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情理之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原创李孝恭带领数百人骑马向黄河边疾奔,他的大营离黄河边很近,相距只有三里不到,只片刻时间,他们便奔到了黄河边,码头上有一千二百名士兵,手执弓箭长矛,都在紧张地注视着河面
李孝恭的到来使士兵纷纷闪开一条路,李孝恭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河面,他也有些紧张地问道:“在哪里?”
一名校尉指着河面,“殿下仔细看,能看见吗?”
一轮明月照在河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月光将河面照耀得格外清晰,李孝恭凝神看了片刻,在千余步外的河面上有很多黑瞳曈的巨大黑影,那是大船的身影,有百余艘之多,在河面静静地停泊着,在月光照耀下时明时暗,就俨如鬼影一般,显得格外的诡异。
李孝恭倒吸一口凉气,这是隋军的大船,他们即将发动对南岸的攻势,他急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
“回禀殿下,现在一更时分刚过。”
一名亲兵刚刚说完,军营那边忽然爆发出/ 一片喊杀声,李孝恭猛地回头,只见军营里出现了火光,刺耳的jǐng钟声隐隐传来,李孝恭大吃一惊,大喊一声‘不好!’调转马头向大营奔去。
他心中懊悔万分,他应该想到杨元庆会和王世充同时发动进攻,河面上已经有了异常,那王世充的军队岂能没有反应?
他应该及时让士兵起来应战,都怪监察御史到来,把自己的心思扰乱了,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李孝恭心中又是恨又是埋怨,他只希望王世充的夜间偷袭被执勤士兵成功阻击。
李孝恭一路奔回大营,大营内的情况使他稍稍松一口气,大营内虽然混乱不堪,但王世充的军队没有能攻进大营,被大将赵松率两千弓弩手成功阻截。
李孝恭从西门进了大营。西门这里还没有敌军的攻击,进入大营,大将赵松便迎了上来,“殿下,王世充派五千骑兵夜袭大营,被巡哨兵发现,我们成功拦截住了他们。”
李孝恭点点头,指着东南的火光问:“那是怎么回事?”
“回禀殿下。东南角有数十顶大帐被敌军火箭点燃。士兵们都已撤出了。”
“伤亡情况如何?”
“敌军冲营时死伤了几百名弟兄,但他们也被弓箭shè死两三百人。”
“传我的命令,各大将立刻整顿军队。制止住混乱。”
李孝恭下达了命令,他催马向东营门奔去,东营门前已经集中了四千名弩手。紧张地注视着大营外的黑暗深处,黑暗中,隐隐可以看见大量的军队,绝不止五千骑兵,应该是王世充的三万军队,他们也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耐心地等待着什么?
李孝恭心中焦急如焚,他回头向黄河方向望去,他知道王世充是在等什么。王世充并不是想夜袭大营,他只是想把自己的军队牵制住,让北隋军能从容登陆。
“传我的命令,所有士兵做好撤离准备!”
李孝恭心中的危机感异常强烈,他不可能等到善于夜战的北隋军登陆后再撤离,那时他的军队就完了。
也同是在一更时分,风陵渡的最后一队北隋军登上了渡船。随着一记沉重的钟声响起,六百余艘渡船起航了,趁着夜sè的掩护向南岸进发,千帆林立,声势浩大。
夜晚的黄河内并不安全。充满了杀机,河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漩涡。稍不留神,船只遭遇大漩涡,就会被吸住,乃至船毁人亡。
为了今晚的渡河,隋军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以商船为掩护,一次一次在晚上各个时辰渡河试探,终于确定为一更时分最为安全,而且根据几十年老船工的经验,夜晚渡河虽然视力不佳,但水面却比白天更加安全。
数百艘大船顺着强劲的西北风在黄河上劈波斩浪航行,在中间一艘楼船上,杨元庆站在船头注视着对岸的情形,现在是十月枯水期,黄河水面实际上也就七八里的航程,半个多时辰便可抵达对岸。
此时,杨元庆心中有些担忧敌军使用火油封锁江面,当发现唐军中也出现了火油时,这就成为杨元庆心中一个难以抹去的yīn影。
在哗哗的水浪声中,大船离对岸越来越近,只相隔五百余步,渡河指挥使秦琼手一挥,主船一盏灯笼点亮,高高地挂在桅杆上,这是一种信号,大队船只迅速落帆,减慢了速度,而三十艘百石战船作为先锋,向岸边疾速驶去。
所有人都注视这三十艘百石船向岸边疾驶,对岸依然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
杨师道心中有些不安,在杨元庆身边低声道:“有点诡异啊!五百步的距离,对方应该能发现我们船队,为何没有动静?”
