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仙石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要多举实例。就算你们反复告诉士兵龙卫军是他们的家,也很难让他们有深刻的印象。”一顶大军帐里,朱琳渼正在给指导使们讲述部队思想工作方法,“但举些简单的例子效果就很好,例如一连的宋泉生病的时候管队喂他吃饭,十二连的冯石头家里屋梁断了,排副亲自帮他修。”
当然,这些都是《军官手册》上做了要求的。还有类似军官要和士卒们同席吃饭,同锅盛饭。军饷必须由军官亲手发给每个士兵。军需品让士兵先挑,剩下的军官使用等很多具体条款。
“还有,要多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琳渼正说着,就见宋应星满面红光地出现在帐外。
他吩咐指导使们先自己讨论,随后走出军帐,只见宋先生和他的族侄各拎着一筐东西候在门口。
“殿下,学生幸得其法,应是烧成了这‘水泥’。”宋应星施礼之后揭开筐盖,里面果然装满了深灰色的粉末,“还请殿下验看。”
之前烧制的几批都不太理想,但朱琳渼感觉眼前这筐水泥看上去靠谱。他忙让亲兵取了水来,和水泥搅拌均匀,就在他将营的后墙上砌了一片。
听宋应星在一旁叙述试制经过,他才知道,宋应星发现石灰石和粘土混合得不太均匀,于是便在原料中加水拌匀了再烧,最终制出这筐中的水泥。
朱琳渼一愣,忽然想起一个名词:湿法搅拌工艺。后世的金属冶炼中用到过,但随着先进搅拌设备的普及,这种能耗很大的工艺便被淘汰了。
但在纯靠人力搅拌的时代,这种“落后”的工艺却能解决大问题。
这宋应星还真是个天才,“湿法搅拌”的法子也不知他是如何想到的。朱琳渼心里暗自点头,这次有他负责试制水泥,让自己省了极多的精力。
待数日后将营墙上那片水泥干结,朱琳渼找来根铁棒用力砸去,水泥块如同顽石般纹丝不动。
这水泥算是试制成功了!他派人通知宋应星开始大量烧制水泥。自己则立刻去了趟铁场,对婵依面授机宜。
他手里的商业人才实在太少,思来想去,推广水泥的事情也只有她去才能成。
富月楼是赣州府最出名的酒楼之一。无论官员还是豪绅,凡是想体面地请客吃饭就少不了在这设宴。雅间的位置甚至得提前一个月预定。
近日富月楼在城西开了分号,规模甚至比总号还要大。
开张大吉,赣州各界名流纷纷前来捧场。
众人还未走入店门,就远远看到店内风格典雅的装修,品味脱俗的器具陈设,衣着考究的伙计,整个酒楼都透着奢华而内敛的韵味。
到底是百年名店,就冲这份环境,就足以俾睨一众竞争对手。
很快有人发现了更加奇特之处——店外的台阶连同整个富月楼的地面,竟似乎是用一整块石头制成!
有好事者真的蹲在地上仔细查看、叩击,很快便惊讶道:“质地坚硬,绝无接缝,却不知是何种石材。”
众人闻言,一时间连饭菜都忘了吃,纷纷研究起脚下的地面来。甚至有缺德之人还拿起小刀在地上扎了几下,刀尖崩了。
最后,所有人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平整的地面真是一整块岩石!
消息不胫而走,富月楼分号用一块巨岩做楼基之事顿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当天下午,又有人得到新消息,说富月楼的地面其实并非岩石,而是一种名为“仙石粉”的东西。此物平时乃是粉末状,添水便可随意塑性,干结之后坚如石块。
顿时,整个赣州府的名流、富商、官员,但凡要起新宅或翻修老宅的,无不到处打听何处能买到这种“仙石粉”。富月楼那种平整、浑实的地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很快,城南一家名为“苏记商号”的店里开始销售仙石粉,只是人们跑去之后得到的回答是早已售罄,新货要等三天才有。
立刻有人高喊:“我预定两千斤的!”
其他人马上反应过来,“我定五千斤!”
“我定四千斤!”
“我要……”
喊声响成一片,不知道的还以为苏记商号外有人打架。
“仙石粉一千斤银五两。”乔千立于柜台后面不紧不慢道,“预定的先付一半定钱。”
“这么贵!”有人听到这个价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按富月楼的消息,铺三丈见方的地面得两千斤仙石粉,也就是说修个宅子光铺地就得花几十两。
“你到底买不买?不买让路!”
