭手级别表现的鼓舞之下,梁军全都奋勇争先,果断打退了刘武周军队的进攻。
于是刘武周大怒,稍加休整之后继续严令士兵攻城。
结果,晋阳还是固若金汤,根本无法攻克。
刘武周自闭了。
在他看来,自己的策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先剪除晋阳周围的各个州县,让晋阳成为一座孤城,到时候齐王自然惊慌失措,城中士气也必然崩溃。
到时候只要围困一段时间,晋阳自然能够一鼓而下。
可没想到,情报有误,这个齐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箭法实在了得。而且他也并非传言中的那个纨绔子弟、搞得晋阳民怨沸腾兵无战心,反而看起来跟他那个二哥一样,都是很得民心的主。
但是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刘武周也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联合突厥、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是刘武周此时的策略,现在晋阳周围的县城都已经被扫清,来援的梁军也都已经被他打败,宰相裴寂甚至被打得仅以身免。
只剩晋阳孤城一座,总不能就此罢手吧?
不能跳过不打,那样的话等他带兵南下时,晋阳就是后方的一根钉子,可以无限出城骚扰他的后勤辎重和粮道。
也不能围而不攻,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很多,而且如果大军一直驻扎在此处,等梁军的援军再次到来,情况就很棘手了。
于是,刘武周一咬牙,下令继续勐攻!
可晋阳毕竟是坚城一座,这里有梁高祖留下的数万士兵,还有足以支撑数年的丰厚存粮。
李鸿运也不再是齐王那个熊孩子,他尽可能地赔偿百姓、拿出府库和自己私人的财宝赏赐士卒,又亲自上城头作战,尽最大可能修复受损的民心。
于是,梁朝在此地的形象又逐渐好转起来。
作为入侵者的刘武周在民心上占不到便宜。
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三个月。
最开始的时候李鸿运还有些紧张,每一次作战都是全力以赴,但很快他发现刘武周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打下晋阳。
他守城的军队,其实比刘武周的进攻部队还要多。
不过李鸿运还是按捺住了主动出城去干刘武周的想法,毕竟此时他也清楚自己的野战能力还不强,应该稳妥为上。
而在三个月后的十一月,情况终于有了转机。
秦王来了!
果然与原本历史的发展一样,在派出去的梁军接二连三被打败之后,梁高祖也坐不住了。
本来,如果齐王丢了晋阳,梁高祖会有放弃整个河东之地的想法,退守关中。是秦王强烈要求出征,这才平了刘武周。
而这次,晋阳还没丢,齐王还在死守,梁高祖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放弃河东之地的想法。
反而更加急切地祭出大杀器秦王,去救援齐王。
如果从历史上来看,齐王虽然生下来因为长得丑而被窦皇后丢弃,但梁高祖却特别喜爱这个小儿子,甚至比太子和秦王都要更加宠溺。
否则齐王多半也不会变成这样骄纵跋扈的性格。
总之,秦王来了。
刘武周被迫分兵去迎战秦王,这次他没有了坚城晋阳作为据点,只会输得更快。
秦王在柏壁与刘武周相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发现刘武周比想象中要虚弱,毕竟强攻晋阳的损失很大。
于是,秦王果断出击,先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又在雀鼠谷击败宋金刚,打得刘武周只能率五百骑兵向北逃窜、逃亡突厥。
而李鸿运也趁着双方在雀鼠谷激战的时候出兵,稍微偷袭了一下,获得了一些战果。
整个晋阳周边区域全部光复。
晋阳城门大开,迎接秦王入城。
“四弟!”
此时的秦王,风尘仆仆、面容憔悴,但却神采飞扬。
在雀鼠谷与宋金刚一战,秦王提着刀,一昼夜行军二百里,追着宋金刚的兵马打了数十战,全都大获全胜。
而后,还在狂追。
手下人劝谏说士卒疲敝再追下去可能有性命之忧,秦王怒道:“尽忠报国,岂可顾身?”
