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茶棚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公子所言,路边有一处茶棚。
虽不大, 但因为临近乡邑, 行人众多,生意甚好。
公子兴致勃勃, 执意要去喝茶。且林勋等人要去护卫, 他也不让。
“便去喝个茶, 有甚可护卫。”公子道, “那茶棚不大, 尔等跟在旁边反而招摇,有霓生跟着便可。”
林勋见他如此说,也只好远远跟着。
公子拿了钱囊, 径自丢下众人, 和我一道往茶棚走去。他以前从未来过这样的地方,进了棚子里,四下里看了看,神色好奇。
他虽不曾带侍从, 但衣饰相貌皆是不凡,茶棚主人看到他, 忙迎出来,殷勤地招呼:“这位公子, 想用些甚?小店茶炊饭食皆一应俱全。”
我问他:“可有本地香茶?”
茶棚主人道:“有, 不知要哪种香茶, 本店有桂香、槐香、芍药香……”
我说:“便要桂香。”
茶棚主人唯唯应下, 引我和公子落了座, 自去忙碌。
乡间的用物皆是简陋,案台不过是粗木所制,漆也不曾上过,面上被蹭得一层油腻的光;而席子也是用了许久,多有残破,垫布上有些来历不明的污渍。
我以为公子大概看一眼就会走开,但他盯着,皱了皱眉,少顷,坐了下去。
“乡人无甚讲究,公子若觉不喜,还是回去再做。”我说。
公子镇定自若:“无妨。”说罢,继续朝四周打量。
桓府的人马足有二三十,颇有些鲜衣怒马之气,无论在何处都颇为显眼。此地行人不绝,自众人到河畔歇息之时,便已经引得许多来往的行人或当地农人驻足观望。
当然,被看得最多的仍然是公子。
他相貌气度皆出众,无论在何处,总能吸引一大片目光。如今亦然。他才在案前坐下不久,驿馆就变得热闹起来。一些来兜售果物特产的乡人女子,笑嘻嘻地站在不远处,也不做生意,只扎堆聊着天,将目光频频瞅向公子。
我看着公子,只见他一脸淡然,只拿起案上刚刚呈上的茶,往上面轻轻吹气。
“所谓桂香,便是加了桂花?”他问我。
我说:“正是。”
公子低头,轻轻抿了一口。
我感觉周围的嘈杂声忽然安静了些,瞅去,只见无论男女,都看着公子,各种目光都落在他的神色。
心底叹口气。乡野之地的人尚且如此,谁说喜好美男子不过是京中士人的癖好。
看着公子放下杯子,我问:“如何?”
“甚好。”公子道。
我心中大慰。
这时,茶棚主人又呈上两盘豆糕。公子提箸夹起一块,尝了尝,问我:“这也是当地特产?”
我也吃一口,停顿片刻,正要说话,忽而闻得邻座道:“你听说不曾,荆州那边的蝗灾,又加剧了些。”
我一怔,看去,只见是两个人在闲聊,听口音,当是本地人。
“哦?有这等事?”另一人道。
“你不知么?原本只是在荆州,如今连豫西也有了。”
“我等怎未听闻?昨日我家妇人还说,她去汝南探望舅母,路上的流民少了。”
“这当是明光道之力。听说那道门中筹措了许多粮草,入门者都有粥吃,还有房住。”
“啧啧,这么好……”
我听着,未几,看向公子。
只见他正吃着豆糕,不紧不慢,不知是专心品尝还是想这事。
正在此时,忽然,门口一阵吵嚷。
“走开走开!”只见是一处案席上的旅人正驱赶三个来乞讨的小童,不耐烦地挥着手,“我等无钱无食,快走开!”
那三个孩子衣衫褴褛,身形瘦弱,脸上也脏兮兮的,嘴里说着“公台大恩大德”,又去了别处。
别处的人也是一样驱赶,只听邻座道:“想来都是那些荆州流民的孩子,也是可怜。”
“可怜不得,你若是给了,不久就要来一群……”话才说着,却见那三个小童朝这边走了来,连忙噤声。
公子看上去比周围人都有钱,三个小童目光一亮,即刻走了过来。
茶棚主人忙拿着笤帚走出来,凶神恶煞喝道:“都出去!谁教你们进来!出去出去!”
