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亲疏有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关于人手的问题,杜玉清考虑了一下,决定找祖父帮忙。祖父在官场淫浸了这么多年,阅历丰富,手下应该有可以用的人。比如像年轻时的常胜之类的,常胜的父亲原来就是杜凌的亲卫。
杜玉清来到大房的正屋时,祖父还在更衣,她就先进去见了祖母,看见她进门杜老夫人非常高兴地拉她坐下,前两天,杜玉清拉了一车的花回来分给各房的人,祖母自然是最受益的,当时看着那些鲜灵灵的花草她就开心地笑得合不拢嘴,后来听说孙女为了孝敬她老人家还买了一个农庄专门用来种花,以后她愿意了随时都可以过去住上几天,养养眼淘换下心情,杜老夫人心里更是受用。后来还一直和老伴唠叨着:到底是在跟前养大的,就是可心孝顺。
祖母连带着看杜三夫人都顺眼多了,这会她就拉着杜玉清的手问长问短,还关心地问起三儿媳妇的情况,
现在杜三夫人的身子已经十分显怀,饮食睡眠都还好,也没有孕吐什么的,杜玉清三姐弟每天都会去陪着母亲聊会天,杜玉清常常陪着母亲散步,阿眉更多的是负责彩衣娱亲。
?祖母笑呵呵地对杜玉清说:“你祖父昨晚让我给你说,他在金吾卫的老朋友听说我们的教学先生是非常有学问的大儒,想把自己的孙子也送过来,你祖父已经答应了。阿杏,我跟你说,族学这件事办的好,你祖父在外面也倍有面子,昨晚着实夸奖了你一番,还问你有没有什么困难,尽管向他开口。”
杜玉清心说:这还是刚开始,只要几年下来杜家族学能出几个人才,以后来求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自己就可以给先生办个书院了。不过,这件事起码要用几年的时间来筹备,而且书院也不可能办在京城,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政治思想和学术言论最敏感的地方,在这里办私立书院简直是给自己找麻烦。
不过,祖母的话还是让她感到十分温暖,她马上打蛇随棍上,撒娇地赖在祖母身上说:“这可是您说的,我有困难尽管可以向祖父开口。如果祖父不答应,您可得帮我说话!”
“什么事情还没开口就知道我不答应啊?是不是心里有鬼啊?”杜凌笑呵呵地走进来。
“嘿嘿,在祖父面前我怎么敢放肆,我就是想向祖父讨要几个成熟可靠的人来用。”
杜凌听了她的要求,沉吟了一下问道:“成熟可靠的人倒是有几个,不过你知道,军人嘛做事比较粗,对经商什么的更是不懂,你会好用吗?”
杜玉清知道祖父已经答应了,立刻说道:“好用,好用。‘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一通百通。只要头脑不笨,又愿意学习的人都好用。”
杜凌点点头,问:“你要几个人?”
杜玉清涎着脸反问:“祖父能给我几个?”
杜凌弹了一下她的额头,说:“你还跟祖父玩起了心眼?
