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二章 江彬的疑神疑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厚照驾崩,朱载江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六大顾命大臣辅助幼主,似乎武宗驾崩之事就这么风轻云淡的过去了。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简单。
一个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一国之君,而每逢君王驾崩,幼主登基。天下必将随之动乱,其原因很简单。
有的人想要趁新帝根据未稳之时铤而走险,以便从中获利。而有的人则害怕一朝皇帝一朝臣,为了稳住眼下的既得利益会行一些特别的手段。
刚刚散朝,六大顾命大臣立刻聚集到乾清宫的正殿之中。
朱载江跪在龙椅上,整个人趴在龙案上面,手中拿着一支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而江夏他们六个顾命大臣则在商议方才早朝的时候,大臣们递上来的奏折。
一些类似某某地方要拨款修筑河堤,某某边军粮饷拖延要支付的问题,六人基本上不用商议太久,直接就能做出决定。
反正都是些该给的银子,现在大明国库也还算充盈,直接给了就是。顶多就是再加强一些银子的追踪,不要让官员们在中间环节贪污太多就行。至于你说一点都不贪,六大顾命大臣都很明白,这根本就不可能。
为了加快速度,一些有争议的奏折六人会排在最后,等全都讨论完了六人再拿出最后有争议的奏折讨论。
杨廷和拿出最后一个奏折,说道:“好了,现在该来说说这个折子了,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递上来的折子。内容刚才大家已经看过了,弹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贪污舞弊、挟公报私、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残害忠良五大罪。诸位怎么看?”
杨廷和说完以后目光首先投向夏渊明,因为他是都察院右都御使,整个都察院他官职最高。而这奏折就是他的直属下级递上来的,基本上就能够说是他的意思。
而夏渊明又是杨廷和他那一派系的人,所以杨廷和让夏渊明先说话,明显是想加深这件事的基调,让这件事通过。
要说起来,这件事原本是不应该有争议的。这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本身就是“八虎”之一,要说正德在位的时候他们的确是做了不少馋言谄上的事,杀之不足为惜。
不过江夏偏偏就不同意在这个时候对这六个人下手,所以这道奏折一直拖到了最后才拿出来商议。
夏渊明道:“这六个人谄媚惑主,作恶多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朝纲。”
夏渊明说完以后抬头看了江夏一眼,然后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再说话。
杨廷和此刻又看向王琼,问道:“王大人对此事怎么看?”
王琼干脆利落,直接吐出两个字:“该杀。”
杨廷和那一方三个人全都表态了,接下来就剩下江夏他们那边的三个人了。按照威望,杨廷和先看向李东阳。
但是李东阳嘴角含着笑意,扭头看向了江夏。
江夏摆了摆手道:“我也觉得该杀。”
杨廷和听后微微一惊,心想:“刚才你不还说绝对不能杀吗?现在又说该杀了。”
果然,江夏还有后文,停顿一下后随即吐出了一个“但是”。“但是,绝对不是现在杀。”
“为何?”杨廷和问道。
江夏道:“现在新君刚刚登基,大明文武百官正处于一个人心惶惶的时刻。若是此刻造如此多的杀孽,恐怕会让朝廷内外一些大臣心思惶恐,不得安宁。”
“江太傅此言差诶。”王琼道:“现在正因为是朝廷文武百官心思不定,有忠臣良将不知前途命运如何,也有宵小之辈心怀鬼胎意欲图谋不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必须要杀了这六个人。
此六人作恶多端,杀之。一可以让那些忠臣良将明白,朝中立志清明吏治,绝不会再让奸臣贼子把控朝政,更加不会让宵小之辈耀武扬威。如此,忠臣良将心可安。二可以震慑那些宵小之辈,告诉他们,做奸臣贼子就有这样的下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王琼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力,搞得一向善于言辩的江夏都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好。
杨廷和倒是在王琼说完以后点了点头,大为认可地说了一句:“说的好啊。”
而江夏沉默了一会儿后只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一定要杀,我也阻止不了你们,不过我提醒一下你们,杀了这六个人边关必须大乱。”
说完,江夏回头看了朱载江一眼。
而小家伙这个时候恰好把整张脸贴在纸上,然后滚了半圈。等他抬起头时,一整张脸已经全都沾满了墨汁。
朱载江笑着看向江夏道:“太傅,你看我像不像张飞!”