赣州乃江南富庶之地,自有不差钱的高声叫嚷。
“买!当然买。三千斤!”先前喊贵的人不甘示弱地拿出十多两银子。
仙石粉铺地很快便成为赣州府的时尚。尤其做生意的人最是趋之若鹜,店里用仙石粉铺地,来谈买卖的人一看就知道此店实力雄厚,可以放心交易。
一时间整个赣州府的大小商铺无不在掀开地面重新装修。
富月楼的掌柜看着新店里潮水般的客流,乐得合不拢嘴。半个月前有人送给他两车仙石粉,说是用来铺地特别好,还说如果有问题包赔两倍重建的费用。
他便冒险一试,没想到新店轰动整个赣州府,最近有大量客人跑来看“整块石头”的地板,当然就会顺便吃个饭,客流量竟比他老店多了三倍!
而食客离开富月楼之后均是纷纷打发下人去苏记商号买仙石粉。
苏记商号正是婵依盘下来的店面,地处偏僻,没花几个钱。
那仙石粉自然就是刚制出来的水泥。朱琳渼深知商业包装的重要性,专门让洪思帮他给水泥改了个名字。
苏记商号刚雇来的账房先生数银子已经数到手抽筋。预定仙石粉的都排到一个月后了,要不是东家坚持只预售一个月的,他估计半年后的货都要被人定光了。
龙南那边的水泥窑每三天就能产出近十万斤水泥,每月合计卖得白银五千两,而成本不过三百两,其中大半是从龙南沿河道运至赣州的运费。
朱琳渼得到赣州传回仙石粉销售火爆的消息,却丝毫不觉得意外。明末商贾极富,而且奢靡之风盛行,有什么新鲜东西很快就会流行起来。
他又抽空携宋应星去了趟佛山,在这个明代的炼铁中心买下两座炼铁炉。
宋应星则负责带人将炼铁炉改建成煅烧炉,不到十天工夫,两座高炉便开始了第一批水泥的烧制。
随后婵依也来到佛山,将朱琳渼教她的那套商业推广方案在这里重新复制了一遍。同赣州府一样,佛山很快也掀起了仙石粉热潮。
不久之后,赣州、佛山甚至韶州城中最热闹的地段,都出现了一座水泥建筑矗立街中,在周围一群木质建筑当中显得鹤立鸡群。
三座水泥建筑都是同样造型,大门一块金匾,上刻三个大字:财神庙。
建这三座财神庙虽耗费了不少水泥,但自从建成之后,便成了各自城中的一大景观,每天香火不绝。
甚至有人为了一睹“城中石庙”奇观,从百里之外赶来烧香。
很快富户中便开始流行用仙石粉砌墙,据说能沾到财神仙气。当然,也有不少人是看中了仙石粉墙结实耐火的特性。
佛山和龙南两地如今每三天出产四十万斤水泥,却依旧供不应求。每月可获纯利近两万两。
现在可用的人手太少,也不可能让宋应星一直搞水泥窑的事情,否则朱琳渼真想立刻在各地建上十座八座水泥窑。
只能等以后培养出熟练的工匠,再让他们负责扩建了。
朱琳渼大致计算了一下,眼下铁场加上水泥的收入,每月已达到四万两以上。只需要两个月左右,便能付清所有购买军备的钱款。军费开支方面暂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等以后龙卫军规模扩大,只需要再建几座水泥窑便能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各国,那销量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朱琳渼很清楚水泥的垄断经营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种基础建设原料他也没打算长时间垄断,只要能维持垄断几年,为他击败清军提供经济支持就足够了。
当不久之后,宋应星得知自己主持建造的那些水泥场的收益都是龙卫军的军费时,不禁大为感慨。
他活了大半辈子,所见明军将领基本上只会向朝廷伸手要军饷。朝廷没钱的情况下,大多会落得士卒逃散,军队瓦解的下场。
一些“有办法”的军官便纵容士卒劫掠百姓,与强盗无异。军队倒是维持住没有溃散,但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地方糜烂。
最好的情况便如杨廷麟这般,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向士绅募义款发饷。不过靠募捐毕竟非长久之计。
只有这位陈州王,天马行空手段高绝,不靠朝廷,不靠义款,竟独立养活了整支军队且游刃有余。
他遥望北方,心中有种强烈的预感,有这位陈州王殿下和他的龙卫军,此番大明必会中兴!