于是继续追。
二日不食,三日不解甲,一日八战,皆大破之,俘虏斩杀数万敌军,顺便收降了尉迟敬德。
兄弟二人热情拥抱了一番。
严格来说齐王是秦王的四弟,前面还有个三弟夭折了,也就是演义小说中那个一对金锤打死百万大军的离谱人物。
此时,兄弟三人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毕竟梁朝还处于草创阶段,大家都忙着开疆拓土,还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纠葛。
秦王看了看晋阳城中的情况,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其实对于自己这个兄弟的所作所为,他也有所耳闻。想要劝说,但梁高祖都如此纵容,他这个做兄长的说话自然也不怎么好使。
但此时看到一场大战之后,这个幼弟似乎有改过自新的趋势,秦王自然也很高兴。
平定刘武周之后,梁高祖大喜,给兄弟二人都重重封赏。
果然如李鸿运所料,他其实不需要像秦王一样去啃那些硬仗。
真实的齐王要么是最佳第六人,要么就是混子,就这样还能一路封赏、权势不断膨胀,更何况此时他打出了一个正常领袖该有的水平。
于是,李鸿运跟秦王通了通气,又给梁高祖上奏说自己想要随军出征,很快得到应允。
显然经此一战,梁高祖也惊喜地发现年幼的齐王似乎也是个军事奇才。
梁高祖扶持宗室向来是不遗余力,对自己的儿子更是丝毫没有“赏罚分明”的概念。
犯了错基本不罚,有了功更是毫无限度地赏赐。
显然,梁高祖也希望齐王和秦王各领一支兵马、分别立下战功。
军功不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到时候他和太子也更好平衡朝中实力,不至于让秦王一人独大。
按照梁高祖的谋划,必然是倾向于让齐王逐渐独立领兵的,但紧张的局势终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因为短短五个月之后,梁军就要倾全国之兵去打王世充。
这一战,从武德三年七月一直打到武德四年六月,而王世充顶不住了被迫向窦建德求援后,就是李鸿运所熟知的虎牢关之战。
……
不久之后,李鸿运再度来到虎牢关前。
只不过这次再来虎牢关,他的感慨良多。
上次他扮演窦建德,在这里击败了秦王、打退了梁军,成功进兵虎牢关。
当然,靠的是未卜先知、在自家大营摆车阵的计谋。
而现在,他扮演齐王,要和秦王一起并肩作战了。
在征讨王世充的过程中,李鸿运扮演的齐王已经屡立战功,刷了很强的存在感。
秉持着“秦王在哪我在哪”的理念,李鸿运跟着秦王一起勘察敌情,也经历了不少恶战。
秦王率轻骑兵侦查,被王世充的骑兵包围,秦王让手下人先行归营,独自一人殿后。
等到单雄信率数百骑兵追来的时候,秦王左右开弓,敌人无不应弦而倒。
而李鸿运则是跟着秦王一起张弓搭箭,应弦而倒者再翻倍。
等到窦建德来救援王世充的时候,李鸿运和秦王一起拍板,力排众议,决定前往虎牢关防守窦建德。
而这次,秦王没有再留他围攻洛阳,而是将他带在了身边。
之前留齐王围攻洛阳,主要还是因为齐王没啥用,带在身边估计也是拖后腿的。
王世充已经被打成了惊弓之鸟,根本就不敢出城,而梁军其实也打不下洛阳。所以齐王在那坐镇,性质跟吉祥物相似。
而这次,秦王已经意识到了齐王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所以就带在身边。
虎牢关之战,再度上演。
秦王又是带着精锐骑兵亲自侦查,像往常一样不断地将为数不多的骑兵安置在沿途各处。
等到了窦建德营前,只剩下秦王、齐王、尉迟敬德等数人。
窦建德的士兵看到这零星的几个梁军,只认为他们是来侦查的游骑,所以并未在意。
但秦王直接大喊道:“我秦王也!”
对敌方大营全体士兵发动了嘲讽技能。
而李鸿运也非常适时地大喊一声:“我齐王也!”
嘲讽效果翻倍。
窦建德的骑兵果然出来追击,而结果自然是被秦王和齐王一起放风筝,尉迟敬德牢牢地拉住仇恨,一直引着窦建德的骑兵来到伏兵之地,杀得对方大败。
秦王不由得哈哈大笑,对尉迟敬德说道:“我兄弟二人持弓失,公持槊相随,虽百万众奈我何!”
李鸿运激动得表示:秦王说得对!