江夏顿时失笑。他起身对丢下一句:“这事儿你们看着定吧,我带皇上去洗脸。”然后他走到龙案面前,伸手抱过朱载江道:“来,太傅今天教你唱首歌。我唱一句你跟着唱一句。预备,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一边唱着,江夏一边抱着朱载江走出了乾清宫。
三日以后,午门外人山人海,行刑台上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一一跪在地上,身后插着死刑牌。
正德八虎,刘瑾、张永都已经死在了江夏的手中。如今剩下这六人再一死,八虎等于被团灭了。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出了京城,而一直关注着京城动向的江彬几乎是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个消息。
原本江彬和马永成他们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集,顶多就是听过对方的名字而已,知道朝堂之中有对方存在。
马永成他们活着,江彬不会是有什么好处。死了,对江彬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偏偏马永成他们死的这个时机,恰恰好挑在了江彬最敏感的时候,挑动他最敏感的那一根神经。
马永成他们六个人,包括已经丧命的刘瑾与张永,他们和江彬都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全都是靠着拍朱厚照马屁起来。
说的好听一点儿叫做揣摩上意,投其所好。说的难听一点儿叫谄媚惑上,迷惑圣听。
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提拔他们的皇帝在位时,他们能够混的风生水起。但若是那个皇帝一下驾崩了,那他们也会是新君登基第一批要杀的人。
如今八虎已经全部伏诛,算一算当初朱厚照身边的人。除了江夏靠着过人的能力和手腕成了六大顾命大臣之一以外,剩下的人基本都已经死光了。
唯独还剩下的,也就只有他,江彬。
杀马永成他们六个,江彬觉得这是一个预兆,很有可能下一个要被清理的人就是他。
就在江彬还在急思对策,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和六大顾命大臣里的谁搭上线,选择投靠一人保平安时,一道由兵部发出来的通令送到了宣府,交到江彬手中。
通令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让江彬到京师去述职。
作为边将,到京师述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一般很多边将都很乐于到京师述职,因为这样他们才有机会上下疏通打点,以图让自己在边关的日子更好过一些,或者是能够早日从边关调回京师,任一个有实权京官。
可是江彬接到这道通令却仿佛觉得自己接到了一张催命符,他心中想着。
一般述职都是年底的时候才会开始通知,为什么今年要提前?
为什么恰恰好是刚杀了马永成他们六个人的时候?
京师里的大臣们想要做什么?他们难不成是想把我骗到京师,然后趁我没有大军卫护一举将我擒杀吗?
不能去!京师绝对不能去!
江彬考虑过后,立刻开始装病,以拖延去京师的时间。
而京师为什么会发通令给江彬,让他提前到京师述职?这中间也倒是真的巧了,因为当初在讨论是不是杀马永成他们六个人的时候,江夏曾经预言杀了马永成他们六个,边关必然会出大乱子。
所以杨廷和他们在斩杀马永成他们六个人以后,第一时间就下了通令给江彬,让他到京师述职,以便探探他的底。
可是江彬疑神疑鬼,竟然称病不入京师。
这让杨廷和紧张起来。
要知道边关将领是属于兵部的人,王琼的治下,而王琼又是他杨廷和的人。
一旦边关出了事,这板子第一个就会先打到王琼的身上。
再追究其原因,杨廷和和夏渊明他们恐怕都会因为此事被江夏他们逮住进行攻击。
所以如今江彬称病不入京,杨廷和和王琼都不能坐视不理。
杨廷和想了想后觉得,这通令是兵部发的,你江彬不奉令顶多只是受到兵部考绩上的差评。那本官就给你发一道圣旨,你若是再不奉令入宫,那就是抗旨不遵。
于是乎,杨廷和直接找到朱载江请了一道圣旨。这圣旨说白了,只需要顾命大臣半数以上的人同意就能签发。
杨廷和找到杨一清,而杨一清也是个懂兵之人,知道边将不奉令可能会有什么后果,于是同意了发出这道圣旨。RG
朱厚照驾崩,朱载江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六大顾命大臣辅助幼主,似乎武宗驾崩之事就这么风轻云淡的过去了。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简单。
