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万岁爷秉灯谈鬼事 大太监深夜访权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出了张居正府邸,天色已黑。冯保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回到紫禁城,连杯茶都来不及喝,就径直跑到乾清宫向皇上禀报。此时皇上刚用过晚膳,正在东暖阁中同三个内侍一起玩斗叶子的游戏。叶子是一种纸牌,又叫马吊牌,共四十张,每张牌都以《水浒》故事中的人物命名。玩时四人入局,每人八张,以大管小,变化甚多。大约是年前,乾清宫一名管理牌子在外头学会了这种牌戏,回宫来教给皇上,皇上很快就上了瘾,每天只要一落空,就要让贴身内侍陪他玩几局。冯保进来的时候,皇上正玩到第三局,乾清宫管事牌子周佑与他是对家,这时候打出一张百万贯的阮小五。皇上磨蹭了一会儿,突然甩出一张牌来,嚷道:
“千万贯行者武松!”
周佑一看这张牌,立刻叫起来:“万岁爷,您这张牌是偷的!”
朱翊钧硬着脖梗儿,大声争辩:“咱啥时候偷牌了?咱有这张牌嘛!”
“您是有这张牌,但奴才打出九十万贯活阎罗阮小七时,您就用过一次,怎地现在又有这一张?”
“有就有,你输了,却反赖我。”
一个万乘之尊,一个下贱奴才,竟为一张牌争得面红耳赤,那架势好像还会打起来。冯保实在看不过眼,站在门口也不挪步,只重重咳了一声,朱翊钧转脸看见他,犹自喊道:
“大伴,你评评理,周佑这混蛋,竟然说朕偷了他的牌,这怎么可能!”
周佑得理不让人,咕哝道:“万岁爷,您不是偷奴才的,您是偷您自己的。”
“你听听,越发胡说了,”朱翊钧咯咯咯地大笑起来,言道,“咱自己的牌,还用得着偷吗?”
周佑还想争辩,冯保朝他一跺脚,眉毛一拧吼道:“你这蠢物,敢说皇上偷东西,再胡闹,小心咱割了你的舌头!”
这一骂,三个内侍都吓得筛糠一般,没有一个人敢张嘴说个不字儿,都灰头灰脑溜了出去。眼看着好端端一场牌局被搅黄,朱翊钧脸上有些挂不住,埋怨道:
“大伴,朕方才争着好玩,你却当了真。”
“皇上,在奴才面前,您总得注意体面,”冯保敛了火气规劝,旋即又道,“周佑这帮家伙,哼,屎壳郎爬草秸,终究不是一条蚕。”
冯保的骂语很损人,朱翊钧也不同他理论,只漫不经心用手拨弄着桌上的马吊牌,过了一会儿才问:
“你啥时从张先生府上回来的?”
“老奴刚回来,就赶着进乾清宫来见皇上。”
“张先生究竟怎样了?”
“唉,恐不久于人世。”冯保瞅着桌上散乱的纸牌,心酸地说,“看张先生那样子,随时都有可能咽气儿。”
“啊,真有这么严重吗?”
“这种事,老奴怎敢打妄语。”
冯保说着,便将见张居正的前前后后细枝末节详述一遍。朱翊钧听罢,顿时忘了方才的不快,伤心地说:
“在恭默室最后一次见元辅,才三个月工夫,他就病成这个样子。原先朕总以为他患的不是绝症,只要天道一暖和,他就会慢慢好起来,谁知他今日里竟走到黄泉路口上……他若真的撒手一走,这一团乱麻似的国事,朕托付给谁呀?”
最后这一问,透露出朱翊钧心中的惶恐,冯保抬眼一看,只见朱翊钧眼角已是滚出了泪珠,不由抚膝一叹,禀道:
“皇上,当下之急,恐怕还得赶紧增加阁臣才是,以备张先生不豫……”
“大伴说的是,”朱翊钧停了啜泣,答道,“就按张先生的推荐,你赶快替朕拟旨,补余有丁为文渊阁大学士,潘晟当过南京礼部尚书,资历深一些,这次就补武英殿大学士,列名在余有丁之前。着二人迅速到阁履任,这道旨,今夜就发出去。”
朱翊钧如此干脆,冯保心下甚喜,当即拟了旨,钤了御印,连夜派人送往吏部。
冯保一走,差不多戌时过半,朱翊钧独自坐在东暖阁中,对着荧荧烛光,不知为何,他突然觉得鬼气森森,心里一阵惊悸,便朝门外大声喊道:
“来人!”
“奴才在。”
随着这声答应,只见周佑领了七八个内侍走了进来,原来他们都一直守候在门外廊下,只是皇上没吩咐,他们不敢擅自进来。
“这房里灯光太暗,多点几盏灯笼。”
其实东暖阁中已点了四盏灯笼,外加桌上的两支大光明烛,已是亮如白昼,但皇上既嫌灯暗,周佑忙带着手下七手八脚又弄了四盏灯笼进来挂上。
“万岁爷,您看这光亮够吗?”周佑问。
“够了。”
周佑瞧着皇上神色不对头,咂摸着是为玩马吊牌的事冯保让他不高兴,遂小心问道:
“万岁爷,要不要奴才们还陪您玩牌?”
