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家长越唠叨,孩子越逆反(1)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得过多,反反复复地强调,没完没了地数落,就是让任何人都头疼的唠叨。一个唠叨的人谁都怕,一个唠叨的父母怎能不让孩子心烦透顶呢?你舌焦唇敝,把话说尽;孩子却耳朵里听起了茧,由心烦到反感,由反感到叛逆,直至两败俱伤,亲子间形同冰火。因此,要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父母首先应该提高说话的质量,尽力减少唠叨的数量。
1.孩子们的烦心事儿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身为家长,每天都可能有很多烦心事儿,最烦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叛逆、不听话了。
殊不知,父母们也有让孩子感到特别“头痛”的地方和烦心的事儿,那就是父母的唠叨。很多父母总在孩子身边唠叨个不停,这个怎么样,那个又如何……于是,很多孩子开始不耐烦,进而厌烦家长,甚至顶撞父母。
烦心的父母们哪里会知道,孩子的不听话、逆反,正是自己的没完没了的唠叨逼出来的!
听听吧,这些声音很多父母肯定再熟悉不过:
“妈妈,我求您别说了!您说了好多遍啦!”
“知道了知道了!您有完没完啊,我耳朵听得起茧啦!真是烦死了!”
有资料显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家长“太唠叨”,以下是一些孩子倾吐的“苦水”:
“我妈妈什么都好,就是太爱唠叨。她的唠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发作,而且如果她一唠叨准没完,有时能够持续半个多小时,说来说去总是那么几句,我一直都生活在老妈的喋喋不休之中,我都怕了她这位唠叨女侠了,我一直认为,凭她那张嘴去参加武林大会一定是天下第一。”
“妈妈对我的学习很重视,没事就叫我好好学习,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头悬梁锥刺骨,要有时间的紧迫感不能放松自己,去学校要认真读书不要贪玩,学习一定要尽最大最大的努力,最近成绩退步了,学习不好就上不了重点高中,看看人家某某某学习多好,你一定要考上一个大学为我们争口气……我妈天天这样唠叨,也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我本来还有些决心和抱负,心情也不错,结果被她这么一唠叨,连学习的兴趣也没了。”
“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妈妈就唠叨开了:快去做作业吧!今天有多少功课要做?语文作业是什么?数学作业是什么?当我拿出作业本时,妈妈又会千叮咛万嘱咐:把字写工整了!把头抬高点!腰挺直了!把窗帘拉开,小心眼睛!作业写到中间时,妈妈还忘不了时时干扰:现在做完几样了?抄错题了没有?题目做对了没有?抓紧时间,不要磨蹭!妈妈,您整天这样在旁边吵吵闹闹,就没有想过我怎么能安静下来做功课呢?”
“妈妈的唠叨是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到做事做人小到生活起居,她总是对我唠叨个没完。早上一起床她就唠叨开了:快点,快点起床!动作要快,不然要迟到了!在餐桌上她的唠叨也从来不停: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维生素对智力发育有益一定要多吃些菜,掉在桌上的饭粒要拣起来!背起书包去上学,她又开始唠叨了:骑车要小心,要注意红绿灯,小心不要撞了别人!就是外出春游,妈妈也忘不了唠叨:带水了没有?吃的东西够不够?路上注意安全,不要到处乱跑。本来挺高兴的心情都给破坏掉了。”
“我有的时候会上上网,可爸妈整天在我跟前唠叨网瘾的事,我觉得很烦,因为我相信自己并没有多少网瘾,上网也只是和同学们聊聊天放松一下,可他们经常却教训我说:又上QQ了?真想不通你怎么就爱搞不三不四的东西,什么QQ?既耗时又无聊,去网上找点资料不是挺好吗,听英语也可以嘛,快把那QQ给关了。如此不能理解我,有时我真的想永远离开这个家!”
