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未雨绸缪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些天,冯一平对王昌宁家已经很熟悉。他和王昌宁妈妈打了给招呼,“姨,拣黄豆呢。”
“恩,一平来了,快来坐,喝水吧。”
冯一平忙说不用,王昌宁从房间走出来,“咦,过来的早啊。”
两个人搬了椅子和方凳到后院,开始写作业。王昌宁做起题来不紧不慢的,很稳,后来在中专学习《机械制图》,他制的图,也是班上最干净漂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有机会,又能发挥好的话,成功那是必然的,比如王昌宁,后来就成为年薪两百多万的金领,更是只差一步就成了上市公司老总。
冯一平又是又快又好的写完了除作文之外的作业,悠闲的晒太阳。
王昌宁在做英语作业,有个时态拿不准,问冯一平,完了说,“我怎么感觉你今天好像有什么事啊?”
冯一平也用不着瞒他,“中午吃饭的时候,大舅妈和三舅妈又吵了一架。”
王昌宁一笑,“现在好多咯,以前你二舅妈在的时候,频率更高。”
“呵呵,”冯一平也只能笑笑。
“也没事,你看看,都一样的,没有几个妯娌之间还能和睦相处的。”王昌宁安慰他。
“唉,今天和我有关,三舅妈说要找我家借钱。要是现在能有钱借倒好,她却不知道,我家现在外债还没还清呢,哪拿的出钱来。说来说去,还是钱闹的,所以,要想办法赚钱啊。”
听到这个话题,王昌宁也沉寂下来,肖志杰家条件算好的,他们两家情况差不多,都是种地,他妈妈身体也不太好,虽然不像梅秋萍那样住了好几次医院,但也一直小病不断。好就好在他姐姐很懂事,也是初中没毕业就到纺织厂打工,节省的不得了,自己只留下零头,工资的大部分都寄回家补贴家用。
“昌宁,我上次去肖志杰家,跟他家里提了一下,如果我们中考没考好,希望家里能支持我们复读,你是不是也提前和家里商量商量?”
王昌宁索性停下笔来,他成绩和肖志杰差不多,都是在班级前十名,目前来看,中考时考上一中,难度很大。“我和肖志杰确实没什么把握,你如果保持下去,肯定是没问题的。现在我还没想那么远,万一到时考不上该怎么办,我当然是想继续读的。但我们两家的情况都差不多,你觉得到时候家里还能供下去吗?”
“这个我今天也要跟你商量,我爸妈现在在省城你知道吧。”
“知道啊,是卖糖炒栗子吧,你外公和大舅来收板栗的时候就说过。”
“是啊,我今天也想跟你说这个。这个小生意投入不大,风险也不大,辛苦是肯定的,但是我爸妈现在平均一天能卖10多斤出去,6块一斤,一斤的毛利有近两块钱,平均算下来,一个月能有两三百,一年下来三千块钱还是能赚的。”
“三千块?”王昌宁眼睛一亮,要知道今年一整年,她姐姐拼死拼活,可能能拿回家八百块钱。
“是的,至少有三千吧。我爸妈现在吃住都很省,能从家里带的就不再外面花钱买,这个月至少能有四百块收入。”
“那真的很不错。”
“今年是因为刚开始,我们都没把握,所以也不好邀人去做,你找机会把这个跟你爸妈商量商量,今年是来不及,明年可以去试试。这个做起来也不难,我爸妈都很熟,学个一两天就可以的。”
王昌宁很感兴趣,“那会不会影响你们家?”
冯一平肯定的说,“怎么会?省城那么大,不要说多一家,多几十家也没问题。再说,也不能让他们总是推着摊子在街上卖啊,等赚了钱,把欠的债还清,再有些积蓄,就想办法租个铺面,固定下来,开个面馆什么的,轻松一点。”
王昌宁靠过来,“听你这么一说,还真不错。要是家里能赚些钱,我们到时也好跟家里提复读,不然自己都过意不去。你再仔细跟我说说呗,我好跟家里说,不过先说好,到时如果我爸妈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你去跟他们说,好吧!”
