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均田与府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欲大治,先治河东,欲治河东,先治军。
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理解。
目前可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追求的是大战略,是成为赢家,而不是什么休养生息,丫就没法休,就算你不去打别人,别人也会来打你的。
那么对于魏国而言,一旦丢掉河东,那就再无未来,就魏国的地势而言,是不可能再崛起。
如果没有河东的话,等于魏国是被秦、赵、楚、韩、齐,五国包围在中间,不管魏国去攻伐哪个国家,其它的国家必然会趁虚而入。
而拥有河东,在战略上就拥有无限可能。
因为与魏国接壤最多的其实是韩国与赵国,魏国想要称霸,也必然是要先整合三晋,那么在拥有河东的情况下,魏国不管是面对赵国,还是面对韩国,都可以做到两面夹击。
河东地区对于秦国重要,其实对于魏国是要更加重要。
而如今河东地区是孤悬在外,与大梁是分割开来的,随时都有被攻占可能性,要保护河东,这军事力量自然是最为重要的。
欲治河东,必先治军。
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治理的再好,也是为他人做嫁衣啊!
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该如何治呢?
魏惠王问道:“那依卿之意,该如何治军?”
姬定回答道:“在魏国若谈治军,自也离不开魏武卒,曾今盛极一时的魏武卒,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诸侯闻风丧胆,显赫一时。”
魏惠王与大臣们听罢,却无半点骄傲,无不羞愧、叹息。
曾经那支军队战无不胜的魏武卒,在魏惠王的作死之下,已经被消耗殆尽,是所剩无几。
惠施问道:“周客卿之意,莫不是想再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来。”
姬定道:“若是能够训练出来的,那固然最好,但这显然已经是不可能的。就国内而言,国家财政,已经无力再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惠施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也知道魏武卒已是过去式。
就当下的生产力而言,魏武卒这种精兵制度几乎可以耗尽国家的一切财政,这就是为什么秦国等诸侯国,都知道魏武卒非常牛X,但就没有人效仿,原因很简单,根本养不起。
魏国在强盛之时,屡屡打胜仗,能够获得许多战利品,还能够勉强维持,但如今的魏国,根本想都不用想。
姬定又道:“而就周边邻国而言,他们也不会允许我国再打造一支强大的魏武卒来,臣敢在此断言,想要再重回魏武卒时代,已经是不可能的。”
这一句话可真是将魏国的底裤都给掀了。
目前魏国还是维持着魏武卒制度,但那都是徒有其名,跟以前的魏武卒根本就没法比。
只是大家都不愿意承认而已,毕竟魏武卒乃是魏国军事上的荣光。
常年驻守边境的成陵君见这个小儿,在此大谈魏国武士心中的荣耀,这心中很是不快,问道:“周客卿对于这练兵之学侃侃而谈,想来之前一定经常带兵作战吧。”
姬定摇头道:“我从未打过仗,我甚至都没有见过别人打仗。”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据我所知,那位令魏国吃尽苦头的孙膑,可也不是带兵出身。”
成陵君嘴角抽搐了下。
十个他可也比不上孙膑啊!
姬定又笑道:“其实这二者也并不冲突,我的职责,乃是找寻兵源,打造军备,以及告诉成陵君,该打哪里,该跟谁去打,而成陵君的职责,则是根据我的命令,去打赢这场战争。”
成陵君当即恼羞成怒,我怎就成你的马仔了,但如今姬定风头正劲,他倒也不太敢太过嚣张,问道:“那我倒想周客卿请教一下,这强兵之策。”
姬定笑道:“成陵君这一句话,就已经道出你我二人职责上的不同啊。我谈得乃是治国之策,而成陵君谈得只是治军之策。”
成陵君争辩道:“你方才说得是,欲大治,先治河东,欲治河东,先治军,这与我所问有何区别?”
“区别大了!”
姬定笑道:“若抛开前二者,只谈强军之策,那可真是太简单了,只需将所有的一切全部投入到军事当中,我敢保证,短时内,必将练就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这种不顾一切代价的强军之策,很快就使得国破家亡。
我那话的意思,唯有先治理好军队,才能够治理好河东,唯有先治理好河东,才能治理好整个国家,治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治国,强军也是为了强国,这个关系是决不能轻易变化的,若是治军,不能达到治国的目的,那么治军也毫无意义。”
说到这里,他看向成陵君,笑道:“若单论治军之道,济不如成陵君,可若是要基于治国来治军,呵呵,成陵君恐不如我也啊!”
