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红顶商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52章红顶商人
秭陵,楚王宫上书房。
项庄正召开御前会议,议题是怎么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参与会议的除了令尹项他,还有上大夫武涉、卫将军毕书以及百里贤等人。
粮食短缺的确已经成为困扰楚国的头号难题了。
看看人家刘邦,刚刚征发五六十万大军跟匈奴人打了一大仗,气都没喘,立刻又征发几十万大军准备攻打荆襄了,再看看楚国,十年积蓄好不容易才赞下了一百万石粮食,可是巴蜀、淮南两仗打下来,差不多就见底了。
巴蜀虽说是粮仓,可存粮都运去咸阳了,楚军并没有捞到什么油水。
江陵倒是有粮食,可杜洪那个老匹夫在城破之前竟然一把火烧了仓廪,江陵城内的军械物资倒是没什么损失,可仓廪里积攒的五六十万石粮食却全化成了灰,要不是这样,荆襄之战楚国怎么也能征发十几二十万大军。
项庄沉吟了片刻,说道:“荆襄之战,最后说不得还是得征发大军。”
荆襄之战,楚军虽说是以逸待劳,又有坚城可守,还有高初坐镇,可如果汉国发动几十万大军来攻打,还有彭越的梁国大军,楚军能不能守得住还真的难说,一旦江陵告急,项庄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发动大军前往救援那是必然的。
而且救兵如救火,楚国现在就得做好发兵的准备。
毕书冲项庄一揖,说道:“大王,征召府兵不是问题,江东五郡的府兵已经补足,只需一纸诏令,半个月内就能召集二十万大军!”
“等等,等等等等。”项他急摇手道,“二十万大军?!大王,现在太仓里可就剩下几万石粮食了,这都已经是夏季了,这风灾可是说来就来,这点粮食还得留着救急呢,这时候征召二十万大军,将士们吃什么?臣可变不出粮食来。”
项庄苦笑:“寡人也没说要从太仓支粮啊?再说这几万石粮食哪够啊?”
项他说道:“不从太仓支粮,粮食从哪来?自推行变法以来,江东各大世家、各郡士族跟朝廷的关系就一直很僵,再想从他们那里借粮恐怕是不可能了,强行征粮、或者从市场上大量购买的话,则肯定会引发人心动荡以及楚地粮价的飞涨。”
项庄默默点头,强行征粮是绝对不行的,现在楚国的变法才刚刚有点成果,老百姓也已经慢慢认可了新法,这时候可不能干杀鸡取卵的蠢事,哪怕是向世家、士族征粮也不行,世家、士族同样是楚国百姓,而且还是百姓中的精英,岂能随便得罪?
不过,项他的另外半句话却提醒了项庄,为什么不从民间购粮?
单单从秭陵粮市上购粮肯定不行,秭陵粮市不大,每天的交易量也就几千石,你一家伙全买走了,秭陵城内的官员、士绅、家属还有手工业者可就没饭吃了,这样一来,肯定会导致粮市扭曲,粮价出现飞涨,这是肯定不行的。
但是,从整个江东乃至整个楚国购买粮食却是完全可以的。
楚国的税率是十税一,换句话说,百姓上缴国库的粮食仅仅只是收成的十分之一,所以国库虽然拮据,可百姓家里却有余粮,虽说每家每户手中的余粮都不多,三五几石的,可要是拢到了一块,那总量就相当可观了!
不仅江东,荆襄四郡、巴蜀两郡的百姓恐怕也有不少余粮。
当然,百姓手里有余粮是一回事,他们愿不愿意卖又是另一回事。
在古代华夏,主体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所谓小农经济,就是每家每户都能生产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他们自己种地、自己织布,自己养鸡养鸭,他们几乎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来改善生活,这种情形之下,他们是不会出卖多余口粮的。
譬如现在的汉国、齐国、赵国、梁国、燕国等等,都是小农经济,在这些国家,政府要想从百姓手里买粮食,基本就是痴心妄想!
此前项庄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也是基于这样的惯性思维。
但是事实上,楚国却是个例外,楚国从变法之初便大力奖励工商,经过十年的发展,楚国的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不仅商品式样、种类、品质有了长足发展,而且随着大型手工业作坊的出现,商品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在楚国,百姓自己种麻织布,远不如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自己种粮酿酒,也远不如直接购买酒坊的白酒便宜,而且味道纯正,其余诸如农具、纸张、书藉、餐具等,更是只能从市场上购买,可这些都需要货币,易货贸易已经消亡了。
所以,楚国百姓出卖多余口粮的意愿就要强烈得多,他们只有将多余的口粮变卖成为货币,才能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改善生活。
也就是说,楚国并不是没有粮食,只是分散在民间,而且老百姓也愿意卖粮。
不过,从百姓手中收购余粮,这是个庞大而且繁杂的工作,让郡、县、乡、亭等政府机构去干这事,效率低下不说,各级官员肯定还会趁机中饱私囊,这肯定是不行的,项庄脑子里一下就跳出了一个词——红顶商人!
