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简单生活每一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32 遇到困难时要想“没关系,一定会有办法的”
从独自离开家乡到现在,中村恒子老师克服了太多的困难和考验,一步步坚强、坦然地走过来。
我(奥田弘美)长期受到老师教导,在这一章,我将从我的角度,讲述自己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
我之所以能像老师一样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实际上也得益于老师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
和老师初次相遇,是在奈良县的一家精神病医院。我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时老师正坐在医务室的椅子上和几个男医生交谈的情形。
那时候,我正处在烦恼中。我努力想成为一名从事临终关怀的医生,那时很少有人从事这种工作,但刚好赶上怀孕,我不得不辞掉工作。在家里辛苦地养育孩子,又面临着家庭问题,作为医生该怎么工作,如何生活下去?就这样一边感到沮丧,一边到精神医院设立的老人保健中心做兼职医生。
有一天,恒子老师突然问我:“奥田医生,你愿不愿意成为精神科医生?我觉得你很适合做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医生?我?可以吗?”
“没关系,你很适合。如果你是边带孩子边当医生,那精神科医生比较好。这个岗位可以发挥你的生活经验。我跟院长说一声,让你过来。”
就这样,老师跟院长打了招呼,我便转为了精神科医生。此后就跟着老师学习,一直追随她的身影。
前面已经提到了恒子老师的故事,她的人生真可谓波折不断。
在战中和战后大家都不宽裕的年代,她一个人坚持忍耐,克服了多少苦难才成为一名医生;结婚之后虽然遇到一系列家庭问题,但忙得连烦恼的时间都没有……
听老师讲述过往的故事,就像看电影一样,颇具戏剧性,让人兴致勃勃。在她的鼓舞下,我内心也产生了勇气,觉得“我的烦恼微不足道,我还得加倍努力”。
“因为所有的问题,我都可以解决。”
与老师交流后,我第一次产生“自己的烦恼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坷”的感觉,以及感到微妙的安心。
“总之,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即使有什么不顺心,也不要太在意。”
从老师的这些话语中,我发现在生活中偶尔与人产生分歧,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以及感觉烦恼、忧愁的时候,这些时间是多么浪费,多么可惜。
也许正是由于我们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才执着于“没有烦恼的事情”;想得太多,反而放大了自己的不安和恐惧。
现在,每当我处于人生困境感到悲观时,就会告诉自己:“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然后就会不可思议地产生一股莫名的勇气,让自己可以“继续努力”。
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
33 他人有他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冲突、压力就会减少
恒子老师是一个欲望很低的人。
她总是穿着得体的衣服,从来没有拎过昂贵的包,佩戴过奢华的饰品。
她既不追求美食,也没有购物的欲望。
除了对金钱、物质没有欲望,在她近七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也不曾追求过什么名誉和地位。
“每天努力地生活,拼命做好眼前的工作。至于出人头地、享受奢侈人生之类的,完全没有时间考虑。”她这样自嘲地回顾自己的人生。老师几乎不追求基本生活以外的任何东西。
“每天要更快乐,更充实!”
“要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
“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更加积极活跃!”