杨元庆抬头看了看月sè,月光格外皎洁,将河面上洒满了银sè的夜光,他也有经验,如果没有月光,只靠星光也能看见河面上四五百步外的动静,更何况今天没有起雾,月光清朗,岸上守军确实能清晰地看见他们,但他们却没有动静,这让杨元庆也有一点惊讶了。
杨元庆没有急于回应杨师道的疑问,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三十艘先锋船驶向岸边,已经不到百步了,但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码头上没有守军不成?”杨元庆心中暗暗忖道。
先锋船终于陆陆续续靠上了码头,三十艘船上千余士兵手执盾牌和长矛,小心翼翼跳下船向岸上奔去,可岸上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这时,岸上的隋军士兵点亮了三只大灯笼,这是表示没有伏兵,秦琼立刻下令,“船只登陆!”
数百艘大船重新升起主帆,开始向岸边靠拢,杨元庆心中困惑,岸边为什么会没有军队防御,他得到的情报是码头上至少有两千守军,难道他们都望风而逃了?
想想也不现实,风陵渡已经渡船云集。以李孝恭的才智,他必然会派重兵在这里防御,那怎么会没有军队出现,让他顺利登陆,费心准备的几个登基作战方案一个都没有用上,杨元庆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大大减少他军队登陆的伤亡。
一艘艘大船轮流靠近码头。大队北隋军士兵从大船上陆续登陆。他们分工明确,行动迅速,很快便占领了码头周围两里范围内的地带。最先上岸的一千士兵则在三里外巡哨,保护主力大军的登陆。
一直到四更时分,三万北隋军才完成了全部登陆。杨元庆是在最后登上了码头,这时渡河指挥使秦琼上前交令,“末将已完成全部登陆,一切顺利,是否向阌乡县进发,请总管指示!”
杨元庆看了看天sè,摇摇头道:“命令弟兄们就地休息,天亮后再向阌乡县进发。”
杨元庆的命令下达,三万北隋士兵纷纷在原地休息。他们上船前都已经吃饱喝足,现在各自取出毛毯包裹身体倒头睡觉,每个人都在争取时间休息,以便在明天大战时保持足够的体力,这些都是士兵们多年的经验。
码头上搭了一座行军帐篷,帐篷内灯火通明,摆放着一架偏小一点的沙盘。杨元庆正和将领们在沙盘前商议着接下来的战役。
“很出人意料,我们竟然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便直接登陆南岸,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这个暂时不要去考虑,我现在要告诉大家的是。李靖和王世充的军队在一更时分也发动了对陕县唐军的进攻,现在他们的联军是五万人。而李孝恭在陕县的军队只有两万人,加上我们三万人已截断了他们的退路,胜负已一目了然,天亮后我们将分兵两路,我率两万人夺取阌乡县城,防御潼关的援军支援,秦将军率一万军夺取弘农县城,以破灭李孝恭撤回弘农县防御的希望。”
杨元庆刚说到这里,秦琼便躬身道:“总管,天亮再出发,末将怕来不及,请总管准许末将现在就率军出发。”
杨元庆想了想便同意了,将第三军的令箭给他,又叮嘱他道:“弘农县只有一千守军,不足为虑,但你一定要当心路上被人伏击,敌军没有在码头拦截我们,我怀疑他们会在半路设伏,你务必小心。”
“末将一定会小心!”