跟政府机构的官员相比,商人更能吃苦,办事效率更高!
而且跟商人做生意财务明晰,免去了贪墨克扣的风险,商人提供多少粮食,朝廷支付多少金币,一分钱一分货,清楚明了。
华夏历史上,商人地位是极低的,直到满清末年才出现红顶商人。
所谓红顶商人,就是拥有官方背景的特殊商人,譬如大盛魁,清初康熙征准噶尔时,大盛魁的三个创始人被特许随军贸易,最后发展壮大并且垄断了对蒙贸易,又譬如胡雪岩,由于有左宗棠的鼎力支持,最后成了华夏国当时的首富!
这些红顶商人之所以能够发家,跟官方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不过反过来,这些红顶商人也给了官府极大的帮助。
譬如康熙征准噶尔,若不是诸多商号小贩随军贸易,恐怕连军粮供应都是个问题,准噶尔也未必能够打得下来,还有左宗棠,若不是胡雪岩四处借贷、鼎力支持,他根本不可能组建起洋枪队,也根本不可能有后来收复新疆的壮举。
如今的楚国,商业正逐渐兴盛,尤其是有功将士、阵亡将士的赏金、抚恤金发放后,江东四郡的商业更是出现了空前繁荣,商业的繁荣,随之而来的便是税收厘金的激增,所以说楚国的国库并不差钱,至少收购粮食的资金绝对不是问题。
按照现在的粮价,一石米一百钱,一金币就能买二十石!
如果将国库里的钱全部用来买粮,至少能够购买两亿石!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国库里的金币是绝对不能全部投放市场的。
就像后世华夏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你理论上可以印无限的钞票,可实际能够投放市场多少钞票又是另一回事,四万亿不是说投放就能投放的。
项庄给有功将士、阵亡将士一家伙发放近千万金币,这就相当于已经搞了一个四万亿的刺激计划,这势必会引发市场的通货膨胀,在这个时候,如果马上又往市场上再投放另外一个四万亿,那么整个市场,整个货币体系就肯定崩溃了。
但是,拿出十几二十万金,购买一两百万石粮食应该是可以的。
那么,让谁来当这个红项商人呢?项庄脑子里立刻浮起了一个窈窕的身影。
当下项庄对诸大臣说道:“行了,今天就先议到这里吧,你们都先回去吧。”
项他、武涉等人面面相觑,这才议了个开头就不议了?不过,并没有人质疑什么,当下众臣纷纷起身告辞而去,项庄又吩咐晋襄道:“子成,你这便去一趟巴蜀驿馆,请秦夫人过来,就说寡人有急事跟她商量。”
##########
所谓巴蜀驿馆,其实就是专门用来招待巴蜀官员、豪强的驿馆,集住宿、用餐于一体的官方服务机构。
后院厢房,秦夫人正在绣制锦袍。
侍女玉儿一边打下手一边赞叹道:“夫人,你的手可真巧。”
秦夫人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玉儿摸了摸光滑的锦锻,又道:“这料子可真滑,该是最上等的蜀锦吧?咦,还款式,好像是男人穿的锦袍,夫人,你该不会是有了相好的,然后绣这锦袍向他表明心迹吧?”