现代社会的主流想法完全受到欧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在无意中被这些“更加如何”的观点所煽动。
当我们想要“更加如何”时,就会对生活感到不满,觉得“这样下去可以吗”,因此便会陷入不安之中。
比如自己和同事相比,和朋友相比,和其他人相比,发现“自己还没有的东西”,就觉得“自己还不行”,因此产生自我厌恶,心生忧郁。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自己总是不顺”,于是就开始埋怨他人,焦虑气愤。
这样的话,对现在人际关系或工作的不满就会增加,压力也会不断积聚。
总是陷入这样的模式,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人有很多。当然,这样的人也包括我自己。
不可思议的是,恒子老师从不和人比较。在单位,当比她年轻的医生步入更高的职位时,她完全不在意。别人比自己待遇好,比自己活跃,她也不会感到不满。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种想法始终贯彻她的人生。在同一个单位连续工作几十年,老师从来没有和别人发生过冲突,也没有卷入人际关系的麻烦中。
她绝不是对别人冷淡的人,而是别人需要她就帮忙,被拜托的话她就帮忙。
老师很少邀请别人去玩,也基本上不多管闲事,在和我的长期交往中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谁有烦恼找她倾诉,她绝对会不惜时间认真倾听。她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给人带去温暖和爱。
正因为能做到这些,所以无论是人际关系、工作还是生活,她总能知足常乐。
在她看来,“只要自己和家人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就很满意。
人到底需要什么?恒子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34 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
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咨询室中,恒子老师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如果你问她“有没有令你感到厌烦的人”,她会认真地告诉你“我对人没有好恶之分”。
或许正因如此,老师和身边的人一直保持着和谐稳定的关系。
即使是她常年工作的单位,也没有对她抱有敌意或与她对抗的人。
我在约二十家公司担任员工的精神辅导医师,每天都有人对我说“上司很难相处,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或者“和某某同事性格合不来,每天见面就心生抵触”。
如果对同事产生讨厌或者反感的情绪,每天在公司的压力就会倍增,甚至有人因此身体不舒服。
越是对别人讨厌、反感,这些情绪就越容易在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上反映出来,进而传达给对方。久而久之,你和对方的关系会越发紧张,甚至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一点小事,也很容易激化矛盾。
我对人的好恶感较强,因此上述职场人的痛苦与煎熬,我非常理解。
那么恒子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去请教恒子老师,果然有所收获。她认为,“人与人不能走得太近”。
对于和谁“变得更亲密”或者和谁“进一步加深关系”,恒子老师并不积极,也不怎么行动,因此在现实中她不会过于接近别人。
然而,她也不总是孤零零地一个人待着。对于仰慕她、愿意接近她的人,她总是面带平和的微笑接纳对方,与之快乐地交谈。
由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她对别人既没有过多的执着和期待,也没有过度的警戒。
每个人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如果只关注好的方面和对方交往,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会相处得很愉快。
但若过于接近,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此外,如果对别人索取太多,而最终未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难免会产生怒气或失望的情绪。
老师充分了解这一点,因此和谁都保持绝佳的距离。
老师虽然就住在她的长子家隔壁,但没有特殊情况她基本不会前去。
在老师看来,“结婚之后,就把儿子交给了儿媳妇,孙子当然也是由他们夫妇管教”。她将自己的生活与长子一家划清“界限”;即使作为母亲,她也不会贸然闯入孩子的空间。因此,恒子老师与儿媳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生活中常见的婆媳矛盾。
数十年来,恒子老师一直受到同事们的尊敬,其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越是对别人讨厌、反感,这些情绪就越容易在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上反映出来,进而传达给对方。
35 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生活处处有乐趣
我们在上文谈到“距离”的问题,那么恒子老师在人际关系中绝佳的距离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我看来,那是因为她拥有一颗“不惧孤独的心”。
在写本书之前,我和老师聊了很多,她反复表达了一个观念,“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
她有两个孩子,还有好几个孙子,自己住的地方离儿子家很近,但是恒子老师常说自己“一个人”“孤独”等。
正如她所言,恒子老师只在每周日和儿子一家共度晚餐,平日里不见面也不打电话。
在她看来,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对恒子老师来说,孤独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在和恒子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孤独”的理解与老师截然不同。孤独是坏事,是寂寞,是羞耻,是凄惨……总之在我头脑中,孤独只有负面意义。