“没问题,或者现在先不说,我爸妈会回来过年,到时候问他们更清楚直接。”
并不是冯一平对读大学有什么执念,他们后来都是在私企工作——当然,就以他们中专的文凭,想近国企也进不了,私企并不唯文凭是举。
一来,第一代创业的私企业主,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质,比如务实,肯学习,敢想敢干,敏锐,善于把握机会……,等等很多。
还有一点,在他们中间,受过高等教育的肯定有,但占的比例绝对是极少数,但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并不等于他们没有知识。在创业的过程中,现实的需要,迫使他们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只接受过高中教育,还有很多,甚至只受过初小教育,但他们的知识面,不会比那些接受了硕士或者博士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窄,更不要说情商了。
所以,他们个人的生活和创业经历,决定了他们不会以文凭取人。
二来,是出于成本的考量。资本都是趋利的,在有些国企,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但在私企,绝对如此。
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资,如果是大学生愿意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等竞争,那他们当然欢迎之至。但这不现实,同样的岗位,你给中专生1500一个月,他能接受,先好好干,多学些东西,以后再慢慢往上走。
大学生不一样,也不管以他自身条件来说,他有没有成长的空间,他首先要求要有发展的空间,又肯定提出要解决户口,还一定要主城区的,最后是待遇问题,你好意思让我和那些大学的门都不知道在哪开的拿一样的工资?
然后,在工作中,冯一平他们也接触了很多大学生,再后来,新招聘进公司的,一水的大学生,你想找到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还真的很难。
在这些天之骄子中,是有不少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的,但确实也有一部分,是名不符实的。
公司第一位大学生,听说还是劳动了集团人事部主管才请回来的。刚到公司的时候,没有给他定岗,让他自己安排,找找可以改进的地方。
然后此公确实挺自由的,从不按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班前班后会也难觅踪影,吃饭的时候倒容易找到。难得在公司,就四处串岗,前台、财务、管理科,这些女孩子多的地方,他停留的时间长。因为是**毕业的,所以他动辄就说,“总书记,那是我校友。”
一周后,公司开例会,所有的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外聘的顾问都准时到场,议程过了三分之一,他才悠哉悠哉的姗姗来迟,大大咧咧的拉了一张凳子,坐在会议室最后靠门的地方。
总经理于是说,下面欢迎来自**的高材生来说说这些天他发现的问题。
于是大家鼓掌,此公是有准备的,拿出一个本子,洋洋洒洒的说了十几分钟,底下的人听的一头雾水,这说的是哪跟哪啊!
说完了,但没有期待中的掌声,大多数人还算是厚道,低着头做沉思状,或者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有少数不太厚道,平时就看不惯他作派的人当场就笑了出来。
还是总经理解围,想法都是很好的,但是因为他来公司时间太短,了解的情况不是很全面,所以这些想法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
然后,就没有然后。第三天,他就被通知到管理科办离职手续,临出门的时候,他放下话来,“这样的公司,我本来就不愿意来的。”
2000年的时候,集团以两百万年薪,聘请了一位旅美回来的专家,担任集团副总裁。他也到公司调研了几天,说实话,那学识,那风度,那气质,那谈吐,那修养,真没的挑,征服了公司上到总经理,下到门卫保安,包括养在后院的那条狼狗。四十几岁的人,身材保持的也很好,没有秃顶,没有啤酒肚,在公司球场上的身姿也很矫健。
在公司调研了四天,最后召集全员开会,从工作服等细节到公司的远景规划,他罗列了很多问题,问题是找到了,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从公司中层主管到一线的员工都是赞成的,但关键的几个人肯定不会同意,比如集团各股东和董事长。
比如,他说,专业的工作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还要有专业的工具辅助。比如卸货,都是公司所有员工下班后一起干,他提出,这是对专业人才的浪费,有这个时间,大家多联系联系客户,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万一有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受伤,那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所以,或者把这项工作外包,交给专业的公司,或者公司新成立一个部门,并配齐专业的叉车升降机等。
再有,办公软硬件配置不到位,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资金周转,如果软硬件到位,处理同样的工作,会只用原来60%的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公司的库存会维持在理想的水平,节约极大的财务成本。
冯一平和肖志杰当时看到,台上的总经理是低着头记笔记,但满脸苦色。他**正在腹诽,“您老人家究竟是来帮我解决问题的呢,还是来砸场子的?”