对峙了二十多天后,秦王再度按照原定的历史轨迹出击,一战直接捅穿了窦建德的中军大营,将他擒获。
虎牢关之战,再次一战擒双王,秦王和齐王两人都因为军功而大获赏赐。
不过李鸿运也没有满足于此,他又上疏梁高祖,要求自己去镇守河北。
这个要求对梁高祖而言,是正中下怀。
太子在长安,不能动;秦王在一战擒双王之后,已经是天策上将、封无可封,梁高祖已经更倾向于让他留在长安。
一方面是让他不要再立军功,将收尾的军功分给太子等人摘桃子,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任何地方有叛乱都可以立刻用万金油秦王去平定。
而齐王既然在之前的战争中同样表现出色,镇守齐地和河北之地,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等到河北之地以后,李鸿运首先找到了已经回家务农的刘黑闼,对他礼贤下士、态度极为恭敬,许给他高官厚禄和一张刚画出来的崭新大饼,牢牢地抱住了这条大腿。
窦建德打输的时候,刘黑闼还名声不显,所以他也没期待着梁军能发掘、重用自己,这才回去种田。
现在齐王如此礼遇,刘黑闼顿时受宠若惊,愿意鞍前马后为之效劳。
按照原本的历史线发展,梁朝的河北之地政策有很大的问题。
窦建德在河北之地本就很得民心,而河北之地的实力又极为强大。秦王击败窦建德后,窦建德的大军只是被冲散。秦王又不可能将这些人全都杀了,只能将他们放回去。
而梁高祖又十分没有政治头脑地立刻在闹市处死了窦建德,强召窦建德旧部将领去长安。以至于河北之地的窦建德旧部人人自危,以为梁高祖要杀他们,这才推举刘黑闼起兵反抗。
李鸿运开了上帝视角,自然知道此时要如何处理。
首先是上疏梁高祖,要求自己对河北之地有便宜从事之权,梁高祖应允。
对于这些儿子们,梁高祖一向都是非常信任的,甚至都到了盲信的地步。
打下洛阳前,梁高祖就已经承诺了秦王,洛阳的一切事宜他都可以自行决断。
虽说后来他又反悔了,让贵妃去府库选财宝,但大体的行事风格却可以大致确定。
更何况,河北之地不同于洛阳。
洛阳繁华富庶,宫中那些人都盯着想来分一杯羹,而河北之地就相对苦一些,没有太多值钱的东西,不管是梁高祖、太子还是那些后妃,基本上都对这块地方不感兴趣,根本没有太多关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黑闼之叛才会那么顺利。
李鸿运釜底抽薪,抢先窦建德的旧部找到刘黑闼,将他拉拢到自己麾下,而后又恩威并施,招揽窦建德旧部、许以高官厚禄,对他们分化瓦解,对于打算带头谋反的范愿等人,果断出击,斩草除根。
当初刘黑闼刚起兵的时候仅仅只有百余人,之后才一路滚雪球再度滚起了数万大军。
李鸿运及时地将隐患消灭,又尽可能招揽窦建德旧部,于是历史上太子平河北的功劳,就全都算在了他的身上。
不仅如此,窦建德的这些旧部也发现了,除了押宝齐王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他们之前叛乱本来也是被逼无奈,是看到梁高祖杀了窦建德、又一副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样子,这才反叛。
但现在齐王既然已经上疏,让他们不用去长安,而是可以在自己帐下听令,对这些降将又不吝惜珍宝财货和官位,诚心结交,于是大部分人也就踏踏实实地留在了齐王的手下。
不过,为了收揽河北之地的人才,李鸿运也错过了一些东西。
从武德五年开始,突厥发现自己扶持的势力全都被梁朝所灭,于是开始频繁南下。
本来历史上应该是齐王与秦王一起去对付突厥人,尤其是在武德七年的五陇坂,如果是李鸿运扮演齐王的话,还有一次跟着秦王装一波的机会。
但他此时还在河北之地安心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自然也无法出现在对抗突厥的战场。
直到武德八年,李鸿运这才上疏梁高祖,请求从河北之地返回长安。
梁高祖欣然同意。
之后的剧情,就朝着原定的玄武门之变开始发展。
太子与秦王的矛盾不断激化是必然的,毕竟两个人都对皇位有诉求。
梁高祖继续偏向太子拉偏架、并开始着手削弱秦王的力量也是必然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齐王的势力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齐王帮谁,谁就能大概率拿下。
此时李鸿运其实非常纠结,因为从本心出发,他是更想站在秦王这一边的。
当年晋阳被围,两日不进食、三日不解甲追砍宋金刚来救他的,是秦王;虎牢关一战率军侦察与他一起射杀窦建德骑兵的,也是秦王。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秦王是他的坚定战友,而反观太子和梁高祖呢?
不熟。
对于李鸿运来说,其实谁当皇帝都无所谓,但此时如果他帮助太子干掉秦王,那么接下来,太子估计还要干掉他。
秦王军功卓着、功高盖主,那现在你这个齐王就没有军功了吗?
当初你可以跟在秦王屁股后边跟他打得火热,太子既然干掉了秦王,又怎么可能放过你。
而如果帮秦王呢?