因为老师认识“孤独”的大前提是“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生活”,所以她即使一个人,也从未感到不安和恐惧,她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本意。然而,包括我在内,生活在当下的很多人,非常害怕孤独、厌恶孤独。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感觉孤独,人会努力与别人建立关系,并试图“密不可分”。
由于不是出于本意的交往,结果只是给自己增加压力。
在职场上拼命地交朋友,下了班也要和其他人搞好关系,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社交网络……
由于过于害怕孤独,就会迎合别人,或者对别人妥协,从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因为经常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中的纠葛与不满也就不可避免。
所以,恒子老师的生活方式教会我“孤独是一件好事”。
正因为老师建立了“一个人”的心理立场,所以她对别人便不会抱有强烈的愿望或期待,别人的亲疏远近,她既不在意,也不生气。
恒子老师“孤独是一件好事”的立场,给周围的人带去了自由和欢乐,羡慕她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若想人际关系变好,就更应该珍惜一个人的时光。也许,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
由于过于害怕孤独,就会迎合别人,或者对别人妥协,从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36 事情不会马上有结果,焦虑的时候心里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过去和未来,而是珍惜当下
在工作的时候,总能听到诸如“要努力”“要成长”之类的话,让自己觉得“不比别人干得好是不可以的”。
在心理门诊,我每天会接待很多被压力压垮的人,这样的情况我也经历过,所以能感同身受。生完孩子后不久,我以每周两天的状态恢复工作,但好在只占用了部分休息时间。那时候同龄的医生要么在期刊上发表文章,要么留学。每每看到他们,我就备感焦虑。
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恒子老师。对于我的苦恼,老师建议我“不要焦虑工作,先把孩子带好,这肯定对长远有益”。她接着说:“对患者来说,能接待他们的医生很多;但对孩子而言,母亲只有一个。尽全力抚养孩子,是你的头等大事。我曾想,要是我能多照顾一点孩子该多好,好在我一直努力守护孩子们的幸福,孩子们似乎也能理解我。”
“如果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孩子自然能学会独立。所以,父母应尽可能地以孩子的幸福为中心,把自己的事业发展放在次要位置,全力为孩子创造幸福。”
恒子老师亲切诚恳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工作顺心,家庭和睦。如今一切看起来都圆满的恒子老师,正是在人生的瞬间把握住了重要的事情,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坚持下来,才收获了幸福。
人生的结果,不会马上显现。但是在每个瞬间,都有必须珍惜的事情。对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恒子老师的人生经历,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对患者来说,能接待他们的医生很多;但对孩子而言,母亲只有一个。
故事6 送走丈夫后,即使上了年纪依然是被需要的“工作之神”
恒子老师制定的“在孩子的结婚仪式上,夫妇并肩而立致辞,就还是夫妻”的目标最终顺利实现,她没有和丈夫离婚。
“那时候丈夫上了年纪,酒量也减少了,说话做事都变得温和。如果再让他一个人过,确实有点可怜,而且办理离婚手续十分麻烦,想想也就算了。”
就这样,当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并结婚后,恒子老师依然从事着精神科医生的工作。
年逾花甲的恒子老师,虽然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费或家庭贷款等去工作,但单位总是不断提出请求让她工作。当她提出希望稍微减少工作量的时候,单位依然希望她不要减少。
就在那时,恒子老师离开了工作二十二年的医院,转到奈良县吉野郡田舍町的一家精神病医院,每周工作五天。
即便是周六,她也仍在工作。
有时要坐渡轮去很远的淡路岛医院,或者去大阪的诊所提供专业支持,恒子老师总是马不停蹄地一周工作六天。
从那时开始,老师的心境从“为了生活而工作”变成了“在工作中享受快乐的时光”。
“我是从持续工作的状态走过来的,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但是在家里也没事,工作的话还能和患者、同事边工作边聊天。”
自从16岁独自从尾道来到大阪,她弱小的身躯背负的重担原本可以卸下了,但是恒子老师没有选择轻松地生活,而是继续工作。
后来,两个儿子各自有了非常可爱的孩子。
丈夫由于长期过量饮酒视力衰退,手指细微动作变得困难,因此在65岁时就辞去了耳鼻科医生的工作,过上了清闲的退休生活,并突然变成了一位疼爱孙子的好爷爷。
一到周末,五个孙子全部涌进老师家。
“哈哈哈,你们来啦,今天我准备了点心,这还有玩具。”
“哇,爷爷,谢谢你。”
恒子老师的丈夫,俨然成了一个疼爱孩子、什么都愿意给予孩子的和蔼爷爷。
“你这样宠溺孩子,儿媳妇会不高兴的。”恒子老师虽然责备丈夫,但悠闲的丈夫依然享受与孙子们的快乐时光。
恒子老师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与隔壁的长子一家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这样幸福安稳的日子持续了5年。有一天,正在与孙子们玩耍的丈夫“啊……”的一声后,突然摔倒在地。
丈夫立即被送到医院急救,医生诊断为脑梗塞。
那次虽然没有留下后遗症,但出院之后因动脉硬化越发严重而多次引发脑梗塞,丈夫逐渐行动不便。
丈夫75岁时,脑梗异常严重。后来虽然幸运地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左半身不遂的症状。
通过借助步行器进行康复训练,他勉强能够站起来,但仍无法自理。
“毕竟需要有人照顾,现在该是我辞职的时候了。”看到丈夫孱弱的样子,恒子老师决定自己照顾丈夫。
丈夫让恒子老师吃了不少苦,但在大半辈子人生中形成的关系纽带,其坚韧程度超出了想象。
她把家里的一切都改造成无障碍式,还准备了护理床,并在走廊上安装了扶手。恒子老师认真地准备着护理的工作。
看到恒子老师如此,她的丈夫也非常开心。
