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儿女

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儿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天后,范宁抵达了扬州,扬州在两年前被货物中转重地后,这两年发展极为迅猛,尤其是沿江地区,出现了十几座大型码头和数百座巨型仓库,各州舟楫多如牛毛。

    范宁的三千石坐船在运河上航行,运河上舟楫如织,一支支船队运载着沉甸甸的各种货物北上,上面盖着厚实的油布,看不出是什么货物,不过很有可能是琉球府和吕宋府运来的各种热带水果,或者就是吕宋府的第一季水稻。

    运河里船只太多,航行变得有点缓慢,向远处望去,两岸分布着大片的稻田,远处是一座座精致的小村庄。

    扬州早已普及了双季稻,产量很高,亩产达四百斤,是小麦的一倍。

    这时,范宁忽然意外看见了大片玉米,让他一阵惊喜,扬州也开始种玉米了。

    前年,范铁牛的玉米获得了丰收,去年他在自己的五千亩土地上全部种上玉米,刘院主也在自己的三千亩土地种了玉米,两人种的玉米去年再次获得丰收,亩产玉米粒达千斤,顿时轰动了平江府,平江府迅速上报朝廷,朝廷极为震动,相国韩绛和富弼亲自带着数十名官员赶到平江府实地查看。

    当确定玉米产量为真实后,整个朝野为之振奋,抗旱、高产,这简直就是为北方旱地准备的粮食,从今年开始,陕西路和河北两路的每个县都选定了一定土地开始试种玉米,范铁牛也因此被授予伯爵,赏银万两,刘院主引推广有功,也被授予子爵。

    他的另一个产品南瓜也已在江南地区推广,京城去年秋天上市了,一个南瓜售价达十贯钱,但估计今年开始大面积收获后,价格就会直线跳水。

    范宁没想到扬州也开始种玉米了,范宁当然知道粮食产量是人口滋生的关键,宋朝因推广占城稻,加上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使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更是因为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农作物的出现,人口增加到四亿。

    现在玉米和南瓜出现了,那么会不会在数十年后,宋朝的人口突破一亿五千万呢!这就为海外殖民创造了人口条件。

    .........

    范宁在扬州见到了朱佩的二叔朱孝霖,就在两年前,范宁刚刚开始建造新港之时,朱佩的祖父朱元甫终于因病去世,刚刚在成都府上任的朱孝云只能辞去官职,回乡为父亲守孝,范宁也和朱佩在前年夏天赶回吴江祭祀

    朝廷规定官员的丁忧期最短为两年,丁忧当然也不是指在亲人墓旁结庐住上两三年,只有极少数人会这样做,而大部分官员都是在家里正常生活,很清闲地度过两年丁忧期。

    对于普遍百姓更没有这么多严格的规矩,按照各地风俗来办,江南地区比较务实,讲究守孝不能误了农耕生产,一般在亲人入土下葬一个月后,便去除孝服,重新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只是每逢祭奠日会赶去墓前拜祭。

    朱孝霖在父亲去世三个月后,便北上扬州开创他的事业,朱孝霖主要从事仓储、航运和造船。

    他有雄厚的资本做保障,加上他事先得到范宁给的消息,在扬州的长江沿岸大量购置土地,修建了三座可停靠万石巨船的大码头和八十座巨型仓库,拥有五百石和千石的漕船达数千艘,一跃成为大宋最大的内陆仓储航运业主。

    另外朱孝霖还在京口买下了实力雄厚的杨氏造船工坊,每年可造船上百艘,还能造出万石以上的海船。

    “阿宁,你看那艘大船!”

    朱孝霖指着码头上一艘体积庞大的海船道:“那就是我们船坊去年造的船王,凤翔号,三万石桨船,三十个密封舱,可以在大海深处航行,被明仁那个臭小子抢走了。”

    船坞的出现,密封舱技术的运用,使宋朝的造船水平独步天下,造出的海船能抗击印度洋上的风暴,极受西方商人的欢迎。

    范宁精神一振,“二叔已经能造出三万石的海船?”

    “去年只造出一艘,倒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想打出牌子,所以这一艘造得很卖力,用料也毫不吝啬,前端装有撞头,比一般的万石海船要坚固两三倍,甚至比军船还要坚固,所以我们叫它船王。”

    范宁笑了起来,“我正好缺一艘坐船,这艘船就给我吧!”

    “可这是明仁.......”

    朱孝霖说到一半就停住了,心中竟有一种幸灾乐祸,当初自己不肯卖,被明仁死磨硬缠买去了,现在又被范宁看上,只能说他活该了。

    朱孝霖呵呵笑道:“那你就可以直接坐这艘船去泉州了。”

    范宁犹豫了一下道:“我还想去吴江拜祭老爷子。”

    “这没有关系,我让船只先开到明州等你,你去吴江后,直接去明州上船。”

    范宁点点头,“这个办法不错!”