小童们吃了一惊,忙后退开去。
“主人家,无妨,不必驱赶。”公子忽而道。
我讶然。
茶棚主人忙道:“这位公子,他们都是些乞儿,小人怕他们烦扰了公子吃茶……”
“不过行乞,何来烦扰。”公子说罢,让那些小童上前。
小童们看着他,犹豫不已。
公子将面前的豆糕推了推,他们眼睛一亮,即刻过来,拿起豆糕就吃。
我看着公子,不知他意欲何为。
只见他看着小童,神色平和。看他们吃完,又吩咐店主人再加三盘。
店主人露出诧异之色,三个小童也看着他,目光狐疑不定。
“公子是善人,小人这就去取来。”店主人满面堆笑,往后厨而去。
公子回头,向小童们问道:“你三人姓什么?家住何处?父母何在?”
小童们面面相觑,一个年纪大些的壮起胆来,用浓重的荆州口音道:“我等都姓于,我叫于宝,二弟于侨,三弟于植,南郡人,父母都死了。”
公子问:“怎来了豫州?”
“祖父母带来的。”他说。
“祖父母何在?”
“上月也死了。”
公子眉间一动。
少顷,他问:“你们平日便乞讨为生?”
于宝点头。
公子神色沉下。
他将钱囊拿出来,交给他:“拿去吧。”
于宝目光闪了闪,与旁边的两人对视片刻,将钱囊接过。接着,三人齐刷刷向公子跪下,嘴里一边说着“恩公福如东海波寿如南山石”一边要行三叩九拜大礼。
公子伸手虚扶,道,“不必多礼,去吧。”
小童们起身,又鞠躬再谢,向外面跑去。走到门前时,于宝忽而回头来看了看。
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外面,公子皱着眉,长叹一声:“民生多艰。”
“公子还是想想自己。”我也叹一声,指指他的腰上,“公子的玉佩不见了。”
公子看一看腰间,愣住。
林勋就在外面,要拿住人并不难。
我跑出门口,朝他喊了一声,林勋和两个侍卫即刻将那三个小童拦住了。
他们虽看着瘦弱,却颇有些江湖本事,躲人时像泥鳅一般灵巧。不过到底是孩童,且桓府的侍卫也不是好对付的,未过多时,就被抓了起来。
公子走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瞪着眼,气喘吁吁。
钱囊和玉佩已经被搜了出来,林勋拿在手里,向公子问道:“公子,如何处置?”
公子看着那几个孩童,面无表情。
“为何偷窃?”他问。
于宝涨红了脸,不说话,将头扭向一边。
我问:“你三人,背后主使是谁?”
听得这话,三人的眼神动了动。
于宝狐疑地瞥我一眼:“甚主使,我家中就三兄弟,主使就是我。”
我颔首,道:“如此,便休怪我等不客气。”
三人一声不吭,于宝绷着脸,另外两个年纪小的则紧紧闭起眼睛。
大概以为我要动粗,公子皱眉,低声道:“霓生,不必……”
我对他摇了摇头,对林勋道:“老林,启程之后,可将他们放了。”
老林亦诧异,问:“为何?”
“他们不过是小童,拿了也无用。”我说,“走之前,莫忘了将那茶棚主人捉起来送官,再将茶棚烧了。”
此言出来,三人面色大变。
“你……你这毒竖!”于宝骂道,“你不得好死!”
我看着他,一笑:“如此说来,我未曾猜错,那茶棚主人才是主使。”
于宝愣住,瞪着我,说不出话。
如我所料,那茶棚主人与这三个兄弟是一伙。
被林勋拿来之后,茶棚主人声泪俱下,说他们也是无法。他叫杜之洋,是三兄弟的舅父,家人相继死去之后,只剩下他们舅甥三人相依为命。杜之洋原本在荆州时,也做过茶棚买卖,手艺甚好,如今到了豫州,他见日日乞食也不是办法,便想着重拾旧行当。但他身无分文,只得去借贷。无奈他们是流民,钱甚是难借,好不容易借到,利钱也奇高。杜之洋起早摸黑,茶棚生意也不错,但还是捉襟见肘,难以还清。眼看着要走投无路,舅甥四人便只好想出了这行乞偷窃之策。
杜之洋也不算糊涂,知道要在本地立足,乡人定然不能惹,所以兄弟三人一向只盯着过路的外乡人行窃。不过公子虽然也符合这规矩,但他一看就不是凡人,杜之洋唯恐惹麻烦,其实并不想下手。他用笤帚驱赶兄弟三人,就是在打暗号。不料公子竟阻止了他,让三个兄弟上前。公子出手阔绰,且身上的衣饰华贵,兄弟三人一时起了贪念,没有忍住。他们原想着公子这样毫无防备的人,定然会后知后觉,待得发现,他们早已跑远躲了起来,兴许也会像先前偷过的人那样不了了之。没想到,公子这么快就反应过来,还有手下,一下将他们逮住。
公子听了杜之洋的话,沉吟。
“如此,也算情有可原。”公子道,“至于属实与否,我自会派人查问。”
杜之洋点头如捣蒜,忙道:“小人若敢有半句谎言,天打雷劈!”
