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悔不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三章 悔不悔
李氏晓得哥哥与侄儿来了,也到前院来见过,说了会儿家常,留了李家父子在曹府这边用饭。
酒菜摆在前院,李氏带人安置好酒席后,便回了内宅照看初瑜去了。
曹寅父子,留在前院待客。席间大家都带着笑模样,看着彼此间都甚是亲热。
就曹寅与李煦两个长辈的的意思,是想让孩子们好好亲近的。
说起来,小一辈与他们还不同。当初他们虽然都在万岁爷身边当差,但不过是同僚友朋,后来成了姻亲;到曹颙与李鼎这辈,却是血脉相依的表兄弟。
李家儿子不多,曹颙这边是独子,这表兄弟两个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正该好好亲近才是。
李鼎与曹颙两个可没老一辈想得那般亲热,虽然在饭桌上,在亲长前,两人颇有些把盏言欢之意,但是心里都各有思量。
曹颙想着十六阿哥的话,想不通李鼎在内务府那边为自己“扬名”的缘由,总不会是真觉得自己好,生怕别人不知道吧?这个理由太无稽,曹颙感觉不到他的善意,但是也想不通他要对付自己的理由。不管过去有什么摩擦,对外来说,曹、李两家都是连络有枝、密不可分。
这样想着,曹颙就举起手中的茶盏,对李鼎道:“表哥,这里小弟要敬上一杯,谢表哥对小弟的称赞。虽然表哥是好意,但是咱们是至亲,这些夸小弟的话,打表哥嘴里出来,外人也难当真,往后还是免了吧!”
李鼎闻言一怔,神色有些僵硬。曹寅与李煦却是头一次听这话,有些好奇,往这边望过来。
曹寅笑吟吟地说道:“新成当外人夸你表弟了?他弱冠之年,不文不武,哪里值当着夸一把?”
李煦对曹寅摇摇头,说道:“东亭谬矣,别说如今的这些年青人,没有几个能同孚若比,就是咱们年轻时,也不见得比他做得好。这两日在京中往来应酬,还听说孚若在山东剿匪大捷,立了功劳呢!”
曹寅忙道:“大哥别捧杀了他!他是文官,就算是剿匪之类的,也是绿营那边的事,他不过是个协从罢了,哪里有什么功劳?”
李煦指了指曹寅道:“你呀,你呀,生怕人晓得孚若的好一般!这绥靖地方,怎不是大功劳?山东民风彪悍,山林之中常有歹人聚啸,危及民生百姓。孚若不过到地方年余,就能有这般功劳,是难能可贵了!”
曹寅听了,只是笑笑,问李鼎道:“新成也是听了剿匪之事,与人说起了?”
李鼎站起身来,刚想硬着头皮胡乱应下,抬头正见曹颙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不觉心头火起,有些不耐烦扯谎,便笑着道:“姑丈,不是这个缘故,是侄儿往内务府交茶园时,赞过表弟几句。那年在苏州弄园子,不是向姑丈家借的人手吗,听他们无意说过,说是姑丈家的茶园子,像是得过表弟的指点。如今,京城都传表弟是‘茶童子’呢,说是受过茶圣奇书云云,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内务府那边说起此事,像是对表弟颇为不肖,侄儿不忿,便赞了表弟几句。”
虽然曹寅与李煦还笑着,但是席间的气氛却遽然冷了下来。
曹寅看了李鼎半晌,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转过头来,叹了口气,对李煦缓缓说道:“看来咱们都老了,孩子们都大了,有自己个儿的打算,怕是轮不到咱们操心!”
李煦有些尴尬,勉强笑道:“都是为兄的不是,向来惯着他们,行事有失分寸。”
曹寅笑笑,说道:“北面风大,独木难支,大哥心里有数就好。”
李鼎本仗着曹寅向来看重他,便这么巧言令色,颠倒黑白,将自己的过错说出是“义愤”,只当能轻轻抹去。没想到,曹寅却似看透他一般,理也不理,还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他站在那里,见父亲给曹寅赔笑,觉得十分碍眼。
李煦听曹寅说完,自是晓得他的意思,曹家、李家在江南还有些分量,到京城来却不算是什么,只有彼此扶持,才好过些。
他收了笑,对李鼎呵斥道:“胡闹,还不给你表弟赔个不是!二十多岁了,行事还这般毛手毛脚!京城是什么地方,哪里轮得上我们这样的人家招摇?你表弟行事素来谨慎,你这番不清不楚的说辞出去,不晓得要给他引来多少麻烦。这哪里是夸,这是祸害人罢了!”