“不玩了,你派人去把张鲸喊来。”
周佑命一个小内侍去喊张鲸,余下的人都留在阁房里。这帮朱衣太监想着为皇上逗乐,却又不知如何开口,一时间竟冷了场。半晌,朱翊钧方双眸一闪,幽幽问道:
“周佑,你说,人死了会不会变鬼?”
“这个嘛……”周佑没想到皇上突然会问这样一个古怪问题,他挠着脑壳,讪笑道,“人家都说,鬼是死人变的。”
“人死了变鬼,鬼还死不死呢?”
“鬼死不死,这可是个溜尖的问题,奴才真还不知道。”周佑想了想,又补了一句,“鬼又不是命,怎么会死呢?”
一个小内侍抬杠:“人老了病了就会死,鬼老了病了,肯定也会死的。”
“鬼不吃五谷,哪里会死。”另一名太监反驳。
朱翊钧嗤地一笑,驳道:“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有多少年头了?少说也有一万年。年年都死人,死的人都变成了鬼,如果鬼都不死,那现今这大千世界,岂不是角角落落里全都挤满了鬼?”
“哟,万岁爷这理儿高妙。”周佑伸着舌头舔了舔嘴唇,谄媚说道,“就说这乾清宫,已经有七个皇帝在这儿驾崩,如果先前的皇帝爷变鬼以后,都不再死,岂不……”
周佑正说在兴头上,忽被人在腰眼上捅了一指头,掉头一看,只见张鲸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站在他的身后。这位当红的秉笔太监责备他道:
“你一张臭嘴胡唚什么,先朝皇帝都乘龙升天,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去了,什么鬼不鬼的。”
周佑经此一骂,顿觉失言,背上已是冷汗涔涔,幸好朱翊钧并不追究,只是挥手让周佑一行退下,命道:
“今夜里,乾清宫各处房子,都多点灯笼。”
周佑一行唯唯诺诺躬身而退,待他们一走,张鲸这才跪下行礼,禀道:
“奴才张鲸恭请万岁爷晚安。”
自从张居正病重之后,张鲸遵朱翊钧之命,每天夜里在司礼监值房歇宿,以备不时之唤。小内侍过去一喊,他立刻就跑了过来。此时,朱翊钧让他平身,赐了座后,才道:
“张鲸,元辅最新的病情,你知道了吗?”
“方才冯公公到司礼监,简略向奴才说了几句,听说已在弥留之际。”
“是啊,”朱翊钧长吁一口气,叹道,“张先生铁面宰相,何等了得,然也难逃一死。”
张鲸听出皇上的话中含有几分幸灾乐祸,他揣摩皇上对张居正的感情非常微妙:既敬重又憎恨,既依赖又忌惮。敬重的是张居正作为顾命大臣,十年来把个混乱溃败的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憎恨的是张居正对他要求太严,特别是万历六年的那道《罪己诏》,让他脸面丢尽;依赖的是张居正作为他的师相,十年来不仅事无巨细一一施教于他,而且替他排除所有的艰难险阻,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移山心力;忌惮的是张居正独揽朝纲功高盖主,如今天下官员,都议论他这位太平天子,之所以能够端居廊庙四海威服,就因为靠着张居正这位铁面宰相……尽管张居正严守臣道,对他礼敬有加,但他在张居正面前,总是小心谨慎,像一个生怕做错事情的小媳妇。处理朝政,他对张居正言听计从,但每签发一道圣旨,他又怅然若失——皆因张居正的票拟,他不敢擅改一字……如今,这位宵衣旰食不苟言笑的宅揆,眼看就要油干灯灭撒手而去,皇上在悲痛之余,有几分幸灾乐祸也是情理中事。有了这个判断,张鲸冷冷一笑,露骨地说:
“万岁爷,奴才恭喜您了。”
周佑正说在兴头上,忽被人在腰眼上捅了一指头,掉头一看,只见张鲸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站在他的身后。
“恭喜什么?”朱翊钧一愣。
“张先生一死,压在您头上的一座大山就给搬掉了,这不是喜事儿又是什么?”
“放肆!”
朱翊钧一拍桌子,唬得张鲸双腿一软,屁股离了凳儿跪到地上。朱翊钧的确如张鲸揣摩的那样,对张居正是又敬又恨,但他绝不允许底下的奴才对他有这种印象。他之所以今夜里喊来张鲸,本意也是想找个人说说心里的惆怅,偏张鲸自作聪明,硬是要将一些只可意会的东西用语言点破,因此引起了朱翊钧的恼怒。
“万岁爷,奴才该死!”张鲸惊悚地自责。
朱翊钧本还想臭骂几句,一见张鲸惶恐的样子,又抬手示意他坐回到凳儿上,斥道:
“朕还以为你是个伶俐人,原来却也是一个草包,什么三荤五素的话都从你的嘴中吐出来。”
“奴才知罪。”张鲸被骂蔫了。
“冯公公还对你说了些什么?”