2004年10月,老师最后一天上班,全院为她举行了慰劳会和欢送会,那天丈夫还开玩笑说:“希望你能喝到第二天早上,好好享受。”
在举行完送别会的第二天,一直以来都努力进行康复训练即将出院的丈夫,却突然在走路训练中倒下,从此天人永隔。
恒子老师也好,长子夫妇也好,他们都认为“在最后的日子,丈夫算得上完美地离开”。
他没有让恒子老师在照顾自己方面太过劳累,而是洒脱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也许,这就是丈夫对恒子老师最大的感谢和爱护吧。
丈夫葬礼结束后还不满一个月,恒子老师再次接到工作邀请。
“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也不行……”于是老师再次回到大阪的医院,每周两天接待患者。
半年后,她接受了奈良医大教授的邀请,对方说:“一定要从大阪和泉市医院去他们那里。”
“感觉那里和我家乡的乡村非常相似”,所以她就答应下来。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再次回到每周六天的工作模式。
这时已经76岁的恒子老师,仍旧被“工作之神”眷顾,她的人生,似乎永远与工作不可分割。
37 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
2017年夏天,我88岁。奥田大夫想把我的经历写成一本书,通过与奥田大夫的交流,我想起了过往岁月的点点滴滴。就这样到了2018年元旦,我又添了一岁,明年就要步入90岁这个了不起的年纪,真是让人吃惊。
常年从事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我深知“人总是想找到能分担其痛苦和悲伤的人”。
从根本上讲,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没有人100%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
对此,自己下定决心的事,首先要充分重视,务必努力使其顺利实现。无论如何,你都要主动思考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太寂寞了”。
无论是谁,都是从感受孤独、不安、痛苦中走完一生的。
对于自己当时的悲伤或痛苦,如果能有人分担,哪怕一点点,自己也会感觉轻松不少,精神满满。因此,大家都想找到这样的人,倾诉内心的苦闷。
我最初一个人去大阪的时候,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想,正是当时有那么多人与我一起分担疲惫与痛苦,我才能走到今天。
和周围的人交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维系和谐关系的关键。我们也是有感情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平衡就会被打破。
或许是对别人期待太多,或许是对自己太过严苛,总之与他人交往总会有感觉不舒服的时候。
在我的患者中,基本都是难以掌控好生活的平衡。
与人交往并不容易,没有人能做到绝对公允、完美。我有一句座右铭:“能照亮某个角落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无须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能为周围的人提供温暖的光亮就足够了。
当然,我并不是要让大家追求这样的活法。这只是我有生以来的感悟而已。
也许,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
有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确自己“想干什么”,当然也有大器晚成的人。此外,还有在别人看来平平凡凡的人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有必要和他人比较。
我没有当医生的志向,一生也没有什么大的目标,我只是一个职业医生,七十多年来,一直普普通通的。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也没想着过奢侈的生活。现在89岁了,我也没有什么遗憾。
对于工作,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我就希望继续做下去,不过最近腰腿不如以前灵活,想来只有逐渐减少工作量。长子夫妇也说:“一下子就辞掉工作可能对身体不好,慢慢减少更好。”所以我一边寻找自己与生活的平衡点,一边逐渐减少工作量。
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无所谓好坏,大体来说还算过得去。
两个儿子都找到了好媳妇,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孙子个个都健康活泼。后来,我的丈夫去了彼岸世界。
人做事往往凭借自己的感觉,到底“应该这样生活”还是“应该那样生活”,常常会做出片面的决定。有的人认为赚很多钱就是厉害,有的人觉得实现梦想才是伟大的。
如果觉得这种想法不正确,就会产生否定自己的感觉。
人生的满足感并非由别人决定,也绝不应该追求和别人同样的生活。
因此,请务必意识到“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只有这样,人才会活出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直被他人影响而疲惫不已,那么就想想这句话。
中村恒子
2018年5月
32 遇到困难时要想“没关系,一定会有办法的”
从独自离开家乡到现在,中村恒子老师克服了太多的困难和考验,一步步坚强、坦然地走过来。
我(奥田弘美)长期受到老师教导,在这一章,我将从我的角度,讲述自己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
我之所以能像老师一样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实际上也得益于老师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
和老师初次相遇,是在奈良县的一家精神病医院。我至今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时老师正坐在医务室的椅子上和几个男医生交谈的情形。
那时候,我正处在烦恼中。我努力想成为一名从事临终关怀的医生,那时很少有人从事这种工作,但刚好赶上怀孕,我不得不辞掉工作。在家里辛苦地养育孩子,又面临着家庭问题,作为医生该怎么工作,如何生活下去?就这样一边感到沮丧,一边到精神医院设立的老人保健中心做兼职医生。
有一天,恒子老师突然问我:“奥田医生,你愿不愿意成为精神科医生?我觉得你很适合做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医生?我?可以吗?”
