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阙 > 第300章 右贤王庭

第300章 右贤王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话的猛兽,奔走的石头,歌唱的沙丘,凝固的河流。”

    任弘后世曾有幸听过这首大西北神秘的歌谣,它那特殊的韵味至今还在脑海中盘旋不去。

    说话的猛兽,乃是近代让西北各省闻之色变的黑喇嘛,奔走的石头是黑戈壁上的雅丹,歌唱的沙丘则是过了星星峡后,在西域那呼啸的风中沙沙作响的大沙海。

    八月下旬,当他们远远望见东天山那道雪白的峰峦时,“凝固的河流”便到了。

    后世东天山南麓的土地叫做“哈密”,如今则唤作伊吾卢,任弘他们抵达此处后,奔波半月的士卒们得以痛饮清冽的天山雪水。

    而前来迎接的蒲类后国牧民,还献上了一些野生的瓜,发音称之为“穹窿”。

    任弘将一个瓜在手上掂量,却见圆而长,两头微锐,或间青花成条,隐若有瓣,按之甚软,心中确定无疑。

    “这就是后世的哈密瓜啊!”

    新疆有句谚语: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伊犁的马儿,还有库车的姑娘美如花。

    吐鲁番如今是车师国,乃是匈奴人的铁杆盟友。库车便是龟兹,龟兹的姑娘任弘没仔细看,但那些喜欢蓄长发的小伙确实美如花。

    至于伊犁,也就是乌孙的马儿。

    任弘已经骑过两匹了。

    而杨恽没见识过新疆的瓜果,这大热天里用蒲扇扇着脸上的汗,嘴里还在那叨叨着:“还能比东陵瓜好吃?”

    东陵瓜是薄皮甜瓜,起码春秋时中原就在种,而种瓜最出名的,乃是秦亡之后的东陵侯邵平,这位大秦遗老在长安东南的霸城门开了片瓜田,瓜美甚甜。

    “大如斗,味如蜜,还皮薄。”

    虽然东陵瓜很贵,但杨恽作为丞相之子,自然吃得起,此刻嫌弃地看着军士们切瓜品尝,嘴里不停:“瞧这西域的瓜,皮真厚,厚皮的瓜都不好吃。”

    这就是他不懂了,东陵瓜是薄皮甜瓜,而哈密瓜却是厚皮甜瓜,就不是一个品种,强行对比是耍流氓。

    任弘不搭理他,却见剖开去瓤后,瓜肉呈桔红色,遂拿了一瓣不由分说塞到杨大嘴嘴里。

    杨恽捂着嘴嚼了嚼,一时间呆住了,不知怎么说才好。

    香柔如泥,甜在蔗蜜之间,爽而不腻,因为刚在雪水里浸过,咽下去只觉得无比止渴。

    连吃三瓣后,杨恽才找到说话的机会,舔着脸道:“这伊吾瓜与东陵瓜,确实各有千秋啊,任都尉,让我再吃一瓣可好?”

    任弘大笑:“往后对西域的瓜果,多些敬意。”

    而他对大老远从山谷里出来,载歌载舞迎接汉军的蒲类人也表现得十分敬重,让会蒲类话的译者代为道谢,又问起匈奴右贤王部动向。

    任弘听说过蒲类国的悲惨故事,这个邦国百年前定居在蒲类海附近,最初是月氏的属邦,月氏被匈奴赶跑后,老上单于征服了蒲类,将六千余蒲类人作为奴隶,掳到右部阿恶地,把蒲类海封给了右贤王作为王庭。

    蒲类就此亡国,只剩下躲到东天山谷中的老弱病残,在天山各谷中游牧迁徙为生,到处躲着匈奴人,号“蒲类后国”,能撑到今天实在不容易,个个衣衫褴褛,穷是穷,却极其热情。

    蒲类人的首领下拜自陈,说二十多年前曾遇到过汉军,为其做过向导,算算时间,大概是赵充国参加过的天山之战,如此说来,赵塘主也吃过哈密瓜?只可惜这种瓜只在西域才长得好,关中移栽后世都是难题啊。

    他又言,蒲类人近来游牧至伊吾卢以北的山谷中,发现留守此地的匈奴人仓皇撤离,过了不久汉军前锋抵达,蒲类人看到熟悉的赤黄旗帜,这才来相迎。

    任弘让译者告诉蒲类人:“吾等只是前锋,后方还有数万大军,将军名为‘蒲类将军’。”

    他手一挥,又画了个大饼:“便是要来赶走匈奴,帮蒲类人复国的!”

    蒲类人欢呼雀跃,捧着瓜和羊羔犒劳汉军,蒲类人的首领愿为任弘做向导,带他翻越山谷,袭击右贤王庭。

    “过了山,就是蒲类海,待会哪个曲为前锋呢?”

    任弘仰望巍峨的东天山,回过头,四名曲长跃跃欲试,哪怕次次高反的韩敢当也不愿认怂。

    但四曲之外,又一个头戴鹿角盔的人站了出来,用生硬的汉语请战。

    “君侯,请让小月氏人为前锋。”

    却是一路上没找到机会立功的河湟狼姓小月氏,这一次,狼何有自己必为先锋的理由。

    “一百年了,自从被匈奴击灭四散后,再没有月氏人回过蒲类海边的月氏王庭!”