“除了张先生的病情,余下什么都没说。”
朱翊钧睨着他,又道:“大名、真定两名知府,一直未曾收监,这次张先生又特意追问。”
皇上提起这件事,张鲸止不住心惊肉跳。本来,朱翊钧已有旨,着都察院将两名知府押解来京谳审,张鲸是大名府人,大名府知府便托人给他送了三千两银子,请他在皇上面前说情。张鲸纳贿之后,便瞅了个上西暖阁读折的机会,对皇上说大名知府逼迫灾民缴纳赋税,实出无奈。他曾向上峰禀告过府治内受灾情况,但府中移文报上去后就被有司压下。即使这样,他还尽量挪借银两赈济灾民。因此,解官押赴来京之日,境内许多百姓自发拥到路口摆香案送他。皇上一听,生怕弄出冤案来,忙又下旨吏部,将两名知府由收监改为软禁。现在,皇上说张居正追查,张鲸自知理亏不敢争辩,只讷讷问道:
“张先生病入沉疴,还惦记着这件小事?”
“元辅早就说过,朝政无小事。冯公公方才禀奏时,朕未下旨,因为这事儿朕是听了你的禀报后才修改了旨意,如今再改回去,也还得让你去办理。”
一番话让张鲸听出两层意思:一是皇上顾及他的面子,没有将此事的底儿露给冯保;二是此事的处理还得恢复原旨。张鲸感激之余又忐忑不安,说道:
“奴才当日所言,也只是捡耳朵听来的……”
朱翊钧浅浅一笑:“你也不必掩饰,朕并没有说要追究你的责任,你也像冯公公那样,即刻就去吏部与都察院传旨,将那两名知府连夜收监。”
张鲸再不敢吱声,只好告辞回去办理,刚走到门口,朱翊钧又把他喊住,言道:
“张先生还提议,补潘晟与余有丁两人入阁,朕都准了,这会儿,恐怕旨意已到吏部。”
“潘晟?”张鲸早就风闻潘晟曾派管家潘一鹤来京活动谋求起复,还走过冯保的门路,但他此时多了个心眼儿,不讲这件捕风捉影的事,只恭维道,“张先生向皇上推荐的人,想必没有错。”
“什么对呀错的,张先生柄国十年所有的建议朕都虚心采纳,如今他这最后一回建议,朕焉有不准之理!”
“是是,万岁爷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真乃有古天子之风。”
张鲸嘴巴涂蜜尽说好听的,朱翊钧乜了他一眼,斥道:“别说这些奉承话,你管住自己的臭嘴就好,去吧!”
张鲸乘轿出了紫禁城,去吏部和都察院办完传旨的事,想着收了大名府知府的银子,不但没有替人家逢凶化吉,反而收监拘谳,不免心下怏怏。斯时夜已深了,立秋刚过几天,正是北京城最热的时候。往常逢到这节令,北京就变成了不夜城,多少戚畹人家膏粱子弟,正好去那些酒馆青楼或倚翠偎红或揎臂痛饮,极尽声色犬马之能事。今夜里气氛却有些不同,街面上到处都是巡逻的军士,那些风月场所馔饮之地,也都冷冷清清少有人光顾。张鲸心下清楚,这都因张居正的病情引起。万千朝局一身所系,必然导致所有的官员都密切关注首辅的病情变化。于是,一股子风声鹤唳人心惶惶的紧张气氛便在京城里蔓延。皇上虽然没有下令宵禁,可是见这大街小巷,竟寂静得如同木叶落尽的空山。张鲸本来就一肚皮不自在,又目睹这分冷清,三伏天里居然打起了寒战。这时候,他乘坐的四人抬凉轿刚抬出吏部、都察院所在的富贵街,眼看就来到了棋盘街口,从这里向右拐过去,大约半里多路,就是夜间进出紫禁城的惟一通道东华门,轿夫们咔咔咔地在磨轿杠,张鲸从凉轿里伸出头来喊道:“不去东华门,到槐树胡同。”
轿夫听令,又把轿杠磨回来,从棋盘街口向左拐,奔槐树胡同而去。大约半个时辰,凉轿抬进了槐树胡同口,在一所气势轩昂的大宅子前停下,这里是内阁次辅张四维的家。四年前,张鲸被擢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不久,就与张四维建立了交情。起初,张四维对张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他只是仗着自家盐商出身,有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故对内廷大珰,特别是司礼监的几个太监,一个个都用心巴结,但他仍然把主要心思用在冯保身上。后来,张鲸主动前来贴他,间或吐露几次皇上的私下谈话,如某件事应该如何处置,某人可用不可用等等,让张四维按皇上的意思写折,结果是写一个准一个,他这才对张鲸刮目相看。从此,窥伺皇上的心思与动态,除了冯保这条“明线”,又增加了张鲸这条“暗线”。冯保虽然对他抱有好感,但毕竟是首辅的肝胆之交,这张鲸却不同,两人有着共同的利益——一个想当首辅,一个觊觎司礼监掌印,虽然未曾点破,但两人心照不宣。张居正患病期间,按皇上的旨意,平常阁务由张四维与申时行两人处理,只是重大事情才由张居正秉断,但张四维为了表示谦恭,事无巨细都派人到张大学士府请示,他自己倒落得清闲,每日去内阁点卯,表面上也忙得团团转,内里却没拟过一道阁票。三天两头,他还要跑到纱帽胡同去向张居正请安问病,极尽关心。近些时,每每看到首辅貌萎神枯的样子,他强烈地感到历史上的那些失败者,更多的不是败于政见而是败于身体,于是,便请了一个武当山的道人到他家中住下,日夕向他请教养生吐纳之法。
却说张鲸在张四维府邸门口落轿的时候,张四维正在武当山道人的指导下练习扪腹静坐之法,听得门人禀报,他立忙收了功,与张鲸在客堂相见。
两人略事寒暄,张四维让茶之后,就开门见山说道:“张公公夤夜造访,定有急事。”
张鲸呵呵一笑,却宕开问道:“听说凤盘公家中住了一个武当山道士?”