因为按他所说的,不说卸货那一块会增加多大成本,单就购置办公软硬件,就是把公司的注册资金全部花完了,估计还不够。
随着这位副总裁在集团下面一个接一个的公司调研,一个接一个的解决方案出台,他也很快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不能说他提的解决方法不对,都是对的,但那要放在欧美或者日本等发达国家,至少是不符合当时我国的现实国情。
冯一平有个客户,办了一个厂,生产服装机械,为了拓展业务,高薪聘请了一个名牌大学的市场管理系的高材生。因为是小厂,业务都是老板负责,大学生来后,还是老板自己开着桑塔纳带着他去跑业务。
那个时候创业的人,还没有养成从头到脚一身奢侈品的习惯,老板的穿着和大学生差不多,大学生高高挑挑,白白净净的,形象反倒比有些黑有些瘦的老板要好。
所以好多次,到了联系好的企业,那些负责人都把从副驾下来的大学生当老板,热情的上去迎接,倒把真正老板当成司机。
大学生每次都解释,那才是我老板,但并没想其它的办法避免这件事再次发生。比如很简单的,下车后,先到后座把老板的公文包提着,再跟在下车的老板后面,别人就不会误会了,再或者,跟老板提出来,去学驾驶,这样的情况也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但是,他没有。
可能从心里,他就从来没有真正看得上,这些从穿着到谈吐都很土的小老板,觉得他们不过是走了狗屎运而已,所以被错认的时候,虽然表现的很尴尬,实际上心底是有那么一丝窃喜和骄傲的。
也就几个月以后,老板完全掌握了大学生和人谈判时候的套路和技巧,就把大学生调到办公室,然后再放到车间,再然后,高材生自己走人了。
这件事虽然有些好笑,但是高薪聘请回来的人才,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
所以后来,好多公司的老板都明白一个道理,招人,不看文凭也不看履历,只看人品,人品好的,就在公司内培养,自己带着,言传身教,另外,花钱让他进行各种培训,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那才是需要的人才,那才是适用的人才。
但是对冯一平他们来说,文凭难道真的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同样的工作,他们拿1500,大学生比他们高百分之几十,冯一平他们在一线摸爬滚打两年多,为公司鞠躬尽瘁的,这才慢慢的提到中层,再花三年,终于成了独当一面的分公司经理。
那些大学生呢,最多在一线三个月,然后就进办公室,省掉了近两年的时间。
不过,和冯一平他们同期招聘进公司的大学生,最终熬下来,成为分公司经理或者集团高管的,很少很少,他们选择机会多,往往中途的时候,就跳槽到其它公司,这样循环往复,真的还不一定就会有很高的成就。
冯一平他们这样没大学文凭的,后来侥幸成功,真不是多能力有多好,是没有选择,逼出来的。
况且,这一冯一平要读大学,肯定不是为了文凭。他们三个后来虽然也自学了不少东西,也自费公费的参加了很多培训,但相比受过系统大学教育的人来说,至少效率就会差很多。比如同样的问题,他们看书自学,找不到合适的人请教,要花很多时间,自己还不一定能正确全面的理解。但在学校,有老师一指点,一语道破迷津,时间短,效果还好,而且更扎实全面。
一般而言,科班出身的,潜力总要比那些野路子的强。这才是冯一平想要的。
冯一平走的时候,王昌宁妈妈再三热情的留饭,冯一平说外公一个人在家,他还是要回去陪他。
回到外公家,外公正在蒸饭,“我还准比去叫你呢。”
冯一平笑着说,“不用叫,吃饭的时候我肯定准时回家。”
外公说,“就是中午的剩菜,我也没现炒。”
“够了外公,这些才我们两个一餐还吃不完呢。”
“那好,你帮我看一下灶里的火,我去找你大舅。”
一会儿大舅跟着外公过来,手里拿着老虎钳和螺丝刀,准备把那两个轮子拆下来。
冯一平过去帮忙,看到后院里多了一担茅草,应该是外公下午割的。
晚上的时候,三舅打着手电筒来到外公家。外公问他,“阳阳没事吧?”