公子没理会,却从林勋手中拿过钱囊和玉佩,看了看,少顷,将钱囊递给杜之洋。
杜之洋怔住,望着公子,片刻,伸手接过,喃喃道:“公子,这……”
“这些钱,这钱本是我给于宝兄弟的,尔等仍收下,想来足够还债。”公子道,“至于这玉佩,乃是我家传之物,不可予人。”
杜之洋喜出望外,忙叩首道:“小人不敢奢求!公子大恩大德,小人铭记于心!小人阖家就算今生无以为报,来世也要做牛做马为公子驱驰!”
公子没答话,看看他,又看看旁边站着发愣的兄弟三人,转身往车马走去。
“这位郎君!”杜之洋拦住我,低声道,“敢问郎君,你家公子是哪家高门?”
我看他一眼:“你打听做甚?”
杜之洋激动道:“公子乃我家恩人,定要每日为他祷告福寿,怎可不知名氏?”
我笑了笑,道:“我家公子最烦怪力乱神,你若感恩,日后便好好过活,莫再去做那些歪门邪道之事。”
杜之洋面色涨红,只得唯唯应下。
车马重新走起之时,已是午后。
“先前你说那死了二十多万人的大战,谁胜了?”马车外,青玄骑着马,和林勋继续闲聊。
“公孙晤胜了。”林勋说着,笑了笑:“不过刘阖比公孙晤活得久。公孙晤虽胜,却也元气大伤,不久之后即被高祖所灭。而刘阖从豫州败退之后,去了荆州,又退去了楚地,凭借南方天险和瘴气自保多年,直到十余年前才被先帝所灭。”
青玄听着,好奇道:“说到这个刘阖,我听说他也自立为皇帝。”
“他算得甚皇帝。”林勋道:“前朝惠皇帝逊位,将天下禅让高祖,按理说,高祖才是正经皇帝。只不过刘阖颇有些蛊惑人心的本事,说惠皇帝乃是为高祖所迫,正统仍在刘氏,也确有许多前朝旧臣去楚地投靠于他……”
我听了一会他们说话,回想起方才之事,不禁问公子:“公子不怕那杜之洋说的谎话?”
公子反问:“以你之见,他们可果真是流民?”
我说:“杜之洋虽说本地方言,但荆州口音仍掩饰不住,那三个小童则全然说荆州话,应当不假。”
公子颔首:“既是流民,定然艰辛,能帮上些也好,何苦计较是不是说了谎。”
我看着他,心中忽而有些柔软。
公子到底心地良善,就算明知可能被骗,也还是会忍不住出手帮助别人。当然,他不缺钱,但许多贵胄名士也不缺钱,素日里行事却计较刻薄。单是这一点,公子就能将许多人比下去。这是他的好处,也是他的短处。我不禁又忧心起来,他这般纯良之人,又总是想做一番大事,只怕日后一旦没有了桓府的庇护,他会被人算计得栽下跟头。
想到这些,我忽然觉得有些沉重。
我不会一直留在公子身边,尤其是如今拿到了地契,我只要再挣些金子,便可找法子赎身,离开桓府。如果某一天,我在乡间听到公子落魄的消息,会不会难过?
这答案十分明了,我定然会。
“你叹甚气?”忽然,公子问道。
我回神,道:“我不曾叹气。”
“你叹了。”
我:“……”
公子看着我,没有纠缠下去,却问:“霓生,你方才怎知他们是一伙?”
我说:“我猜的。”
“猜也须凭据。”公子道,“只是凭那杜之洋的口音?”
我说:“不止。其一,那三兄弟自进茶棚起,一直在行乞,杜之洋却不曾来驱赶,可他们来缠公子,杜之洋便来了。”
公子道:“许是他正忙,无暇理会。”
我说:“他不忙,我好几次看他从后厨中探头出来。且那茶棚不大,断不会不知情。”
公子想了想:“有理。其二呢?”