不管李鼎本心如何,在曹家父子面前,被父亲这般教训,面子上挂不住,臊得满脸通红,低着头使劲地握着拳头,半晌说不出话来。
曹颙想起前几年望凤山庄的事,晓得这李鼎看着和气,却是个狠辣之人。毕竟要看在李氏面上,不好与他撕破脸,因此曹颙便开口对李煦道:“舅舅不必如此,想来表哥也是无心之故。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也不算什么过失。”
李煦闻言,宽慰地点了点头,有些激动地说道:“孚若能如此想,大善!咱们是至亲骨肉,难道还能生出坏心么?你表哥初到京城,还不晓得这边与南边不同,舅舅又没有叮嘱他,便有了这样的事,你没有误会最好。”
曹颙看了李鼎一眼,对李煦道:“舅舅放心,外甥明白。”
因有了这个桥段,这顿饭吃的也是抑郁。虽然而后众人还是笑着说话,却有些难熬了。
少一时,众人皆放了筷子。李煦与曹颙寒暄了两句,便带着儿子告辞。
将李煦父子送出大门外,看着两人带着随从离去后,曹寅转过身,看了身边的儿子一眼,道:“你跟为父到书房来,为父有话问你!”
“是!”曹颙应声,跟着父亲进了前厅西间的书房。
曹寅坐了下来,抬起头来,皱着眉对曹颙问道:“康熙四十九年五月间扬州之事,你从头到尾,再仔细给为父讲一遍。”
曹颙心下松了口气,原还担心父亲被李鼎的温良外表给蒙蔽,看来父亲也有所警醒。接着,他便将望风山庄的事,没有添油加醋,如实地对曹寅说了。
曹寅思量了一回,半晌方说道:“是为父糊涂了!李家小二,不比他父亲,看来是个主意正的,往后你们之间相处……哎!还是看看再说吧,不必勉强!”说到这里,望向曹颙,眼神却变得犀利起来,眯了眯眼,问道:“当年的事,亲眼见死了那些个人,或许里面有无辜之人,不晓得多少家留下孤儿寡母。不管李鼎如何辣手,说到底都是你逼迫太过的缘故。你,可曾后悔?”
曹颙虽不晓得父亲为何会想起来问这些,但是他却知道自己从未后悔过。他没有想过做个圣人。如果危及到他的家人,危及到他的性命,不管是十条性命、还是百条性命,他都不会后悔。纵然不好受,纵然心下会难安,但是,他决不后悔。
说到底,他只是个自私的普通人罢了。没有危险时,他愿意做个善心人,为那些苦难的人做些力所能及及之事;若是危险了,他心中的小人儿便长了翅膀,扑闪扑闪的。
想到这些,曹颙摇了摇头,低声说道:“儿子不后悔!”
曹寅站起身来,扶着桌子,一字一顿,道:“你说什么?为父没听清!”
“儿子不后悔!”曹颙抬起头来,放大了音量。
曹寅抬起头来,狠狠地盯着儿子,问道:“若是不是百条人命,是千条呢,你后不后悔?”
曹颙有些不解,不知父亲为何这般发问,喃喃道:“父亲……”
“若是万条人命,十万条人命呢?”曹寅继续沉声问道:“若是你一念之差,若能救了这些人的性命,代价……代价是咱们曹家上下……你会怎么做……”
曹颙想说万人、十万人与自己何干,但是却说不出口,只觉得胸口堵得难受。
若是真到了那个时候,他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自己也不知。为了曹家上下,要了万人、十万人的性命,他有那个魄力去做么?怕愧疚之心也逼得自己活不下去;若是为了万人、十万人,舍了父母家人,他也做不出来。
曹寅见曹颙这般迷茫,心下有些担忧,寒着脸,喝道:“跪下!”
曹颙被他的声音吓得一激灵,直到曹寅再次让他跪下,他方跪了。
曹寅背着手,不再看曹颙,沉声说道:“你要好好想一想,自己个儿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家人安康,还是成就一番济世爱民的伟业?要想清楚,想仔细,想明白,不可有半点犹疑。等你晓得自己个儿要什么,再起来寻为父说话!”说完,迈着大步,出了书房。
是家人安康?还是济世爱民的伟业?曹颙有些想自嘲,这是什么朝代,是皇权至高无比、庶民如草芥的康熙朝,难道自己还要想着青史留名不成?父亲为何这般问?