“没关系,你很适合。如果你是边带孩子边当医生,那精神科医生比较好。这个岗位可以发挥你的生活经验。我跟院长说一声,让你过来。”
就这样,老师跟院长打了招呼,我便转为了精神科医生。此后就跟着老师学习,一直追随她的身影。
前面已经提到了恒子老师的故事,她的人生真可谓波折不断。
在战中和战后大家都不宽裕的年代,她一个人坚持忍耐,克服了多少苦难才成为一名医生;结婚之后虽然遇到一系列家庭问题,但忙得连烦恼的时间都没有……
听老师讲述过往的故事,就像看电影一样,颇具戏剧性,让人兴致勃勃。在她的鼓舞下,我内心也产生了勇气,觉得“我的烦恼微不足道,我还得加倍努力”。
“因为所有的问题,我都可以解决。”
与老师交流后,我第一次产生“自己的烦恼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坷”的感觉,以及感到微妙的安心。
“总之,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即使有什么不顺心,也不要太在意。”
从老师的这些话语中,我发现在生活中偶尔与人产生分歧,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以及感觉烦恼、忧愁的时候,这些时间是多么浪费,多么可惜。
也许正是由于我们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才执着于“没有烦恼的事情”;想得太多,反而放大了自己的不安和恐惧。
现在,每当我处于人生困境感到悲观时,就会告诉自己:“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然后就会不可思议地产生一股莫名的勇气,让自己可以“继续努力”。
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
33 他人有他人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界限分明,冲突、压力就会减少
恒子老师是一个欲望很低的人。
她总是穿着得体的衣服,从来没有拎过昂贵的包,佩戴过奢华的饰品。
她既不追求美食,也没有购物的欲望。
除了对金钱、物质没有欲望,在她近七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也不曾追求过什么名誉和地位。
“每天努力地生活,拼命做好眼前的工作。至于出人头地、享受奢侈人生之类的,完全没有时间考虑。”她这样自嘲地回顾自己的人生。老师几乎不追求基本生活以外的任何东西。
“每天要更快乐,更充实!”
“要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
“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更加积极活跃!”
现代社会的主流想法完全受到欧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在无意中被这些“更加如何”的观点所煽动。
当我们想要“更加如何”时,就会对生活感到不满,觉得“这样下去可以吗”,因此便会陷入不安之中。
比如自己和同事相比,和朋友相比,和其他人相比,发现“自己还没有的东西”,就觉得“自己还不行”,因此产生自我厌恶,心生忧郁。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自己总是不顺”,于是就开始埋怨他人,焦虑气愤。
这样的话,对现在人际关系或工作的不满就会增加,压力也会不断积聚。
总是陷入这样的模式,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人有很多。当然,这样的人也包括我自己。
不可思议的是,恒子老师从不和人比较。在单位,当比她年轻的医生步入更高的职位时,她完全不在意。别人比自己待遇好,比自己活跃,她也不会感到不满。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这种想法始终贯彻她的人生。在同一个单位连续工作几十年,老师从来没有和别人发生过冲突,也没有卷入人际关系的麻烦中。
她绝不是对别人冷淡的人,而是别人需要她就帮忙,被拜托的话她就帮忙。
老师很少邀请别人去玩,也基本上不多管闲事,在和我的长期交往中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谁有烦恼找她倾诉,她绝对会不惜时间认真倾听。她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给人带去温暖和爱。
正因为能做到这些,所以无论是人际关系、工作还是生活,她总能知足常乐。
在她看来,“只要自己和家人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就很满意。
人到底需要什么?恒子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他人在实践他人的人生,我们不需要追寻别人的脚步。
34 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
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咨询室中,恒子老师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如果你问她“有没有令你感到厌烦的人”,她会认真地告诉你“我对人没有好恶之分”。
或许正因如此,老师和身边的人一直保持着和谐稳定的关系。