成陵君顿时哑口无言。
让他训练一支军队,这没有问题,但若是将治军和治国联系在一起,那他要有办法,不早就说了么,岂会等到今日。
惠施抚须呵呵笑道:“周客卿此番言论,令吾等茅塞顿开,也吾等更加期待,周客卿的治国治军之道。”
魏惠王也激动道:“是呀!卿有何妙策,快快说来,寡人都已经等不及了。”
“不敢!不敢!”
姬定站起身来,拱手一礼,谦虚地说道:“在坐的各位,都是治世之贤臣也,若济所言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能够及时帮济纠正。”
一片沉默。
谁也不想跟成陵君一样,瞬间成为马仔。
姬定微微一笑,道:“我当初在卫国任职时,曾遇到一个很有趣的人,这人不太爱拖鞋,每回与他去官署办事,他总是将地板踩得脏兮兮的,一些同僚实在是忍不住,便问他,你为何总是不拖鞋,他说他有一种怪病,这脚不能受寒,我们觉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没有再说了。
可是有一天,我去他家做客,突然发现他竟然是赤足而坐,家里的地板也非常干净,我就很好奇,你不是脚不能受寒么,怎还赤足坐着。”
魏惠王喜欢听故事,就道:“自家的地板,他自然舍得弄脏。”
姬定忙道:“大王英明,正是如此,他说官署的地板,又不是自己的,为何要那么爱护,自家的地板可是自己的,那自然得好生爱护。各位说,这人是不是很有趣?”
大家面面相觑,脸上毫无笑意,呆呆地看着姬定。
这趣味在哪?
惠施见有些冷场,回答道:“此不过人之常情罢了,诸如此类的事,是随处可见啊!”
“对!就是人之常情!”姬定点头。
魏惠王好奇道:“这与治军之道,有何关系?”
“大王勿急,且听臣慢慢道来。”姬定拱拱手,又道:“方才我说了治军与治国的关系,治军的目的一定是为治国,若采取不顾一切的强军之策,那只不过是自取灭亡。
故此治军之道,首先就是要考虑国家现状。而我们魏国的现状,就是因为常年征战,导致国力衰弱,急需恢复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选择最省钱的方式,去练就一支强大军队。”
成陵君一听,又坐不住了,道:“养兵可是需要花钱的,省钱可就养不了兵了。”
姬定点点头道:“成陵君言之有理,但我说得是选择,同样是抵达彼岸,至于是自己游过去,还是造舟划过去,这得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同样巩固河东防卫,是从大梁派兵过去防卫省钱,还是从河东募兵防卫省钱。”
成陵君道:“那自然是从河东募兵更加省钱。”
姬定目光一扫,朗声道:“如今河东地区与大梁并不相连,中间可还隔着韩国、秦国,想要依靠大梁去防卫河东,这是国力不被允许的,故此还得想办法,依靠河东自身的实力,去防卫河东。”
魏惠王听得是连连点头。
且不说大梁难以支援河东,就算韩国愿意借道,大梁也不敢抽调太多人马去救,人都去了河东,大梁怎么办?那赵国、齐国、楚国哪个又是好惹的。
这其实也是张仪愿意出动让出三镇的原因所在,对于秦国而言,河东是瓮中之鳖,是跑不掉的,只需要等到一个最好的时机,便可一举拿下,亦或者慢慢蚕食。
我给你的东西,只要我随时能够夺回来,那等于还是我的。
惠施摇头叹道:“光依靠河东之力,恐难以守住河东啊!”
姬定笑道:“但秦国也不可能集全国之力,去攻伐河东,且我们大梁亦可在东边牵制秦军主力,只要我们确保河东地区有能力防守住河西秦军主力的攻伐,那便行了。”
魏惠王立刻问道:“这又如何做到呢?”