不过,他没有起身,即使是在曹寅离开后,他仍是在地上跪了。
父亲说得对,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终究要想清楚。一方面装个好人的样子,一方面行自私自利之事,这双面人做得委实可笑些。
若是所谓的民生,与家人、与自己的安危相悖逆时,他是学着做好人,还是扯了面具,露出粗鄙嘴脸?答案,显而易见。
不管自己如何装着良善,终究是个自私自私的小人罢了,曹颙俯首到地上,心下一片茫然。
*
东直门内,李家宅邸。
不管心中多么不忿,在李煦的怒火下,李鼎还是乖乖地跪了。
李煦强忍着心中怒气,指着儿子,骂到:“别说你是无心的,你那点花花肠子,还瞒不过你老子!你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还是无知孩童么?不管你对曹家有多么不满,对曹颙如何嫉妒,怎么能这般行事?”
李鼎前面的还听着,待到说自己“嫉妒”曹颙那句,很是不服,挺着脖子,辩白道:“父亲,儿子哪里嫉妒他,儿子何须嫉妒?他不过是凭借平郡王府与淳郡王府的势罢了,又有什么真本事!”
李煦见儿子这个态度,心中大怒,抬腿就给了他一脚,骂到:“你这个作死王八羔子,老子这一路上白交代给你了!与你说什么了,到京城需谨言慎行,半步不能出差错的!曹家是咱们姻亲,正是彼此依仗的助力,算不上外人。你倒好,你瞧着曹颙名声大了,不忿了是吧?故意说出这些个话来,引得别人打曹颙的主意。你当你自己个儿能看热闹,让曹颙落得个灰头土脸,却不晓得自己个儿已经成了笑话!大笑话!”
说到这里,李煦顺了口气,道:“内务府的人,虽是与八爷那边关系近,但是现下的管事阿哥却是十六阿哥!同样是表哥,你这个应付过两面的,如何能比得起他们相交几年的?怕是都瞧出你藏了歹心,往后谁还敢亲近你?你要是不解了这个结,等到万寿节完了,还是告病,跟我回南边得了;省的留在京城,被有心人利用,作出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来!”
李鼎已经是听的傻了,眼神直直的,说不出心中,是悔,还是不悔。
第二百九十三章 悔不悔
李氏晓得哥哥与侄儿来了,也到前院来见过,说了会儿家常,留了李家父子在曹府这边用饭。
酒菜摆在前院,李氏带人安置好酒席后,便回了内宅照看初瑜去了。
曹寅父子,留在前院待客。席间大家都带着笑模样,看着彼此间都甚是亲热。
就曹寅与李煦两个长辈的的意思,是想让孩子们好好亲近的。
说起来,小一辈与他们还不同。当初他们虽然都在万岁爷身边当差,但不过是同僚友朋,后来成了姻亲;到曹颙与李鼎这辈,却是血脉相依的表兄弟。
李家儿子不多,曹颙这边是独子,这表兄弟两个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正该好好亲近才是。
李鼎与曹颙两个可没老一辈想得那般亲热,虽然在饭桌上,在亲长前,两人颇有些把盏言欢之意,但是心里都各有思量。
曹颙想着十六阿哥的话,想不通李鼎在内务府那边为自己“扬名”的缘由,总不会是真觉得自己好,生怕别人不知道吧?这个理由太无稽,曹颙感觉不到他的善意,但是也想不通他要对付自己的理由。不管过去有什么摩擦,对外来说,曹、李两家都是连络有枝、密不可分。
这样想着,曹颙就举起手中的茶盏,对李鼎道:“表哥,这里小弟要敬上一杯,谢表哥对小弟的称赞。虽然表哥是好意,但是咱们是至亲,这些夸小弟的话,打表哥嘴里出来,外人也难当真,往后还是免了吧!”
李鼎闻言一怔,神色有些僵硬。曹寅与李煦却是头一次听这话,有些好奇,往这边望过来。
曹寅笑吟吟地说道:“新成当外人夸你表弟了?他弱冠之年,不文不武,哪里值当着夸一把?”
李煦对曹寅摇摇头,说道:“东亭谬矣,别说如今的这些年青人,没有几个能同孚若比,就是咱们年轻时,也不见得比他做得好。这两日在京中往来应酬,还听说孚若在山东剿匪大捷,立了功劳呢!”
曹寅忙道:“大哥别捧杀了他!他是文官,就算是剿匪之类的,也是绿营那边的事,他不过是个协从罢了,哪里有什么功劳?”