“死丫头,你胡说什么呢?”秦夫人嗔道,“这是给大王绣的。”
“大王?”玉儿愣了愣,又低笑道,“难怪夫人最近常常进宫,嘻嘻。”
“死丫头,你胡思乱想些啥?”秦夫人白了玉儿一眼,越发娇嗔道,“我绣这件锦袍送给大王,还不是为了秦家?大王若是能够允许秦家在巴蜀经营酿酒作坊,那秦家就又多了项产业了,重现昔日的辉煌也就指日可待了。”
玉儿上上下下打量了秦夫人几眼,笑道:“夫人你把自个洗得香喷喷的送进宫去,可比送一件锦袍强得多了,嘻嘻。”
“你个死丫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秦夫人大羞,伸手来抓玉儿。
主仆俩正厮闹时,门外忽然传来了老仆秦福的声音:“夫人,大王请您进宫,虎贲中郎将都已经驾车在驿馆外等着了。”
###########
ps:不好意思,发晚了。
第352章红顶商人
秭陵,楚王宫上书房。
项庄正召开御前会议,议题是怎么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参与会议的除了令尹项他,还有上大夫武涉、卫将军毕书以及百里贤等人。
粮食短缺的确已经成为困扰楚国的头号难题了。
看看人家刘邦,刚刚征发五六十万大军跟匈奴人打了一大仗,气都没喘,立刻又征发几十万大军准备攻打荆襄了,再看看楚国,十年积蓄好不容易才赞下了一百万石粮食,可是巴蜀、淮南两仗打下来,差不多就见底了。
巴蜀虽说是粮仓,可存粮都运去咸阳了,楚军并没有捞到什么油水。
江陵倒是有粮食,可杜洪那个老匹夫在城破之前竟然一把火烧了仓廪,江陵城内的军械物资倒是没什么损失,可仓廪里积攒的五六十万石粮食却全化成了灰,要不是这样,荆襄之战楚国怎么也能征发十几二十万大军。
项庄沉吟了片刻,说道:“荆襄之战,最后说不得还是得征发大军。”
荆襄之战,楚军虽说是以逸待劳,又有坚城可守,还有高初坐镇,可如果汉国发动几十万大军来攻打,还有彭越的梁国大军,楚军能不能守得住还真的难说,一旦江陵告急,项庄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发动大军前往救援那是必然的。
而且救兵如救火,楚国现在就得做好发兵的准备。
毕书冲项庄一揖,说道:“大王,征召府兵不是问题,江东五郡的府兵已经补足,只需一纸诏令,半个月内就能召集二十万大军!”
“等等,等等等等。”项他急摇手道,“二十万大军?!大王,现在太仓里可就剩下几万石粮食了,这都已经是夏季了,这风灾可是说来就来,这点粮食还得留着救急呢,这时候征召二十万大军,将士们吃什么?臣可变不出粮食来。”
项庄苦笑:“寡人也没说要从太仓支粮啊?再说这几万石粮食哪够啊?”
项他说道:“不从太仓支粮,粮食从哪来?自推行变法以来,江东各大世家、各郡士族跟朝廷的关系就一直很僵,再想从他们那里借粮恐怕是不可能了,强行征粮、或者从市场上大量购买的话,则肯定会引发人心动荡以及楚地粮价的飞涨。”
项庄默默点头,强行征粮是绝对不行的,现在楚国的变法才刚刚有点成果,老百姓也已经慢慢认可了新法,这时候可不能干杀鸡取卵的蠢事,哪怕是向世家、士族征粮也不行,世家、士族同样是楚国百姓,而且还是百姓中的精英,岂能随便得罪?
不过,项他的另外半句话却提醒了项庄,为什么不从民间购粮?
单单从秭陵粮市上购粮肯定不行,秭陵粮市不大,每天的交易量也就几千石,你一家伙全买走了,秭陵城内的官员、士绅、家属还有手工业者可就没饭吃了,这样一来,肯定会导致粮市扭曲,粮价出现飞涨,这是肯定不行的。
但是,从整个江东乃至整个楚国购买粮食却是完全可以的。
楚国的税率是十税一,换句话说,百姓上缴国库的粮食仅仅只是收成的十分之一,所以国库虽然拮据,可百姓家里却有余粮,虽说每家每户手中的余粮都不多,三五几石的,可要是拢到了一块,那总量就相当可观了!
不仅江东,荆襄四郡、巴蜀两郡的百姓恐怕也有不少余粮。
当然,百姓手里有余粮是一回事,他们愿不愿意卖又是另一回事。
在古代华夏,主体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所谓小农经济,就是每家每户都能生产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他们自己种地、自己织布,自己养鸡养鸭,他们几乎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来改善生活,这种情形之下,他们是不会出卖多余口粮的。
譬如现在的汉国、齐国、赵国、梁国、燕国等等,都是小农经济,在这些国家,政府要想从百姓手里买粮食,基本就是痴心妄想!
此前项庄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也是基于这样的惯性思维。
但是事实上,楚国却是个例外,楚国从变法之初便大力奖励工商,经过十年的发展,楚国的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不仅商品式样、种类、品质有了长足发展,而且随着大型手工业作坊的出现,商品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在楚国,百姓自己种麻织布,远不如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自己种粮酿酒,也远不如直接购买酒坊的白酒便宜,而且味道纯正,其余诸如农具、纸张、书藉、餐具等,更是只能从市场上购买,可这些都需要货币,易货贸易已经消亡了。
所以,楚国百姓出卖多余口粮的意愿就要强烈得多,他们只有将多余的口粮变卖成为货币,才能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改善生活。
也就是说,楚国并不是没有粮食,只是分散在民间,而且老百姓也愿意卖粮。
不过,从百姓手中收购余粮,这是个庞大而且繁杂的工作,让郡、县、乡、亭等政府机构去干这事,效率低下不说,各级官员肯定还会趁机中饱私囊,这肯定是不行的,项庄脑子里一下就跳出了一个词——红顶商人!