姬定回答道:“人之常情。”
众人为之一愣。
姬定解释道:“方才我讲那个故事时,相邦点评为人之常情,对,就是人之常情。只要利用这个人之常情,那便可以在河东地区练就一支精锐之师。
适才我们都认为,依靠河东之力防守河东,乃是最佳的方式,也最符合我们魏国的现状,而河东之力,说白了就是依靠河东的乡民,如何让河东的乡民为大王拼死守卫河东地区?很简单,就是将河东变成他们的家,每个人都会不顾性命捍卫自己的家园,此乃人之常情。”
魏惠王听得似懂非懂,问道:“如何将河东地区变成他们的家?”
姬定笑道:“很简单,将河东地区的土地平均分发给河东的乡民们。”
此话一出,众人脸色皆是一变。
要知道魏国以前的旧都安邑(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就在河东地区,当地的贵族自然不会少。
将土地分发......。
呵呵!
你是分谁的土地啊!
魏惠王讪讪道:“河东大多数田地又不是寡人的,寡人如何能够将土地分发给乡民。”
姬定笑道:“据臣所知,河东地区常年交战,尤其是在秦国接管三镇之后,当地许多贵族都迁回大梁,出现了许多荒地,这些荒地自然归国家所有,臣也知道安邑还有一些贵族,大王可以采取置换的方式,将他们的土地置换出来。”
惠施诧异地瞧了眼姬定,他猛然意识到,这还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秦军打仗可是要土地的,他们一去,岂能让魏国的贵族继续拥有着大片土地,魏国的贵族也是知道的,那些在秦国没啥关系的关注,就直接跑路了。
如今秦国又将三镇给还回来了,那么当地的土地,到底算谁的呢?
要还给那些贵族,倒也是可以的,但是国家也有理由据为己有,毕竟秦国是还给魏国的,而不是还给私人的。
魏惠王又道:“寡人也没有那么多土地去置换。”
姬定笑道:“若以一比三置换,那也就不多了。”
魏惠王道:“一比三,他们可不会答应。”
姬定呵呵道:“会的!自河西、雕阴丢掉之后,河东地区是岌岌可危,远不如大梁这边安全,若河东守不住,秦人一到,别说一比三,只怕秦人连一成土地都不会留给他们,一比三,绝对会有许多贵族是愿意接受的,哪怕是置换出一部分来,也已经足够了。”
魏惠王稍稍点头,但眉宇间还是有些犹豫。
哪怕是一比三,可也不少啊!
姬定又道:“而这土地自然也不能白给河东的乡民,谁若得到土地,就必须承担起守卫河东的责任,农闲之时,必须还得接受军事训练。
大王可以将河东地区划分出几个军事重镇,镇上的每个人成年男子,既是农民,又是士兵,以求做到全民皆兵,全民皆农,如此便既可解决兵力的问题,亦可解决战争给财政造成的负担。
同时,大王还可以派以前魏武卒旧将前往河东,专门负责训练事宜,但他们只有统兵之权,而调兵之权,则归大梁,若有战事,由大梁直接遣派统帅过去,调兵作战。”
其实他说得就是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加府兵制。
而姬定之所以选择隋唐兵制,那是因为河东地区的现状跟唐初有些像似,大战过后,一方面出现许多荒地,但同时又有许多颠沛流离的百姓,这需要国家的力量,将他们结合在一起。
关键国家财政已经难以给予河东更多的支持,只能自力更生,那么采纳均田制和府兵制解决河东的难题,无疑是最佳的方案。
魏武卒制度如今对魏国而言,那就是鸡肋。
其实制度就跟衣服一样,没有好坏一说,只有合不合身,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制度。
当然,儒家所提倡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不是什么制度,而是近乎于真理的存在,任何制度都要基于这一点,否则,必将灭亡。
大殿上是一片沉默。
谁也没有想到,姬定还真出一个套非常细致的解决方案来,里面甚至都还考虑到王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不就是防止河东自立门户,那就是维护王权,可见此人是名不虚传,绝非徒有虚名。
但是,这其中涉及到土地问题,那就得慎言啊!
这笔账可不是那么好理清的。
魏惠王也是犹豫不决,于是他也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于是宣布散朝,但马上又将惠施与姬定召去后殿议事。
来到后殿,魏惠王冲着惠施眨了眨眼。
惠施心领神会,于是向姬定眼道:“客卿之策,虽然高明,但是...但是涉及到这么多土地的分发和置换,只怕是难以执行啊!”