张四维一惊,问:“是有一个,来了大约半个月,这点小事,你也知道?”
张鲸说:“前几天,咱去西暖阁读折,偷瞄了一眼东厂呈给皇上的访单,内里有一条,说您请了一位武当山道士教授养生之法。”
“东厂真是无孔不入,”张四维脸色一沉,又担心地问,“皇上是何态度?”
“咱说过,这访单是偷看的,皇上并没有和咱议论这事。”张鲸据实而答。
张四维虽然贵为内阁次辅,满朝文臣,仅屈居于张居正之下,却是没有资格看到那份本只供皇上一人览阅的访单。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兼管东厂的冯保卖面子,将访单制成两份,一份给皇上,另一份给了张居正,凡东厂侦伺的文武大臣的秘事,实际上只有皇上、张居正和冯保三人知道,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与闻。张四维对东厂的访单一直心存畏惧,这时问道:
“那份访单上还说了些啥?”
“什么都有,上斤不上两的事情都会载上一笔。咱记得还有一条,说是西北榆林卫出现了天狗吃日头的事,当地有小儿唱歌谣:‘文星落,紫微黑;马变龙,凤凰死。’你看看,这是不是谶语?”
张四维沉思了一会儿,问道:“‘马变龙,凤凰死’,这六个字藏了什么玄机?”
张鲸解释道:“今年是马年,神马变龙,预示着皇上要当家做主了,凤凰死更明白,首辅张先生是乙酉年生人,属鸡的,今年是他的大限。”
“咱看,这歌谣是人编的。”
“管它呢,”张鲸嘴角掠过一丝狡黠的微笑,兴奋地问,“凤盘公,元辅的病情您知道吗?”
“知道,”张四维点点头,答道,“现在已在弥留之际,不谷已安排京城各大衙门,日夜都留人值事,以备不虞。”
“皇上也在安排首辅的后事。”
“啊?”张四维眼光霍然一跳,问,“皇上是如何安排的?”
“他已下旨吏部,增补潘晟与余有丁两人为阁臣,这两人都是张居正推荐的。”
“这么快?”
“是啊,明天,余友丁就会到内阁值事,潘晟在浙江老家,想必他的任职圣旨如今已在路上,要不了二十天,这位潘晟也就到了北京。”
闻此消息,张四维心下甚为不快:一来是张居正推荐阁臣不与他商量,可见对他存有戒心;二来是皇上选拔阁臣的谕旨下得如此之快,也不让内阁与闻,可见他堂堂一个次辅,在朝政即将巨变之时,竟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想到这一层,他立刻就感到两位新增阁臣必将对他构成巨大威胁,特别是潘晟——当初他任礼部尚书时,潘晟是礼部左侍郎,此人善于钻营,又是张居正的门生,如今风闻已攀上冯保作为靠山,若让他顺利入阁,等于是对自己晋升首辅的柄政之路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铁门槛。思来想去,他本来已经滋生出的稳操胜券的感觉,突然间又化为乌有。
张鲸注视着张四维表情的变化,小声说:“凤盘公,咱知道你的心思,好端端的眼睛里,怎么能搁一粒沙子进去。”
“是啊。”张四维一改平日故作高深的作派,焦灼地说,“堂堂内阁,怎么放了一只磕头虫进来。”
“你是指潘晟?”
“不是他又是谁?”
“依咱看,这事儿并没有板上钉钉。”
“皇上不是下旨了吗?”
“皇上这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元辅是他的师相,临终前推荐两个人,他怎能驳元辅的面子?如果有人提出反对,皇上肯定会改变主意。”
张四维眼睛一亮,问:“这么说,皇上擢用潘晟,只是做样子的?”
张鲸饶有深意地一笑,言道:“据在下猜测,在两可之间。”
张四维心下略微一松,正欲细论,忽见派往张居正府上当值的内阁中书急匆匆跑进客堂,神色慌张禀道:
“大人,首辅他、他老人家走、走了!”