    ……

    越往山里走,天气越凉,小月氏人也将腰间的皮裘重新穿回身上,这是河湟羌人的习俗,在那片土地寓居百年后,小月氏已经羌化了。

    支姓小月氏几乎将自己当成了河湟土著,协助汉军赶走先零羌侯,从汉人手中得到了湟北的牧场,自此乐呵呵地在那生活下来。

    可狼何却始终记得,自己父亲曾在篝火前给自己讲述的故事。

    “在雪山的那头,沙漠的那头,有一座广袤的大湖,湖边是月氏人的古老王庭,气候温暖,阳光普照,四季都有牧草。”

    四季温暖,这对高原上流浪的小月氏人来说,是极其渴望的,他们虽然能适应高原的气候,但毕竟太过恶劣。重返故乡的愿望萦绕在每一代狼姓首领心中,哪怕回不了蒲类海,回富饶的河西也行啊。

    在匈奴强盛的那段时间,他们不惜逼迫自己忘了两代月氏王被匈奴砍头做酒器的耻辱,投靠单于,为其沟通西羌,只望匈奴重夺河西后,能分给狼姓一片土地。

    可狼何却不看好匈奴,他选择与过去一刀两断,向汉人投诚:做谁的狗不是做?自然是挑给骨头多主人的效劳。

    让小月氏人重返蒲类海,任弘的承诺,狼何无法拒绝。

    昨日遇到的蒲类人,又让狼何想到了月氏人,同样是流浪,蒲类人只在天山南北打转,可月氏人却走得很远很远,小月氏跑到千里之外,而他们的远亲大月氏五部,已至万里迢迢。

    可今天,他狼何,终于有机会成为月氏崩溃百年后,第一个回故乡的月氏人了,他不断抬头仰望巍峨的天山,眼神恨不得能洞穿它。

    但狼何的部下们,或许是篝火边的故事听得少,对归乡却没那么热切。

    “河湟也没什么不好的,虽然冷了些,地势高,一年没几个月暖和。”

    他们跟着汉军从酒泉出发,经过荒芜的黑戈壁,过了星星峡后,则是干燥的大沙海,即便到了天山脚下被雪水滋润的绿洲,也不足以养活狼姓五部数万人啊。

    前往蒲类海的路,与后世“哈巴公路”重合,要翻过一条叫“焕彩沟”的山间沟壑,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夹杂,马蹄艰难走过后,则是不断的上坡路,周围景致与河湟高原像极,小月氏人就更失望了。

    若是费尽辛苦回到的故乡与如今所居的高原相差不大,那冒着牲畜减员近半的代价迁徙,还得面对匈奴人的报复掠夺,又有何意义呢?

    这些怀疑随着坡度抬高慢慢积累,在到达已蒙上一层霜雪的坂达上时达到了顶峰。

    然后,他们就顺着狼何那激动指向远方的手指,看到了祖辈父辈在篝火旁反复怀念的一切!

    东天山的山顶终年积雪,山顶并不陡峭,像被刀横着切过一样,狭长而平坦,山顶就和云彩仿佛连接在一起,诸多冰川河流自山顶流下,形成一片广阔的草原。

    最初是五彩斑斓的森林,针叶林长绿不黄,其余阔叶则或赤或红,颜色一点不比先前经过的焕彩沟逊色。

    而森林之外,是小月氏人在河湟从未见过的广袤草原,也已褪绿变黄,八月底的草原少了齐腰的草,看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但随处满眼野兽成群也让人看着兴奋。

    极远处那片如月牙般弯曲的大湖,好似在朝他们招手,让小月氏人快些回家。

    这是小月氏人在苦寒的高原上,从未想象过的富饶土地,对首领的怀疑完全不翼而飞,小月氏回到这驻牧,定能兴旺壮大。

    但前提是,必须帮助汉军,击败匈奴!

    行进至于山脚下时,狼何甚至找到了典型月氏人风格的岩壁画,那是祖先蓄养牛羊,捕猎大角鹿,祭祀白山神的场景。

    小月氏人跟着狼何,祭拜这些先祖的遗迹,不少人已是泪流满面,哭完后却又欢呼雀跃,按照月氏人的习俗,拿起石子在岩壁上添加进小月氏归故乡的这一幕。

    可在小月氏人之后抵达蒲类海大草原的任弘,面色却格外凝重。

    因为本该人畜熙熙攘攘,到处都是毡帐的右贤王庭,此刻却空无一人!

    右贤王甚至连羊,都没给汉军留一头。

    “这场仗,难打了。”素来多智的杨恽站在任弘身旁,也一筹莫展。

    这是战国的兵法家们在诸夏内战时,绝不会遇到的状况。

    “若孙膑和田忌抵达大梁城下,发现里面居然空空如也,魏人竟举国迁走了,那齐军该如何逼‘庞涓’放弃唾手可得的‘邯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