即使是她常年工作的单位,也没有对她抱有敌意或与她对抗的人。
我在约二十家公司担任员工的精神辅导医师,每天都有人对我说“上司很难相处,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或者“和某某同事性格合不来,每天见面就心生抵触”。
如果对同事产生讨厌或者反感的情绪,每天在公司的压力就会倍增,甚至有人因此身体不舒服。
越是对别人讨厌、反感,这些情绪就越容易在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上反映出来,进而传达给对方。久而久之,你和对方的关系会越发紧张,甚至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一点小事,也很容易激化矛盾。
我对人的好恶感较强,因此上述职场人的痛苦与煎熬,我非常理解。
那么恒子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去请教恒子老师,果然有所收获。她认为,“人与人不能走得太近”。
对于和谁“变得更亲密”或者和谁“进一步加深关系”,恒子老师并不积极,也不怎么行动,因此在现实中她不会过于接近别人。
然而,她也不总是孤零零地一个人待着。对于仰慕她、愿意接近她的人,她总是面带平和的微笑接纳对方,与之快乐地交谈。
由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她对别人既没有过多的执着和期待,也没有过度的警戒。
每个人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如果只关注好的方面和对方交往,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会相处得很愉快。
但若过于接近,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此外,如果对别人索取太多,而最终未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难免会产生怒气或失望的情绪。
老师充分了解这一点,因此和谁都保持绝佳的距离。
老师虽然就住在她的长子家隔壁,但没有特殊情况她基本不会前去。
在老师看来,“结婚之后,就把儿子交给了儿媳妇,孙子当然也是由他们夫妇管教”。她将自己的生活与长子一家划清“界限”;即使作为母亲,她也不会贸然闯入孩子的空间。因此,恒子老师与儿媳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生活中常见的婆媳矛盾。
数十年来,恒子老师一直受到同事们的尊敬,其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越是对别人讨厌、反感,这些情绪就越容易在自己的表情和态度上反映出来,进而传达给对方。
35 孤独不等于寂寞,接受孤独的美妙,生活处处有乐趣
我们在上文谈到“距离”的问题,那么恒子老师在人际关系中绝佳的距离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我看来,那是因为她拥有一颗“不惧孤独的心”。
在写本书之前,我和老师聊了很多,她反复表达了一个观念,“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在生活”。
她有两个孩子,还有好几个孙子,自己住的地方离儿子家很近,但是恒子老师常说自己“一个人”“孤独”等。
正如她所言,恒子老师只在每周日和儿子一家共度晚餐,平日里不见面也不打电话。
在她看来,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对恒子老师来说,孤独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在和恒子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孤独”的理解与老师截然不同。孤独是坏事,是寂寞,是羞耻,是凄惨……总之在我头脑中,孤独只有负面意义。
因为老师认识“孤独”的大前提是“人的一生基本上是一个人生活”,所以她即使一个人,也从未感到不安和恐惧,她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本意。然而,包括我在内,生活在当下的很多人,非常害怕孤独、厌恶孤独。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感觉孤独,人会努力与别人建立关系,并试图“密不可分”。
由于不是出于本意的交往,结果只是给自己增加压力。
在职场上拼命地交朋友,下了班也要和其他人搞好关系,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社交网络……
由于过于害怕孤独,就会迎合别人,或者对别人妥协,从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因为经常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中的纠葛与不满也就不可避免。
所以,恒子老师的生活方式教会我“孤独是一件好事”。
正因为老师建立了“一个人”的心理立场,所以她对别人便不会抱有强烈的愿望或期待,别人的亲疏远近,她既不在意,也不生气。
恒子老师“孤独是一件好事”的立场,给周围的人带去了自由和欢乐,羡慕她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若想人际关系变好,就更应该珍惜一个人的时光。也许,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