出了张居正府邸,天色已黑。冯保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回到紫禁城,连杯茶都来不及喝,就径直跑到乾清宫向皇上禀报。此时皇上刚用过晚膳,正在东暖阁中同三个内侍一起玩斗叶子的游戏。叶子是一种纸牌,又叫马吊牌,共四十张,每张牌都以《水浒》故事中的人物命名。玩时四人入局,每人八张,以大管小,变化甚多。大约是年前,乾清宫一名管理牌子在外头学会了这种牌戏,回宫来教给皇上,皇上很快就上了瘾,每天只要一落空,就要让贴身内侍陪他玩几局。冯保进来的时候,皇上正玩到第三局,乾清宫管事牌子周佑与他是对家,这时候打出一张百万贯的阮小五。皇上磨蹭了一会儿,突然甩出一张牌来,嚷道:
“千万贯行者武松!”
周佑一看这张牌,立刻叫起来:“万岁爷,您这张牌是偷的!”
朱翊钧硬着脖梗儿,大声争辩:“咱啥时候偷牌了?咱有这张牌嘛!”
“您是有这张牌,但奴才打出九十万贯活阎罗阮小七时,您就用过一次,怎地现在又有这一张?”
“有就有,你输了,却反赖我。”
一个万乘之尊,一个下贱奴才,竟为一张牌争得面红耳赤,那架势好像还会打起来。冯保实在看不过眼,站在门口也不挪步,只重重咳了一声,朱翊钧转脸看见他,犹自喊道:
“大伴,你评评理,周佑这混蛋,竟然说朕偷了他的牌,这怎么可能!”
周佑得理不让人,咕哝道:“万岁爷,您不是偷奴才的,您是偷您自己的。”
“你听听,越发胡说了,”朱翊钧咯咯咯地大笑起来,言道,“咱自己的牌,还用得着偷吗?”
周佑还想争辩,冯保朝他一跺脚,眉毛一拧吼道:“你这蠢物,敢说皇上偷东西,再胡闹,小心咱割了你的舌头!”
这一骂,三个内侍都吓得筛糠一般,没有一个人敢张嘴说个不字儿,都灰头灰脑溜了出去。眼看着好端端一场牌局被搅黄,朱翊钧脸上有些挂不住,埋怨道:
“大伴,朕方才争着好玩,你却当了真。”
“皇上,在奴才面前,您总得注意体面,”冯保敛了火气规劝,旋即又道,“周佑这帮家伙,哼,屎壳郎爬草秸,终究不是一条蚕。”
冯保的骂语很损人,朱翊钧也不同他理论,只漫不经心用手拨弄着桌上的马吊牌,过了一会儿才问:
“你啥时从张先生府上回来的?”
“老奴刚回来,就赶着进乾清宫来见皇上。”
“张先生究竟怎样了?”
“唉,恐不久于人世。”冯保瞅着桌上散乱的纸牌,心酸地说,“看张先生那样子,随时都有可能咽气儿。”
“啊,真有这么严重吗?”
“这种事,老奴怎敢打妄语。”
冯保说着,便将见张居正的前前后后细枝末节详述一遍。朱翊钧听罢,顿时忘了方才的不快,伤心地说:
“在恭默室最后一次见元辅,才三个月工夫,他就病成这个样子。原先朕总以为他患的不是绝症,只要天道一暖和,他就会慢慢好起来,谁知他今日里竟走到黄泉路口上……他若真的撒手一走,这一团乱麻似的国事,朕托付给谁呀?”
最后这一问,透露出朱翊钧心中的惶恐,冯保抬眼一看,只见朱翊钧眼角已是滚出了泪珠,不由抚膝一叹,禀道:
“皇上,当下之急,恐怕还得赶紧增加阁臣才是,以备张先生不豫……”
“大伴说的是,”朱翊钧停了啜泣,答道,“就按张先生的推荐,你赶快替朕拟旨,补余有丁为文渊阁大学士,潘晟当过南京礼部尚书,资历深一些,这次就补武英殿大学士,列名在余有丁之前。着二人迅速到阁履任,这道旨,今夜就发出去。”
朱翊钧如此干脆,冯保心下甚喜,当即拟了旨,钤了御印,连夜派人送往吏部。
冯保一走,差不多戌时过半,朱翊钧独自坐在东暖阁中,对着荧荧烛光,不知为何,他突然觉得鬼气森森,心里一阵惊悸,便朝门外大声喊道:
“来人!”
“奴才在。”
随着这声答应,只见周佑领了七八个内侍走了进来,原来他们都一直守候在门外廊下,只是皇上没吩咐,他们不敢擅自进来。
“这房里灯光太暗,多点几盏灯笼。”
其实东暖阁中已点了四盏灯笼,外加桌上的两支大光明烛,已是亮如白昼,但皇上既嫌灯暗,周佑忙带着手下七手八脚又弄了四盏灯笼进来挂上。
“万岁爷,您看这光亮够吗?”周佑问。
“够了。”
周佑瞧着皇上神色不对头,咂摸着是为玩马吊牌的事冯保让他不高兴,遂小心问道:
“万岁爷,要不要奴才们还陪您玩牌?”