秦琼行一礼,便匆匆离开营帐点兵去了,秦琼刚走没有多久,一名亲兵进来,神情古怪地对杨元庆道:“禀报总管,阌乡县守将黄君汉派人前来求见,说黄君汉已决定投降总管。”
大帐内的将领们都愣住了,难怪码头上没有人守卫,原是是敌军守军要投降,杨元庆和杨师道交换了一个眼sè,两人皆会意地笑了起来。
天渐渐亮了,杨元庆率两万大军抵达了阌乡县,这是一座并不大的县城,城池也不险峻,四周山势环绕,西面二十余里外便是潼关,阌乡县就扼在前往潼关的必经之路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此时在县城前的旷野里,三千余唐军已放下了兵器,列队等候着隋军来受降,为首大将便是黄君汉,他手下一共有八千余士兵,其中一部分家在关中的将领不愿投降,黄君汉也不勉强,将他们以及近五千名不愿投降的关中士兵一并放回了潼关,他则率领一直跟随他的三千余河东士兵向北隋军投降。
黄君汉也知道他回长安后,李渊会因为歉疚而给予他厚待,但他宁可投降杨元庆也绝不接受这种莫大的耻辱,一个只知道包庇儿子而不懂怜惜大将的人,不值得他效忠,他眼睛里充满了绝然的刚烈。
尽管他的妻儿都在长安,但他相信杨元庆会替他解决,杨元庆连普通士卒的家眷都肯用被俘大臣换回,何况是自己的妻儿,杨元庆对士卒的关心和李渊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黄君汉体会得更深。
这时杨元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而至,杨元庆催马上前,微微笑道:“黄将军弃暗投明,令人钦佩!”
黄君汉上前几步,单膝跪下,两手抱拳高高举起,大声道:“末将黄君汉幡然醒悟,愿向楚王殿下效忠!”
【求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原创李孝恭带领数百人骑马向黄河边疾奔,他的大营离黄河边很近,相距只有三里不到,只片刻时间,他们便奔到了黄河边,码头上有一千二百名士兵,手执弓箭长矛,都在紧张地注视着河面
李孝恭的到来使士兵纷纷闪开一条路,李孝恭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河面,他也有些紧张地问道:“在哪里?”
一名校尉指着河面,“殿下仔细看,能看见吗?”
一轮明月照在河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月光将河面照耀得格外清晰,李孝恭凝神看了片刻,在千余步外的河面上有很多黑瞳曈的巨大黑影,那是大船的身影,有百余艘之多,在河面静静地停泊着,在月光照耀下时明时暗,就俨如鬼影一般,显得格外的诡异。
李孝恭倒吸一口凉气,这是隋军的大船,他们即将发动对南岸的攻势,他急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
“回禀殿下,现在一更时分刚过。”
一名亲兵刚刚说完,军营那边忽然爆发出/ 一片喊杀声,李孝恭猛地回头,只见军营里出现了火光,刺耳的jǐng钟声隐隐传来,李孝恭大吃一惊,大喊一声‘不好!’调转马头向大营奔去。
他心中懊悔万分,他应该想到杨元庆会和王世充同时发动进攻,河面上已经有了异常,那王世充的军队岂能没有反应?
他应该及时让士兵起来应战,都怪监察御史到来,把自己的心思扰乱了,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李孝恭心中又是恨又是埋怨,他只希望王世充的夜间偷袭被执勤士兵成功阻击。
李孝恭一路奔回大营,大营内的情况使他稍稍松一口气,大营内虽然混乱不堪,但王世充的军队没有能攻进大营,被大将赵松率两千弓弩手成功阻截。
李孝恭从西门进了大营。西门这里还没有敌军的攻击,进入大营,大将赵松便迎了上来,“殿下,王世充派五千骑兵夜袭大营,被巡哨兵发现,我们成功拦截住了他们。”
李孝恭点点头,指着东南的火光问:“那是怎么回事?”