我说:“其二,便是那三兄弟总有意无意看杜之洋,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公子要与那兄弟三人说话之时,要给他们吃食之时,还有给钱之时,他们皆是如此。何故?便是他们须得杜之洋应许,方可往下行事。”
公子有些惊讶。
“我竟未曾发觉。”他有些懊恼之色。
我笑了笑:“这不足为奇,当局者常迷于处境,往往旁观者才可窥清。”
公子缓缓颔首,没有说话。
他靠在隐枕上,却没有像平日那样过不久就闭目养神。他望着窗外,神色无波无澜,眉间却有几分肃然。
我问他:“公子在想什么?”
公子道:“在想方才那茶棚中的人说的明光道。”
“哦?”
“此番出来的路上,我听人提过两三次。”公子道:“霓生,你可知晓他们来历?”
我摇头:“不知,我与公子一般,也不过道听途说提起过罢了。”
公子颔首。
我看着他:“公子以为,明光道是些什么人?”
“舍粥市恩,还能是什么人。”公子道,“如前朝五斗米道,亦藉灾荒而起,聚众作乱,成席卷之势。”
我说:“可五斗米道者,入门须纳五斗米。而这明光道不然,乃是施米。”
“殊途同归罢了。”公子淡淡一笑,“明光道宣称真龙救世,意欲何为,自不必想。”
我说:“如此,朝廷不知么?”
“朝廷?”公子道,“朝廷自是知道,不过不会现在动手。”
我说:“哦?那是何时?”
公子道:“蝗灾安稳之后。”
我看着公子,笑了笑。
有时,我觉得若想放心离开,还是要早早将公子教得精明些才是,时日无多,甚有紧迫之感;但有时,我又觉得公子其实不须我教什么,生在贵胄之家,有些事他可无师自通。
“霓生,”过了会,公子又道,“这些日子,我总想起史记中的一句话。”
“甚话?”
“陈胜吴广起事之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哂然,道:“公子怎想起这话?”
“不过这些日子出门所见有感。”公子停顿片刻,道,“霓生,我在雒阳时,便已知晓这蝗灾,不过不是从朝廷里知晓的。”
“那在何处知晓?”我问。
“从荆州刺史邢绍处。”
“哦?”
“年前,荆州刺史崔勉告老还乡,是我母亲出力,让邢绍当上了荆州刺史。”公子道,“就在仲秋之时,邢绍送了五百金来,说是给我母亲的节礼。”
我说:“知恩图报,自是应当。”
“崔勉出身清贫,就算为官之后也无多产业,五百金从何而来。他送礼之时,正是蝗灾正凶之时,朝廷除开仓赈济,还拨了万金筹粮。让蝗灾仍是肆虐,流民四散。我在来路上,问过好些流民,荆州各地都有,皆言不曾见过赈济之物。”
我哂然。
他并非信口胡言。其实我知道,凡是灾荒,朝廷并非束手旁观,只是每有赈济,总是先肥了一群官吏贵胄。这乃是朝中人人心照不宣的规矩,只是没人会像公子这样觉得不妥罢了。
“公子是觉得亏欠了那些流民么?”我问。
公子看着我,少顷,浮起一抹冷笑。
“我时常想,朝堂上那些人天天说着天下黎民,可他们所说的黎民,只怕不过是高墙大院中的那些人。”他缓缓道,“天下大乱,乃是天下人撬动。黎民不安,自是跟随号令者造反。到了那时,什么世家公卿亦不过粪土,我等便是陈胜吴广之属憎恶之人。”
道理是不假,不过公子愤世嫉俗起来的时候,总是这般尖锐。
我安慰道:“公子放心好了,便是真的天下大乱,以公子之能,必无可虑。”
“我?”公子淡笑,“霓生,我等自诩读书人,天潢贵胄,然真正出了来,连你的一半见识都没有。”
我哂然,道:“公子莫忘了,我虽非士人,但我也读过书。”
“可你确比我知晓的多。”公子认真道,“霓生,我要费上好一番气力,才可及你。”
不知是不是这夸奖来得太突然,我只觉面上忽而热了一下。
我想说,公子及我做甚?