“不玩了,你派人去把张鲸喊来。”
周佑命一个小内侍去喊张鲸,余下的人都留在阁房里。这帮朱衣太监想着为皇上逗乐,却又不知如何开口,一时间竟冷了场。半晌,朱翊钧方双眸一闪,幽幽问道:
“周佑,你说,人死了会不会变鬼?”
“这个嘛……”周佑没想到皇上突然会问这样一个古怪问题,他挠着脑壳,讪笑道,“人家都说,鬼是死人变的。”
“人死了变鬼,鬼还死不死呢?”
“鬼死不死,这可是个溜尖的问题,奴才真还不知道。”周佑想了想,又补了一句,“鬼又不是命,怎么会死呢?”
一个小内侍抬杠:“人老了病了就会死,鬼老了病了,肯定也会死的。”
“鬼不吃五谷,哪里会死。”另一名太监反驳。
朱翊钧嗤地一笑,驳道:“自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有多少年头了?少说也有一万年。年年都死人,死的人都变成了鬼,如果鬼都不死,那现今这大千世界,岂不是角角落落里全都挤满了鬼?”
“哟,万岁爷这理儿高妙。”周佑伸着舌头舔了舔嘴唇,谄媚说道,“就说这乾清宫,已经有七个皇帝在这儿驾崩,如果先前的皇帝爷变鬼以后,都不再死,岂不……”
周佑正说在兴头上,忽被人在腰眼上捅了一指头,掉头一看,只见张鲸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站在他的身后。这位当红的秉笔太监责备他道:
“你一张臭嘴胡唚什么,先朝皇帝都乘龙升天,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去了,什么鬼不鬼的。”
周佑经此一骂,顿觉失言,背上已是冷汗涔涔,幸好朱翊钧并不追究,只是挥手让周佑一行退下,命道:
“今夜里,乾清宫各处房子,都多点灯笼。”
周佑一行唯唯诺诺躬身而退,待他们一走,张鲸这才跪下行礼,禀道:
“奴才张鲸恭请万岁爷晚安。”
自从张居正病重之后,张鲸遵朱翊钧之命,每天夜里在司礼监值房歇宿,以备不时之唤。小内侍过去一喊,他立刻就跑了过来。此时,朱翊钧让他平身,赐了座后,才道:
“张鲸,元辅最新的病情,你知道了吗?”
“方才冯公公到司礼监,简略向奴才说了几句,听说已在弥留之际。”
“是啊,”朱翊钧长吁一口气,叹道,“张先生铁面宰相,何等了得,然也难逃一死。”
张鲸听出皇上的话中含有几分幸灾乐祸,他揣摩皇上对张居正的感情非常微妙:既敬重又憎恨,既依赖又忌惮。敬重的是张居正作为顾命大臣,十年来把个混乱溃败的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憎恨的是张居正对他要求太严,特别是万历六年的那道《罪己诏》,让他脸面丢尽;依赖的是张居正作为他的师相,十年来不仅事无巨细一一施教于他,而且替他排除所有的艰难险阻,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移山心力;忌惮的是张居正独揽朝纲功高盖主,如今天下官员,都议论他这位太平天子,之所以能够端居廊庙四海威服,就因为靠着张居正这位铁面宰相……尽管张居正严守臣道,对他礼敬有加,但他在张居正面前,总是小心谨慎,像一个生怕做错事情的小媳妇。处理朝政,他对张居正言听计从,但每签发一道圣旨,他又怅然若失——皆因张居正的票拟,他不敢擅改一字……如今,这位宵衣旰食不苟言笑的宅揆,眼看就要油干灯灭撒手而去,皇上在悲痛之余,有几分幸灾乐祸也是情理中事。有了这个判断,张鲸冷冷一笑,露骨地说:
“万岁爷,奴才恭喜您了。”
周佑正说在兴头上,忽被人在腰眼上捅了一指头,掉头一看,只见张鲸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站在他的身后。
“恭喜什么?”朱翊钧一愣。
“张先生一死,压在您头上的一座大山就给搬掉了,这不是喜事儿又是什么?”
“放肆!”
朱翊钧一拍桌子,唬得张鲸双腿一软,屁股离了凳儿跪到地上。朱翊钧的确如张鲸揣摩的那样,对张居正是又敬又恨,但他绝不允许底下的奴才对他有这种印象。他之所以今夜里喊来张鲸,本意也是想找个人说说心里的惆怅,偏张鲸自作聪明,硬是要将一些只可意会的东西用语言点破,因此引起了朱翊钧的恼怒。
“万岁爷,奴才该死!”张鲸惊悚地自责。
朱翊钧本还想臭骂几句,一见张鲸惶恐的样子,又抬手示意他坐回到凳儿上,斥道:
“朕还以为你是个伶俐人,原来却也是一个草包,什么三荤五素的话都从你的嘴中吐出来。”
“奴才知罪。”张鲸被骂蔫了。
“冯公公还对你说了些什么?”