“要多举实例。就算你们反复告诉士兵龙卫军是他们的家,也很难让他们有深刻的印象。”一顶大军帐里,朱琳渼正在给指导使们讲述部队思想工作方法,“但举些简单的例子效果就很好,例如一连的宋泉生病的时候管队喂他吃饭,十二连的冯石头家里屋梁断了,排副亲自帮他修。”
当然,这些都是《军官手册》上做了要求的。还有类似军官要和士卒们同席吃饭,同锅盛饭。军饷必须由军官亲手发给每个士兵。军需品让士兵先挑,剩下的军官使用等很多具体条款。
“还有,要多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琳渼正说着,就见宋应星满面红光地出现在帐外。
他吩咐指导使们先自己讨论,随后走出军帐,只见宋先生和他的族侄各拎着一筐东西候在门口。
“殿下,学生幸得其法,应是烧成了这‘水泥’。”宋应星施礼之后揭开筐盖,里面果然装满了深灰色的粉末,“还请殿下验看。”
之前烧制的几批都不太理想,但朱琳渼感觉眼前这筐水泥看上去靠谱。他忙让亲兵取了水来,和水泥搅拌均匀,就在他将营的后墙上砌了一片。
听宋应星在一旁叙述试制经过,他才知道,宋应星发现石灰石和粘土混合得不太均匀,于是便在原料中加水拌匀了再烧,最终制出这筐中的水泥。
朱琳渼一愣,忽然想起一个名词:湿法搅拌工艺。后世的金属冶炼中用到过,但随着先进搅拌设备的普及,这种能耗很大的工艺便被淘汰了。
但在纯靠人力搅拌的时代,这种“落后”的工艺却能解决大问题。
这宋应星还真是个天才,“湿法搅拌”的法子也不知他是如何想到的。朱琳渼心里暗自点头,这次有他负责试制水泥,让自己省了极多的精力。
待数日后将营墙上那片水泥干结,朱琳渼找来根铁棒用力砸去,水泥块如同顽石般纹丝不动。
这水泥算是试制成功了!他派人通知宋应星开始大量烧制水泥。自己则立刻去了趟铁场,对婵依面授机宜。
他手里的商业人才实在太少,思来想去,推广水泥的事情也只有她去才能成。
富月楼是赣州府最出名的酒楼之一。无论官员还是豪绅,凡是想体面地请客吃饭就少不了在这设宴。雅间的位置甚至得提前一个月预定。
近日富月楼在城西开了分号,规模甚至比总号还要大。
开张大吉,赣州各界名流纷纷前来捧场。
众人还未走入店门,就远远看到店内风格典雅的装修,品味脱俗的器具陈设,衣着考究的伙计,整个酒楼都透着奢华而内敛的韵味。
到底是百年名店,就冲这份环境,就足以俾睨一众竞争对手。
很快有人发现了更加奇特之处——店外的台阶连同整个富月楼的地面,竟似乎是用一整块石头制成!
有好事者真的蹲在地上仔细查看、叩击,很快便惊讶道:“质地坚硬,绝无接缝,却不知是何种石材。”
众人闻言,一时间连饭菜都忘了吃,纷纷研究起脚下的地面来。甚至有缺德之人还拿起小刀在地上扎了几下,刀尖崩了。
最后,所有人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平整的地面真是一整块岩石!
消息不胫而走,富月楼分号用一块巨岩做楼基之事顿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当天下午,又有人得到新消息,说富月楼的地面其实并非岩石,而是一种名为“仙石粉”的东西。此物平时乃是粉末状,添水便可随意塑性,干结之后坚如石块。
顿时,整个赣州府的名流、富商、官员,但凡要起新宅或翻修老宅的,无不到处打听何处能买到这种“仙石粉”。富月楼那种平整、浑实的地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很快,城南一家名为“苏记商号”的店里开始销售仙石粉,只是人们跑去之后得到的回答是早已售罄,新货要等三天才有。
立刻有人高喊:“我预定两千斤的!”
其他人马上反应过来,“我定五千斤!”
“我定四千斤!”
“我要……”
喊声响成一片,不知道的还以为苏记商号外有人打架。
“仙石粉一千斤银五两。”乔千立于柜台后面不紧不慢道,“预定的先付一半定钱。”
“这么贵!”有人听到这个价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按富月楼的消息,铺三丈见方的地面得两千斤仙石粉,也就是说修个宅子光铺地就得花几十两。
“你到底买不买?不买让路!”