可看到他正经的样子,又忍不住想打趣。
我说:“公子这般看得起我,便不许费大力气。公子想学什么,我可教公子,公子只须每日交一幅字。”
我以为公子会像平常一样,立刻识破我的伎俩,“嘁”一声不理我。
但他没有。
他注视着我,神色仍然认真,微微一笑:“善。”
那双眸烁烁含光,深深的,似乎能摄人心神。
我愣住,好一会也回不过神来。
如公子所言,路边有一处茶棚。
虽不大, 但因为临近乡邑, 行人众多,生意甚好。
公子兴致勃勃, 执意要去喝茶。且林勋等人要去护卫, 他也不让。
“便去喝个茶, 有甚可护卫。”公子道, “那茶棚不大, 尔等跟在旁边反而招摇,有霓生跟着便可。”
林勋见他如此说,也只好远远跟着。
公子拿了钱囊, 径自丢下众人, 和我一道往茶棚走去。他以前从未来过这样的地方,进了棚子里,四下里看了看,神色好奇。
他虽不曾带侍从, 但衣饰相貌皆是不凡,茶棚主人看到他, 忙迎出来,殷勤地招呼:“这位公子, 想用些甚?小店茶炊饭食皆一应俱全。”
我问他:“可有本地香茶?”
茶棚主人道:“有, 不知要哪种香茶, 本店有桂香、槐香、芍药香……”
我说:“便要桂香。”
茶棚主人唯唯应下, 引我和公子落了座, 自去忙碌。
乡间的用物皆是简陋,案台不过是粗木所制,漆也不曾上过,面上被蹭得一层油腻的光;而席子也是用了许久,多有残破,垫布上有些来历不明的污渍。
我以为公子大概看一眼就会走开,但他盯着,皱了皱眉,少顷,坐了下去。
“乡人无甚讲究,公子若觉不喜,还是回去再做。”我说。
公子镇定自若:“无妨。”说罢,继续朝四周打量。
桓府的人马足有二三十,颇有些鲜衣怒马之气,无论在何处都颇为显眼。此地行人不绝,自众人到河畔歇息之时,便已经引得许多来往的行人或当地农人驻足观望。
当然,被看得最多的仍然是公子。
他相貌气度皆出众,无论在何处,总能吸引一大片目光。如今亦然。他才在案前坐下不久,驿馆就变得热闹起来。一些来兜售果物特产的乡人女子,笑嘻嘻地站在不远处,也不做生意,只扎堆聊着天,将目光频频瞅向公子。
我看着公子,只见他一脸淡然,只拿起案上刚刚呈上的茶,往上面轻轻吹气。
“所谓桂香,便是加了桂花?”他问我。
我说:“正是。”
公子低头,轻轻抿了一口。
我感觉周围的嘈杂声忽然安静了些,瞅去,只见无论男女,都看着公子,各种目光都落在他的神色。
心底叹口气。乡野之地的人尚且如此,谁说喜好美男子不过是京中士人的癖好。
看着公子放下杯子,我问:“如何?”
“甚好。”公子道。
我心中大慰。
这时,茶棚主人又呈上两盘豆糕。公子提箸夹起一块,尝了尝,问我:“这也是当地特产?”
我也吃一口,停顿片刻,正要说话,忽而闻得邻座道:“你听说不曾,荆州那边的蝗灾,又加剧了些。”
我一怔,看去,只见是两个人在闲聊,听口音,当是本地人。
“哦?有这等事?”另一人道。
“你不知么?原本只是在荆州,如今连豫西也有了。”
“我等怎未听闻?昨日我家妇人还说,她去汝南探望舅母,路上的流民少了。”
“这当是明光道之力。听说那道门中筹措了许多粮草,入门者都有粥吃,还有房住。”
“啧啧,这么好……”
我听着,未几,看向公子。
只见他正吃着豆糕,不紧不慢,不知是专心品尝还是想这事。
正在此时,忽然,门口一阵吵嚷。
“走开走开!”只见是一处案席上的旅人正驱赶三个来乞讨的小童,不耐烦地挥着手,“我等无钱无食,快走开!”
那三个孩子衣衫褴褛,身形瘦弱,脸上也脏兮兮的,嘴里说着“公台大恩大德”,又去了别处。
别处的人也是一样驱赶,只听邻座道:“想来都是那些荆州流民的孩子,也是可怜。”
“可怜不得,你若是给了,不久就要来一群……”话才说着,却见那三个小童朝这边走了来,连忙噤声。
公子看上去比周围人都有钱,三个小童目光一亮,即刻走了过来。
茶棚主人忙拿着笤帚走出来,凶神恶煞喝道:“都出去!谁教你们进来!出去出去!”