姬定却是看向魏惠王,问道:“不知大王是想将国家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还是放在他人手里。”
魏惠王道:“当然是握在自己手里。”
姬定道:“那大王这回就必须要下定决心,推动河东地区的改革,因为这已经是魏国仅剩的机会,错过这个机会,魏国就只能依靠楚国、三晋来协助防卫河东地区,至于能否守住河东,就得他们其它诸侯国的脸色。”
魏惠王忙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道:“任何政策,都是需要时日,才能够发挥出作用来,可不是一蹴而就。臣之策,亦是如此,如今秦军正打算南下,与楚国争锋,这可是给予了河东地区喘息之机,如果此时再不变法图强,等到秦国回过神来,那可就非常难了,这种机会可能再也不会到来。”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下,道:“当然,我也知道变法不易,卫侯、商鞅、吴起都是死于变法。凡事都有两面,河东地区与大梁不相连,从战略上来说,确实不利于国家,但从变法上来说,却有利于国家。”
惠施问道:“此话怎讲?”
变法依靠中央决策,自然是连在一起好,若是分开的,执行力很难到位啊!
姬定解释道:“如果在大梁推动此法,臣敢保证,是绝无可能成功。”
魏惠王和惠施同时点点头。
表示认同。
大梁可没有什么多余的土地,贵族又多如牛毛,要在大梁搞均田制,那是不可能的。
姬定道:“假设河东与大梁是连在一块的,大臣们会相信大王只会在河东推动新法吗?”
魏惠王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分开来还有利于变法啊!”
若连在一起,水乳交融,你说只在某一个城镇变法,那谁会相信啊!
但是两地没有连在一起,周边环境大不一样,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新法,这大家都能够理解啊!
河东是有大量的荒地,均田制自然可行。
姬定又道:“除此之外,河东常年征战,当地贵族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么根深蒂固,错综复杂,他们是难以形成对朝廷有效的抵抗,再加上大王您恩威并施,给予他们置换土地,只要大王您决心改革,就一定能够有效执行。至于置换土地给予大王造成的财政负担,相比起朝廷每年为防卫河东的耗费,根本就不值的一提啊!”
魏惠王是连连点头,如果跟大梁每年对河东战事的支出相比,那真是不值一提,又看向惠施。
惠施点头道:“臣以为周客卿说得非常有理,河东地区对于我国而言,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目前秦军转头南下,对于我们而言,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再寻求变法图强,机会稍纵即逝,将来国家只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去防卫河东。”
魏惠王虽谈不上明君,但也不至于昏庸,近年来,他也一直都在找寻人才,以求变法图强。
如今人才、新法已经到位,就等着他决断。
权衡一番之后,魏惠王突然向姬定道:“卿可愿为寡人治理河东。”
姬定立刻道:“大王如此器重臣,臣自然义不容辞,只不过臣还得去一趟楚国,向楚王解释河东三镇一事,以免造成楚国方面的误会。”
魏惠王连连点头道:“是呀!卿还得去楚国。唉...。”
这治军是需要时间的,而目前魏国得到这喘息之机,全依靠姬定在楚国发挥的作用,如果楚国改变策略,那魏国又得重回旧路。
姬定肯定是要去一趟楚国,将这事给解决了。
姬定又道:“关于这治军之策,臣已经想得非常完善,朝廷只需执行便可,关键还是在于大王的决心,只要大王决心在河东推动变法,再加上相邦的支持,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寡人当然有决心。”魏惠王立刻道:“寡人近年来一直在寻求变法之策,如今卿拿出变法之策来,寡人岂有不用之理,相邦以为呢?”
惠施点点头,也表示支持。
且不说强不强军,光这个政策,他心里就是支持的,毕竟是将土地拿出来给乡民们,这也是他期望发生的事情。
另外,他也觉得姬定说得非常对,在河东变法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一方面河东与大梁不在一起,在那边变法,不会给大梁造成什么影响。
还有,那边的贵族实力确实被削弱许多,没有大梁的支持,就都是秦国的俘虏,这个机会被姬定说着说着,还真的是千载难逢啊!