“除了张先生的病情,余下什么都没说。”
朱翊钧睨着他,又道:“大名、真定两名知府,一直未曾收监,这次张先生又特意追问。”
皇上提起这件事,张鲸止不住心惊肉跳。本来,朱翊钧已有旨,着都察院将两名知府押解来京谳审,张鲸是大名府人,大名府知府便托人给他送了三千两银子,请他在皇上面前说情。张鲸纳贿之后,便瞅了个上西暖阁读折的机会,对皇上说大名知府逼迫灾民缴纳赋税,实出无奈。他曾向上峰禀告过府治内受灾情况,但府中移文报上去后就被有司压下。即使这样,他还尽量挪借银两赈济灾民。因此,解官押赴来京之日,境内许多百姓自发拥到路口摆香案送他。皇上一听,生怕弄出冤案来,忙又下旨吏部,将两名知府由收监改为软禁。现在,皇上说张居正追查,张鲸自知理亏不敢争辩,只讷讷问道:
“张先生病入沉疴,还惦记着这件小事?”
“元辅早就说过,朝政无小事。冯公公方才禀奏时,朕未下旨,因为这事儿朕是听了你的禀报后才修改了旨意,如今再改回去,也还得让你去办理。”
一番话让张鲸听出两层意思:一是皇上顾及他的面子,没有将此事的底儿露给冯保;二是此事的处理还得恢复原旨。张鲸感激之余又忐忑不安,说道:
“奴才当日所言,也只是捡耳朵听来的……”
朱翊钧浅浅一笑:“你也不必掩饰,朕并没有说要追究你的责任,你也像冯公公那样,即刻就去吏部与都察院传旨,将那两名知府连夜收监。”
张鲸再不敢吱声,只好告辞回去办理,刚走到门口,朱翊钧又把他喊住,言道:
“张先生还提议,补潘晟与余有丁两人入阁,朕都准了,这会儿,恐怕旨意已到吏部。”
“潘晟?”张鲸早就风闻潘晟曾派管家潘一鹤来京活动谋求起复,还走过冯保的门路,但他此时多了个心眼儿,不讲这件捕风捉影的事,只恭维道,“张先生向皇上推荐的人,想必没有错。”
“什么对呀错的,张先生柄国十年所有的建议朕都虚心采纳,如今他这最后一回建议,朕焉有不准之理!”
“是是,万岁爷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真乃有古天子之风。”
张鲸嘴巴涂蜜尽说好听的,朱翊钧乜了他一眼,斥道:“别说这些奉承话,你管住自己的臭嘴就好,去吧!”
张鲸乘轿出了紫禁城,去吏部和都察院办完传旨的事,想着收了大名府知府的银子,不但没有替人家逢凶化吉,反而收监拘谳,不免心下怏怏。斯时夜已深了,立秋刚过几天,正是北京城最热的时候。往常逢到这节令,北京就变成了不夜城,多少戚畹人家膏粱子弟,正好去那些酒馆青楼或倚翠偎红或揎臂痛饮,极尽声色犬马之能事。今夜里气氛却有些不同,街面上到处都是巡逻的军士,那些风月场所馔饮之地,也都冷冷清清少有人光顾。张鲸心下清楚,这都因张居正的病情引起。万千朝局一身所系,必然导致所有的官员都密切关注首辅的病情变化。于是,一股子风声鹤唳人心惶惶的紧张气氛便在京城里蔓延。皇上虽然没有下令宵禁,可是见这大街小巷,竟寂静得如同木叶落尽的空山。张鲸本来就一肚皮不自在,又目睹这分冷清,三伏天里居然打起了寒战。这时候,他乘坐的四人抬凉轿刚抬出吏部、都察院所在的富贵街,眼看就来到了棋盘街口,从这里向右拐过去,大约半里多路,就是夜间进出紫禁城的惟一通道东华门,轿夫们咔咔咔地在磨轿杠,张鲸从凉轿里伸出头来喊道:“不去东华门,到槐树胡同。”
轿夫听令,又把轿杠磨回来,从棋盘街口向左拐,奔槐树胡同而去。大约半个时辰,凉轿抬进了槐树胡同口,在一所气势轩昂的大宅子前停下,这里是内阁次辅张四维的家。四年前,张鲸被擢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不久,就与张四维建立了交情。起初,张四维对张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他只是仗着自家盐商出身,有的是白花花的银子,故对内廷大珰,特别是司礼监的几个太监,一个个都用心巴结,但他仍然把主要心思用在冯保身上。后来,张鲸主动前来贴他,间或吐露几次皇上的私下谈话,如某件事应该如何处置,某人可用不可用等等,让张四维按皇上的意思写折,结果是写一个准一个,他这才对张鲸刮目相看。从此,窥伺皇上的心思与动态,除了冯保这条“明线”,又增加了张鲸这条“暗线”。冯保虽然对他抱有好感,但毕竟是首辅的肝胆之交,这张鲸却不同,两人有着共同的利益——一个想当首辅,一个觊觎司礼监掌印,虽然未曾点破,但两人心照不宣。张居正患病期间,按皇上的旨意,平常阁务由张四维与申时行两人处理,只是重大事情才由张居正秉断,但张四维为了表示谦恭,事无巨细都派人到张大学士府请示,他自己倒落得清闲,每日去内阁点卯,表面上也忙得团团转,内里却没拟过一道阁票。三天两头,他还要跑到纱帽胡同去向张居正请安问病,极尽关心。近些时,每每看到首辅貌萎神枯的样子,他强烈地感到历史上的那些失败者,更多的不是败于政见而是败于身体,于是,便请了一个武当山的道人到他家中住下,日夕向他请教养生吐纳之法。
却说张鲸在张四维府邸门口落轿的时候,张四维正在武当山道人的指导下练习扪腹静坐之法,听得门人禀报,他立忙收了功,与张鲸在客堂相见。
两人略事寒暄,张四维让茶之后,就开门见山说道:“张公公夤夜造访,定有急事。”
张鲸呵呵一笑,却宕开问道:“听说凤盘公家中住了一个武当山道士?”