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太子和梁高祖,那么秦王坐天下,他这个齐王却可以高枕无忧。
因为秦王本身就是最能打的人,不管谁拥兵在外,秦王都不会怕。
所以秦王不会猜忌他。
到时候李鸿运不管是想每天在府里吃喝玩乐与侍女昏天黑地做个没心没肺的王室宗亲,又或者是坐镇一方、在朝中担任要职,应该都是没问题的。
太子和秦王的能力有差距,心胸也有差距,所以从事后角度来看,帮秦王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李鸿运主观意愿上最想要的选择。
只可惜这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干掉秦王。
李鸿运也没办法,只能选择倒向太子一方。
如此一来,太子和齐王的实力飞速膨胀。
如果历史像之前那样发展,那么他们将会有很大的优势。
但让李鸿运感到惊讶的是,历史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来自于秦王,而是来自于梁高祖。
按照原本的历史,太子其实有两次非常严重的搞事:一次是让边军送来了五百突骑,勾结边将这是大罪;另一次是给杨文干送铠甲,而杨文干还谋反了。
在历史上,梁高祖只是大骂了他一顿,给他吃麦饭,却并没有进一步的惩罚。
别说是废太子之位,甚至没怎么削夺他的权势。
这次,太子仍旧干了这两件事,但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梁高祖大怒,将太子府的许多臣僚治罪,或者贬官,或者让他们离开长安、到地方上去任职。同时又拆解了太子的东宫卫队,连带着与太子有勾结的边将一并惩处。
而李鸿运这个齐王,因为跟太子走得近,也被此时牵连,齐王府的势力被拆解、削弱。
“岂有此理!”
李鸿运很气,但仔细琢磨琢磨,也就回过味来了。
梁高祖的行为一点没毛病,十分符合他的人设。
梁高祖的人设从来都不是偏爱太子,若是喜欢在儿子之间搞平衡。
秦王太强了,那就针对一下秦王,对太子这边拉偏架。
但此时太子和齐王联合,势力已经明显超过了秦王,那么梁高祖自然就要削弱太子和齐王的势力,扶一扶秦王。
归根结底,梁高祖的第一诉求还是让手下的儿子们安生一点,自己能够多坐几年皇位。
被梁高祖强行平衡了一波之后,李鸿运很不爽,但也没什么办法。
重整旗鼓之后,李鸿运再次开始谋划玄武门之变。
他耐心等待着“太白经天”事件的发生。
这个时间很好掐算,等太白经天事件一出,太史令上奏“秦王当有天下”,秦王就会入宫举报太子与后宫贵妃有染,梁高祖召太子和齐王第二天早上进宫对质。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动手的时候。
李鸿运已经打定主意,当天他直接跟太子带上所有的私兵,全身甲胃进入玄武门,然后直接跟秦王来一场硬碰硬的大战。
此时太子和齐王的势力虽然削弱了一些,但仍有三千人。
只要这三千人不是后知后觉地等太子死了才攻打玄武门,而是从一开始就冲破玄武门,那么秦王埋伏他们的数十骑,反过来就会被他们杀个干净。
到时候秦王就算再怎么逆天,难道还能一人打三千人吗?
打定主意,李鸿运开始耐心谋划。
果然,太白经天事件如计划中发生了。
李鸿运立刻去游说太子。
在之前的环节中,他不仅拿了战斗需要的相关天赋,也拿了一个叫做【巧舌如黄】的天赋,让自己的游说能力大大增强,确保太子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
于是,太子领着东宫的众人,浩浩荡荡地杀向玄武门。
玄武门的守卫常何是秦王的人,当然不会放他们进来。
于是李鸿运先是不穿铠甲、带着几个死士混进玄武门,然后趁着城门打开时,立刻出手斩杀常何。
而太子和齐王的三千多私兵则是立刻一拥而上,将玄武门夺下。
李鸿运这才身披铠甲,带着刘黑闼等人闯入玄武门,直抵临湖殿。
一切都如计划中进行。
然而,就在李鸿运在临湖殿周围搜索秦王踪迹的时候,令人尴尬的情况发生了。
秦王确实出现了,只不过跟他一起出现的除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武将之外,还有宫中的禁军。
李鸿运愣住了。
为什么……宫中禁军也站在秦王身后?
而后,他听到梁高祖气愤而又颤抖的声音。
“你们两个逆子!竟然真敢谋反!
“若不是秦王前来救驾,朕真的要死于你们这两个逆子之手!
“秦王,给朕将这些乱臣贼子,全都乱刃分尸!此间事了,朕就封你为太子!”
秦王看了齐王一眼,表情复杂。
显然,他一直都希望这个兄弟能站在自己这边,毕竟二人一起征战天下,曾经是多么的配合默契,又是多么的惺惺相惜。
但此时,任何的兄弟情谊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秦王的脸色变得冷峻:“儿臣遵旨!”
李鸿运瞬间僵在原地。
不对啊!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啊!