欲大治,先治河东,欲治河东,先治军。
这句话其实并不难理解。
目前可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追求的是大战略,是成为赢家,而不是什么休养生息,丫就没法休,就算你不去打别人,别人也会来打你的。
那么对于魏国而言,一旦丢掉河东,那就再无未来,就魏国的地势而言,是不可能再崛起。
如果没有河东的话,等于魏国是被秦、赵、楚、韩、齐,五国包围在中间,不管魏国去攻伐哪个国家,其它的国家必然会趁虚而入。
而拥有河东,在战略上就拥有无限可能。
因为与魏国接壤最多的其实是韩国与赵国,魏国想要称霸,也必然是要先整合三晋,那么在拥有河东的情况下,魏国不管是面对赵国,还是面对韩国,都可以做到两面夹击。
河东地区对于秦国重要,其实对于魏国是要更加重要。
而如今河东地区是孤悬在外,与大梁是分割开来的,随时都有被攻占可能性,要保护河东,这军事力量自然是最为重要的。
欲治河东,必先治军。
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治理的再好,也是为他人做嫁衣啊!
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该如何治呢?
魏惠王问道:“那依卿之意,该如何治军?”
姬定回答道:“在魏国若谈治军,自也离不开魏武卒,曾今盛极一时的魏武卒,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诸侯闻风丧胆,显赫一时。”
魏惠王与大臣们听罢,却无半点骄傲,无不羞愧、叹息。
曾经那支军队战无不胜的魏武卒,在魏惠王的作死之下,已经被消耗殆尽,是所剩无几。
惠施问道:“周客卿之意,莫不是想再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来。”
姬定道:“若是能够训练出来的,那固然最好,但这显然已经是不可能的。就国内而言,国家财政,已经无力再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惠施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也知道魏武卒已是过去式。
就当下的生产力而言,魏武卒这种精兵制度几乎可以耗尽国家的一切财政,这就是为什么秦国等诸侯国,都知道魏武卒非常牛X,但就没有人效仿,原因很简单,根本养不起。
魏国在强盛之时,屡屡打胜仗,能够获得许多战利品,还能够勉强维持,但如今的魏国,根本想都不用想。
姬定又道:“而就周边邻国而言,他们也不会允许我国再打造一支强大的魏武卒来,臣敢在此断言,想要再重回魏武卒时代,已经是不可能的。”
这一句话可真是将魏国的底裤都给掀了。
目前魏国还是维持着魏武卒制度,但那都是徒有其名,跟以前的魏武卒根本就没法比。
只是大家都不愿意承认而已,毕竟魏武卒乃是魏国军事上的荣光。
常年驻守边境的成陵君见这个小儿,在此大谈魏国武士心中的荣耀,这心中很是不快,问道:“周客卿对于这练兵之学侃侃而谈,想来之前一定经常带兵作战吧。”
姬定摇头道:“我从未打过仗,我甚至都没有见过别人打仗。”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据我所知,那位令魏国吃尽苦头的孙膑,可也不是带兵出身。”
成陵君嘴角抽搐了下。
十个他可也比不上孙膑啊!
姬定又笑道:“其实这二者也并不冲突,我的职责,乃是找寻兵源,打造军备,以及告诉成陵君,该打哪里,该跟谁去打,而成陵君的职责,则是根据我的命令,去打赢这场战争。”
成陵君当即恼羞成怒,我怎就成你的马仔了,但如今姬定风头正劲,他倒也不太敢太过嚣张,问道:“那我倒想周客卿请教一下,这强兵之策。”
姬定笑道:“成陵君这一句话,就已经道出你我二人职责上的不同啊。我谈得乃是治国之策,而成陵君谈得只是治军之策。”
成陵君争辩道:“你方才说得是,欲大治,先治河东,欲治河东,先治军,这与我所问有何区别?”
“区别大了!”
姬定笑道:“若抛开前二者,只谈强军之策,那可真是太简单了,只需将所有的一切全部投入到军事当中,我敢保证,短时内,必将练就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这种不顾一切代价的强军之策,很快就使得国破家亡。
我那话的意思,唯有先治理好军队,才能够治理好河东,唯有先治理好河东,才能治理好整个国家,治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治国,强军也是为了强国,这个关系是决不能轻易变化的,若是治军,不能达到治国的目的,那么治军也毫无意义。”
说到这里,他看向成陵君,笑道:“若单论治军之道,济不如成陵君,可若是要基于治国来治军,呵呵,成陵君恐不如我也啊!”