杜玉清嘿嘿一笑说:“那就先给十个吧。”
杜凌呵呵苦笑了,“你这丫头胃口也太大了,还先十个!我哪里去一下给你找这么多人去,我告诉你贪多嚼不烂。”
杜玉清于是掰起手指头算给祖父听,她和郭诚宇合作的南北杂货行要几个人吧,监察部要几个吧,还有酒楼和农庄呢,她还没敢和祖父说她准备屯粮谋取暴利的事情,祖父这个人向来做事谨慎,万不会同意她去做冒险的事情。
杜凌没想到杜玉清一下已经撑起了这么大的一个摊子,她和郭诚宇合作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不知道会投入这么大。英国公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奸猾家伙,他能如此付出,说明是很看好和老三家的合作。他很吃惊,又很有些骄傲,郭家老三在京城也算是最有能耐的世家子弟之一,如今阿杏和他的合作不仅是一种平等的利益关系,还能清醒地运用起监督机制,真让他刮目相看。前阶段他听从老二的建议,托老友帮忙在皇上面前提了老三的事情,皇上却没有什么反应,看样子这招不灵。相比较儿子的想法,孙女的构想更庞大,却是在有条不紊步步推进。这不禁让他对杜玉清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历经了六十年人生风雨的杜凌见过太多怀有雄心壮志最后却无所作为的人,有的人确实是因为命运不济,但更多的人却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比如,有的人梦想永远只是梦想,从来不敢打破禁忌,向未知世界迈出勇敢的一步;有的人迈出了探索的脚步,却一遇到挫折便放弃了理想,向现实妥协低头,然后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时运的不济……真正能够知行合一,冷静而坚定,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的人凤毛麟角,现在看来阿杏似乎有这种特质。
小时候养在他们夫妻身边时的阿杏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孩儿,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尝试,每天精力充沛的上窜下跳,必须有好几个人轮流陪着她才能吃得消。但一旦安静下来,她一个人也能独处一两个时辰。真正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孙子·九地》说:这样的人才能让“敌不及拒。”
前些日子阿杏给他们夫妇各送了两套春衫,一套常服,一套是出门做客时的礼服。老妻告诉他,这一套礼服在阿杏她们的“衣锦坊”要卖将近二十两银子。
他当时大吃一惊,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二十两银子,快赶上他一个一品武官一个月的俸禄了,有多少人会愿意花这么多钱买一套衣裳?做出这么贵的成衣万一卖不掉,会压着多少银子啊?为此十分担忧的他还特地把杜玉清叫来询问,经过孙女的一番解释他才明白,“衣锦坊”一般一套衣裳也就一二两银子,像这套用来孝敬自己祖父祖母的衣裳,用的是最好的布料和最讲究繁复的绣法,通常是作为样板摆在贵宾室,目的是为了显示铺子的精湛工艺而不是为了售卖。不过虽然如此,一个月也能定出个两三套来。这不是孙女拍脑袋想出的法子,而是她们在杭州已经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阿杏做事考虑如此周全,有章有法,让他就放心了。
杜凌沉吟了一下,说:“我先给你四个人,过几个月再安排给你几个。”
杜玉清高兴地说:“太好了,祖父,我就知道祖父疼我,不会不管我的。”
杜凌又弹了一下她的额头,宠爱地说:“你呀,就懂得卖嘴皮子。”
杜玉清撒娇地抱住祖母的肩膀摇晃着说道:“不止啊,我还懂得赚钱给祖母买花呢。”
“那是!”祖母顿时眉开眼笑地附和。祖父也故作无奈地笑了。
回到房间,阿眉还没有回来,这段时间她总在“衣锦坊”里忙。天快黑了才听到采薇蹬蹬蹬的脚步声,杜玉清问:“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还不是二小姐舍不得回来。”采薇笑呵呵地告状。“她一直在和王管事讨论款式,还向樊姑娘请教该如何管理工人,不知多忙,还是我说要天黑了,她才肯回来的。嘿嘿。”桂香羡慕地看着采薇在小姐面前的放松和随意,她怎么就不能如此自在地和小姐交流呢。
杜玉清点点头,阿眉最近越发成熟和开朗起来,通过踏实的工作让她觉得自己有能力承担起一份家庭责任,这让她变得更自信,内心也充实起来。
“今天生意好吗?”
采薇十分开心地笑着说:“比昨天好,总共卖出了十一两银子。可惜再也没有第一天卖的多。”
“傻姑娘,第一天是开张日子,大家觉得新奇又有礼物送才踊跃购买的,现在才是常态。”
“道理是知道的,但着急还是会着急嘛。”采薇娇憨地说。她突然想到了什么事,又嘿嘿地笑起来。说:“小姐,我和你说啊,二小姐原来的那些手帕交又找上来了,不知道对二小姐多巴结。话里话外都在提及她们曾经的过往,不就是想有些薄面让二小姐给便宜点嘛。”杜玉清笑,“那给了吗?”“没有,二小姐很客气,对她们说:这是和人合作的铺子,自家做不了主,不过好歹是朋友,她就拿出自己的贴己来买一方帕子送给对方。哦呦,我给您说啊,开始时人家那个脸色难看噢,不就是觉得面子不够,脸上无光嘛。后来拿到帕子一看,噢,又全都眉开眼笑的舍不得放下,真是!”