“人人都有妈妈,但我觉得我的妈妈特别烦人,整天唠叨个没完。一丁点事她就可以唠叨上半天,像磨豆腐一样没完没了,她的话虽多但讲不到点子上,天天老一套,让人听起来既单调又乏味,我早就听腻了,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
……
父母们看到孩子们这些心里话,也许会感到委屈:我们再怎么唠叨,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不正是爱他们的表现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理解呢?
确实,普天下所有的母亲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父母用唠叨来表示爱,效果会怎样呢?你唠叨太多太久,孩子的耳朵真的起“茧”了。也许面对你的喋喋不休,你的孩子在心里或背着你大喊“烦死了!”“烦透了!”只是你没听到罢了!
一个让孩子产生“烦死了”的念头的家长,教子话术显然有待提高。父母要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不能靠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唠叨。俗话说:“好话不说二遍。”说十次不一定比说一次有效。父母要让孩子听话,首先必须改变唠叨的习惯,掌握用一两句话就能打动孩子的说话艺术。
2.唠叨没完,会起反作用
很多家长每天都要在餐桌边、睡觉前、上学时、外出前对已日益成熟的孩子不变腔调地千叮咛、万嘱咐,真像背条文一样乏味。
有人把家长的唠叨比成孩子心灵的“隐形杀手”,家庭教育的“软暴力”,可见唠叨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之大。
如果做家长的总是唠唠叨叨,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并危害其身心健康。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家坦娅·沙特朗的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对孩子房间的卫生状况总是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孩子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想钻进猪窝里。
具体而言,父母的唠叨,存在以下危害:
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唠叨一般来源于不满。家长的唠叨,有损青少年的独立性与自尊心。家长之所以唠叨就因为对孩子缺乏理解、信任与尊重。唠叨孩子的缺点、错误,实际上就是在强化孩子的缺点、错误,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从而对学习和成才失去信心。
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学业。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或学习问题,若正面讲一遍孩子会产生内疚感;而多次指责、批评,没完没了的唠叨,则会使孩子不耐烦,激发他们的反感、讨厌和逆反心理,产生非暴力和暴力倾向,从而严重影响学业。
影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当孩子反复出现错误或忘记做某件事情时,家长就会唠叨个没完甚至发火。本来孩子想改过,但在不良情绪的支配下不仅不改,反而感觉父母很讨厌,甚至产生憎恨心理。
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疏远。家长之所以唠叨是不了解或不理解孩子造成的,迫使亲子之间无法有效融洽沟通,导致孩子不愿意回家、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在冷战中双方都是输家,两败俱伤。其后果是亲子关系日益疏远,破裂,甚至产生悲剧。
3.好好的为什么说话变成了唠叨
父母爱孩子,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话,好好地和孩子说话,营造其乐融融的亲子沟通氛围。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父母把本应当好好对孩子说的话,变成了没玩没了的、枯燥冗长的唠叨。这些父母也许会说:因为孩子不听话,我才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唠叨。通过前一节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未免有点倒因为果。事实上,是家长的唠叨,导致了孩子的不听话。所以,想通过反复唠叨而让孩子听进你的话,是徒劳无功,反增其害的。
家长唠叨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自身。父母要改掉唠叨的坏习惯,就要勇于反思,从自身找原因。
大致而言,父母的思想、性格、观念差异和教养方式等,会导致对孩子的唠叨。
思想上,父母大多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甚至将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理想也寄托到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这样简单的理想“位移”,十有八九会给孩子增添一股无形的压力。孩子实现了父母的“理想”,当然是皆大欢喜,而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步骤去做,便会为了加强“督促”,不自觉地就开始了“强化教育”——唠叨。
据心理学研究分析,性格软弱和紧张型的家长一般容易唠叨。唠叨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现,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次地重复,就像有人出门的时候,不相信自己已经关好了门,还要重复去看一次一样。软弱和紧张型的家长不相信别人已听见自己的话了,当然也不相信孩子会照着自己的话去做,所以要重复,要唠叨。
说得过多,反反复复地强调,没完没了地数落,就是让任何人都头疼的唠叨。一个唠叨的人谁都怕,一个唠叨的父母怎能不让孩子心烦透顶呢?你舌焦唇敝,把话说尽;孩子却耳朵里听起了茧,由心烦到反感,由反感到叛逆,直至两败俱伤,亲子间形同冰火。因此,要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父母首先应该提高说话的质量,尽力减少唠叨的数量。
1.孩子们的烦心事儿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身为家长,每天都可能有很多烦心事儿,最烦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叛逆、不听话了。
殊不知,父母们也有让孩子感到特别“头痛”的地方和烦心的事儿,那就是父母的唠叨。很多父母总在孩子身边唠叨个不停,这个怎么样,那个又如何……于是,很多孩子开始不耐烦,进而厌烦家长,甚至顶撞父母。
烦心的父母们哪里会知道,孩子的不听话、逆反,正是自己的没完没了的唠叨逼出来的!