李煦指了指曹寅道:“你呀,你呀,生怕人晓得孚若的好一般!这绥靖地方,怎不是大功劳?山东民风彪悍,山林之中常有歹人聚啸,危及民生百姓。孚若不过到地方年余,就能有这般功劳,是难能可贵了!”
曹寅听了,只是笑笑,问李鼎道:“新成也是听了剿匪之事,与人说起了?”
李鼎站起身来,刚想硬着头皮胡乱应下,抬头正见曹颙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不觉心头火起,有些不耐烦扯谎,便笑着道:“姑丈,不是这个缘故,是侄儿往内务府交茶园时,赞过表弟几句。那年在苏州弄园子,不是向姑丈家借的人手吗,听他们无意说过,说是姑丈家的茶园子,像是得过表弟的指点。如今,京城都传表弟是‘茶童子’呢,说是受过茶圣奇书云云,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内务府那边说起此事,像是对表弟颇为不肖,侄儿不忿,便赞了表弟几句。”
虽然曹寅与李煦还笑着,但是席间的气氛却遽然冷了下来。
曹寅看了李鼎半晌,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转过头来,叹了口气,对李煦缓缓说道:“看来咱们都老了,孩子们都大了,有自己个儿的打算,怕是轮不到咱们操心!”
李煦有些尴尬,勉强笑道:“都是为兄的不是,向来惯着他们,行事有失分寸。”
曹寅笑笑,说道:“北面风大,独木难支,大哥心里有数就好。”
李鼎本仗着曹寅向来看重他,便这么巧言令色,颠倒黑白,将自己的过错说出是“义愤”,只当能轻轻抹去。没想到,曹寅却似看透他一般,理也不理,还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他站在那里,见父亲给曹寅赔笑,觉得十分碍眼。
李煦听曹寅说完,自是晓得他的意思,曹家、李家在江南还有些分量,到京城来却不算是什么,只有彼此扶持,才好过些。
他收了笑,对李鼎呵斥道:“胡闹,还不给你表弟赔个不是!二十多岁了,行事还这般毛手毛脚!京城是什么地方,哪里轮得上我们这样的人家招摇?你表弟行事素来谨慎,你这番不清不楚的说辞出去,不晓得要给他引来多少麻烦。这哪里是夸,这是祸害人罢了!”
不管李鼎本心如何,在曹家父子面前,被父亲这般教训,面子上挂不住,臊得满脸通红,低着头使劲地握着拳头,半晌说不出话来。
曹颙想起前几年望凤山庄的事,晓得这李鼎看着和气,却是个狠辣之人。毕竟要看在李氏面上,不好与他撕破脸,因此曹颙便开口对李煦道:“舅舅不必如此,想来表哥也是无心之故。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也不算什么过失。”
李煦闻言,宽慰地点了点头,有些激动地说道:“孚若能如此想,大善!咱们是至亲骨肉,难道还能生出坏心么?你表哥初到京城,还不晓得这边与南边不同,舅舅又没有叮嘱他,便有了这样的事,你没有误会最好。”
曹颙看了李鼎一眼,对李煦道:“舅舅放心,外甥明白。”
因有了这个桥段,这顿饭吃的也是抑郁。虽然而后众人还是笑着说话,却有些难熬了。
少一时,众人皆放了筷子。李煦与曹颙寒暄了两句,便带着儿子告辞。
将李煦父子送出大门外,看着两人带着随从离去后,曹寅转过身,看了身边的儿子一眼,道:“你跟为父到书房来,为父有话问你!”
“是!”曹颙应声,跟着父亲进了前厅西间的书房。
曹寅坐了下来,抬起头来,皱着眉对曹颙问道:“康熙四十九年五月间扬州之事,你从头到尾,再仔细给为父讲一遍。”
曹颙心下松了口气,原还担心父亲被李鼎的温良外表给蒙蔽,看来父亲也有所警醒。接着,他便将望风山庄的事,没有添油加醋,如实地对曹寅说了。
曹寅思量了一回,半晌方说道:“是为父糊涂了!李家小二,不比他父亲,看来是个主意正的,往后你们之间相处……哎!还是看看再说吧,不必勉强!”说到这里,望向曹颙,眼神却变得犀利起来,眯了眯眼,问道:“当年的事,亲眼见死了那些个人,或许里面有无辜之人,不晓得多少家留下孤儿寡母。不管李鼎如何辣手,说到底都是你逼迫太过的缘故。你,可曾后悔?”