远近亲疏区别对待,是阿眉最近学会的一套处事哲学。经历过对友情的失望和重新认识以后,她体会到真情的可贵,很是珍惜真正的朋友,对春节时来拜过年的郑小姐和陈小姐越发好了,不仅常来常往,还总是送些贴心的礼物。
晚饭后杜玉清正和妹妹聊铺子里的事情,桂香通报,大哥杜文斌来访。姐妹俩不由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大哥到她们这里来,还是少有的事情。
杜玉清请杜文斌在外间堂屋坐。上过茶后,彼此闲聊了几句,杜文斌还在顾左右而言其他,杜玉清给妹妹使了一个眼神,阿眉站了起来说道:“大哥哥你做,我手上还有活要做,就不陪大哥哥了。”
杜文斌正愁不知如何和杜玉清开口,听到阿眉说要走正中下怀,赶紧站起来道:“五妹妹你忙你的,我没有什么事,就是闲聊两句。”
两人又闲聊了两句,杜文斌脸有些涨红了,鼓足勇气开了口说道:“三妹妹能否借我一些银子?”
杜玉清没有马上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借多少,要借来做什么用,总要说一下吧。
杜文斌看着杜玉清不说话,心里羞愧难当,要不是四弟让他来找三妹妹帮忙,他是无论如何不好意思来找杜玉清开这个口。
昨天晚上回到家里,杜文斌感觉家里的气氛不一样,老远就听到两个妹妹的哭声和母亲大声的斥责声,走进一看,正房的院子门口围了一群婆子丫鬟小厮,有的踮起脚跟往里探头,有的在悄声议论,看到他走近了,都慌忙散去。唯一还留在原地的人是被丫鬟扶着的姨娘,只见她左手扶着腰,右手捏着一条手绢,在丫鬟的拉扯示意下不慌不忙地转过身来,未说话已经带着三分笑意,不过那笑实在是透着讥讽和鄙夷。她挺着肚子,貌似恭敬地给杜文斌行了一个礼,说道:“哎哟,大少爷,您可回来了,快去看看吧,这还是亲娘吗?可怜哪,真是可怜。”说罢,在丫鬟的搀扶下摇摇摆摆地走了。杜文斌分明感觉到她的背影都带着得意洋洋的轻快。
走进院子,他看到大妹妹跪在地上哀哀地哭,二妹妹陪在一边劝一边流泪,母亲站在那里指着大妹妹骂道:“我养你有什么用?哈!没有出嫁就把胳膊肘朝外拐了,嫁了人是不是就不认这个家了?啊!”
杜文斌上前给母亲问过安后,然后询问道:“这是怎么啦?”
母亲看见是自己的大儿子回来了,心里充满了欢喜。脸色缓和了一下,说道:“没什么,就是一点小事,你回自己屋吧。”
杜文斌想再问,母亲露出不高兴的神情:“你的妹妹不听话,你也不听话吗?”杜文斌回头看见大妹妹只顾着哭也不说话,二妹妹搂着她小声地劝,知道自己也问不出什么来,就悻悻回到自己的屋子。媳妇刘氏看到他回来,连忙吩咐丫鬟打水伺候他洗漱更衣。他一边擦脸一边问道:“母亲和妹妹这是怎么啦?”
刘氏叹了一口气,说:“人都说儿女不言父母之过,但婆婆这次也是做的有些过分了。今天不是在商量给大妹妹的嫁妆吗?婆婆虽然给大妹妹准备了十六抬的嫁妆,但都是平常之物,还把大妹妹的聘礼一多半都留了下来,我也不好说什么。不知为什么大妹妹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过来找婆婆理论,被婆婆给骂得狗……哭了起来。”她实际想说的是大妹妹被骂得狗血淋头,但毕竟碍于丈夫的面子,不好言语太过激烈,于是慌忙改口。
杜文斌一惊,他知道母亲重男轻女,偏袒自己和两个弟弟,但这样不待见自己的妹妹,甚至连聘礼要克扣,他还真是没想到,她这样做这不仅有损于自家的颜面,还关系到大妹妹以后的幸福,如今她就这样嫁过去要如何面对婆家人?