“没事,就是眼睛有点红,医生说过两天就好。”
外公便不再说话。
三舅主要是来找冯一平的,“一平,本来是你出钱做的好事,结果却成了这个样子,你不要往心里去啊。你舅妈做事冲动,但没什么坏心,今天我已经说她了。虽说你爸妈现在能赚几个辛苦钱,但是外面还欠那么多债,还哪里有钱借,不要把你舅妈的那些瞎话放在心上。”
三舅说话又快又急,用妈妈的话说,三舅说话有点像女人。
冯一平说,“没事的舅,我都知道。我家的情况你都知道,今年外公和大舅帮着收了这么多板栗,年底这些钱一定要想办法还上,还完后,估计就没钱还往年的旧账,但我想明年会好点吧,明年肯定能把外债还清,然后就好了。”
三舅说,“你明白就好,你跟爸妈说,年底如果困难,就跟我说,多的帮不上,几百块我是能想办法的。”
冯一平知道,三舅肯定是有这个心,他们几个兄弟,小时候都是梅秋萍这个大姐带,感情很好,但能不能做到,真的是另外一回事。三舅妈那样厉害,三舅的性子比较肉,说是肯定说不过的,打也不一定能打过三舅妈。农村这样彪悍的女人其实不少,不但在外面厉害,在家里也一样,和自己家男人干仗的不在少数。
从外公家出去后,冯一平听到三舅又去了隔壁大舅家,估计也是解释白天的事情,所以说三舅性子肉也有好处,兄弟之间总要有一个人先开口低头,他们兄弟几个还都还算明理,一个人先放下姿态,剩下的都好说。要是两个都倔,时间长了,肯定会因为两家媳妇的不对付而影响兄弟感情。
非常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
这些天,冯一平对王昌宁家已经很熟悉。他和王昌宁妈妈打了给招呼,“姨,拣黄豆呢。”
“恩,一平来了,快来坐,喝水吧。”
冯一平忙说不用,王昌宁从房间走出来,“咦,过来的早啊。”
两个人搬了椅子和方凳到后院,开始写作业。王昌宁做起题来不紧不慢的,很稳,后来在中专学习《机械制图》,他制的图,也是班上最干净漂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有机会,又能发挥好的话,成功那是必然的,比如王昌宁,后来就成为年薪两百多万的金领,更是只差一步就成了上市公司老总。
冯一平又是又快又好的写完了除作文之外的作业,悠闲的晒太阳。
王昌宁在做英语作业,有个时态拿不准,问冯一平,完了说,“我怎么感觉你今天好像有什么事啊?”
冯一平也用不着瞒他,“中午吃饭的时候,大舅妈和三舅妈又吵了一架。”
王昌宁一笑,“现在好多咯,以前你二舅妈在的时候,频率更高。”
“呵呵,”冯一平也只能笑笑。
“也没事,你看看,都一样的,没有几个妯娌之间还能和睦相处的。”王昌宁安慰他。
“唉,今天和我有关,三舅妈说要找我家借钱。要是现在能有钱借倒好,她却不知道,我家现在外债还没还清呢,哪拿的出钱来。说来说去,还是钱闹的,所以,要想办法赚钱啊。”
听到这个话题,王昌宁也沉寂下来,肖志杰家条件算好的,他们两家情况差不多,都是种地,他妈妈身体也不太好,虽然不像梅秋萍那样住了好几次医院,但也一直小病不断。好就好在他姐姐很懂事,也是初中没毕业就到纺织厂打工,节省的不得了,自己只留下零头,工资的大部分都寄回家补贴家用。
“昌宁,我上次去肖志杰家,跟他家里提了一下,如果我们中考没考好,希望家里能支持我们复读,你是不是也提前和家里商量商量?”