小童们吃了一惊,忙后退开去。
“主人家,无妨,不必驱赶。”公子忽而道。
我讶然。
茶棚主人忙道:“这位公子,他们都是些乞儿,小人怕他们烦扰了公子吃茶……”
“不过行乞,何来烦扰。”公子说罢,让那些小童上前。
小童们看着他,犹豫不已。
公子将面前的豆糕推了推,他们眼睛一亮,即刻过来,拿起豆糕就吃。
我看着公子,不知他意欲何为。
只见他看着小童,神色平和。看他们吃完,又吩咐店主人再加三盘。
店主人露出诧异之色,三个小童也看着他,目光狐疑不定。
“公子是善人,小人这就去取来。”店主人满面堆笑,往后厨而去。
公子回头,向小童们问道:“你三人姓什么?家住何处?父母何在?”
小童们面面相觑,一个年纪大些的壮起胆来,用浓重的荆州口音道:“我等都姓于,我叫于宝,二弟于侨,三弟于植,南郡人,父母都死了。”
公子问:“怎来了豫州?”
“祖父母带来的。”他说。
“祖父母何在?”
“上月也死了。”
公子眉间一动。
少顷,他问:“你们平日便乞讨为生?”
于宝点头。
公子神色沉下。
他将钱囊拿出来,交给他:“拿去吧。”
于宝目光闪了闪,与旁边的两人对视片刻,将钱囊接过。接着,三人齐刷刷向公子跪下,嘴里一边说着“恩公福如东海波寿如南山石”一边要行三叩九拜大礼。
公子伸手虚扶,道,“不必多礼,去吧。”
小童们起身,又鞠躬再谢,向外面跑去。走到门前时,于宝忽而回头来看了看。
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外面,公子皱着眉,长叹一声:“民生多艰。”
“公子还是想想自己。”我也叹一声,指指他的腰上,“公子的玉佩不见了。”
公子看一看腰间,愣住。
林勋就在外面,要拿住人并不难。
我跑出门口,朝他喊了一声,林勋和两个侍卫即刻将那三个小童拦住了。
他们虽看着瘦弱,却颇有些江湖本事,躲人时像泥鳅一般灵巧。不过到底是孩童,且桓府的侍卫也不是好对付的,未过多时,就被抓了起来。
公子走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瞪着眼,气喘吁吁。
钱囊和玉佩已经被搜了出来,林勋拿在手里,向公子问道:“公子,如何处置?”
公子看着那几个孩童,面无表情。
“为何偷窃?”他问。
于宝涨红了脸,不说话,将头扭向一边。
我问:“你三人,背后主使是谁?”
听得这话,三人的眼神动了动。
于宝狐疑地瞥我一眼:“甚主使,我家中就三兄弟,主使就是我。”
我颔首,道:“如此,便休怪我等不客气。”
三人一声不吭,于宝绷着脸,另外两个年纪小的则紧紧闭起眼睛。
大概以为我要动粗,公子皱眉,低声道:“霓生,不必……”
我对他摇了摇头,对林勋道:“老林,启程之后,可将他们放了。”
老林亦诧异,问:“为何?”
“他们不过是小童,拿了也无用。”我说,“走之前,莫忘了将那茶棚主人捉起来送官,再将茶棚烧了。”
此言出来,三人面色大变。
“你……你这毒竖!”于宝骂道,“你不得好死!”
我看着他,一笑:“如此说来,我未曾猜错,那茶棚主人才是主使。”
于宝愣住,瞪着我,说不出话。
如我所料,那茶棚主人与这三个兄弟是一伙。
被林勋拿来之后,茶棚主人声泪俱下,说他们也是无法。他叫杜之洋,是三兄弟的舅父,家人相继死去之后,只剩下他们舅甥三人相依为命。杜之洋原本在荆州时,也做过茶棚买卖,手艺甚好,如今到了豫州,他见日日乞食也不是办法,便想着重拾旧行当。但他身无分文,只得去借贷。无奈他们是流民,钱甚是难借,好不容易借到,利钱也奇高。杜之洋起早摸黑,茶棚生意也不错,但还是捉襟见肘,难以还清。眼看着要走投无路,舅甥四人便只好想出了这行乞偷窃之策。
杜之洋也不算糊涂,知道要在本地立足,乡人定然不能惹,所以兄弟三人一向只盯着过路的外乡人行窃。不过公子虽然也符合这规矩,但他一看就不是凡人,杜之洋唯恐惹麻烦,其实并不想下手。他用笤帚驱赶兄弟三人,就是在打暗号。不料公子竟阻止了他,让三个兄弟上前。公子出手阔绰,且身上的衣饰华贵,兄弟三人一时起了贪念,没有忍住。他们原想着公子这样毫无防备的人,定然会后知后觉,待得发现,他们早已跑远躲了起来,兴许也会像先前偷过的人那样不了了之。没想到,公子这么快就反应过来,还有手下,一下将他们逮住。
公子听了杜之洋的话,沉吟。
“如此,也算情有可原。”公子道,“至于属实与否,我自会派人查问。”
杜之洋点头如捣蒜,忙道:“小人若敢有半句谎言,天打雷劈!”
