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李二问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昌乱了,讨伐与否是个问题,太极殿上为此争乱不休。
主战士因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尊严,主和是担心劳师远征,无功而返,反致情况更加糟糕。
毕竟有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昔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西域匈奴和大宛,甚少有成效。最终还因为密谋支持外甥昌邑王为储,遭汉武帝问罪而投降匈奴。
自古以来,经略西域成功的似乎只有班超一人,却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西域的西域不比当时,更没有班超那样的经世之才。
所以难啊!
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朝堂上争论不休,一直没有个结果。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一直沈着脸,现在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却又是必须经过的阶段,所以不得不的皱着眉头听着。
发言的人很多,但大都是轻量级人物,按照常理重量级人物通常不轻易说话。
喋喋不休的争吵让听得心烦,谢逸站在后面不免有点昏昏欲睡,毕竟昨晚睡得时间不多,又与两位夫人鏖战许久,有点疲倦在所难免。
反正这样的场合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开战与否那是皇帝和宰相们商讨决定的,其他人做不了主。
果然争论不休之后,问题抛给了宰相们。
左仆射房玄龄出班道:“陛下,高昌作乱,乱我西域,理当讨伐;只是毕竟高昌路远,万里之遥,中有沙漠戈壁,行军不易,所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
这可是千古推辞最佳借口,看似老成持重。很有道理,但不等于没说吗?
李世民没有表态,看了看默不出声的长孙无忌。最终将目光落到了几个儿子身上。
“承乾,你以为高昌之事当如何处置?”李世民甚少这样直接在朝堂上询问太子。故而话已出口,顿时引起众人注意,这话不简单啊!
“父皇,儿臣以为当出兵讨伐!”李承乾没有太多思考时间,但他谨记一点,一直以来父皇和太傅们的教导,都声称君王有开疆拓土之责,亦有守土保业之责。
国土沦丧。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接受,难以向天下交代的事情,所以李承乾从一开始便笃定父皇应该是赞同出兵的。另外,作为国之储君,绝不能在朝堂上留下软弱印象,否则太子之位就更加悬了。
李世民轻轻点头,旋又问道:“当如何讨伐?”
“这……”李承乾迟疑道:“诚如房相所言,高昌路远,行军艰难,具体的讨伐需召集多位将军一同参详。确定策略,从长计议。”
“嗯!”李世民点点头,面无表情。不置可否,又抓神一旁,目光越过了吴王李恪,最终落到了魏王李泰身上。
“李泰,你以为呢?”
李世民只是轻轻一句询问,朝堂上诸多大臣心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皇帝陛下这是释放了某种讯号啊!
讨伐叛乱之事并不询问最英武,最懂武略的吴王,而是询问以文才见长的魏王。这意味着什么?
众人心里都下意识泛起些许念头,好像明白了什么。
那边李承乾嘴角微动。心情大概很复杂,吴王李恪本人仍旧是一脸沉着。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好像什么都与自己无关。
魏王李泰心中则泛起格外的激动,他是极聪慧之人,旁人能想到的,他自然能想到。
如此军国大事,父皇问了太子,绕过了吴王李恪,来问自己,意味已然再明显不过。
一瞬间,李泰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但朝堂之上,必须要庄重,要稳住,李泰平稳心神,沉声道:“陛下,儿臣以为应当讨伐高昌,却也得考虑路途遥远艰险之事。”
李世民问道:“那你说该如何应对?”
李泰道:“回父皇,儿臣才疏学浅,暂无妥善对策。儿臣以为当询问兵部,曾经征西的将领,以及近期对高昌人有过接触之人。”
还是废话,但李泰的很巧妙地将皮球踢给了别人。
西征过的将领不少,比如之前征讨吐谷浑,只是当时出兵的将领中,李道宗不在长安,但侯君集在长安……
“君集,征讨高昌之事,你以为可行否?”李世民的问题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方向,不是问征讨与否,而是问如何征讨,其中意味似有变化。
吏部尚书侯君集不得不回到老本行,出班道:“回陛下,如若确定征讨高昌,纵有艰难险阻,也能成行,只是需要准备万全,付出极大毅力,可以到达。只是能调动多少兵马,最终结果如何,臣无法预料。”
“嗯!”李世民点点头,旋又问道:“鸿胪寺,近期朝中可有谁人与高昌人有过接触?”
“回陛下,近来鸿胪寺与高昌并无接触……”鸿胪寺卿唯唯诺诺,想了半天才道:“哦,陛下,前不久晋王府谢长史曾出使薛延陀,高昌使臣那时候也在薛延陀,谢长史兴许有所了解。”
“谢逸!”御座上的李世民立即向下喊了一声。
“啊,臣在!”正迷迷糊糊的谢逸猛然惊醒,仓皇出班,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你觉得,高昌之乱,该当如何应对?”
“出兵讨伐!”谢逸想都没想便给出了回答,史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的。
“为何?”
谢逸道:“臣在薛延陀时,曾见过高昌使臣与西突厥狼狈为奸,此番高昌之乱,想必背后也有西突厥作怪,若不出兵讨伐,则西域尽失矣!”
“那你以为,该当如何行事?”李世民继续询问。
“由……”侯君集三个字险些出口,谢逸猛然一惊,连忙沉吟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要全盘考虑,首先稳住薛延陀,防止北边生事,然后由弘化公主联络吐谷浑,联合出兵讨伐高昌。
当然了,高昌遥远,路途艰难,所以必须要做完全准备,需要时间很长。在此之前,或可派人前往高昌申斥鞠文泰,若能成功则避免劳师远征,若无效用,也可迷惑高昌上下,为出兵争取时间,也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未完待续。)
高昌乱了,讨伐与否是个问题,太极殿上为此争乱不休。
主战士因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尊严,主和是担心劳师远征,无功而返,反致情况更加糟糕。
毕竟有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昔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西域匈奴和大宛,甚少有成效。最终还因为密谋支持外甥昌邑王为储,遭汉武帝问罪而投降匈奴。
自古以来,经略西域成功的似乎只有班超一人,却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西域的西域不比当时,更没有班超那样的经世之才。
所以难啊!