城墙上,李鸿运箭无虚发。
城墙下,刘武周的军队尸横遍野。
在李鸿运神箭手级别表现的鼓舞之下,梁军全都奋勇争先,果断打退了刘武周军队的进攻。
于是刘武周大怒,稍加休整之后继续严令士兵攻城。
结果,晋阳还是固若金汤,根本无法攻克。
刘武周自闭了。
在他看来,自己的策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先剪除晋阳周围的各个州县,让晋阳成为一座孤城,到时候齐王自然惊慌失措,城中士气也必然崩溃。
到时候只要围困一段时间,晋阳自然能够一鼓而下。
可没想到,情报有误,这个齐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箭法实在了得。而且他也并非传言中的那个纨绔子弟、搞得晋阳民怨沸腾兵无战心,反而看起来跟他那个二哥一样,都是很得民心的主。
但是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刘武周也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联合突厥、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是刘武周此时的策略,现在晋阳周围的县城都已经被扫清,来援的梁军也都已经被他打败,宰相裴寂甚至被打得仅以身免。
只剩晋阳孤城一座,总不能就此罢手吧?
不能跳过不打,那样的话等他带兵南下时,晋阳就是后方的一根钉子,可以无限出城骚扰他的后勤辎重和粮道。
也不能围而不攻,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很多,而且如果大军一直驻扎在此处,等梁军的援军再次到来,情况就很棘手了。
于是,刘武周一咬牙,下令继续勐攻!
可晋阳毕竟是坚城一座,这里有梁高祖留下的数万士兵,还有足以支撑数年的丰厚存粮。
李鸿运也不再是齐王那个熊孩子,他尽可能地赔偿百姓、拿出府库和自己私人的财宝赏赐士卒,又亲自上城头作战,尽最大可能修复受损的民心。
于是,梁朝在此地的形象又逐渐好转起来。
作为入侵者的刘武周在民心上占不到便宜。
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三个月。
最开始的时候李鸿运还有些紧张,每一次作战都是全力以赴,但很快他发现刘武周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打下晋阳。
他守城的军队,其实比刘武周的进攻部队还要多。
不过李鸿运还是按捺住了主动出城去干刘武周的想法,毕竟此时他也清楚自己的野战能力还不强,应该稳妥为上。
而在三个月后的十一月,情况终于有了转机。
秦王来了!
果然与原本历史的发展一样,在派出去的梁军接二连三被打败之后,梁高祖也坐不住了。
本来,如果齐王丢了晋阳,梁高祖会有放弃整个河东之地的想法,退守关中。是秦王强烈要求出征,这才平了刘武周。
而这次,晋阳还没丢,齐王还在死守,梁高祖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放弃河东之地的想法。
反而更加急切地祭出大杀器秦王,去救援齐王。
如果从历史上来看,齐王虽然生下来因为长得丑而被窦皇后丢弃,但梁高祖却特别喜爱这个小儿子,甚至比太子和秦王都要更加宠溺。
否则齐王多半也不会变成这样骄纵跋扈的性格。
总之,秦王来了。
刘武周被迫分兵去迎战秦王,这次他没有了坚城晋阳作为据点,只会输得更快。
秦王在柏壁与刘武周相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发现刘武周比想象中要虚弱,毕竟强攻晋阳的损失很大。
于是,秦王果断出击,先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又在雀鼠谷击败宋金刚,打得刘武周只能率五百骑兵向北逃窜、逃亡突厥。
而李鸿运也趁着双方在雀鼠谷激战的时候出兵,稍微偷袭了一下,获得了一些战果。
整个晋阳周边区域全部光复。
晋阳城门大开,迎接秦王入城。
“四弟!”
此时的秦王,风尘仆仆、面容憔悴,但却神采飞扬。
在雀鼠谷与宋金刚一战,秦王提着刀,一昼夜行军二百里,追着宋金刚的兵马打了数十战,全都大获全胜。
而后,还在狂追。
手下人劝谏说士卒疲敝再追下去可能有性命之忧,秦王怒道:“尽忠报国,岂可顾身?”