一个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一国之君,而每逢君王驾崩,幼主登基。天下必将随之动乱,其原因很简单。
有的人想要趁新帝根据未稳之时铤而走险,以便从中获利。而有的人则害怕一朝皇帝一朝臣,为了稳住眼下的既得利益会行一些特别的手段。
刚刚散朝,六大顾命大臣立刻聚集到乾清宫的正殿之中。
朱载江跪在龙椅上,整个人趴在龙案上面,手中拿着一支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而江夏他们六个顾命大臣则在商议方才早朝的时候,大臣们递上来的奏折。
一些类似某某地方要拨款修筑河堤,某某边军粮饷拖延要支付的问题,六人基本上不用商议太久,直接就能做出决定。
反正都是些该给的银子,现在大明国库也还算充盈,直接给了就是。顶多就是再加强一些银子的追踪,不要让官员们在中间环节贪污太多就行。至于你说一点都不贪,六大顾命大臣都很明白,这根本就不可能。
为了加快速度,一些有争议的奏折六人会排在最后,等全都讨论完了六人再拿出最后有争议的奏折讨论。
杨廷和拿出最后一个奏折,说道:“好了,现在该来说说这个折子了,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递上来的折子。内容刚才大家已经看过了,弹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贪污舞弊、挟公报私、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残害忠良五大罪。诸位怎么看?”
杨廷和说完以后目光首先投向夏渊明,因为他是都察院右都御使,整个都察院他官职最高。而这奏折就是他的直属下级递上来的,基本上就能够说是他的意思。
而夏渊明又是杨廷和他那一派系的人,所以杨廷和让夏渊明先说话,明显是想加深这件事的基调,让这件事通过。
要说起来,这件事原本是不应该有争议的。这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本身就是“八虎”之一,要说正德在位的时候他们的确是做了不少馋言谄上的事,杀之不足为惜。
不过江夏偏偏就不同意在这个时候对这六个人下手,所以这道奏折一直拖到了最后才拿出来商议。
夏渊明道:“这六个人谄媚惑主,作恶多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朝纲。”
夏渊明说完以后抬头看了江夏一眼,然后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再说话。
杨廷和此刻又看向王琼,问道:“王大人对此事怎么看?”
王琼干脆利落,直接吐出两个字:“该杀。”
杨廷和那一方三个人全都表态了,接下来就剩下江夏他们那边的三个人了。按照威望,杨廷和先看向李东阳。
但是李东阳嘴角含着笑意,扭头看向了江夏。
江夏摆了摆手道:“我也觉得该杀。”
杨廷和听后微微一惊,心想:“刚才你不还说绝对不能杀吗?现在又说该杀了。”
果然,江夏还有后文,停顿一下后随即吐出了一个“但是”。“但是,绝对不是现在杀。”
“为何?”杨廷和问道。
江夏道:“现在新君刚刚登基,大明文武百官正处于一个人心惶惶的时刻。若是此刻造如此多的杀孽,恐怕会让朝廷内外一些大臣心思惶恐,不得安宁。”
“江太傅此言差诶。”王琼道:“现在正因为是朝廷文武百官心思不定,有忠臣良将不知前途命运如何,也有宵小之辈心怀鬼胎意欲图谋不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必须要杀了这六个人。
此六人作恶多端,杀之。一可以让那些忠臣良将明白,朝中立志清明吏治,绝不会再让奸臣贼子把控朝政,更加不会让宵小之辈耀武扬威。如此,忠臣良将心可安。二可以震慑那些宵小之辈,告诉他们,做奸臣贼子就有这样的下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王琼一番话说的铿锵有力,搞得一向善于言辩的江夏都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好。
杨廷和倒是在王琼说完以后点了点头,大为认可地说了一句:“说的好啊。”
而江夏沉默了一会儿后只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一定要杀,我也阻止不了你们,不过我提醒一下你们,杀了这六个人边关必须大乱。”
说完,江夏回头看了朱载江一眼。
而小家伙这个时候恰好把整张脸贴在纸上,然后滚了半圈。等他抬起头时,一整张脸已经全都沾满了墨汁。
朱载江笑着看向江夏道:“太傅,你看我像不像张飞!”