跟政府机构的官员相比,商人更能吃苦,办事效率更高!
而且跟商人做生意财务明晰,免去了贪墨克扣的风险,商人提供多少粮食,朝廷支付多少金币,一分钱一分货,清楚明了。
华夏历史上,商人地位是极低的,直到满清末年才出现红顶商人。
所谓红顶商人,就是拥有官方背景的特殊商人,譬如大盛魁,清初康熙征准噶尔时,大盛魁的三个创始人被特许随军贸易,最后发展壮大并且垄断了对蒙贸易,又譬如胡雪岩,由于有左宗棠的鼎力支持,最后成了华夏国当时的首富!
这些红顶商人之所以能够发家,跟官方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不过反过来,这些红顶商人也给了官府极大的帮助。
譬如康熙征准噶尔,若不是诸多商号小贩随军贸易,恐怕连军粮供应都是个问题,准噶尔也未必能够打得下来,还有左宗棠,若不是胡雪岩四处借贷、鼎力支持,他根本不可能组建起洋枪队,也根本不可能有后来收复新疆的壮举。
如今的楚国,商业正逐渐兴盛,尤其是有功将士、阵亡将士的赏金、抚恤金发放后,江东四郡的商业更是出现了空前繁荣,商业的繁荣,随之而来的便是税收厘金的激增,所以说楚国的国库并不差钱,至少收购粮食的资金绝对不是问题。
按照现在的粮价,一石米一百钱,一金币就能买二十石!
如果将国库里的钱全部用来买粮,至少能够购买两亿石!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国库里的金币是绝对不能全部投放市场的。
就像后世华夏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你理论上可以印无限的钞票,可实际能够投放市场多少钞票又是另一回事,四万亿不是说投放就能投放的。
项庄给有功将士、阵亡将士一家伙发放近千万金币,这就相当于已经搞了一个四万亿的刺激计划,这势必会引发市场的通货膨胀,在这个时候,如果马上又往市场上再投放另外一个四万亿,那么整个市场,整个货币体系就肯定崩溃了。
但是,拿出十几二十万金,购买一两百万石粮食应该是可以的。
那么,让谁来当这个红项商人呢?项庄脑子里立刻浮起了一个窈窕的身影。
当下项庄对诸大臣说道:“行了,今天就先议到这里吧,你们都先回去吧。”
项他、武涉等人面面相觑,这才议了个开头就不议了?不过,并没有人质疑什么,当下众臣纷纷起身告辞而去,项庄又吩咐晋襄道:“子成,你这便去一趟巴蜀驿馆,请秦夫人过来,就说寡人有急事跟她商量。”
##########
所谓巴蜀驿馆,其实就是专门用来招待巴蜀官员、豪强的驿馆,集住宿、用餐于一体的官方服务机构。
后院厢房,秦夫人正在绣制锦袍。
侍女玉儿一边打下手一边赞叹道:“夫人,你的手可真巧。”
秦夫人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玉儿摸了摸光滑的锦锻,又道:“这料子可真滑,该是最上等的蜀锦吧?咦,还款式,好像是男人穿的锦袍,夫人,你该不会是有了相好的,然后绣这锦袍向他表明心迹吧?”
“死丫头,你胡说什么呢?”秦夫人嗔道,“这是给大王绣的。”
“大王?”玉儿愣了愣,又低笑道,“难怪夫人最近常常进宫,嘻嘻。”
“死丫头,你胡思乱想些啥?”秦夫人白了玉儿一眼,越发娇嗔道,“我绣这件锦袍送给大王,还不是为了秦家?大王若是能够允许秦家在巴蜀经营酿酒作坊,那秦家就又多了项产业了,重现昔日的辉煌也就指日可待了。”
玉儿上上下下打量了秦夫人几眼,笑道:“夫人你把自个洗得香喷喷的送进宫去,可比送一件锦袍强得多了,嘻嘻。”
“你个死丫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秦夫人大羞,伸手来抓玉儿。
主仆俩正厮闹时,门外忽然传来了老仆秦福的声音:“夫人,大王请您进宫,虎贲中郎将都已经驾车在驿馆外等着了。”
###########
ps:不好意思,发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