于是继续追。
二日不食,三日不解甲,一日八战,皆大破之,俘虏斩杀数万敌军,顺便收降了尉迟敬德。
兄弟二人热情拥抱了一番。
严格来说齐王是秦王的四弟,前面还有个三弟夭折了,也就是演义小说中那个一对金锤打死百万大军的离谱人物。
此时,兄弟三人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毕竟梁朝还处于草创阶段,大家都忙着开疆拓土,还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纠葛。
秦王看了看晋阳城中的情况,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其实对于自己这个兄弟的所作所为,他也有所耳闻。想要劝说,但梁高祖都如此纵容,他这个做兄长的说话自然也不怎么好使。
但此时看到一场大战之后,这个幼弟似乎有改过自新的趋势,秦王自然也很高兴。
平定刘武周之后,梁高祖大喜,给兄弟二人都重重封赏。
果然如李鸿运所料,他其实不需要像秦王一样去啃那些硬仗。
真实的齐王要么是最佳第六人,要么就是混子,就这样还能一路封赏、权势不断膨胀,更何况此时他打出了一个正常领袖该有的水平。
于是,李鸿运跟秦王通了通气,又给梁高祖上奏说自己想要随军出征,很快得到应允。
显然经此一战,梁高祖也惊喜地发现年幼的齐王似乎也是个军事奇才。
梁高祖扶持宗室向来是不遗余力,对自己的儿子更是丝毫没有“赏罚分明”的概念。
犯了错基本不罚,有了功更是毫无限度地赏赐。
显然,梁高祖也希望齐王和秦王各领一支兵马、分别立下战功。
军功不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到时候他和太子也更好平衡朝中实力,不至于让秦王一人独大。
按照梁高祖的谋划,必然是倾向于让齐王逐渐独立领兵的,但紧张的局势终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因为短短五个月之后,梁军就要倾全国之兵去打王世充。
这一战,从武德三年七月一直打到武德四年六月,而王世充顶不住了被迫向窦建德求援后,就是李鸿运所熟知的虎牢关之战。
……
不久之后,李鸿运再度来到虎牢关前。
只不过这次再来虎牢关,他的感慨良多。
上次他扮演窦建德,在这里击败了秦王、打退了梁军,成功进兵虎牢关。
当然,靠的是未卜先知、在自家大营摆车阵的计谋。
而现在,他扮演齐王,要和秦王一起并肩作战了。
在征讨王世充的过程中,李鸿运扮演的齐王已经屡立战功,刷了很强的存在感。
秉持着“秦王在哪我在哪”的理念,李鸿运跟着秦王一起勘察敌情,也经历了不少恶战。
秦王率轻骑兵侦查,被王世充的骑兵包围,秦王让手下人先行归营,独自一人殿后。
等到单雄信率数百骑兵追来的时候,秦王左右开弓,敌人无不应弦而倒。
而李鸿运则是跟着秦王一起张弓搭箭,应弦而倒者再翻倍。
等到窦建德来救援王世充的时候,李鸿运和秦王一起拍板,力排众议,决定前往虎牢关防守窦建德。
而这次,秦王没有再留他围攻洛阳,而是将他带在了身边。
之前留齐王围攻洛阳,主要还是因为齐王没啥用,带在身边估计也是拖后腿的。
王世充已经被打成了惊弓之鸟,根本就不敢出城,而梁军其实也打不下洛阳。所以齐王在那坐镇,性质跟吉祥物相似。
而这次,秦王已经意识到了齐王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所以就带在身边。
虎牢关之战,再度上演。
秦王又是带着精锐骑兵亲自侦查,像往常一样不断地将为数不多的骑兵安置在沿途各处。
等到了窦建德营前,只剩下秦王、齐王、尉迟敬德等数人。
窦建德的士兵看到这零星的几个梁军,只认为他们是来侦查的游骑,所以并未在意。
但秦王直接大喊道:“我秦王也!”
对敌方大营全体士兵发动了嘲讽技能。
而李鸿运也非常适时地大喊一声:“我齐王也!”
嘲讽效果翻倍。
窦建德的骑兵果然出来追击,而结果自然是被秦王和齐王一起放风筝,尉迟敬德牢牢地拉住仇恨,一直引着窦建德的骑兵来到伏兵之地,杀得对方大败。
秦王不由得哈哈大笑,对尉迟敬德说道:“我兄弟二人持弓失,公持槊相随,虽百万众奈我何!”
李鸿运激动得表示:秦王说得对!