赣州乃江南富庶之地,自有不差钱的高声叫嚷。
“买!当然买。三千斤!”先前喊贵的人不甘示弱地拿出十多两银子。
仙石粉铺地很快便成为赣州府的时尚。尤其做生意的人最是趋之若鹜,店里用仙石粉铺地,来谈买卖的人一看就知道此店实力雄厚,可以放心交易。
一时间整个赣州府的大小商铺无不在掀开地面重新装修。
富月楼的掌柜看着新店里潮水般的客流,乐得合不拢嘴。半个月前有人送给他两车仙石粉,说是用来铺地特别好,还说如果有问题包赔两倍重建的费用。
他便冒险一试,没想到新店轰动整个赣州府,最近有大量客人跑来看“整块石头”的地板,当然就会顺便吃个饭,客流量竟比他老店多了三倍!
而食客离开富月楼之后均是纷纷打发下人去苏记商号买仙石粉。
苏记商号正是婵依盘下来的店面,地处偏僻,没花几个钱。
那仙石粉自然就是刚制出来的水泥。朱琳渼深知商业包装的重要性,专门让洪思帮他给水泥改了个名字。
苏记商号刚雇来的账房先生数银子已经数到手抽筋。预定仙石粉的都排到一个月后了,要不是东家坚持只预售一个月的,他估计半年后的货都要被人定光了。
龙南那边的水泥窑每三天就能产出近十万斤水泥,每月合计卖得白银五千两,而成本不过三百两,其中大半是从龙南沿河道运至赣州的运费。
朱琳渼得到赣州传回仙石粉销售火爆的消息,却丝毫不觉得意外。明末商贾极富,而且奢靡之风盛行,有什么新鲜东西很快就会流行起来。
他又抽空携宋应星去了趟佛山,在这个明代的炼铁中心买下两座炼铁炉。
宋应星则负责带人将炼铁炉改建成煅烧炉,不到十天工夫,两座高炉便开始了第一批水泥的烧制。
随后婵依也来到佛山,将朱琳渼教她的那套商业推广方案在这里重新复制了一遍。同赣州府一样,佛山很快也掀起了仙石粉热潮。
不久之后,赣州、佛山甚至韶州城中最热闹的地段,都出现了一座水泥建筑矗立街中,在周围一群木质建筑当中显得鹤立鸡群。
三座水泥建筑都是同样造型,大门一块金匾,上刻三个大字:财神庙。
建这三座财神庙虽耗费了不少水泥,但自从建成之后,便成了各自城中的一大景观,每天香火不绝。
甚至有人为了一睹“城中石庙”奇观,从百里之外赶来烧香。
很快富户中便开始流行用仙石粉砌墙,据说能沾到财神仙气。当然,也有不少人是看中了仙石粉墙结实耐火的特性。
佛山和龙南两地如今每三天出产四十万斤水泥,却依旧供不应求。每月可获纯利近两万两。
现在可用的人手太少,也不可能让宋应星一直搞水泥窑的事情,否则朱琳渼真想立刻在各地建上十座八座水泥窑。
只能等以后培养出熟练的工匠,再让他们负责扩建了。
朱琳渼大致计算了一下,眼下铁场加上水泥的收入,每月已达到四万两以上。只需要两个月左右,便能付清所有购买军备的钱款。军费开支方面暂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等以后龙卫军规模扩大,只需要再建几座水泥窑便能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出口到东南亚和欧洲各国,那销量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朱琳渼很清楚水泥的垄断经营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种基础建设原料他也没打算长时间垄断,只要能维持垄断几年,为他击败清军提供经济支持就足够了。
当不久之后,宋应星得知自己主持建造的那些水泥场的收益都是龙卫军的军费时,不禁大为感慨。
他活了大半辈子,所见明军将领基本上只会向朝廷伸手要军饷。朝廷没钱的情况下,大多会落得士卒逃散,军队瓦解的下场。
一些“有办法”的军官便纵容士卒劫掠百姓,与强盗无异。军队倒是维持住没有溃散,但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地方糜烂。
最好的情况便如杨廷麟这般,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向士绅募义款发饷。不过靠募捐毕竟非长久之计。
只有这位陈州王,天马行空手段高绝,不靠朝廷,不靠义款,竟独立养活了整支军队且游刃有余。
他遥望北方,心中有种强烈的预感,有这位陈州王殿下和他的龙卫军,此番大明必会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