曹颙虽不晓得父亲为何会想起来问这些,但是他却知道自己从未后悔过。他没有想过做个圣人。如果危及到他的家人,危及到他的性命,不管是十条性命、还是百条性命,他都不会后悔。纵然不好受,纵然心下会难安,但是,他决不后悔。
说到底,他只是个自私的普通人罢了。没有危险时,他愿意做个善心人,为那些苦难的人做些力所能及及之事;若是危险了,他心中的小人儿便长了翅膀,扑闪扑闪的。
想到这些,曹颙摇了摇头,低声说道:“儿子不后悔!”
曹寅站起身来,扶着桌子,一字一顿,道:“你说什么?为父没听清!”
“儿子不后悔!”曹颙抬起头来,放大了音量。
曹寅抬起头来,狠狠地盯着儿子,问道:“若是不是百条人命,是千条呢,你后不后悔?”
曹颙有些不解,不知父亲为何这般发问,喃喃道:“父亲……”
“若是万条人命,十万条人命呢?”曹寅继续沉声问道:“若是你一念之差,若能救了这些人的性命,代价……代价是咱们曹家上下……你会怎么做……”
曹颙想说万人、十万人与自己何干,但是却说不出口,只觉得胸口堵得难受。
若是真到了那个时候,他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自己也不知。为了曹家上下,要了万人、十万人的性命,他有那个魄力去做么?怕愧疚之心也逼得自己活不下去;若是为了万人、十万人,舍了父母家人,他也做不出来。
曹寅见曹颙这般迷茫,心下有些担忧,寒着脸,喝道:“跪下!”
曹颙被他的声音吓得一激灵,直到曹寅再次让他跪下,他方跪了。
曹寅背着手,不再看曹颙,沉声说道:“你要好好想一想,自己个儿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家人安康,还是成就一番济世爱民的伟业?要想清楚,想仔细,想明白,不可有半点犹疑。等你晓得自己个儿要什么,再起来寻为父说话!”说完,迈着大步,出了书房。
是家人安康?还是济世爱民的伟业?曹颙有些想自嘲,这是什么朝代,是皇权至高无比、庶民如草芥的康熙朝,难道自己还要想着青史留名不成?父亲为何这般问?
不过,他没有起身,即使是在曹寅离开后,他仍是在地上跪了。
父亲说得对,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终究要想清楚。一方面装个好人的样子,一方面行自私自利之事,这双面人做得委实可笑些。
若是所谓的民生,与家人、与自己的安危相悖逆时,他是学着做好人,还是扯了面具,露出粗鄙嘴脸?答案,显而易见。
不管自己如何装着良善,终究是个自私自私的小人罢了,曹颙俯首到地上,心下一片茫然。
*
东直门内,李家宅邸。
不管心中多么不忿,在李煦的怒火下,李鼎还是乖乖地跪了。
李煦强忍着心中怒气,指着儿子,骂到:“别说你是无心的,你那点花花肠子,还瞒不过你老子!你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还是无知孩童么?不管你对曹家有多么不满,对曹颙如何嫉妒,怎么能这般行事?”
李鼎前面的还听着,待到说自己“嫉妒”曹颙那句,很是不服,挺着脖子,辩白道:“父亲,儿子哪里嫉妒他,儿子何须嫉妒?他不过是凭借平郡王府与淳郡王府的势罢了,又有什么真本事!”
李煦见儿子这个态度,心中大怒,抬腿就给了他一脚,骂到:“你这个作死王八羔子,老子这一路上白交代给你了!与你说什么了,到京城需谨言慎行,半步不能出差错的!曹家是咱们姻亲,正是彼此依仗的助力,算不上外人。你倒好,你瞧着曹颙名声大了,不忿了是吧?故意说出这些个话来,引得别人打曹颙的主意。你当你自己个儿能看热闹,让曹颙落得个灰头土脸,却不晓得自己个儿已经成了笑话!大笑话!”
说到这里,李煦顺了口气,道:“内务府的人,虽是与八爷那边关系近,但是现下的管事阿哥却是十六阿哥!同样是表哥,你这个应付过两面的,如何能比得起他们相交几年的?怕是都瞧出你藏了歹心,往后谁还敢亲近你?你要是不解了这个结,等到万寿节完了,还是告病,跟我回南边得了;省的留在京城,被有心人利用,作出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来!”
李鼎已经是听的傻了,眼神直直的,说不出心中,是悔,还是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