对峙了二十多天后,秦王再度按照原定的历史轨迹出击,一战直接捅穿了窦建德的中军大营,将他擒获。
虎牢关之战,再次一战擒双王,秦王和齐王两人都因为军功而大获赏赐。
不过李鸿运也没有满足于此,他又上疏梁高祖,要求自己去镇守河北。
这个要求对梁高祖而言,是正中下怀。
太子在长安,不能动;秦王在一战擒双王之后,已经是天策上将、封无可封,梁高祖已经更倾向于让他留在长安。
一方面是让他不要再立军功,将收尾的军功分给太子等人摘桃子,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任何地方有叛乱都可以立刻用万金油秦王去平定。
而齐王既然在之前的战争中同样表现出色,镇守齐地和河北之地,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等到河北之地以后,李鸿运首先找到了已经回家务农的刘黑闼,对他礼贤下士、态度极为恭敬,许给他高官厚禄和一张刚画出来的崭新大饼,牢牢地抱住了这条大腿。
窦建德打输的时候,刘黑闼还名声不显,所以他也没期待着梁军能发掘、重用自己,这才回去种田。
现在齐王如此礼遇,刘黑闼顿时受宠若惊,愿意鞍前马后为之效劳。
按照原本的历史线发展,梁朝的河北之地政策有很大的问题。
窦建德在河北之地本就很得民心,而河北之地的实力又极为强大。秦王击败窦建德后,窦建德的大军只是被冲散。秦王又不可能将这些人全都杀了,只能将他们放回去。
而梁高祖又十分没有政治头脑地立刻在闹市处死了窦建德,强召窦建德旧部将领去长安。以至于河北之地的窦建德旧部人人自危,以为梁高祖要杀他们,这才推举刘黑闼起兵反抗。
李鸿运开了上帝视角,自然知道此时要如何处理。
首先是上疏梁高祖,要求自己对河北之地有便宜从事之权,梁高祖应允。
对于这些儿子们,梁高祖一向都是非常信任的,甚至都到了盲信的地步。
打下洛阳前,梁高祖就已经承诺了秦王,洛阳的一切事宜他都可以自行决断。
虽说后来他又反悔了,让贵妃去府库选财宝,但大体的行事风格却可以大致确定。
更何况,河北之地不同于洛阳。
洛阳繁华富庶,宫中那些人都盯着想来分一杯羹,而河北之地就相对苦一些,没有太多值钱的东西,不管是梁高祖、太子还是那些后妃,基本上都对这块地方不感兴趣,根本没有太多关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黑闼之叛才会那么顺利。
李鸿运釜底抽薪,抢先窦建德的旧部找到刘黑闼,将他拉拢到自己麾下,而后又恩威并施,招揽窦建德旧部、许以高官厚禄,对他们分化瓦解,对于打算带头谋反的范愿等人,果断出击,斩草除根。
当初刘黑闼刚起兵的时候仅仅只有百余人,之后才一路滚雪球再度滚起了数万大军。
李鸿运及时地将隐患消灭,又尽可能招揽窦建德旧部,于是历史上太子平河北的功劳,就全都算在了他的身上。
不仅如此,窦建德的这些旧部也发现了,除了押宝齐王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他们之前叛乱本来也是被逼无奈,是看到梁高祖杀了窦建德、又一副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样子,这才反叛。
但现在齐王既然已经上疏,让他们不用去长安,而是可以在自己帐下听令,对这些降将又不吝惜珍宝财货和官位,诚心结交,于是大部分人也就踏踏实实地留在了齐王的手下。
不过,为了收揽河北之地的人才,李鸿运也错过了一些东西。
从武德五年开始,突厥发现自己扶持的势力全都被梁朝所灭,于是开始频繁南下。
本来历史上应该是齐王与秦王一起去对付突厥人,尤其是在武德七年的五陇坂,如果是李鸿运扮演齐王的话,还有一次跟着秦王装一波的机会。
但他此时还在河北之地安心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自然也无法出现在对抗突厥的战场。
直到武德八年,李鸿运这才上疏梁高祖,请求从河北之地返回长安。
梁高祖欣然同意。
之后的剧情,就朝着原定的玄武门之变开始发展。
太子与秦王的矛盾不断激化是必然的,毕竟两个人都对皇位有诉求。
梁高祖继续偏向太子拉偏架、并开始着手削弱秦王的力量也是必然的。
唯一的区别在于,齐王的势力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齐王帮谁,谁就能大概率拿下。
此时李鸿运其实非常纠结,因为从本心出发,他是更想站在秦王这一边的。
当年晋阳被围,两日不进食、三日不解甲追砍宋金刚来救他的,是秦王;虎牢关一战率军侦察与他一起射杀窦建德骑兵的,也是秦王。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秦王是他的坚定战友,而反观太子和梁高祖呢?
不熟。
对于李鸿运来说,其实谁当皇帝都无所谓,但此时如果他帮助太子干掉秦王,那么接下来,太子估计还要干掉他。
秦王军功卓着、功高盖主,那现在你这个齐王就没有军功了吗?
当初你可以跟在秦王屁股后边跟他打得火热,太子既然干掉了秦王,又怎么可能放过你。
而如果帮秦王呢?