不,不能这样。
杜文斌丢下擦脸的帕子,说:“我找母亲说说去。”
关于人手的问题,杜玉清考虑了一下,决定找祖父帮忙。祖父在官场淫浸了这么多年,阅历丰富,手下应该有可以用的人。比如像年轻时的常胜之类的,常胜的父亲原来就是杜凌的亲卫。
杜玉清来到大房的正屋时,祖父还在更衣,她就先进去见了祖母,看见她进门杜老夫人非常高兴地拉她坐下,前两天,杜玉清拉了一车的花回来分给各房的人,祖母自然是最受益的,当时看着那些鲜灵灵的花草她就开心地笑得合不拢嘴,后来听说孙女为了孝敬她老人家还买了一个农庄专门用来种花,以后她愿意了随时都可以过去住上几天,养养眼淘换下心情,杜老夫人心里更是受用。后来还一直和老伴唠叨着:到底是在跟前养大的,就是可心孝顺。
祖母连带着看杜三夫人都顺眼多了,这会她就拉着杜玉清的手问长问短,还关心地问起三儿媳妇的情况,
现在杜三夫人的身子已经十分显怀,饮食睡眠都还好,也没有孕吐什么的,杜玉清三姐弟每天都会去陪着母亲聊会天,杜玉清常常陪着母亲散步,阿眉更多的是负责彩衣娱亲。
?祖母笑呵呵地对杜玉清说:“你祖父昨晚让我给你说,他在金吾卫的老朋友听说我们的教学先生是非常有学问的大儒,想把自己的孙子也送过来,你祖父已经答应了。阿杏,我跟你说,族学这件事办的好,你祖父在外面也倍有面子,昨晚着实夸奖了你一番,还问你有没有什么困难,尽管向他开口。”
杜玉清心说:这还是刚开始,只要几年下来杜家族学能出几个人才,以后来求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自己就可以给先生办个书院了。不过,这件事起码要用几年的时间来筹备,而且书院也不可能办在京城,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政治思想和学术言论最敏感的地方,在这里办私立书院简直是给自己找麻烦。
不过,祖母的话还是让她感到十分温暖,她马上打蛇随棍上,撒娇地赖在祖母身上说:“这可是您说的,我有困难尽管可以向祖父开口。如果祖父不答应,您可得帮我说话!”
“什么事情还没开口就知道我不答应啊?是不是心里有鬼啊?”杜凌笑呵呵地走进来。
“嘿嘿,在祖父面前我怎么敢放肆,我就是想向祖父讨要几个成熟可靠的人来用。”
杜凌听了她的要求,沉吟了一下问道:“成熟可靠的人倒是有几个,不过你知道,军人嘛做事比较粗,对经商什么的更是不懂,你会好用吗?”
杜玉清知道祖父已经答应了,立刻说道:“好用,好用。‘千举万变,其道一也’,一通百通。只要头脑不笨,又愿意学习的人都好用。”
杜凌点点头,问:“你要几个人?”
杜玉清涎着脸反问:“祖父能给我几个?”
杜凌弹了一下她的额头,说:“你还跟祖父玩起了心眼?