王昌宁索性停下笔来,他成绩和肖志杰差不多,都是在班级前十名,目前来看,中考时考上一中,难度很大。“我和肖志杰确实没什么把握,你如果保持下去,肯定是没问题的。现在我还没想那么远,万一到时考不上该怎么办,我当然是想继续读的。但我们两家的情况都差不多,你觉得到时候家里还能供下去吗?”
“这个我今天也要跟你商量,我爸妈现在在省城你知道吧。”
“知道啊,是卖糖炒栗子吧,你外公和大舅来收板栗的时候就说过。”
“是啊,我今天也想跟你说这个。这个小生意投入不大,风险也不大,辛苦是肯定的,但是我爸妈现在平均一天能卖10多斤出去,6块一斤,一斤的毛利有近两块钱,平均算下来,一个月能有两三百,一年下来三千块钱还是能赚的。”
“三千块?”王昌宁眼睛一亮,要知道今年一整年,她姐姐拼死拼活,可能能拿回家八百块钱。
“是的,至少有三千吧。我爸妈现在吃住都很省,能从家里带的就不再外面花钱买,这个月至少能有四百块收入。”
“那真的很不错。”
“今年是因为刚开始,我们都没把握,所以也不好邀人去做,你找机会把这个跟你爸妈商量商量,今年是来不及,明年可以去试试。这个做起来也不难,我爸妈都很熟,学个一两天就可以的。”
王昌宁很感兴趣,“那会不会影响你们家?”
冯一平肯定的说,“怎么会?省城那么大,不要说多一家,多几十家也没问题。再说,也不能让他们总是推着摊子在街上卖啊,等赚了钱,把欠的债还清,再有些积蓄,就想办法租个铺面,固定下来,开个面馆什么的,轻松一点。”
王昌宁靠过来,“听你这么一说,还真不错。要是家里能赚些钱,我们到时也好跟家里提复读,不然自己都过意不去。你再仔细跟我说说呗,我好跟家里说,不过先说好,到时如果我爸妈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你去跟他们说,好吧!”
“没问题,或者现在先不说,我爸妈会回来过年,到时候问他们更清楚直接。”
并不是冯一平对读大学有什么执念,他们后来都是在私企工作——当然,就以他们中专的文凭,想近国企也进不了,私企并不唯文凭是举。
一来,第一代创业的私企业主,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质,比如务实,肯学习,敢想敢干,敏锐,善于把握机会……,等等很多。
还有一点,在他们中间,受过高等教育的肯定有,但占的比例绝对是极少数,但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并不等于他们没有知识。在创业的过程中,现实的需要,迫使他们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只接受过高中教育,还有很多,甚至只受过初小教育,但他们的知识面,不会比那些接受了硕士或者博士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窄,更不要说情商了。
所以,他们个人的生活和创业经历,决定了他们不会以文凭取人。
二来,是出于成本的考量。资本都是趋利的,在有些国企,这句话并不一定适用,但在私企,绝对如此。
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资,如果是大学生愿意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等竞争,那他们当然欢迎之至。但这不现实,同样的岗位,你给中专生1500一个月,他能接受,先好好干,多学些东西,以后再慢慢往上走。
大学生不一样,也不管以他自身条件来说,他有没有成长的空间,他首先要求要有发展的空间,又肯定提出要解决户口,还一定要主城区的,最后是待遇问题,你好意思让我和那些大学的门都不知道在哪开的拿一样的工资?
然后,在工作中,冯一平他们也接触了很多大学生,再后来,新招聘进公司的,一水的大学生,你想找到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还真的很难。
在这些天之骄子中,是有不少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的,但确实也有一部分,是名不符实的。
公司第一位大学生,听说还是劳动了集团人事部主管才请回来的。刚到公司的时候,没有给他定岗,让他自己安排,找找可以改进的地方。
然后此公确实挺自由的,从不按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班前班后会也难觅踪影,吃饭的时候倒容易找到。难得在公司,就四处串岗,前台、财务、管理科,这些女孩子多的地方,他停留的时间长。因为是**毕业的,所以他动辄就说,“总书记,那是我校友。”
一周后,公司开例会,所有的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外聘的顾问都准时到场,议程过了三分之一,他才悠哉悠哉的姗姗来迟,大大咧咧的拉了一张凳子,坐在会议室最后靠门的地方。
总经理于是说,下面欢迎来自**的高材生来说说这些天他发现的问题。
于是大家鼓掌,此公是有准备的,拿出一个本子,洋洋洒洒的说了十几分钟,底下的人听的一头雾水,这说的是哪跟哪啊!