公子没理会,却从林勋手中拿过钱囊和玉佩,看了看,少顷,将钱囊递给杜之洋。
杜之洋怔住,望着公子,片刻,伸手接过,喃喃道:“公子,这……”
“这些钱,这钱本是我给于宝兄弟的,尔等仍收下,想来足够还债。”公子道,“至于这玉佩,乃是我家传之物,不可予人。”
杜之洋喜出望外,忙叩首道:“小人不敢奢求!公子大恩大德,小人铭记于心!小人阖家就算今生无以为报,来世也要做牛做马为公子驱驰!”
公子没答话,看看他,又看看旁边站着发愣的兄弟三人,转身往车马走去。
“这位郎君!”杜之洋拦住我,低声道,“敢问郎君,你家公子是哪家高门?”
我看他一眼:“你打听做甚?”
杜之洋激动道:“公子乃我家恩人,定要每日为他祷告福寿,怎可不知名氏?”
我笑了笑,道:“我家公子最烦怪力乱神,你若感恩,日后便好好过活,莫再去做那些歪门邪道之事。”
杜之洋面色涨红,只得唯唯应下。
车马重新走起之时,已是午后。
“先前你说那死了二十多万人的大战,谁胜了?”马车外,青玄骑着马,和林勋继续闲聊。
“公孙晤胜了。”林勋说着,笑了笑:“不过刘阖比公孙晤活得久。公孙晤虽胜,却也元气大伤,不久之后即被高祖所灭。而刘阖从豫州败退之后,去了荆州,又退去了楚地,凭借南方天险和瘴气自保多年,直到十余年前才被先帝所灭。”
青玄听着,好奇道:“说到这个刘阖,我听说他也自立为皇帝。”
“他算得甚皇帝。”林勋道:“前朝惠皇帝逊位,将天下禅让高祖,按理说,高祖才是正经皇帝。只不过刘阖颇有些蛊惑人心的本事,说惠皇帝乃是为高祖所迫,正统仍在刘氏,也确有许多前朝旧臣去楚地投靠于他……”
我听了一会他们说话,回想起方才之事,不禁问公子:“公子不怕那杜之洋说的谎话?”
公子反问:“以你之见,他们可果真是流民?”
我说:“杜之洋虽说本地方言,但荆州口音仍掩饰不住,那三个小童则全然说荆州话,应当不假。”
公子颔首:“既是流民,定然艰辛,能帮上些也好,何苦计较是不是说了谎。”
我看着他,心中忽而有些柔软。
公子到底心地良善,就算明知可能被骗,也还是会忍不住出手帮助别人。当然,他不缺钱,但许多贵胄名士也不缺钱,素日里行事却计较刻薄。单是这一点,公子就能将许多人比下去。这是他的好处,也是他的短处。我不禁又忧心起来,他这般纯良之人,又总是想做一番大事,只怕日后一旦没有了桓府的庇护,他会被人算计得栽下跟头。
想到这些,我忽然觉得有些沉重。
我不会一直留在公子身边,尤其是如今拿到了地契,我只要再挣些金子,便可找法子赎身,离开桓府。如果某一天,我在乡间听到公子落魄的消息,会不会难过?
这答案十分明了,我定然会。
“你叹甚气?”忽然,公子问道。
我回神,道:“我不曾叹气。”
“你叹了。”
我:“……”
公子看着我,没有纠缠下去,却问:“霓生,你方才怎知他们是一伙?”
我说:“我猜的。”
“猜也须凭据。”公子道,“只是凭那杜之洋的口音?”
我说:“不止。其一,那三兄弟自进茶棚起,一直在行乞,杜之洋却不曾来驱赶,可他们来缠公子,杜之洋便来了。”
公子道:“许是他正忙,无暇理会。”
我说:“他不忙,我好几次看他从后厨中探头出来。且那茶棚不大,断不会不知情。”
公子想了想:“有理。其二呢?”