杜玉清嘿嘿一笑说:“那就先给十个吧。”
杜凌呵呵苦笑了,“你这丫头胃口也太大了,还先十个!我哪里去一下给你找这么多人去,我告诉你贪多嚼不烂。”
杜玉清于是掰起手指头算给祖父听,她和郭诚宇合作的南北杂货行要几个人吧,监察部要几个吧,还有酒楼和农庄呢,她还没敢和祖父说她准备屯粮谋取暴利的事情,祖父这个人向来做事谨慎,万不会同意她去做冒险的事情。
杜凌没想到杜玉清一下已经撑起了这么大的一个摊子,她和郭诚宇合作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不知道会投入这么大。英国公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奸猾家伙,他能如此付出,说明是很看好和老三家的合作。他很吃惊,又很有些骄傲,郭家老三在京城也算是最有能耐的世家子弟之一,如今阿杏和他的合作不仅是一种平等的利益关系,还能清醒地运用起监督机制,真让他刮目相看。前阶段他听从老二的建议,托老友帮忙在皇上面前提了老三的事情,皇上却没有什么反应,看样子这招不灵。相比较儿子的想法,孙女的构想更庞大,却是在有条不紊步步推进。这不禁让他对杜玉清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历经了六十年人生风雨的杜凌见过太多怀有雄心壮志最后却无所作为的人,有的人确实是因为命运不济,但更多的人却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比如,有的人梦想永远只是梦想,从来不敢打破禁忌,向未知世界迈出勇敢的一步;有的人迈出了探索的脚步,却一遇到挫折便放弃了理想,向现实妥协低头,然后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时运的不济……真正能够知行合一,冷静而坚定,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的人凤毛麟角,现在看来阿杏似乎有这种特质。
小时候养在他们夫妻身边时的阿杏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孩儿,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尝试,每天精力充沛的上窜下跳,必须有好几个人轮流陪着她才能吃得消。但一旦安静下来,她一个人也能独处一两个时辰。真正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孙子·九地》说:这样的人才能让“敌不及拒。”
前些日子阿杏给他们夫妇各送了两套春衫,一套常服,一套是出门做客时的礼服。老妻告诉他,这一套礼服在阿杏她们的“衣锦坊”要卖将近二十两银子。
他当时大吃一惊,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二十两银子,快赶上他一个一品武官一个月的俸禄了,有多少人会愿意花这么多钱买一套衣裳?做出这么贵的成衣万一卖不掉,会压着多少银子啊?为此十分担忧的他还特地把杜玉清叫来询问,经过孙女的一番解释他才明白,“衣锦坊”一般一套衣裳也就一二两银子,像这套用来孝敬自己祖父祖母的衣裳,用的是最好的布料和最讲究繁复的绣法,通常是作为样板摆在贵宾室,目的是为了显示铺子的精湛工艺而不是为了售卖。不过虽然如此,一个月也能定出个两三套来。这不是孙女拍脑袋想出的法子,而是她们在杭州已经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阿杏做事考虑如此周全,有章有法,让他就放心了。
杜凌沉吟了一下,说:“我先给你四个人,过几个月再安排给你几个。”
杜玉清高兴地说:“太好了,祖父,我就知道祖父疼我,不会不管我的。”
杜凌又弹了一下她的额头,宠爱地说:“你呀,就懂得卖嘴皮子。”
杜玉清撒娇地抱住祖母的肩膀摇晃着说道:“不止啊,我还懂得赚钱给祖母买花呢。”
“那是!”祖母顿时眉开眼笑地附和。祖父也故作无奈地笑了。
回到房间,阿眉还没有回来,这段时间她总在“衣锦坊”里忙。天快黑了才听到采薇蹬蹬蹬的脚步声,杜玉清问:“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还不是二小姐舍不得回来。”采薇笑呵呵地告状。“她一直在和王管事讨论款式,还向樊姑娘请教该如何管理工人,不知多忙,还是我说要天黑了,她才肯回来的。嘿嘿。”桂香羡慕地看着采薇在小姐面前的放松和随意,她怎么就不能如此自在地和小姐交流呢。
杜玉清点点头,阿眉最近越发成熟和开朗起来,通过踏实的工作让她觉得自己有能力承担起一份家庭责任,这让她变得更自信,内心也充实起来。
“今天生意好吗?”
采薇十分开心地笑着说:“比昨天好,总共卖出了十一两银子。可惜再也没有第一天卖的多。”
“傻姑娘,第一天是开张日子,大家觉得新奇又有礼物送才踊跃购买的,现在才是常态。”
“道理是知道的,但着急还是会着急嘛。”采薇娇憨地说。她突然想到了什么事,又嘿嘿地笑起来。说:“小姐,我和你说啊,二小姐原来的那些手帕交又找上来了,不知道对二小姐多巴结。话里话外都在提及她们曾经的过往,不就是想有些薄面让二小姐给便宜点嘛。”杜玉清笑,“那给了吗?”“没有,二小姐很客气,对她们说:这是和人合作的铺子,自家做不了主,不过好歹是朋友,她就拿出自己的贴己来买一方帕子送给对方。哦呦,我给您说啊,开始时人家那个脸色难看噢,不就是觉得面子不够,脸上无光嘛。后来拿到帕子一看,噢,又全都眉开眼笑的舍不得放下,真是!”