“回禀殿下。东南角有数十顶大帐被敌军火箭点燃。士兵们都已撤出了。”
“伤亡情况如何?”
“敌军冲营时死伤了几百名弟兄,但他们也被弓箭shè死两三百人。”
“传我的命令,各大将立刻整顿军队。制止住混乱。”
李孝恭下达了命令,他催马向东营门奔去,东营门前已经集中了四千名弩手。紧张地注视着大营外的黑暗深处,黑暗中,隐隐可以看见大量的军队,绝不止五千骑兵,应该是王世充的三万军队,他们也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耐心地等待着什么?
李孝恭心中焦急如焚,他回头向黄河方向望去,他知道王世充是在等什么。王世充并不是想夜袭大营,他只是想把自己的军队牵制住,让北隋军能从容登陆。
“传我的命令,所有士兵做好撤离准备!”
李孝恭心中的危机感异常强烈,他不可能等到善于夜战的北隋军登陆后再撤离,那时他的军队就完了。
也同是在一更时分,风陵渡的最后一队北隋军登上了渡船。随着一记沉重的钟声响起,六百余艘渡船起航了,趁着夜sè的掩护向南岸进发,千帆林立,声势浩大。
夜晚的黄河内并不安全。充满了杀机,河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漩涡。稍不留神,船只遭遇大漩涡,就会被吸住,乃至船毁人亡。
为了今晚的渡河,隋军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以商船为掩护,一次一次在晚上各个时辰渡河试探,终于确定为一更时分最为安全,而且根据几十年老船工的经验,夜晚渡河虽然视力不佳,但水面却比白天更加安全。
数百艘大船顺着强劲的西北风在黄河上劈波斩浪航行,在中间一艘楼船上,杨元庆站在船头注视着对岸的情形,现在是十月枯水期,黄河水面实际上也就七八里的航程,半个多时辰便可抵达对岸。
此时,杨元庆心中有些担忧敌军使用火油封锁江面,当发现唐军中也出现了火油时,这就成为杨元庆心中一个难以抹去的yīn影。
在哗哗的水浪声中,大船离对岸越来越近,只相隔五百余步,渡河指挥使秦琼手一挥,主船一盏灯笼点亮,高高地挂在桅杆上,这是一种信号,大队船只迅速落帆,减慢了速度,而三十艘百石战船作为先锋,向岸边疾速驶去。
所有人都注视这三十艘百石船向岸边疾驶,对岸依然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
杨师道心中有些不安,在杨元庆身边低声道:“有点诡异啊!五百步的距离,对方应该能发现我们船队,为何没有动静?”
杨元庆抬头看了看月sè,月光格外皎洁,将河面上洒满了银sè的夜光,他也有经验,如果没有月光,只靠星光也能看见河面上四五百步外的动静,更何况今天没有起雾,月光清朗,岸上守军确实能清晰地看见他们,但他们却没有动静,这让杨元庆也有一点惊讶了。
杨元庆没有急于回应杨师道的疑问,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三十艘先锋船驶向岸边,已经不到百步了,但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码头上没有守军不成?”杨元庆心中暗暗忖道。
先锋船终于陆陆续续靠上了码头,三十艘船上千余士兵手执盾牌和长矛,小心翼翼跳下船向岸上奔去,可岸上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这时,岸上的隋军士兵点亮了三只大灯笼,这是表示没有伏兵,秦琼立刻下令,“船只登陆!”
数百艘大船重新升起主帆,开始向岸边靠拢,杨元庆心中困惑,岸边为什么会没有军队防御,他得到的情报是码头上至少有两千守军,难道他们都望风而逃了?
