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盘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八十一章 盘整
“……果然和单纯的帐目审计不同啊,我的那帮可怜的、经验丰富的手下忙了一个半月,都没把叶氏工坊的大致情况摸明白,父亲大人让我接手财务管理那是没问题的,只是这份活,难度也忒高了点吧。”叶韬很少看到谈玮馨愁眉苦脸的样子,但现在就是。
“怎么了?”叶韬坐在谈玮馨身边,轻轻搂着她,问道。
“叶氏工坊最核心的,完全没有任何其他方面参与的恐怕只有叶氏工坊的宜城总部、丹阳分部的一部分,以及现在云州分部的一小部分。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有合股、合作、项目合作,甚至有一些项目,好像是你们出资扶持,很类似于风险投资,只是局限在技术领域。和兵部、禁军、血麒军等等的合作,还有现在筹建中的几支精兵军团的合作项目也为数众多……这些当初给德勤进行审计和咨询的时候都没看过的帐目。这些项目流通的资金倒是不多,但占用的人力物力的流动,都没有明确的核算标准。……最可怕的是,叶氏工坊和大大小小关系亲疏不同的项目、团体中,通行的会计标准都不尽相同。……史魏已经快被这些东西逼疯了。另外,就是现在压根没有办法把叶氏工坊掌握的各种技术的价值估算出来。苏菲还给我看了些更可怕的东西呢。……如果你要让我给出一个庞大的数字来满足一下你的虚荣心,恐怕我还真的没办法满足。至少现在不行。”
“好可惜啊。不过我自己也的确弄不明白总资产到底多少,谁也弄不明白了。”叶韬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现在的问题就是谁都弄不明白,谁也管不过来,才想到让你来接手,想办法把这么大摊子事情给弄明白了。你只管把整改方案弄出来就是了。至于执行上。不会让你难做的。”
谈玮馨冷笑着:“我还真不怕什么难做地事情呢。不就是怕得罪人嘛,也不想想我是谁。真的要通过接手生意立威吗?”
叶韬又耸了耸肩,他几乎就忘了谈玮馨还是个公主了。
谈玮馨又埋头在帐目里大半天,才说道:“这样吧。叶氏工坊毕竟是个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在进行整改的时候,也参照技术水平标准来进行。叶氏工坊的核心机构保持不变,自然还是叶家的父子兵师兄弟们直接掌控,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插手。其他项目。则分成不同级别,以不同方式进行变革。我觉得,这几年叶氏工坊的技术越发夸张了,有些边边角角不重要的技术,是不是就将使用权卖断,一次性结算在项目中地收益呢?虽然那些合作者可能一下子拿不出那笔钱来,很多都是友情性地找到了你们帮忙,不过我可以让德勤会计行为他们提供担保。既不给那些小合作者增加支付压力,也不会让叶氏吃亏。而其他的各种项目,我有个初步的想法……”
谈玮馨建议将叶氏工坊的诸多有其他方面的资金或者人力在其中的项目分成几类。一类是叶氏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对产业有足够的控制力的,比如天梭钟表行。一类是叶氏可以不断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但在其他方面只保持有限关注地,比如叶氏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经营方面的事情的景德镇那块业务。还有就是可以将原先的持股和以后的采购分开来考虑,将持有股份仅仅作为保持战略合作关系纽带地,比如和联邦快递的诸多合作。比如在丹阳红火无比的大浪淘沙,比如完全属于被谈玮馨拖下水的连锁餐饮方面地业务,而这类业务,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转让股份。而那些因为叶韬同时在九州商社、七海商社里担任技术咨询的角色而不断发生的各种项目,除了一些可以考虑以卖断方式进行外,其余一律划归到一个叫叶氏工坊天工行的技术咨询机构来走帐,技术咨询和服务是一笔费用。而后发生的对叶氏工坊的采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将这两者分开,可以避免已经开始出现的,用一个不非常必要地合作项目来换取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拿到叶氏工坊出品的一些产品的比较好的折扣的情况。