远近亲疏区别对待,是阿眉最近学会的一套处事哲学。经历过对友情的失望和重新认识以后,她体会到真情的可贵,很是珍惜真正的朋友,对春节时来拜过年的郑小姐和陈小姐越发好了,不仅常来常往,还总是送些贴心的礼物。
晚饭后杜玉清正和妹妹聊铺子里的事情,桂香通报,大哥杜文斌来访。姐妹俩不由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大哥到她们这里来,还是少有的事情。
杜玉清请杜文斌在外间堂屋坐。上过茶后,彼此闲聊了几句,杜文斌还在顾左右而言其他,杜玉清给妹妹使了一个眼神,阿眉站了起来说道:“大哥哥你做,我手上还有活要做,就不陪大哥哥了。”
杜文斌正愁不知如何和杜玉清开口,听到阿眉说要走正中下怀,赶紧站起来道:“五妹妹你忙你的,我没有什么事,就是闲聊两句。”
两人又闲聊了两句,杜文斌脸有些涨红了,鼓足勇气开了口说道:“三妹妹能否借我一些银子?”
杜玉清没有马上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借多少,要借来做什么用,总要说一下吧。
杜文斌看着杜玉清不说话,心里羞愧难当,要不是四弟让他来找三妹妹帮忙,他是无论如何不好意思来找杜玉清开这个口。
昨天晚上回到家里,杜文斌感觉家里的气氛不一样,老远就听到两个妹妹的哭声和母亲大声的斥责声,走进一看,正房的院子门口围了一群婆子丫鬟小厮,有的踮起脚跟往里探头,有的在悄声议论,看到他走近了,都慌忙散去。唯一还留在原地的人是被丫鬟扶着的姨娘,只见她左手扶着腰,右手捏着一条手绢,在丫鬟的拉扯示意下不慌不忙地转过身来,未说话已经带着三分笑意,不过那笑实在是透着讥讽和鄙夷。她挺着肚子,貌似恭敬地给杜文斌行了一个礼,说道:“哎哟,大少爷,您可回来了,快去看看吧,这还是亲娘吗?可怜哪,真是可怜。”说罢,在丫鬟的搀扶下摇摇摆摆地走了。杜文斌分明感觉到她的背影都带着得意洋洋的轻快。
走进院子,他看到大妹妹跪在地上哀哀地哭,二妹妹陪在一边劝一边流泪,母亲站在那里指着大妹妹骂道:“我养你有什么用?哈!没有出嫁就把胳膊肘朝外拐了,嫁了人是不是就不认这个家了?啊!”
杜文斌上前给母亲问过安后,然后询问道:“这是怎么啦?”
母亲看见是自己的大儿子回来了,心里充满了欢喜。脸色缓和了一下,说道:“没什么,就是一点小事,你回自己屋吧。”
杜文斌想再问,母亲露出不高兴的神情:“你的妹妹不听话,你也不听话吗?”杜文斌回头看见大妹妹只顾着哭也不说话,二妹妹搂着她小声地劝,知道自己也问不出什么来,就悻悻回到自己的屋子。媳妇刘氏看到他回来,连忙吩咐丫鬟打水伺候他洗漱更衣。他一边擦脸一边问道:“母亲和妹妹这是怎么啦?”
刘氏叹了一口气,说:“人都说儿女不言父母之过,但婆婆这次也是做的有些过分了。今天不是在商量给大妹妹的嫁妆吗?婆婆虽然给大妹妹准备了十六抬的嫁妆,但都是平常之物,还把大妹妹的聘礼一多半都留了下来,我也不好说什么。不知为什么大妹妹知道了这个消息,就过来找婆婆理论,被婆婆给骂得狗……哭了起来。”她实际想说的是大妹妹被骂得狗血淋头,但毕竟碍于丈夫的面子,不好言语太过激烈,于是慌忙改口。
杜文斌一惊,他知道母亲重男轻女,偏袒自己和两个弟弟,但这样不待见自己的妹妹,甚至连聘礼要克扣,他还真是没想到,她这样做这不仅有损于自家的颜面,还关系到大妹妹以后的幸福,如今她就这样嫁过去要如何面对婆家人?
不,不能这样。
杜文斌丢下擦脸的帕子,说:“我找母亲说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