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好丈夫 > 第一百九十四章:简在皇帝心

第一百九十四章:简在皇帝心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夕阳斜下,午门门洞撒落一片余晖,笔挺的禁卫按刀而立,一辆马车在数十骑士的拥簇之下涌入门洞。

    马蹄敲击着青色的地砖,发出哒哒……哒哒……的脆响,车轱辘飞快地转动,发出嗡嗡的声音。

    扯帘拉开,露出张皇后的婉容,她的眼眸在这门洞边的禁卫身上掠过,似乎又觉得外头灌进来的风儿有些冷,又将车帘放下。

    “陛下,到了宫里了。”

    “啊……”与张皇后同垫而座的朱佑樘回过神,随即莞尔一笑道:“这么快……”

    张皇后嫣然一笑,这车厢里,香粉芬芬,温暖如春,裘皮缝纫的靠垫传出丝丝暖意,她轻轻抬起柔荑搭在朱佑樘的手背上,嘴角勾勒出一丝好看的弧线,淡淡道:“陛下在想什么?”

    “唔……”朱佑樘似乎在思考是不是要说出来,他的手背被张皇后抓着,带着一种温馨的气息,朱佑樘舒服地深吸一口气,不自觉地将身子靠近了张皇后一些,道:“朕在想柳乘风。”

    “嗯?”张皇后笑了,道:“一个柳乘风,有什么好想的?”

    朱佑樘的老脸一红,拼命咳嗽,似乎觉得方才自己的话有一些语病,连忙道:“朕其实想的是那聚宝楼。”

    张皇后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倚在朱佑樘手臂上,认真倾听。

    朱佑樘继续道:“皇后可知道,我大明一年的税赋是多少?折银也不过数百万两而已,若是加上各地镇守太监收取的盐铁税……”朱佑樘眯着眼睛,继续道:“至多不会超过五百万两。可是一个聚宝楼,每年的利益,只怕也要在数百万两纹银以上,皇后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张皇后咬着唇,微微笑道:“请陛下明示。”

    朱佑樘道:“这意味着朕的朝廷每年用这几百两银子要挪去给军士发饷、赈济各地灾民、疏通河道、修筑河堤。朕刚登极的时候,朝廷年年亏空,边军的军饷甚至一年只能分发两次,至于修筑河提,所糜费的银子自不必说。朕每念及此,就很是难受?”

    “陛下,这又是为何?”

    “大明的税赋,主要来自于田埂之中的农人,可是那些富可敌国的商贾却不曾缴纳一分税赋,依朕看,这大明最大的弊政就在这里。”

    “可是陛下为何不向商贾征税?”

    朱佑樘莞尔,其实他知道张皇后未必不知道这其中的玄妙,只是这时候故作不知,却是要自己把心事说出来,好让自己好受一些。

    朱佑樘徐徐道:“你可知道,商贾的背后是什么?商贾的背后是士人,太祖皇帝也曾立下商税收取的法度,祖宗之法说的是,除士人之外,商贾税三十抽一。只是现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几乎每家商贾都将自己的生意挂在官员、士人名下。向商贾征收税赋,只怕朕的旨意还未发出去,天下的士人就要反对朕了。”

    朱佑樘叹了口气,随即露出笑容,掀开扯帘,任凭冷风刮着他的面容,他淡淡地道:“柳乘风的这个茶楼却是为朕做了一件朕不敢做的事,从商人手里收回银钱,以此来充实国库,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士人就算要反对,也无从着手,更何况更多的人未必会反对。这个柳乘风,原本朕因为朵朵的事,至今对他还有几分不喜,可是现在看来,却发现他也有不少可爱之处,这个人将来留给厚照,朕就可以无忧了。只是他现在太年轻了一些,做事有时不计后果,朕要好好磨砺磨砺他。”

    朱佑樘对柳乘风的评价,张皇后并没有反对,她对柳乘风好感更增,不由道:“陛下打算如何磨砺他?”

    朱佑樘吁了口气,道:“朕还要再思量思量,皇后,要到坤宁宫了,朕待会儿还要去看看奏书,毕竟闲了一日,总不能把今日的政事都荒废掉,你且先去就寝,朕做完了手头的事就来。”

    张皇后幽幽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无可奈何的神色,她的这个丈夫总有自己的坚持,这份坚持让她有几许钦佩却又有几分着恼,她只是握了握朱佑樘略带发烫的手,低声道:“陛下切记要注重身体……”

    …………………………………………………………………………………………………………

    聚宝楼此时已成了京师中最热议的话题,只几天功夫,据说连北通州、天津卫的商贾也都纷沓而至,纷纷来申请会员。聚宝楼中的伙计已经放出风声,聚宝楼三天所收到的申请竟达到了两万八千多份,纵是如此,每日还有几千份递上来。

    这其中有的是踌躇满志家大业大的商贾,都在争取得到金牌会员,谁都知道,这金牌会员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只要亮出这个身份,不管在聚宝楼出货入货,都将让不少商贾趋之若鹜。毕竟,他们是大商贾,家底放在这里,不管什么生意,投入都是不小。