我说:“其二,便是那三兄弟总有意无意看杜之洋,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公子要与那兄弟三人说话之时,要给他们吃食之时,还有给钱之时,他们皆是如此。何故?便是他们须得杜之洋应许,方可往下行事。”
公子有些惊讶。
“我竟未曾发觉。”他有些懊恼之色。
我笑了笑:“这不足为奇,当局者常迷于处境,往往旁观者才可窥清。”
公子缓缓颔首,没有说话。
他靠在隐枕上,却没有像平日那样过不久就闭目养神。他望着窗外,神色无波无澜,眉间却有几分肃然。
我问他:“公子在想什么?”
公子道:“在想方才那茶棚中的人说的明光道。”
“哦?”
“此番出来的路上,我听人提过两三次。”公子道:“霓生,你可知晓他们来历?”
我摇头:“不知,我与公子一般,也不过道听途说提起过罢了。”
公子颔首。
我看着他:“公子以为,明光道是些什么人?”
“舍粥市恩,还能是什么人。”公子道,“如前朝五斗米道,亦藉灾荒而起,聚众作乱,成席卷之势。”
我说:“可五斗米道者,入门须纳五斗米。而这明光道不然,乃是施米。”
“殊途同归罢了。”公子淡淡一笑,“明光道宣称真龙救世,意欲何为,自不必想。”
我说:“如此,朝廷不知么?”
“朝廷?”公子道,“朝廷自是知道,不过不会现在动手。”
我说:“哦?那是何时?”
公子道:“蝗灾安稳之后。”
我看着公子,笑了笑。
有时,我觉得若想放心离开,还是要早早将公子教得精明些才是,时日无多,甚有紧迫之感;但有时,我又觉得公子其实不须我教什么,生在贵胄之家,有些事他可无师自通。
“霓生,”过了会,公子又道,“这些日子,我总想起史记中的一句话。”
“甚话?”
“陈胜吴广起事之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哂然,道:“公子怎想起这话?”
“不过这些日子出门所见有感。”公子停顿片刻,道,“霓生,我在雒阳时,便已知晓这蝗灾,不过不是从朝廷里知晓的。”
“那在何处知晓?”我问。
“从荆州刺史邢绍处。”
“哦?”
“年前,荆州刺史崔勉告老还乡,是我母亲出力,让邢绍当上了荆州刺史。”公子道,“就在仲秋之时,邢绍送了五百金来,说是给我母亲的节礼。”
我说:“知恩图报,自是应当。”
“崔勉出身清贫,就算为官之后也无多产业,五百金从何而来。他送礼之时,正是蝗灾正凶之时,朝廷除开仓赈济,还拨了万金筹粮。让蝗灾仍是肆虐,流民四散。我在来路上,问过好些流民,荆州各地都有,皆言不曾见过赈济之物。”
我哂然。
他并非信口胡言。其实我知道,凡是灾荒,朝廷并非束手旁观,只是每有赈济,总是先肥了一群官吏贵胄。这乃是朝中人人心照不宣的规矩,只是没人会像公子这样觉得不妥罢了。
“公子是觉得亏欠了那些流民么?”我问。
公子看着我,少顷,浮起一抹冷笑。
“我时常想,朝堂上那些人天天说着天下黎民,可他们所说的黎民,只怕不过是高墙大院中的那些人。”他缓缓道,“天下大乱,乃是天下人撬动。黎民不安,自是跟随号令者造反。到了那时,什么世家公卿亦不过粪土,我等便是陈胜吴广之属憎恶之人。”
道理是不假,不过公子愤世嫉俗起来的时候,总是这般尖锐。
我安慰道:“公子放心好了,便是真的天下大乱,以公子之能,必无可虑。”
“我?”公子淡笑,“霓生,我等自诩读书人,天潢贵胄,然真正出了来,连你的一半见识都没有。”
我哂然,道:“公子莫忘了,我虽非士人,但我也读过书。”
“可你确比我知晓的多。”公子认真道,“霓生,我要费上好一番气力,才可及你。”
不知是不是这夸奖来得太突然,我只觉面上忽而热了一下。
我想说,公子及我做甚?
可看到他正经的样子,又忍不住想打趣。
我说:“公子这般看得起我,便不许费大力气。公子想学什么,我可教公子,公子只须每日交一幅字。”
我以为公子会像平常一样,立刻识破我的伎俩,“嘁”一声不理我。
但他没有。
他注视着我,神色仍然认真,微微一笑:“善。”
那双眸烁烁含光,深深的,似乎能摄人心神。
我愣住,好一会也回不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