由于过于害怕孤独,就会迎合别人,或者对别人妥协,从而使自己痛苦不已。
36 事情不会马上有结果,焦虑的时候心里不要七上八下,也不要思考过去和未来,而是珍惜当下
在工作的时候,总能听到诸如“要努力”“要成长”之类的话,让自己觉得“不比别人干得好是不可以的”。
在心理门诊,我每天会接待很多被压力压垮的人,这样的情况我也经历过,所以能感同身受。生完孩子后不久,我以每周两天的状态恢复工作,但好在只占用了部分休息时间。那时候同龄的医生要么在期刊上发表文章,要么留学。每每看到他们,我就备感焦虑。
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恒子老师。对于我的苦恼,老师建议我“不要焦虑工作,先把孩子带好,这肯定对长远有益”。她接着说:“对患者来说,能接待他们的医生很多;但对孩子而言,母亲只有一个。尽全力抚养孩子,是你的头等大事。我曾想,要是我能多照顾一点孩子该多好,好在我一直努力守护孩子们的幸福,孩子们似乎也能理解我。”
“如果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孩子自然能学会独立。所以,父母应尽可能地以孩子的幸福为中心,把自己的事业发展放在次要位置,全力为孩子创造幸福。”
恒子老师亲切诚恳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工作顺心,家庭和睦。如今一切看起来都圆满的恒子老师,正是在人生的瞬间把握住了重要的事情,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坚持下来,才收获了幸福。
人生的结果,不会马上显现。但是在每个瞬间,都有必须珍惜的事情。对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恒子老师的人生经历,就是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对患者来说,能接待他们的医生很多;但对孩子而言,母亲只有一个。
故事6 送走丈夫后,即使上了年纪依然是被需要的“工作之神”
恒子老师制定的“在孩子的结婚仪式上,夫妇并肩而立致辞,就还是夫妻”的目标最终顺利实现,她没有和丈夫离婚。
“那时候丈夫上了年纪,酒量也减少了,说话做事都变得温和。如果再让他一个人过,确实有点可怜,而且办理离婚手续十分麻烦,想想也就算了。”
就这样,当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并结婚后,恒子老师依然从事着精神科医生的工作。
年逾花甲的恒子老师,虽然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费或家庭贷款等去工作,但单位总是不断提出请求让她工作。当她提出希望稍微减少工作量的时候,单位依然希望她不要减少。
就在那时,恒子老师离开了工作二十二年的医院,转到奈良县吉野郡田舍町的一家精神病医院,每周工作五天。
即便是周六,她也仍在工作。
有时要坐渡轮去很远的淡路岛医院,或者去大阪的诊所提供专业支持,恒子老师总是马不停蹄地一周工作六天。
从那时开始,老师的心境从“为了生活而工作”变成了“在工作中享受快乐的时光”。
“我是从持续工作的状态走过来的,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但是在家里也没事,工作的话还能和患者、同事边工作边聊天。”
自从16岁独自从尾道来到大阪,她弱小的身躯背负的重担原本可以卸下了,但是恒子老师没有选择轻松地生活,而是继续工作。
后来,两个儿子各自有了非常可爱的孩子。
丈夫由于长期过量饮酒视力衰退,手指细微动作变得困难,因此在65岁时就辞去了耳鼻科医生的工作,过上了清闲的退休生活,并突然变成了一位疼爱孙子的好爷爷。
一到周末,五个孙子全部涌进老师家。
“哈哈哈,你们来啦,今天我准备了点心,这还有玩具。”
“哇,爷爷,谢谢你。”
恒子老师的丈夫,俨然成了一个疼爱孩子、什么都愿意给予孩子的和蔼爷爷。
“你这样宠溺孩子,儿媳妇会不高兴的。”恒子老师虽然责备丈夫,但悠闲的丈夫依然享受与孙子们的快乐时光。
恒子老师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与隔壁的长子一家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这样幸福安稳的日子持续了5年。有一天,正在与孙子们玩耍的丈夫“啊……”的一声后,突然摔倒在地。
丈夫立即被送到医院急救,医生诊断为脑梗塞。
那次虽然没有留下后遗症,但出院之后因动脉硬化越发严重而多次引发脑梗塞,丈夫逐渐行动不便。
丈夫75岁时,脑梗异常严重。后来虽然幸运地保住了性命,但落下了左半身不遂的症状。
通过借助步行器进行康复训练,他勉强能够站起来,但仍无法自理。
“毕竟需要有人照顾,现在该是我辞职的时候了。”看到丈夫孱弱的样子,恒子老师决定自己照顾丈夫。
丈夫让恒子老师吃了不少苦,但在大半辈子人生中形成的关系纽带,其坚韧程度超出了想象。
她把家里的一切都改造成无障碍式,还准备了护理床,并在走廊上安装了扶手。恒子老师认真地准备着护理的工作。
看到恒子老师如此,她的丈夫也非常开心。
2004年10月,老师最后一天上班,全院为她举行了慰劳会和欢送会,那天丈夫还开玩笑说:“希望你能喝到第二天早上,好好享受。”
在举行完送别会的第二天,一直以来都努力进行康复训练即将出院的丈夫,却突然在走路训练中倒下,从此天人永隔。
恒子老师也好,长子夫妇也好,他们都认为“在最后的日子,丈夫算得上完美地离开”。