听听吧,这些声音很多父母肯定再熟悉不过:
“妈妈,我求您别说了!您说了好多遍啦!”
“知道了知道了!您有完没完啊,我耳朵听得起茧啦!真是烦死了!”
有资料显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家长“太唠叨”,以下是一些孩子倾吐的“苦水”:
“我妈妈什么都好,就是太爱唠叨。她的唠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发作,而且如果她一唠叨准没完,有时能够持续半个多小时,说来说去总是那么几句,我一直都生活在老妈的喋喋不休之中,我都怕了她这位唠叨女侠了,我一直认为,凭她那张嘴去参加武林大会一定是天下第一。”
“妈妈对我的学习很重视,没事就叫我好好学习,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头悬梁锥刺骨,要有时间的紧迫感不能放松自己,去学校要认真读书不要贪玩,学习一定要尽最大最大的努力,最近成绩退步了,学习不好就上不了重点高中,看看人家某某某学习多好,你一定要考上一个大学为我们争口气……我妈天天这样唠叨,也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我本来还有些决心和抱负,心情也不错,结果被她这么一唠叨,连学习的兴趣也没了。”
“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妈妈就唠叨开了:快去做作业吧!今天有多少功课要做?语文作业是什么?数学作业是什么?当我拿出作业本时,妈妈又会千叮咛万嘱咐:把字写工整了!把头抬高点!腰挺直了!把窗帘拉开,小心眼睛!作业写到中间时,妈妈还忘不了时时干扰:现在做完几样了?抄错题了没有?题目做对了没有?抓紧时间,不要磨蹭!妈妈,您整天这样在旁边吵吵闹闹,就没有想过我怎么能安静下来做功课呢?”
“妈妈的唠叨是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到做事做人小到生活起居,她总是对我唠叨个没完。早上一起床她就唠叨开了:快点,快点起床!动作要快,不然要迟到了!在餐桌上她的唠叨也从来不停: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维生素对智力发育有益一定要多吃些菜,掉在桌上的饭粒要拣起来!背起书包去上学,她又开始唠叨了:骑车要小心,要注意红绿灯,小心不要撞了别人!就是外出春游,妈妈也忘不了唠叨:带水了没有?吃的东西够不够?路上注意安全,不要到处乱跑。本来挺高兴的心情都给破坏掉了。”
“我有的时候会上上网,可爸妈整天在我跟前唠叨网瘾的事,我觉得很烦,因为我相信自己并没有多少网瘾,上网也只是和同学们聊聊天放松一下,可他们经常却教训我说:又上QQ了?真想不通你怎么就爱搞不三不四的东西,什么QQ?既耗时又无聊,去网上找点资料不是挺好吗,听英语也可以嘛,快把那QQ给关了。如此不能理解我,有时我真的想永远离开这个家!”