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太子和梁高祖,那么秦王坐天下,他这个齐王却可以高枕无忧。
因为秦王本身就是最能打的人,不管谁拥兵在外,秦王都不会怕。
所以秦王不会猜忌他。
到时候李鸿运不管是想每天在府里吃喝玩乐与侍女昏天黑地做个没心没肺的王室宗亲,又或者是坐镇一方、在朝中担任要职,应该都是没问题的。
太子和秦王的能力有差距,心胸也有差距,所以从事后角度来看,帮秦王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李鸿运主观意愿上最想要的选择。
只可惜这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干掉秦王。
李鸿运也没办法,只能选择倒向太子一方。
如此一来,太子和齐王的实力飞速膨胀。
如果历史像之前那样发展,那么他们将会有很大的优势。
但让李鸿运感到惊讶的是,历史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来自于秦王,而是来自于梁高祖。
按照原本的历史,太子其实有两次非常严重的搞事:一次是让边军送来了五百突骑,勾结边将这是大罪;另一次是给杨文干送铠甲,而杨文干还谋反了。
在历史上,梁高祖只是大骂了他一顿,给他吃麦饭,却并没有进一步的惩罚。
别说是废太子之位,甚至没怎么削夺他的权势。
这次,太子仍旧干了这两件事,但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梁高祖大怒,将太子府的许多臣僚治罪,或者贬官,或者让他们离开长安、到地方上去任职。同时又拆解了太子的东宫卫队,连带着与太子有勾结的边将一并惩处。
而李鸿运这个齐王,因为跟太子走得近,也被此时牵连,齐王府的势力被拆解、削弱。
“岂有此理!”
李鸿运很气,但仔细琢磨琢磨,也就回过味来了。
梁高祖的行为一点没毛病,十分符合他的人设。
梁高祖的人设从来都不是偏爱太子,若是喜欢在儿子之间搞平衡。
秦王太强了,那就针对一下秦王,对太子这边拉偏架。
但此时太子和齐王联合,势力已经明显超过了秦王,那么梁高祖自然就要削弱太子和齐王的势力,扶一扶秦王。
归根结底,梁高祖的第一诉求还是让手下的儿子们安生一点,自己能够多坐几年皇位。
被梁高祖强行平衡了一波之后,李鸿运很不爽,但也没什么办法。
重整旗鼓之后,李鸿运再次开始谋划玄武门之变。
他耐心等待着“太白经天”事件的发生。
这个时间很好掐算,等太白经天事件一出,太史令上奏“秦王当有天下”,秦王就会入宫举报太子与后宫贵妃有染,梁高祖召太子和齐王第二天早上进宫对质。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动手的时候。
李鸿运已经打定主意,当天他直接跟太子带上所有的私兵,全身甲胃进入玄武门,然后直接跟秦王来一场硬碰硬的大战。
此时太子和齐王的势力虽然削弱了一些,但仍有三千人。
只要这三千人不是后知后觉地等太子死了才攻打玄武门,而是从一开始就冲破玄武门,那么秦王埋伏他们的数十骑,反过来就会被他们杀个干净。
到时候秦王就算再怎么逆天,难道还能一人打三千人吗?
打定主意,李鸿运开始耐心谋划。
果然,太白经天事件如计划中发生了。
李鸿运立刻去游说太子。
在之前的环节中,他不仅拿了战斗需要的相关天赋,也拿了一个叫做【巧舌如黄】的天赋,让自己的游说能力大大增强,确保太子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
于是,太子领着东宫的众人,浩浩荡荡地杀向玄武门。
玄武门的守卫常何是秦王的人,当然不会放他们进来。
于是李鸿运先是不穿铠甲、带着几个死士混进玄武门,然后趁着城门打开时,立刻出手斩杀常何。
而太子和齐王的三千多私兵则是立刻一拥而上,将玄武门夺下。
李鸿运这才身披铠甲,带着刘黑闼等人闯入玄武门,直抵临湖殿。
一切都如计划中进行。
然而,就在李鸿运在临湖殿周围搜索秦王踪迹的时候,令人尴尬的情况发生了。
秦王确实出现了,只不过跟他一起出现的除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武将之外,还有宫中的禁军。
李鸿运愣住了。
为什么……宫中禁军也站在秦王身后?
而后,他听到梁高祖气愤而又颤抖的声音。
“你们两个逆子!竟然真敢谋反!
“若不是秦王前来救驾,朕真的要死于你们这两个逆子之手!
“秦王,给朕将这些乱臣贼子,全都乱刃分尸!此间事了,朕就封你为太子!”
秦王看了齐王一眼,表情复杂。
显然,他一直都希望这个兄弟能站在自己这边,毕竟二人一起征战天下,曾经是多么的配合默契,又是多么的惺惺相惜。
但此时,任何的兄弟情谊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秦王的脸色变得冷峻:“儿臣遵旨!”
李鸿运瞬间僵在原地。
不对啊!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