如果可能,最好把戴氏营建行和叶氏工坊内的建筑部门尽早合并起来,反正迟早都是一体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形成一个更强大有力的建筑部门,有能力一揽子地解决从勘探、选址、设计、施工一直到内部设计、家居配套、园林植被栽种等所有问题。而在具体地设计方面。也有足够地人力分成针对民用建筑和园林、军用堡垒、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等不同方向的团队了。
叶氏工坊地核心还是生产和研发。叶氏工坊原本的体制是将生产、研发和培训结合在一起的。虽然这样的体制从效率上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配置,但却让那些有才能的人无论在哪个层级。都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现在还是封建时代,远不是大工厂大生产、将效率放在王座上的年代。这种体制牺牲了一部分效率,却让技术能够非常良性地发展。而且,哪怕叶氏工坊现在的总体效率,建立伊始就开始贯彻的流水线和半流水线作业方式,都让叶氏工坊的生产效率大大领先这个时代了。在这方面,谈玮馨的建议是,进一步进行内部的优化。
比如,设立生产协调部门,统一进行各种物料、工具的采购、仓储和运输,并且来合理分配工坊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由于现在的通信手段还达不到异地统一管理,只能由叶氏父子和几个师兄弟们一起为现在的两个工坊,以后的三个工坊给出大致的方略,并进行协调,而三地都必须独立设置生产协调部门。
另外,这些年来越发声名远扬的叶氏工坊的培训体系要进行大幅度的整改。叶氏工坊原先哪怕是接受外来地人的付费培训,也和自己培养学徒学工完全是一样的。初期完全不限定专业,多数都是看当时哪些工坊需要比较多的人手干活来分配。但随着叶氏工坊的技术越来越深入和专精,按照原来的标准,一个学徒要能够晋升学工、技工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最近一年来,内部技术人员地培养已经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了。而对外的培训,虽然因为叶氏工坊早就强大到了店大欺客的地步。别的工坊什么的把人送来,基本上都等着叶氏工坊说可以放回去,除了一些几位总监一时兴起办的短训班之外,都没人敢挑剔时间,实际上培训的效率还是偏低。但那些被送来地其他家的学徒中间,也有天资好的,但在叶氏工坊的体系里,哪怕是仅仅两年。那些真的有才能有脑子地人也很有可能已经能够接触到一些叶氏工坊的不传之密了。
谈玮馨觉得这种情况大有改善的余地,不妨调整成为,学徒在进入叶氏工坊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可以在不同工坊里打杂,学一些基本地手艺。完全不能溶入叶氏工坊的环境和气氛的自然而然也就淘汰了。而剩下的学徒则要选择一个方向发展,毕竟叶氏工坊现在已经不再是初期那种木工为主,兼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零部件制作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几乎涵盖了这个时空的制造业的所有工种的综合性实体。不可能让学徒什么都要掌握。而对外地培训则专精化,不再拿外面的学徒和叶氏自己招募的学徒同等使用了。外来的学员开始由送他们来的东家决定,培训到什么程度,然后进行基本的测试,决定他们的技术起点水平。谈玮馨甚至建议将木工、雕刻、漆工、粗金工、细金工、石工、建筑、染整、造纸甚至于项目管理等等学科分门别类,制定出每一个门类的技术每一阶段地标准。对内部,可以通过不同地技术等级来规范薪资和人员管理,而技术等级和职称。同样都是一个工匠的荣誉;而对外,这样地技术等级则可以作为培训的依据,不单单是培训要求的依据,也是收费的依据。学员的培训期内,一半左右的时间用来提高各种硬性的技术指标,而一半的时间则是下工坊实习。按照叶氏工坊现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套技术等级很有可能成为天下通行的考核标准和用工标准。
按照谈玮馨的大框架,可能唯一一个没有被分类的项目。就是那个宝文堂书店了。宝文堂书店已经是这个时代技术最先进的印刷机构。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蚀刻制版,金属活字排字系统。热胶装订技术等等。不管以前的那些小说怎么说,反正叶韬是从来没有体会到活字印刷术到底有多省钱。因为宝文堂书店除了最近出版《历史研究》这种畅销学刊之外,几乎就没怎么挣过钱,一直靠内府的大笔补贴在过活。宝文堂书店的技术,可都是靠大笔金钱砸出来的,现在才刚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程度,刚刚可以开始回收前期的成本。哪怕是现在,最大的成本也不是制版和油墨,制版的费用的确没办法降下来,因为那些蚀刻画的成本没办法降下来。而在这个时代,融合多种美术元素的版样,成本就是高。而这些技术方面的成本终究还是会下降的,但纸张成本却永远是个问题。尤其是宝文堂书店除了少部分书籍外,都坚持使用叶氏工坊自己生产的纸张,因为有比较好的厚度和硬度、柔韧度来适应热胶装订。