说完了,但没有期待中的掌声,大多数人还算是厚道,低着头做沉思状,或者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有少数不太厚道,平时就看不惯他作派的人当场就笑了出来。
还是总经理解围,想法都是很好的,但是因为他来公司时间太短,了解的情况不是很全面,所以这些想法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
然后,就没有然后。第三天,他就被通知到管理科办离职手续,临出门的时候,他放下话来,“这样的公司,我本来就不愿意来的。”
2000年的时候,集团以两百万年薪,聘请了一位旅美回来的专家,担任集团副总裁。他也到公司调研了几天,说实话,那学识,那风度,那气质,那谈吐,那修养,真没的挑,征服了公司上到总经理,下到门卫保安,包括养在后院的那条狼狗。四十几岁的人,身材保持的也很好,没有秃顶,没有啤酒肚,在公司球场上的身姿也很矫健。
在公司调研了四天,最后召集全员开会,从工作服等细节到公司的远景规划,他罗列了很多问题,问题是找到了,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从公司中层主管到一线的员工都是赞成的,但关键的几个人肯定不会同意,比如集团各股东和董事长。
比如,他说,专业的工作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还要有专业的工具辅助。比如卸货,都是公司所有员工下班后一起干,他提出,这是对专业人才的浪费,有这个时间,大家多联系联系客户,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万一有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受伤,那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所以,或者把这项工作外包,交给专业的公司,或者公司新成立一个部门,并配齐专业的叉车升降机等。
再有,办公软硬件配置不到位,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资金周转,如果软硬件到位,处理同样的工作,会只用原来60%的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公司的库存会维持在理想的水平,节约极大的财务成本。
冯一平和肖志杰当时看到,台上的总经理是低着头记笔记,但满脸苦色。他**正在腹诽,“您老人家究竟是来帮我解决问题的呢,还是来砸场子的?”
因为按他所说的,不说卸货那一块会增加多大成本,单就购置办公软硬件,就是把公司的注册资金全部花完了,估计还不够。
随着这位副总裁在集团下面一个接一个的公司调研,一个接一个的解决方案出台,他也很快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不能说他提的解决方法不对,都是对的,但那要放在欧美或者日本等发达国家,至少是不符合当时我国的现实国情。
冯一平有个客户,办了一个厂,生产服装机械,为了拓展业务,高薪聘请了一个名牌大学的市场管理系的高材生。因为是小厂,业务都是老板负责,大学生来后,还是老板自己开着桑塔纳带着他去跑业务。
那个时候创业的人,还没有养成从头到脚一身奢侈品的习惯,老板的穿着和大学生差不多,大学生高高挑挑,白白净净的,形象反倒比有些黑有些瘦的老板要好。
所以好多次,到了联系好的企业,那些负责人都把从副驾下来的大学生当老板,热情的上去迎接,倒把真正老板当成司机。
大学生每次都解释,那才是我老板,但并没想其它的办法避免这件事再次发生。比如很简单的,下车后,先到后座把老板的公文包提着,再跟在下车的老板后面,别人就不会误会了,再或者,跟老板提出来,去学驾驶,这样的情况也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但是,他没有。