想想也不现实,风陵渡已经渡船云集。以李孝恭的才智,他必然会派重兵在这里防御,那怎么会没有军队出现,让他顺利登陆,费心准备的几个登基作战方案一个都没有用上,杨元庆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大大减少他军队登陆的伤亡。
一艘艘大船轮流靠近码头。大队北隋军士兵从大船上陆续登陆。他们分工明确,行动迅速,很快便占领了码头周围两里范围内的地带。最先上岸的一千士兵则在三里外巡哨,保护主力大军的登陆。
一直到四更时分,三万北隋军才完成了全部登陆。杨元庆是在最后登上了码头,这时渡河指挥使秦琼上前交令,“末将已完成全部登陆,一切顺利,是否向阌乡县进发,请总管指示!”
杨元庆看了看天sè,摇摇头道:“命令弟兄们就地休息,天亮后再向阌乡县进发。”
杨元庆的命令下达,三万北隋士兵纷纷在原地休息。他们上船前都已经吃饱喝足,现在各自取出毛毯包裹身体倒头睡觉,每个人都在争取时间休息,以便在明天大战时保持足够的体力,这些都是士兵们多年的经验。
码头上搭了一座行军帐篷,帐篷内灯火通明,摆放着一架偏小一点的沙盘。杨元庆正和将领们在沙盘前商议着接下来的战役。
“很出人意料,我们竟然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便直接登陆南岸,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这个暂时不要去考虑,我现在要告诉大家的是。李靖和王世充的军队在一更时分也发动了对陕县唐军的进攻,现在他们的联军是五万人。而李孝恭在陕县的军队只有两万人,加上我们三万人已截断了他们的退路,胜负已一目了然,天亮后我们将分兵两路,我率两万人夺取阌乡县城,防御潼关的援军支援,秦将军率一万军夺取弘农县城,以破灭李孝恭撤回弘农县防御的希望。”
杨元庆刚说到这里,秦琼便躬身道:“总管,天亮再出发,末将怕来不及,请总管准许末将现在就率军出发。”
杨元庆想了想便同意了,将第三军的令箭给他,又叮嘱他道:“弘农县只有一千守军,不足为虑,但你一定要当心路上被人伏击,敌军没有在码头拦截我们,我怀疑他们会在半路设伏,你务必小心。”
“末将一定会小心!”
秦琼行一礼,便匆匆离开营帐点兵去了,秦琼刚走没有多久,一名亲兵进来,神情古怪地对杨元庆道:“禀报总管,阌乡县守将黄君汉派人前来求见,说黄君汉已决定投降总管。”
大帐内的将领们都愣住了,难怪码头上没有人守卫,原是是敌军守军要投降,杨元庆和杨师道交换了一个眼sè,两人皆会意地笑了起来。
天渐渐亮了,杨元庆率两万大军抵达了阌乡县,这是一座并不大的县城,城池也不险峻,四周山势环绕,西面二十余里外便是潼关,阌乡县就扼在前往潼关的必经之路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此时在县城前的旷野里,三千余唐军已放下了兵器,列队等候着隋军来受降,为首大将便是黄君汉,他手下一共有八千余士兵,其中一部分家在关中的将领不愿投降,黄君汉也不勉强,将他们以及近五千名不愿投降的关中士兵一并放回了潼关,他则率领一直跟随他的三千余河东士兵向北隋军投降。
黄君汉也知道他回长安后,李渊会因为歉疚而给予他厚待,但他宁可投降杨元庆也绝不接受这种莫大的耻辱,一个只知道包庇儿子而不懂怜惜大将的人,不值得他效忠,他眼睛里充满了绝然的刚烈。
尽管他的妻儿都在长安,但他相信杨元庆会替他解决,杨元庆连普通士卒的家眷都肯用被俘大臣换回,何况是自己的妻儿,杨元庆对士卒的关心和李渊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黄君汉体会得更深。
这时杨元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而至,杨元庆催马上前,微微笑道:“黄将军弃暗投明,令人钦佩!”
黄君汉上前几步,单膝跪下,两手抱拳高高举起,大声道:“末将黄君汉幡然醒悟,愿向楚王殿下效忠!”
【求月票支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