谈玮馨的意思是,宝文堂书店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是很过得去了。但宝文堂的真正的能力却还没有被使用出来。那已经不是印刷,而是以强大的印刷为后盾,进行宣传的能力。叶韬在云州经略府路桥司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东平的高层意识到了以同一个声音,以同一个形象进行多渠道的宣传的力量,而谈晓培、谈玮明、谈玮然这些能接触到叶韬在雷音魔宗上的布局全貌的人,则更明白思想和宣传的力量。而这份力量,谈玮馨小心翼翼地决定,要握在自己手里。虽然宣传和印刷并不能画上等号,但将宝文堂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还是安心一些。
在谈玮馨刚开始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叶韬还仅仅是听着,但当他发现谈玮馨的计划实在是相当细致和宏大,他索性让人把赵大柱等人找来一起听。赵大柱并不擅长经营,但在叶氏工坊,恰恰是技术人员掌握权力的。同样被请来的叶府的会计薇芝,第一任的宜家家居店长,现在仍然主要负责民用产品销售的简大同,自然,还有叶韬的岳父之一:戴越阁。
当大家听完谈玮馨的计划,除了戴越阁之外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戴越阁从一开始就知道戴氏营建行迟早是要并入叶氏工坊的。现在,显然自己的女儿和公主殿下相处甚欢,他也就没有必要把营建行当作留给女儿的筹码了,更何况在几乎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商业之神”的谈玮馨面前,恐怕也没有什么能算得上是筹码了。而叶氏工坊的建筑部门和戴氏营建行合并之后,负责这个强大和全面得多的机构的仍然是戴越阁。
但其他方面的那些整改,实在是……复杂得让大家不能很快理解。但归根到底,整个整改是规范和优化内部流程,在保持叶氏工坊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将内部分成不同的专业方向,而每个部门都会有负责人来协调,这种责任到人,分层设置管理人员的模式,的确是要比现在略比“屁大点事情”大一点的事都要捅到几位总监面前合理得多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盘整
“……果然和单纯的帐目审计不同啊,我的那帮可怜的、经验丰富的手下忙了一个半月,都没把叶氏工坊的大致情况摸明白,父亲大人让我接手财务管理那是没问题的,只是这份活,难度也忒高了点吧。”叶韬很少看到谈玮馨愁眉苦脸的样子,但现在就是。
“怎么了?”叶韬坐在谈玮馨身边,轻轻搂着她,问道。
“叶氏工坊最核心的,完全没有任何其他方面参与的恐怕只有叶氏工坊的宜城总部、丹阳分部的一部分,以及现在云州分部的一小部分。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有合股、合作、项目合作,甚至有一些项目,好像是你们出资扶持,很类似于风险投资,只是局限在技术领域。和兵部、禁军、血麒军等等的合作,还有现在筹建中的几支精兵军团的合作项目也为数众多……这些当初给德勤进行审计和咨询的时候都没看过的帐目。这些项目流通的资金倒是不多,但占用的人力物力的流动,都没有明确的核算标准。……最可怕的是,叶氏工坊和大大小小关系亲疏不同的项目、团体中,通行的会计标准都不尽相同。……史魏已经快被这些东西逼疯了。另外,就是现在压根没有办法把叶氏工坊掌握的各种技术的价值估算出来。苏菲还给我看了些更可怕的东西呢。……如果你要让我给出一个庞大的数字来满足一下你的虚荣心,恐怕我还真的没办法满足。至少现在不行。”
“好可惜啊。不过我自己也的确弄不明白总资产到底多少,谁也弄不明白了。”叶韬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现在的问题就是谁都弄不明白,谁也管不过来,才想到让你来接手,想办法把这么大摊子事情给弄明白了。你只管把整改方案弄出来就是了。至于执行上。不会让你难做的。”
谈玮馨冷笑着:“我还真不怕什么难做地事情呢。不就是怕得罪人嘛,也不想想我是谁。真的要通过接手生意立威吗?”