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朝堂上争论不休,一直没有个结果。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一直沈着脸,现在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却又是必须经过的阶段,所以不得不的皱着眉头听着。
发言的人很多,但大都是轻量级人物,按照常理重量级人物通常不轻易说话。
喋喋不休的争吵让听得心烦,谢逸站在后面不免有点昏昏欲睡,毕竟昨晚睡得时间不多,又与两位夫人鏖战许久,有点疲倦在所难免。
反正这样的场合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开战与否那是皇帝和宰相们商讨决定的,其他人做不了主。
果然争论不休之后,问题抛给了宰相们。
左仆射房玄龄出班道:“陛下,高昌作乱,乱我西域,理当讨伐;只是毕竟高昌路远,万里之遥,中有沙漠戈壁,行军不易,所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
这可是千古推辞最佳借口,看似老成持重。很有道理,但不等于没说吗?
李世民没有表态,看了看默不出声的长孙无忌。最终将目光落到了几个儿子身上。
“承乾,你以为高昌之事当如何处置?”李世民甚少这样直接在朝堂上询问太子。故而话已出口,顿时引起众人注意,这话不简单啊!
“父皇,儿臣以为当出兵讨伐!”李承乾没有太多思考时间,但他谨记一点,一直以来父皇和太傅们的教导,都声称君王有开疆拓土之责,亦有守土保业之责。
国土沦丧。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接受,难以向天下交代的事情,所以李承乾从一开始便笃定父皇应该是赞同出兵的。另外,作为国之储君,绝不能在朝堂上留下软弱印象,否则太子之位就更加悬了。
李世民轻轻点头,旋又问道:“当如何讨伐?”
“这……”李承乾迟疑道:“诚如房相所言,高昌路远,行军艰难,具体的讨伐需召集多位将军一同参详。确定策略,从长计议。”
“嗯!”李世民点点头,面无表情。不置可否,又抓神一旁,目光越过了吴王李恪,最终落到了魏王李泰身上。
“李泰,你以为呢?”
李世民只是轻轻一句询问,朝堂上诸多大臣心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皇帝陛下这是释放了某种讯号啊!
讨伐叛乱之事并不询问最英武,最懂武略的吴王,而是询问以文才见长的魏王。这意味着什么?
众人心里都下意识泛起些许念头,好像明白了什么。
那边李承乾嘴角微动。心情大概很复杂,吴王李恪本人仍旧是一脸沉着。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好像什么都与自己无关。
魏王李泰心中则泛起格外的激动,他是极聪慧之人,旁人能想到的,他自然能想到。
如此军国大事,父皇问了太子,绕过了吴王李恪,来问自己,意味已然再明显不过。
一瞬间,李泰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但朝堂之上,必须要庄重,要稳住,李泰平稳心神,沉声道:“陛下,儿臣以为应当讨伐高昌,却也得考虑路途遥远艰险之事。”
李世民问道:“那你说该如何应对?”
李泰道:“回父皇,儿臣才疏学浅,暂无妥善对策。儿臣以为当询问兵部,曾经征西的将领,以及近期对高昌人有过接触之人。”
还是废话,但李泰的很巧妙地将皮球踢给了别人。
西征过的将领不少,比如之前征讨吐谷浑,只是当时出兵的将领中,李道宗不在长安,但侯君集在长安……
“君集,征讨高昌之事,你以为可行否?”李世民的问题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方向,不是问征讨与否,而是问如何征讨,其中意味似有变化。
吏部尚书侯君集不得不回到老本行,出班道:“回陛下,如若确定征讨高昌,纵有艰难险阻,也能成行,只是需要准备万全,付出极大毅力,可以到达。只是能调动多少兵马,最终结果如何,臣无法预料。”
“嗯!”李世民点点头,旋又问道:“鸿胪寺,近期朝中可有谁人与高昌人有过接触?”
“回陛下,近来鸿胪寺与高昌并无接触……”鸿胪寺卿唯唯诺诺,想了半天才道:“哦,陛下,前不久晋王府谢长史曾出使薛延陀,高昌使臣那时候也在薛延陀,谢长史兴许有所了解。”
“谢逸!”御座上的李世民立即向下喊了一声。
“啊,臣在!”正迷迷糊糊的谢逸猛然惊醒,仓皇出班,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你觉得,高昌之乱,该当如何应对?”
“出兵讨伐!”谢逸想都没想便给出了回答,史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的。
“为何?”
谢逸道:“臣在薛延陀时,曾见过高昌使臣与西突厥狼狈为奸,此番高昌之乱,想必背后也有西突厥作怪,若不出兵讨伐,则西域尽失矣!”
“那你以为,该当如何行事?”李世民继续询问。
“由……”侯君集三个字险些出口,谢逸猛然一惊,连忙沉吟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要全盘考虑,首先稳住薛延陀,防止北边生事,然后由弘化公主联络吐谷浑,联合出兵讨伐高昌。
当然了,高昌遥远,路途艰难,所以必须要做完全准备,需要时间很长。在此之前,或可派人前往高昌申斥鞠文泰,若能成功则避免劳师远征,若无效用,也可迷惑高昌上下,为出兵争取时间,也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