可能从心里,他就从来没有真正看得上,这些从穿着到谈吐都很土的小老板,觉得他们不过是走了狗屎运而已,所以被错认的时候,虽然表现的很尴尬,实际上心底是有那么一丝窃喜和骄傲的。
也就几个月以后,老板完全掌握了大学生和人谈判时候的套路和技巧,就把大学生调到办公室,然后再放到车间,再然后,高材生自己走人了。
这件事虽然有些好笑,但是高薪聘请回来的人才,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
所以后来,好多公司的老板都明白一个道理,招人,不看文凭也不看履历,只看人品,人品好的,就在公司内培养,自己带着,言传身教,另外,花钱让他进行各种培训,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那才是需要的人才,那才是适用的人才。
但是对冯一平他们来说,文凭难道真的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同样的工作,他们拿1500,大学生比他们高百分之几十,冯一平他们在一线摸爬滚打两年多,为公司鞠躬尽瘁的,这才慢慢的提到中层,再花三年,终于成了独当一面的分公司经理。
那些大学生呢,最多在一线三个月,然后就进办公室,省掉了近两年的时间。
不过,和冯一平他们同期招聘进公司的大学生,最终熬下来,成为分公司经理或者集团高管的,很少很少,他们选择机会多,往往中途的时候,就跳槽到其它公司,这样循环往复,真的还不一定就会有很高的成就。
冯一平他们这样没大学文凭的,后来侥幸成功,真不是多能力有多好,是没有选择,逼出来的。
况且,这一冯一平要读大学,肯定不是为了文凭。他们三个后来虽然也自学了不少东西,也自费公费的参加了很多培训,但相比受过系统大学教育的人来说,至少效率就会差很多。比如同样的问题,他们看书自学,找不到合适的人请教,要花很多时间,自己还不一定能正确全面的理解。但在学校,有老师一指点,一语道破迷津,时间短,效果还好,而且更扎实全面。
一般而言,科班出身的,潜力总要比那些野路子的强。这才是冯一平想要的。
冯一平走的时候,王昌宁妈妈再三热情的留饭,冯一平说外公一个人在家,他还是要回去陪他。
回到外公家,外公正在蒸饭,“我还准比去叫你呢。”
冯一平笑着说,“不用叫,吃饭的时候我肯定准时回家。”
外公说,“就是中午的剩菜,我也没现炒。”
“够了外公,这些才我们两个一餐还吃不完呢。”
“那好,你帮我看一下灶里的火,我去找你大舅。”
一会儿大舅跟着外公过来,手里拿着老虎钳和螺丝刀,准备把那两个轮子拆下来。
冯一平过去帮忙,看到后院里多了一担茅草,应该是外公下午割的。
晚上的时候,三舅打着手电筒来到外公家。外公问他,“阳阳没事吧?”
“没事,就是眼睛有点红,医生说过两天就好。”
外公便不再说话。
三舅主要是来找冯一平的,“一平,本来是你出钱做的好事,结果却成了这个样子,你不要往心里去啊。你舅妈做事冲动,但没什么坏心,今天我已经说她了。虽说你爸妈现在能赚几个辛苦钱,但是外面还欠那么多债,还哪里有钱借,不要把你舅妈的那些瞎话放在心上。”
三舅说话又快又急,用妈妈的话说,三舅说话有点像女人。
冯一平说,“没事的舅,我都知道。我家的情况你都知道,今年外公和大舅帮着收了这么多板栗,年底这些钱一定要想办法还上,还完后,估计就没钱还往年的旧账,但我想明年会好点吧,明年肯定能把外债还清,然后就好了。”
三舅说,“你明白就好,你跟爸妈说,年底如果困难,就跟我说,多的帮不上,几百块我是能想办法的。”
冯一平知道,三舅肯定是有这个心,他们几个兄弟,小时候都是梅秋萍这个大姐带,感情很好,但能不能做到,真的是另外一回事。三舅妈那样厉害,三舅的性子比较肉,说是肯定说不过的,打也不一定能打过三舅妈。农村这样彪悍的女人其实不少,不但在外面厉害,在家里也一样,和自己家男人干仗的不在少数。
从外公家出去后,冯一平听到三舅又去了隔壁大舅家,估计也是解释白天的事情,所以说三舅性子肉也有好处,兄弟之间总要有一个人先开口低头,他们兄弟几个还都还算明理,一个人先放下姿态,剩下的都好说。要是两个都倔,时间长了,肯定会因为两家媳妇的不对付而影响兄弟感情。
非常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