张四维一惊,问:“是有一个,来了大约半个月,这点小事,你也知道?”
张鲸说:“前几天,咱去西暖阁读折,偷瞄了一眼东厂呈给皇上的访单,内里有一条,说您请了一位武当山道士教授养生之法。”
“东厂真是无孔不入,”张四维脸色一沉,又担心地问,“皇上是何态度?”
“咱说过,这访单是偷看的,皇上并没有和咱议论这事。”张鲸据实而答。
张四维虽然贵为内阁次辅,满朝文臣,仅屈居于张居正之下,却是没有资格看到那份本只供皇上一人览阅的访单。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兼管东厂的冯保卖面子,将访单制成两份,一份给皇上,另一份给了张居正,凡东厂侦伺的文武大臣的秘事,实际上只有皇上、张居正和冯保三人知道,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与闻。张四维对东厂的访单一直心存畏惧,这时问道:
“那份访单上还说了些啥?”
“什么都有,上斤不上两的事情都会载上一笔。咱记得还有一条,说是西北榆林卫出现了天狗吃日头的事,当地有小儿唱歌谣:‘文星落,紫微黑;马变龙,凤凰死。’你看看,这是不是谶语?”
张四维沉思了一会儿,问道:“‘马变龙,凤凰死’,这六个字藏了什么玄机?”
张鲸解释道:“今年是马年,神马变龙,预示着皇上要当家做主了,凤凰死更明白,首辅张先生是乙酉年生人,属鸡的,今年是他的大限。”
“咱看,这歌谣是人编的。”
“管它呢,”张鲸嘴角掠过一丝狡黠的微笑,兴奋地问,“凤盘公,元辅的病情您知道吗?”
“知道,”张四维点点头,答道,“现在已在弥留之际,不谷已安排京城各大衙门,日夜都留人值事,以备不虞。”
“皇上也在安排首辅的后事。”
“啊?”张四维眼光霍然一跳,问,“皇上是如何安排的?”
“他已下旨吏部,增补潘晟与余有丁两人为阁臣,这两人都是张居正推荐的。”
“这么快?”
“是啊,明天,余友丁就会到内阁值事,潘晟在浙江老家,想必他的任职圣旨如今已在路上,要不了二十天,这位潘晟也就到了北京。”
闻此消息,张四维心下甚为不快:一来是张居正推荐阁臣不与他商量,可见对他存有戒心;二来是皇上选拔阁臣的谕旨下得如此之快,也不让内阁与闻,可见他堂堂一个次辅,在朝政即将巨变之时,竟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想到这一层,他立刻就感到两位新增阁臣必将对他构成巨大威胁,特别是潘晟——当初他任礼部尚书时,潘晟是礼部左侍郎,此人善于钻营,又是张居正的门生,如今风闻已攀上冯保作为靠山,若让他顺利入阁,等于是对自己晋升首辅的柄政之路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铁门槛。思来想去,他本来已经滋生出的稳操胜券的感觉,突然间又化为乌有。
张鲸注视着张四维表情的变化,小声说:“凤盘公,咱知道你的心思,好端端的眼睛里,怎么能搁一粒沙子进去。”
“是啊。”张四维一改平日故作高深的作派,焦灼地说,“堂堂内阁,怎么放了一只磕头虫进来。”
“你是指潘晟?”
“不是他又是谁?”
“依咱看,这事儿并没有板上钉钉。”
“皇上不是下旨了吗?”
“皇上这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元辅是他的师相,临终前推荐两个人,他怎能驳元辅的面子?如果有人提出反对,皇上肯定会改变主意。”
张四维眼睛一亮,问:“这么说,皇上擢用潘晟,只是做样子的?”
张鲸饶有深意地一笑,言道:“据在下猜测,在两可之间。”
张四维心下略微一松,正欲细论,忽见派往张居正府上当值的内阁中书急匆匆跑进客堂,神色慌张禀道:
“大人,首辅他、他老人家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