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伏藏师 > 第四百五十九章 道家高手

第四百五十九章 道家高手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两人向上攀登了十几米,距离目标尚远,林轩突然发现了异常之处。txt小说下载/-..-四面实在太静了,就像进入了一大片古老的墓地一样。

    “停。”他举手示意田梦。

    “怎么?”田梦低声问。

    与此同时,林轩闻到了特殊的气味。那是一种衣服被香灰熏染过之后留下的余味,平时只有在大量烧香的寺庙、道观才能闻到,而且是在僧人身上。现在,这里只有他和田梦,怎么会闻到这种气味?

    “有不明人物在附近。”林轩回答。

    田梦向四周看了一阵,轻轻一笑:“你太神经过敏了,这里没有其他人。”

    林轩没有反驳,而是静下心来,用第六感去体验此刻的环境。

    很快他就发现,头顶几十米高的地方有危险。

    他抬头向上看,本来光秃秃的悬崖上凸起了很多灰‘色’的疙瘩,很明显那是很高明的敌人经过大量的伪装之后盘踞于此,目标直指大万字。

    “撤吧。”他意识到情况不对,双手一松,身体沿着绳梯下坠,落在地上。

    他刚落地,四面就有人围上来,手中端枪,枪口全都指向他。这些人穿的虽然是很正常的衣服,但那种香灰味道极重,根本无法祛除。

    “大家不要紧张,把枪拿开,当心走火。”林轩拨开了面前的枪口。

    “没关系,你不动我们就不开枪。”有人使用中文低声告诫。

    在大雪山里再次听到有人说中文,林轩觉得心底里竟然有丝丝温暖。

    “好,我不动。”林轩妥协到底,免得敌人起疑心。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田梦也落入这群人的掌握中,众枪环伺下,根本没有反击的机会。

    有人通过卫星电话向外报告:“我们已经安全抵达,控制住了两个人。我们会尽快打开通道,要小谷通过锁骨术进去。”

    林轩听得清清楚楚,明白所谓的“进去”一定是要进入大万字的核心山‘洞’。

    “你们好好待着,别‘逼’我们杀人。我们都是皈依者,极少喜欢动手杀人。”那人说。

    林轩从口音中听出来了,这些人竟然是来自于山东东部,也就是胶东一带。

    等到那男人的话告一段落,林轩才说:“我可以给你们做攀登大万字的向导。”

    男人没有表态,看来是在思索之中。

    就在那男人旁边,还站着十几名健壮剽悍的年轻人,眼中全都‘露’着点点凶光。

    林轩突然醒悟,知道了这些人的来历。

    “大家是山东崂山人氏吗?”他问。

    “不要‘乱’说话,别‘逼’我杀人。好了,我答应你,大家一起合作开发沙姆巴拉,绝不偏袒藏‘私’。”那男人说。

    林轩点头:“让我问最后一句,你们是来自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还是午山支脉?”

    他说的是崂山附近的大山支脉,因为崂山自古以来就有道家成仙的“仙气”,所以每一个支脉里都有修行者。

    崂山按其山脉的自然走向,可分为4个支脉。

    巨峰支脉包括巨峰干脊主体和东流水直‘插’黄海诸山,最高峰为巨峰,位于山区东部,海拔11327米;三标山支脉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诸山,主峰为三标山,位于山区西北部,海拔683米;石‘门’山支脉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张村以北的诸山,主峰为石‘门’山,位于山区西部,海拔570米;午山支脉包括张村河以南和黄海北岸的诸山,主峰为午山,位于山区西南部,海拔3983米。崂山之余脉,北至即墨市,西抵胶州湾畔,西南延伸到青岛市区。巨峰为崂山的主体,支脉四出,分东北、东、东南、南、西五个小分支。

    三标山支脉:三标山俗称标山,为崂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脉,分干脊、东北、西南三个分支。

    石‘门’山支脉:石‘门’山支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界,分南北两支。茶涧北支,北行至观崂石屋又分南、北两支。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北支东起北九水,西至柳树台北流水,至峪夼约10公里,其间以钜山为最高,海拔600米以上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诸峰。以峪夼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条支脉,统称石‘门’山支脉。

    午山支脉:午山支脉在崂山区的西南部。由观崂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崂顶、烟台顶,南九水河以西和张村河东南,有鲁度山、莲‘花’山、平顶山等,迤西为午山、石老人,又西断而复起为浮山,北去为错埠岭、大山、孤山、四方岭,西南去为湛山、太平山、信号山,尽处为团岛。

    林轩由对方身上的香灰味道,立刻想到崂山与道家的渊源关系。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汉书》载武帝在崂山“祠神人于‘交’‘门’宫”时“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崂山各道教庙宇则统属新创“华盖派”。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1939至943年间侵华日军对崂山的“扫‘荡’”为害最重。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fu于1952年拨专款对崂山道教庙宇实施重点维修,崂山道教得到保护和生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人民政fu逐步有计划地恢复部分崂山道教庙宇,落实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还庙产。崂山相继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庙宇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和太平宫。崂山道教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1980年崂山恢复道教宗教活动后,崂山太清宫对收纳道士出家制订了各项新规定。10余年来,在此出家已有20余名道士。--35325+d80ok0bo+1834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