叶韬又耸了耸肩,他几乎就忘了谈玮馨还是个公主了。
谈玮馨又埋头在帐目里大半天,才说道:“这样吧。叶氏工坊毕竟是个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在进行整改的时候,也参照技术水平标准来进行。叶氏工坊的核心机构保持不变,自然还是叶家的父子兵师兄弟们直接掌控,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插手。其他项目。则分成不同级别,以不同方式进行变革。我觉得,这几年叶氏工坊的技术越发夸张了,有些边边角角不重要的技术,是不是就将使用权卖断,一次性结算在项目中地收益呢?虽然那些合作者可能一下子拿不出那笔钱来,很多都是友情性地找到了你们帮忙,不过我可以让德勤会计行为他们提供担保。既不给那些小合作者增加支付压力,也不会让叶氏吃亏。而其他的各种项目,我有个初步的想法……”
谈玮馨建议将叶氏工坊的诸多有其他方面的资金或者人力在其中的项目分成几类。一类是叶氏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对产业有足够的控制力的,比如天梭钟表行。一类是叶氏可以不断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但在其他方面只保持有限关注地,比如叶氏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经营方面的事情的景德镇那块业务。还有就是可以将原先的持股和以后的采购分开来考虑,将持有股份仅仅作为保持战略合作关系纽带地,比如和联邦快递的诸多合作。比如在丹阳红火无比的大浪淘沙,比如完全属于被谈玮馨拖下水的连锁餐饮方面地业务,而这类业务,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转让股份。而那些因为叶韬同时在九州商社、七海商社里担任技术咨询的角色而不断发生的各种项目,除了一些可以考虑以卖断方式进行外,其余一律划归到一个叫叶氏工坊天工行的技术咨询机构来走帐,技术咨询和服务是一笔费用。而后发生的对叶氏工坊的采购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将这两者分开,可以避免已经开始出现的,用一个不非常必要地合作项目来换取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拿到叶氏工坊出品的一些产品的比较好的折扣的情况。
如果可能,最好把戴氏营建行和叶氏工坊内的建筑部门尽早合并起来,反正迟早都是一体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形成一个更强大有力的建筑部门,有能力一揽子地解决从勘探、选址、设计、施工一直到内部设计、家居配套、园林植被栽种等所有问题。而在具体地设计方面。也有足够地人力分成针对民用建筑和园林、军用堡垒、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等不同方向的团队了。
叶氏工坊地核心还是生产和研发。叶氏工坊原本的体制是将生产、研发和培训结合在一起的。虽然这样的体制从效率上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配置,但却让那些有才能的人无论在哪个层级。都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现在还是封建时代,远不是大工厂大生产、将效率放在王座上的年代。这种体制牺牲了一部分效率,却让技术能够非常良性地发展。而且,哪怕叶氏工坊现在的总体效率,建立伊始就开始贯彻的流水线和半流水线作业方式,都让叶氏工坊的生产效率大大领先这个时代了。在这方面,谈玮馨的建议是,进一步进行内部的优化。
比如,设立生产协调部门,统一进行各种物料、工具的采购、仓储和运输,并且来合理分配工坊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由于现在的通信手段还达不到异地统一管理,只能由叶氏父子和几个师兄弟们一起为现在的两个工坊,以后的三个工坊给出大致的方略,并进行协调,而三地都必须独立设置生产协调部门。
另外,这些年来越发声名远扬的叶氏工坊的培训体系要进行大幅度的整改。叶氏工坊原先哪怕是接受外来地人的付费培训,也和自己培养学徒学工完全是一样的。初期完全不限定专业,多数都是看当时哪些工坊需要比较多的人手干活来分配。但随着叶氏工坊的技术越来越深入和专精,按照原来的标准,一个学徒要能够晋升学工、技工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最近一年来,内部技术人员地培养已经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了。而对外的培训,虽然因为叶氏工坊早就强大到了店大欺客的地步。别的工坊什么的把人送来,基本上都等着叶氏工坊说可以放回去,除了一些几位总监一时兴起办的短训班之外,都没人敢挑剔时间,实际上培训的效率还是偏低。但那些被送来地其他家的学徒中间,也有天资好的,但在叶氏工坊的体系里,哪怕是仅仅两年。那些真的有才能有脑子地人也很有可能已经能够接触到一些叶氏工坊的不传之密了。