    次一些的商贾,只能去争银牌会员,最次的,甚至是一些寻常的商铺商人,也都在为争取一个普通会员而四处奔走。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第二日、第三日聚宝楼的交易量,聚宝楼里每日夜里都会进行一次统计,到第二日清早会把统计的结果放出来,写在宣告栏的黑板上,只是第二天,丝绸的交易量就已经高达了九千七百担,据说有一家山西来的商人竟是一口气在聚宝楼吃下了三千担的丝绸,以至于这京师的货源一时紧缺,而丝绸的价格在一日之间暴涨了一成。

    这一下,所有商人都明白了,不管是要收购还是出货,到这聚宝楼是最好的选择;不少贩运货物到这京师的货商,甚至在一天功夫就将货物全部兜售出去,次日又购入一批京中特产,随即返航回乡。

    三两天……只是三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次交易,这交易的速度比从前一两个月的功夫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有人出货,就有人收购,而且各种货物价格的浮动都是一清二楚,大家只需要围绕着这大致的价格让利几分或者抬高几分就可以,以至于连以往那种耗时冗长的讨价还价,居然也变得索然无味。

    在大明,许多地方因为商品的流通速度过慢,以至于许多货物都有紧缺,这种事本就是必然,商人逐利,可是大明的商业环境本就制约了这发展。而现在,由于货物加快了流通,只这交易的环节就缩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此一来,一些出货量较大的商贾已经开始给家中去信了。

    苏州商人吴成就是一个,吴成在信中写得很清楚,丝绸在京师以及西安、山西、辽东等地大是紧缺,每日出货量极大,仍然是入不敷出,而生丝也由此变得紧俏起来,现在出货量越来越大,明年自己将押运生丝来京师至少四趟以上,为防患未然,可以立即在苏州收购一些蚕茧,以备不时之需,家中的丝纺也必须扩大,争取多招募几个工匠,省得到了来年,货物脱销时,手中没有积货可以贩卖。

    除了这些苏州的丝商,江西的陶瓷商人,便是那些运河中跑船之人,也都瞅准了商机。

    几乎可以想象,这商品的流通加快,势必会增加各地商贾与京师更紧密的联系,许多商贾大多一年跑京师一两趟而已,可是由于结余了大量的时间,再加上货物脱手速度增快,那么来年的商贾到这京师的次数势必会从一两趟变成三四趟,商贾要押货,就要租借货船,于是不少船坞立即接到了许多商贾的订单,自然是为了来年这运河的运力做好准备。

    自从出现了聚宝楼,不只是迎春坊,便是整个京师,甚至是不少的府县都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量的流民开始被雇佣,连工价一时都涨了一些。

    当然,变化最大的自然是迎春坊,这迎春坊的地价已经比三日前足足增加了一倍还要多,一块立锥之地都大受青睐,那些货栈和小商铺纷纷转手被大商户高价买下,货栈和小商铺的建筑纷纷推平,开始准备建起四层、五层甚至是仿制佛塔那般七层、八层的楼宇。

    这里,将会成为整个京师乃至整个天下的中心,几乎可以预料,地价还会疯涨,便是再涨十倍也不会有人觉得稀奇,而糜费了这么大的价钱购来的土地自然要最大化地利用才好,盖的楼越高,将来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那张家兄弟因为买得早,倒是花了一些银子买下了几个货栈,三天功夫,花出去的七百两银子由于地价暴涨,一下子骤然升至三千两,就这个价格还是有价无市,张家兄弟自然不蠢,喜滋滋地准备筹措兴办客栈了,他二人实在够实在,客栈嘛,只是人住的地方,地只有这么大,客房越多才有利可图,反正在这儿不怕没有生意,所以二人寻来了据说修建宝塔的匠人,就是琢磨着弄出个十几层的高楼出来。

    两位国舅爷的要求,匠人们自然得应着,结果想出了几个方案,这张家兄弟都不甚满意,说穿了,想要建高塔,用木料搭建是不成的,得用砖石搭建,可是砖石的话,未免要增加不少成本,而且也影响美观,最后二人寻了柳乘风拿主意,柳乘风几乎是用奇怪的眼神儿看着他们,道:“十一层高?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张鹤龄苦笑,道:“柳百户,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你瞧瞧,咱们这还是下手早的,也不过是弄了一亩地来,这么大的地要做客栈,若只是建两三层,却未免不值当了一些,客房自然越多,咱们的生意就越好。”

    柳乘风不禁暗笑,这两兄弟的心思倒是超前得很,放在后世,这就尼玛是个万恶的开发商啊。不过对他们的观点,柳乘风倒也认同,地价太贵,若是不建高楼实在太不值当,将来这地价还要翻几番,盖高楼这种主意虽然超前,却未必不是未雨绸缪的办法。

    …………………………

    老虎今天早点更新早点睡,愿意投票的就支持下老虎吧,晚安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