他没有让恒子老师在照顾自己方面太过劳累,而是洒脱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也许,这就是丈夫对恒子老师最大的感谢和爱护吧。
丈夫葬礼结束后还不满一个月,恒子老师再次接到工作邀请。
“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也不行……”于是老师再次回到大阪的医院,每周两天接待患者。
半年后,她接受了奈良医大教授的邀请,对方说:“一定要从大阪和泉市医院去他们那里。”
“感觉那里和我家乡的乡村非常相似”,所以她就答应下来。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再次回到每周六天的工作模式。
这时已经76岁的恒子老师,仍旧被“工作之神”眷顾,她的人生,似乎永远与工作不可分割。
37 不求功成名就,只要能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
2017年夏天,我88岁。奥田大夫想把我的经历写成一本书,通过与奥田大夫的交流,我想起了过往岁月的点点滴滴。就这样到了2018年元旦,我又添了一岁,明年就要步入90岁这个了不起的年纪,真是让人吃惊。
常年从事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我深知“人总是想找到能分担其痛苦和悲伤的人”。
从根本上讲,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没有人100%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
对此,自己下定决心的事,首先要充分重视,务必努力使其顺利实现。无论如何,你都要主动思考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太寂寞了”。
无论是谁,都是从感受孤独、不安、痛苦中走完一生的。
对于自己当时的悲伤或痛苦,如果能有人分担,哪怕一点点,自己也会感觉轻松不少,精神满满。因此,大家都想找到这样的人,倾诉内心的苦闷。
我最初一个人去大阪的时候,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想,正是当时有那么多人与我一起分担疲惫与痛苦,我才能走到今天。
和周围的人交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维系和谐关系的关键。我们也是有感情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平衡就会被打破。
或许是对别人期待太多,或许是对自己太过严苛,总之与他人交往总会有感觉不舒服的时候。
在我的患者中,基本都是难以掌控好生活的平衡。
与人交往并不容易,没有人能做到绝对公允、完美。我有一句座右铭:“能照亮某个角落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无须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能为周围的人提供温暖的光亮就足够了。
当然,我并不是要让大家追求这样的活法。这只是我有生以来的感悟而已。
也许,最关键的是,自己能够认真、真诚地面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课题。
有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确自己“想干什么”,当然也有大器晚成的人。此外,还有在别人看来平平凡凡的人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有必要和他人比较。
我没有当医生的志向,一生也没有什么大的目标,我只是一个职业医生,七十多年来,一直普普通通的。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也没想着过奢侈的生活。现在89岁了,我也没有什么遗憾。
对于工作,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我就希望继续做下去,不过最近腰腿不如以前灵活,想来只有逐渐减少工作量。长子夫妇也说:“一下子就辞掉工作可能对身体不好,慢慢减少更好。”所以我一边寻找自己与生活的平衡点,一边逐渐减少工作量。
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无所谓好坏,大体来说还算过得去。
两个儿子都找到了好媳妇,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孙子个个都健康活泼。后来,我的丈夫去了彼岸世界。
人做事往往凭借自己的感觉,到底“应该这样生活”还是“应该那样生活”,常常会做出片面的决定。有的人认为赚很多钱就是厉害,有的人觉得实现梦想才是伟大的。
如果觉得这种想法不正确,就会产生否定自己的感觉。
人生的满足感并非由别人决定,也绝不应该追求和别人同样的生活。
因此,请务必意识到“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只有这样,人才会活出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直被他人影响而疲惫不已,那么就想想这句话。
中村恒子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