谈玮馨觉得这种情况大有改善的余地,不妨调整成为,学徒在进入叶氏工坊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可以在不同工坊里打杂,学一些基本地手艺。完全不能溶入叶氏工坊的环境和气氛的自然而然也就淘汰了。而剩下的学徒则要选择一个方向发展,毕竟叶氏工坊现在已经不再是初期那种木工为主,兼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零部件制作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几乎涵盖了这个时空的制造业的所有工种的综合性实体。不可能让学徒什么都要掌握。而对外地培训则专精化,不再拿外面的学徒和叶氏自己招募的学徒同等使用了。外来的学员开始由送他们来的东家决定,培训到什么程度,然后进行基本的测试,决定他们的技术起点水平。谈玮馨甚至建议将木工、雕刻、漆工、粗金工、细金工、石工、建筑、染整、造纸甚至于项目管理等等学科分门别类,制定出每一个门类的技术每一阶段地标准。对内部,可以通过不同地技术等级来规范薪资和人员管理,而技术等级和职称。同样都是一个工匠的荣誉;而对外,这样地技术等级则可以作为培训的依据,不单单是培训要求的依据,也是收费的依据。学员的培训期内,一半左右的时间用来提高各种硬性的技术指标,而一半的时间则是下工坊实习。按照叶氏工坊现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套技术等级很有可能成为天下通行的考核标准和用工标准。
按照谈玮馨的大框架,可能唯一一个没有被分类的项目。就是那个宝文堂书店了。宝文堂书店已经是这个时代技术最先进的印刷机构。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蚀刻制版,金属活字排字系统。热胶装订技术等等。不管以前的那些小说怎么说,反正叶韬是从来没有体会到活字印刷术到底有多省钱。因为宝文堂书店除了最近出版《历史研究》这种畅销学刊之外,几乎就没怎么挣过钱,一直靠内府的大笔补贴在过活。宝文堂书店的技术,可都是靠大笔金钱砸出来的,现在才刚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程度,刚刚可以开始回收前期的成本。哪怕是现在,最大的成本也不是制版和油墨,制版的费用的确没办法降下来,因为那些蚀刻画的成本没办法降下来。而在这个时代,融合多种美术元素的版样,成本就是高。而这些技术方面的成本终究还是会下降的,但纸张成本却永远是个问题。尤其是宝文堂书店除了少部分书籍外,都坚持使用叶氏工坊自己生产的纸张,因为有比较好的厚度和硬度、柔韧度来适应热胶装订。
谈玮馨的意思是,宝文堂书店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是很过得去了。但宝文堂的真正的能力却还没有被使用出来。那已经不是印刷,而是以强大的印刷为后盾,进行宣传的能力。叶韬在云州经略府路桥司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东平的高层意识到了以同一个声音,以同一个形象进行多渠道的宣传的力量,而谈晓培、谈玮明、谈玮然这些能接触到叶韬在雷音魔宗上的布局全貌的人,则更明白思想和宣传的力量。而这份力量,谈玮馨小心翼翼地决定,要握在自己手里。虽然宣传和印刷并不能画上等号,但将宝文堂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还是安心一些。
在谈玮馨刚开始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叶韬还仅仅是听着,但当他发现谈玮馨的计划实在是相当细致和宏大,他索性让人把赵大柱等人找来一起听。赵大柱并不擅长经营,但在叶氏工坊,恰恰是技术人员掌握权力的。同样被请来的叶府的会计薇芝,第一任的宜家家居店长,现在仍然主要负责民用产品销售的简大同,自然,还有叶韬的岳父之一:戴越阁。
当大家听完谈玮馨的计划,除了戴越阁之外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戴越阁从一开始就知道戴氏营建行迟早是要并入叶氏工坊的。现在,显然自己的女儿和公主殿下相处甚欢,他也就没有必要把营建行当作留给女儿的筹码了,更何况在几乎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商业之神”的谈玮馨面前,恐怕也没有什么能算得上是筹码了。而叶氏工坊的建筑部门和戴氏营建行合并之后,负责这个强大和全面得多的机构的仍然是戴越阁。
但其他方面的那些整改,实在是……复杂得让大家不能很快理解。但归根到底,整个整改是规范和优化内部流程,在保持叶氏工坊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将内部分成不同的专业方向,而每个部门都会有负责人来协调,这种责任到人,分层设置管理人员的模式,的确是要比现在略比“屁大点事情”大一点的事都要捅到几位总监面前合理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