“人人都有妈妈,但我觉得我的妈妈特别烦人,整天唠叨个没完。一丁点事她就可以唠叨上半天,像磨豆腐一样没完没了,她的话虽多但讲不到点子上,天天老一套,让人听起来既单调又乏味,我早就听腻了,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
……
父母们看到孩子们这些心里话,也许会感到委屈:我们再怎么唠叨,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不正是爱他们的表现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理解呢?
确实,普天下所有的母亲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父母用唠叨来表示爱,效果会怎样呢?你唠叨太多太久,孩子的耳朵真的起“茧”了。也许面对你的喋喋不休,你的孩子在心里或背着你大喊“烦死了!”“烦透了!”只是你没听到罢了!
一个让孩子产生“烦死了”的念头的家长,教子话术显然有待提高。父母要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不能靠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唠叨。俗话说:“好话不说二遍。”说十次不一定比说一次有效。父母要让孩子听话,首先必须改变唠叨的习惯,掌握用一两句话就能打动孩子的说话艺术。
2.唠叨没完,会起反作用
很多家长每天都要在餐桌边、睡觉前、上学时、外出前对已日益成熟的孩子不变腔调地千叮咛、万嘱咐,真像背条文一样乏味。
有人把家长的唠叨比成孩子心灵的“隐形杀手”,家庭教育的“软暴力”,可见唠叨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之大。
如果做家长的总是唠唠叨叨,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并危害其身心健康。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家坦娅·沙特朗的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对孩子房间的卫生状况总是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孩子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想钻进猪窝里。
具体而言,父母的唠叨,存在以下危害:
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唠叨一般来源于不满。家长的唠叨,有损青少年的独立性与自尊心。家长之所以唠叨就因为对孩子缺乏理解、信任与尊重。唠叨孩子的缺点、错误,实际上就是在强化孩子的缺点、错误,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从而对学习和成才失去信心。
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学业。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或学习问题,若正面讲一遍孩子会产生内疚感;而多次指责、批评,没完没了的唠叨,则会使孩子不耐烦,激发他们的反感、讨厌和逆反心理,产生非暴力和暴力倾向,从而严重影响学业。
影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当孩子反复出现错误或忘记做某件事情时,家长就会唠叨个没完甚至发火。本来孩子想改过,但在不良情绪的支配下不仅不改,反而感觉父母很讨厌,甚至产生憎恨心理。
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疏远。家长之所以唠叨是不了解或不理解孩子造成的,迫使亲子之间无法有效融洽沟通,导致孩子不愿意回家、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在冷战中双方都是输家,两败俱伤。其后果是亲子关系日益疏远,破裂,甚至产生悲剧。
3.好好的为什么说话变成了唠叨
父母爱孩子,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话,好好地和孩子说话,营造其乐融融的亲子沟通氛围。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父母把本应当好好对孩子说的话,变成了没玩没了的、枯燥冗长的唠叨。这些父母也许会说:因为孩子不听话,我才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唠叨。通过前一节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未免有点倒因为果。事实上,是家长的唠叨,导致了孩子的不听话。所以,想通过反复唠叨而让孩子听进你的话,是徒劳无功,反增其害的。
家长唠叨的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自身。父母要改掉唠叨的坏习惯,就要勇于反思,从自身找原因。
大致而言,父母的思想、性格、观念差异和教养方式等,会导致对孩子的唠叨。
思想上,父母大多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甚至将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理想也寄托到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这样简单的理想“位移”,十有八九会给孩子增添一股无形的压力。孩子实现了父母的“理想”,当然是皆大欢喜,而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步骤去做,便会为了加强“督促”,不自觉地就开始了“强化教育”——唠叨。
据心理学研究分析,性格软弱和紧张型的家长一般容易唠叨。唠叨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现,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次地重复,就像有人出门的时候,不相信自己已经关好了门,还要重复去看一次一样。软弱和紧张型的家长不相信别人已听见自己的话了,当然也不相信孩子会照着自己的话去做,所以要重复,要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