成陵君顿时哑口无言。
让他训练一支军队,这没有问题,但若是将治军和治国联系在一起,那他要有办法,不早就说了么,岂会等到今日。
惠施抚须呵呵笑道:“周客卿此番言论,令吾等茅塞顿开,也吾等更加期待,周客卿的治国治军之道。”
魏惠王也激动道:“是呀!卿有何妙策,快快说来,寡人都已经等不及了。”
“不敢!不敢!”
姬定站起身来,拱手一礼,谦虚地说道:“在坐的各位,都是治世之贤臣也,若济所言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能够及时帮济纠正。”
一片沉默。
谁也不想跟成陵君一样,瞬间成为马仔。
姬定微微一笑,道:“我当初在卫国任职时,曾遇到一个很有趣的人,这人不太爱拖鞋,每回与他去官署办事,他总是将地板踩得脏兮兮的,一些同僚实在是忍不住,便问他,你为何总是不拖鞋,他说他有一种怪病,这脚不能受寒,我们觉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没有再说了。
可是有一天,我去他家做客,突然发现他竟然是赤足而坐,家里的地板也非常干净,我就很好奇,你不是脚不能受寒么,怎还赤足坐着。”
魏惠王喜欢听故事,就道:“自家的地板,他自然舍得弄脏。”
姬定忙道:“大王英明,正是如此,他说官署的地板,又不是自己的,为何要那么爱护,自家的地板可是自己的,那自然得好生爱护。各位说,这人是不是很有趣?”
大家面面相觑,脸上毫无笑意,呆呆地看着姬定。
这趣味在哪?
惠施见有些冷场,回答道:“此不过人之常情罢了,诸如此类的事,是随处可见啊!”
“对!就是人之常情!”姬定点头。
魏惠王好奇道:“这与治军之道,有何关系?”
“大王勿急,且听臣慢慢道来。”姬定拱拱手,又道:“方才我说了治军与治国的关系,治军的目的一定是为治国,若采取不顾一切的强军之策,那只不过是自取灭亡。
故此治军之道,首先就是要考虑国家现状。而我们魏国的现状,就是因为常年征战,导致国力衰弱,急需恢复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选择最省钱的方式,去练就一支强大军队。”
成陵君一听,又坐不住了,道:“养兵可是需要花钱的,省钱可就养不了兵了。”
姬定点点头道:“成陵君言之有理,但我说得是选择,同样是抵达彼岸,至于是自己游过去,还是造舟划过去,这得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同样巩固河东防卫,是从大梁派兵过去防卫省钱,还是从河东募兵防卫省钱。”
成陵君道:“那自然是从河东募兵更加省钱。”
姬定目光一扫,朗声道:“如今河东地区与大梁并不相连,中间可还隔着韩国、秦国,想要依靠大梁去防卫河东,这是国力不被允许的,故此还得想办法,依靠河东自身的实力,去防卫河东。”
魏惠王听得是连连点头。
且不说大梁难以支援河东,就算韩国愿意借道,大梁也不敢抽调太多人马去救,人都去了河东,大梁怎么办?那赵国、齐国、楚国哪个又是好惹的。
这其实也是张仪愿意出动让出三镇的原因所在,对于秦国而言,河东是瓮中之鳖,是跑不掉的,只需要等到一个最好的时机,便可一举拿下,亦或者慢慢蚕食。
我给你的东西,只要我随时能够夺回来,那等于还是我的。
惠施摇头叹道:“光依靠河东之力,恐难以守住河东啊!”
姬定笑道:“但秦国也不可能集全国之力,去攻伐河东,且我们大梁亦可在东边牵制秦军主力,只要我们确保河东地区有能力防守住河西秦军主力的攻伐,那便行了。”
魏惠王立刻问道:“这又如何做到呢?”