江夏顿时失笑。他起身对丢下一句:“这事儿你们看着定吧,我带皇上去洗脸。”然后他走到龙案面前,伸手抱过朱载江道:“来,太傅今天教你唱首歌。我唱一句你跟着唱一句。预备,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一边唱着,江夏一边抱着朱载江走出了乾清宫。
三日以后,午门外人山人海,行刑台上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六人一一跪在地上,身后插着死刑牌。
正德八虎,刘瑾、张永都已经死在了江夏的手中。如今剩下这六人再一死,八虎等于被团灭了。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出了京城,而一直关注着京城动向的江彬几乎是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个消息。
原本江彬和马永成他们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集,顶多就是听过对方的名字而已,知道朝堂之中有对方存在。
马永成他们活着,江彬不会是有什么好处。死了,对江彬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偏偏马永成他们死的这个时机,恰恰好挑在了江彬最敏感的时候,挑动他最敏感的那一根神经。
马永成他们六个人,包括已经丧命的刘瑾与张永,他们和江彬都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全都是靠着拍朱厚照马屁起来。
说的好听一点儿叫做揣摩上意,投其所好。说的难听一点儿叫谄媚惑上,迷惑圣听。
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提拔他们的皇帝在位时,他们能够混的风生水起。但若是那个皇帝一下驾崩了,那他们也会是新君登基第一批要杀的人。
如今八虎已经全部伏诛,算一算当初朱厚照身边的人。除了江夏靠着过人的能力和手腕成了六大顾命大臣之一以外,剩下的人基本都已经死光了。
唯独还剩下的,也就只有他,江彬。
杀马永成他们六个,江彬觉得这是一个预兆,很有可能下一个要被清理的人就是他。
就在江彬还在急思对策,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和六大顾命大臣里的谁搭上线,选择投靠一人保平安时,一道由兵部发出来的通令送到了宣府,交到江彬手中。
通令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让江彬到京师去述职。
作为边将,到京师述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一般很多边将都很乐于到京师述职,因为这样他们才有机会上下疏通打点,以图让自己在边关的日子更好过一些,或者是能够早日从边关调回京师,任一个有实权京官。
可是江彬接到这道通令却仿佛觉得自己接到了一张催命符,他心中想着。
一般述职都是年底的时候才会开始通知,为什么今年要提前?
为什么恰恰好是刚杀了马永成他们六个人的时候?
京师里的大臣们想要做什么?他们难不成是想把我骗到京师,然后趁我没有大军卫护一举将我擒杀吗?
不能去!京师绝对不能去!
江彬考虑过后,立刻开始装病,以拖延去京师的时间。
而京师为什么会发通令给江彬,让他提前到京师述职?这中间也倒是真的巧了,因为当初在讨论是不是杀马永成他们六个人的时候,江夏曾经预言杀了马永成他们六个,边关必然会出大乱子。
所以杨廷和他们在斩杀马永成他们六个人以后,第一时间就下了通令给江彬,让他到京师述职,以便探探他的底。
可是江彬疑神疑鬼,竟然称病不入京师。
这让杨廷和紧张起来。
要知道边关将领是属于兵部的人,王琼的治下,而王琼又是他杨廷和的人。
一旦边关出了事,这板子第一个就会先打到王琼的身上。
再追究其原因,杨廷和和夏渊明他们恐怕都会因为此事被江夏他们逮住进行攻击。
所以如今江彬称病不入京,杨廷和和王琼都不能坐视不理。
杨廷和想了想后觉得,这通令是兵部发的,你江彬不奉令顶多只是受到兵部考绩上的差评。那本官就给你发一道圣旨,你若是再不奉令入宫,那就是抗旨不遵。
于是乎,杨廷和直接找到朱载江请了一道圣旨。这圣旨说白了,只需要顾命大臣半数以上的人同意就能签发。
杨廷和找到杨一清,而杨一清也是个懂兵之人,知道边将不奉令可能会有什么后果,于是同意了发出这道圣旨。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