    和朱孝霖告别,范宁乘船继续南下,在拜祭朱元甫后,他就将踏上南洋之路。

    ..........

    十天后,三万石的桨船抵达了泉州,和范宁一起抵达了泉州,还有三十名候补官员,随着范宁实施的南洋策略不断推进,光吕宋府南面的两个大岛还要建四个县,纳土纳岛要建一个县,还有马六甲海峡入口处还要建两个县。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尚没有人烟的伊里安岛,甚至和伊里安岛只有一个海峡之隔的澳洲大陆,一旦开始殖民,这里都需要大量官员和人口,他必须要做好储备。

    大船在码头上缓缓靠岸,早有人跑去经略府报告,副使李慕和幕僚公孙玄策站在码头上迎接范宁和新官员们的到来。

    “使君辛苦了,朝廷批准经略府扩权了吗?”李慕关切地问道。

    范宁点点头,“把日本和鲲州的权力让给了知政堂,他们才肯答应我们扩权,余孝年马上要调回京城,出任鸿胪寺少卿,以后我们经略府不管日本和鲲州的事情了。”

    “这样也好,我们可以集中精力经略南洋。”

    “我也这样考虑的,你们先把官员带回去安置好,我今天和明天休息两天,后天就出发去新港。”

    旁边公孙玄策笑道:“使君太急了吧!”

    “不能不急啊!三佛齐海峡内全是海盗,西方商人损失惨重,再拖几个月,贸易线就断了,必须用霹雳手段收拾三佛齐,才能保证我们利益。”

    “说得也是,昨天明礼跑来诉苦,他们一支船队南下,在吕宋府外海遇到了海盗拦路,他们只得掉头回来,现在海盗越来越猖獗,再不打击,他们就要杀到家门口了。”

    范宁又交代了几句,把官员交给他们,他自己带着几名随从回家了。

    范宁的家和两年前相比,又多了不少变化,主要是子嗣开始增多,欧阳倩在前年生了一个儿子,没多久,小妾阿雅也生了一子,而去年朱佩怀孕,秋天生了一个女儿,范宁现在已有三子两女五个孩子,整个家里变成格外热闹。

    当然,这里面最受宠的还是长女范真儿,范真儿已经六岁了,依旧酷爱小动物和骑马,家里除了范宁外,她最亲的人却是傻舅舅朱哲,两人对小动物都有一种特殊感情,家里的小动物也逐渐增多,去年不知从哪里来了几只猴子,在小山上安家落户了,前年冬天,水塘里飞来十几只过冬的大雁和天鹅,还有鹿群和松鼠群,将整个府宅点缀得生机盎然。

    范宁回府后陪女儿骑了一圈马,这才回到自己书房,他着实有点疲惫了。

    书房门开了,阿雅端着一盏茶进来,她见范宁有点疲惫,便低声道:“官人要不上床睡一会儿吧!”

    范宁喝了口茶笑道:“我也不困,闭目养一会儿神就好了。”

    “那我不打扰官人!”

    她正要退出去,范宁却拉住她的手,把她搂在自己怀中坐下,阿雅温顺地依偎在丈夫怀中。

    “小玉现在怎么样了?”

    小玉是阿雅的妹妹,去年阿雅回了一趟日本探亲,她家在肥前国乡下,是个佃农,家境贫寒,连饭都吃不饱。

    但自从阿雅成了范宁的小妾后,范宁给阿雅的五千两陪嫁银子,她全部给了娘家,阿雅的父母也迅速成了当地有名的地主,范宁又索性资助她兄嫂在长崎开了一家布店,专门经销范家织布工坊的布匹,生意做得很大。

    去年阿雅回家探亲,把最小的妹妹玉子带来泉州,目前就住在范宁府上,只有十五岁,学习汉语和茶艺。

    “玉子很聪明,已经会用汉语说话了,夫人很喜欢她,不想让她回日本。”

    范宁点点头,“看她自己本人的意愿,不想回去,留在宋朝也不错,将来找个好的人家出嫁。”

    “对了,小姑写信来了,说过两天回来探望母亲。”

    阿雅说的小姑就是范宁的妹妹范静,去年秋天出嫁,嫁了朱齐,朱齐和陆敏在今年的恩科中双双考上进士,一个三百七十四名,一个四百四十一名,同进士出身。

    主管吏部的司马光听说朱齐是范宁妹夫,又是欧阳修的学生,便安排他出任应天府国子监助教,范静目前和丈夫都住在应天府,而陆敏则出任昆山县尉。

    虽然两人都是从九品候补官,但毕竟有实职,又有范宁这个后台,做满一任就能转正为京官。

    范宁听朱佩说过,妹妹可能是有身孕了,他点点头,“我后天要去南洋,你就替我好好照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