姬定回答道:“人之常情。”
众人为之一愣。
姬定解释道:“方才我讲那个故事时,相邦点评为人之常情,对,就是人之常情。只要利用这个人之常情,那便可以在河东地区练就一支精锐之师。
适才我们都认为,依靠河东之力防守河东,乃是最佳的方式,也最符合我们魏国的现状,而河东之力,说白了就是依靠河东的乡民,如何让河东的乡民为大王拼死守卫河东地区?很简单,就是将河东变成他们的家,每个人都会不顾性命捍卫自己的家园,此乃人之常情。”
魏惠王听得似懂非懂,问道:“如何将河东地区变成他们的家?”
姬定笑道:“很简单,将河东地区的土地平均分发给河东的乡民们。”
此话一出,众人脸色皆是一变。
要知道魏国以前的旧都安邑(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就在河东地区,当地的贵族自然不会少。
将土地分发......。
呵呵!
你是分谁的土地啊!
魏惠王讪讪道:“河东大多数田地又不是寡人的,寡人如何能够将土地分发给乡民。”
姬定笑道:“据臣所知,河东地区常年交战,尤其是在秦国接管三镇之后,当地许多贵族都迁回大梁,出现了许多荒地,这些荒地自然归国家所有,臣也知道安邑还有一些贵族,大王可以采取置换的方式,将他们的土地置换出来。”
惠施诧异地瞧了眼姬定,他猛然意识到,这还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秦军打仗可是要土地的,他们一去,岂能让魏国的贵族继续拥有着大片土地,魏国的贵族也是知道的,那些在秦国没啥关系的关注,就直接跑路了。
如今秦国又将三镇给还回来了,那么当地的土地,到底算谁的呢?
要还给那些贵族,倒也是可以的,但是国家也有理由据为己有,毕竟秦国是还给魏国的,而不是还给私人的。
魏惠王又道:“寡人也没有那么多土地去置换。”
姬定笑道:“若以一比三置换,那也就不多了。”
魏惠王道:“一比三,他们可不会答应。”
姬定呵呵道:“会的!自河西、雕阴丢掉之后,河东地区是岌岌可危,远不如大梁这边安全,若河东守不住,秦人一到,别说一比三,只怕秦人连一成土地都不会留给他们,一比三,绝对会有许多贵族是愿意接受的,哪怕是置换出一部分来,也已经足够了。”
魏惠王稍稍点头,但眉宇间还是有些犹豫。
哪怕是一比三,可也不少啊!
姬定又道:“而这土地自然也不能白给河东的乡民,谁若得到土地,就必须承担起守卫河东的责任,农闲之时,必须还得接受军事训练。
大王可以将河东地区划分出几个军事重镇,镇上的每个人成年男子,既是农民,又是士兵,以求做到全民皆兵,全民皆农,如此便既可解决兵力的问题,亦可解决战争给财政造成的负担。
同时,大王还可以派以前魏武卒旧将前往河东,专门负责训练事宜,但他们只有统兵之权,而调兵之权,则归大梁,若有战事,由大梁直接遣派统帅过去,调兵作战。”
其实他说得就是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加府兵制。
而姬定之所以选择隋唐兵制,那是因为河东地区的现状跟唐初有些像似,大战过后,一方面出现许多荒地,但同时又有许多颠沛流离的百姓,这需要国家的力量,将他们结合在一起。
关键国家财政已经难以给予河东更多的支持,只能自力更生,那么采纳均田制和府兵制解决河东的难题,无疑是最佳的方案。
魏武卒制度如今对魏国而言,那就是鸡肋。
其实制度就跟衣服一样,没有好坏一说,只有合不合身,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制度。
当然,儒家所提倡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不是什么制度,而是近乎于真理的存在,任何制度都要基于这一点,否则,必将灭亡。
大殿上是一片沉默。
谁也没有想到,姬定还真出一个套非常细致的解决方案来,里面甚至都还考虑到王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不就是防止河东自立门户,那就是维护王权,可见此人是名不虚传,绝非徒有虚名。
但是,这其中涉及到土地问题,那就得慎言啊!
这笔账可不是那么好理清的。
魏惠王也是犹豫不决,于是他也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于是宣布散朝,但马上又将惠施与姬定召去后殿议事。
来到后殿,魏惠王冲着惠施眨了眨眼。
惠施心领神会,于是向姬定眼道:“客卿之策,虽然高明,但是...但是涉及到这么多土地的分发和置换,只怕是难以执行啊!”
姬定却是看向魏惠王,问道:“不知大王是想将国家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还是放在他人手里。”
魏惠王道:“当然是握在自己手里。”
姬定道:“那大王这回就必须要下定决心,推动河东地区的改革,因为这已经是魏国仅剩的机会,错过这个机会,魏国就只能依靠楚国、三晋来协助防卫河东地区,至于能否守住河东,就得他们其它诸侯国的脸色。”
魏惠王忙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道:“任何政策,都是需要时日,才能够发挥出作用来,可不是一蹴而就。臣之策,亦是如此,如今秦军正打算南下,与楚国争锋,这可是给予了河东地区喘息之机,如果此时再不变法图强,等到秦国回过神来,那可就非常难了,这种机会可能再也不会到来。”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下,道:“当然,我也知道变法不易,卫侯、商鞅、吴起都是死于变法。凡事都有两面,河东地区与大梁不相连,从战略上来说,确实不利于国家,但从变法上来说,却有利于国家。”
惠施问道:“此话怎讲?”
变法依靠中央决策,自然是连在一起好,若是分开的,执行力很难到位啊!
姬定解释道:“如果在大梁推动此法,臣敢保证,是绝无可能成功。”
魏惠王和惠施同时点点头。
表示认同。
大梁可没有什么多余的土地,贵族又多如牛毛,要在大梁搞均田制,那是不可能的。
姬定道:“假设河东与大梁是连在一块的,大臣们会相信大王只会在河东推动新法吗?”
魏惠王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分开来还有利于变法啊!”
若连在一起,水乳交融,你说只在某一个城镇变法,那谁会相信啊!
但是两地没有连在一起,周边环境大不一样,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新法,这大家都能够理解啊!
河东是有大量的荒地,均田制自然可行。
姬定又道:“除此之外,河东常年征战,当地贵族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么根深蒂固,错综复杂,他们是难以形成对朝廷有效的抵抗,再加上大王您恩威并施,给予他们置换土地,只要大王您决心改革,就一定能够有效执行。至于置换土地给予大王造成的财政负担,相比起朝廷每年为防卫河东的耗费,根本就不值的一提啊!”
魏惠王是连连点头,如果跟大梁每年对河东战事的支出相比,那真是不值一提,又看向惠施。
惠施点头道:“臣以为周客卿说得非常有理,河东地区对于我国而言,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目前秦军转头南下,对于我们而言,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再寻求变法图强,机会稍纵即逝,将来国家只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去防卫河东。”
魏惠王虽谈不上明君,但也不至于昏庸,近年来,他也一直都在找寻人才,以求变法图强。
如今人才、新法已经到位,就等着他决断。
权衡一番之后,魏惠王突然向姬定道:“卿可愿为寡人治理河东。”
姬定立刻道:“大王如此器重臣,臣自然义不容辞,只不过臣还得去一趟楚国,向楚王解释河东三镇一事,以免造成楚国方面的误会。”
魏惠王连连点头道:“是呀!卿还得去楚国。唉...。”
这治军是需要时间的,而目前魏国得到这喘息之机,全依靠姬定在楚国发挥的作用,如果楚国改变策略,那魏国又得重回旧路。
姬定肯定是要去一趟楚国,将这事给解决了。
姬定又道:“关于这治军之策,臣已经想得非常完善,朝廷只需执行便可,关键还是在于大王的决心,只要大王决心在河东推动变法,再加上相邦的支持,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寡人当然有决心。”魏惠王立刻道:“寡人近年来一直在寻求变法之策,如今卿拿出变法之策来,寡人岂有不用之理,相邦以为呢?”
惠施点点头,也表示支持。
且不说强不强军,光这个政策,他心里就是支持的,毕竟是将土地拿出来给乡民们,这也是他期望发生的事情。
另外,他也觉得姬定说得非常对,在河东变法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一方面河东与大梁不在一起,在那边变法,不会给大梁造成什么影响。
还有,那边的贵族实力确实被削弱许多,没有大梁的支持,就都是秦国的俘虏,这个机会被姬定说着说着,还真的是千载难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