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夫唯不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但另一方面,范斯远接近李贞伯的事情进展并不顺利,这个李贞伯虽然吃喝玩乐爱闹腾,但他的脾气也比较怪,嬉笑怒骂随时变脸,让人捉摸不定,更不容易亲近。杜玉清只得安慰范斯远让他慢慢来。李贞伯这样的人大家出生,从小在奉承中长大,见识过太多献媚的嘴脸,太多居心叵测想通过他进而巴结上首辅的人,自然内心非常警戒,这不仅造就了他玩世不恭的性格,也让他很难轻易地相信别人。他头脑聪明,为人骄傲,如果交往中没有戳中他心中的要害很难让他信服。而范斯远的性情和他非常相似,同性相斥关系,他们两人在一起就很容易互相看不惯。杜玉清感觉自己有些失策,范斯远这样的性情去见李贞伯本就不合适,再加上范斯远此时身份的敏感,李贞伯不警戒才怪呢。但这样重大且机密的事情除了范斯远似乎也没有其他人可以堪但大任了,除非自己出面,要不,再扮一次杜文清?
杜玉清思忖着,她让范斯远把李贞伯的行踪打探得更详细些,准备伺机而动。
范斯远想想也就同意了,他对李贞伯的行为的确很看不惯,这在心理上就相当于设置了障碍。他们之前的见面都是在众人聚集的场合,别人介绍他们认识时,李贞伯没有表现出不屑,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神情,整个过程不冷不热的,偶尔两人的眼睛对视时,李贞伯就会流露出一种了然于心的眼神,这让他十分不舒服,更难去示好了。
杜玉清愿意接过这个任务,这让范斯远释然而又有些惭愧,他知道在人心的把握以及和人交往的水平上他不如杜玉清良多。她不仅心思细腻,能够凭借一些细节见微知著了解到别人真正的心理,比如这次通过他说的流言就推测出李家父子关系的实质,还有,除了把握心态,能给以对方足够的利益诱惑外,她身上还有一种奇怪的特质,就是能吸引很多有思想深度的人,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她,帮助她。比如莲池大师,比如杨一清等,这些人都是他和阿杏一起认识的,他们却偏偏对阿杏特别喜欢和信任,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把它归结为阿杏是姑娘家的原因,进而有些吃味了。
明茂官在正月二十六日到了京城。他几乎是接到杜玉清的信后,夫妇两人稍微商量了一下就马上出发了,他给杜玉清带来一个好消息,婉娘在腊月二十九生了一个六斤三的大胖小子。他得意洋洋地说:他们一直当心孩子会在大年初一降生,因为民间有“男怕初一,女怕十五”的说法,意指大年初一这个年节出生的男孩子命硬,不好管教,结果婉娘在二十八日就发动了,折腾了一夜把孩子生在了二十九日,于是皆大欢喜。他丈母娘魏掌柜还特地在初一上寺庙烧了高香还愿。
杜玉清非常高兴,她当姨母了,这是她最亲近的姐妹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她都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于是上街收罗了很多给孩子的衣裳和玩具准备让明茂官带回去。其中有精致的银锁,上面刻着“长命百岁”,下面叮叮当当吊着可爱的小勺、小碗、小筷还有一个;还有虎头鞋,虎头帽等孩子的衣物,这些东西虽说杭州也有,却没有北方做得色彩鲜亮,显得非常活泼。她把一堆玩具买回来后被大家笑话了一通,柳嬷嬷这样经验丰富的人就说,这里许多玩具都是给大孩子玩的,给婉娘这刚出世的孩子玩实在太早了。杜玉清不好意思了。
现在这个社会,一般人家给孩子买个玩具都是个奢侈品,而且这个时候给孩子们的玩具大都和季节和节日相关,比如春节的“花炮”,元宵节的“花灯”,清明的“黄胖”,端午节的“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等,要不是春节,她还不能收罗到这么多的东西,既然给婴儿玩不上,就只能给小学的孩子们玩了。杜玉清由此受到了启发,又给小学的孩子们弄了一些“燕几图”和“九连环”等,很受孩子们喜欢。“燕几图”是一种拼板玩具,它是在古老的“河图洛书”即九宫图上发展出来的“七巧板”。
杜玉清带着明茂官去看了商铺,铺子里现在已经整理清洗干净,面目一新。为感谢耿家辉这个买家的通情达理,张掌柜显示出足够的诚意,不仅把柜台橱柜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留下了许多生活用具,虽然不值什么钱,却让耿家辉减少了许多琐碎的事情。
有了“云裳”的经验,杜玉清和明茂官他们就不用在具体细节上过多探讨,杜玉清准备把这个店交给阿眉来主理,自己只提供一些原则上的意见,比如,“衣裳简劲,彩色柔丽”,她要求这里衣服的式样比杭州的风格要简洁一些,像绣花这样的装饰宜精不宜多,衣服的颜色宜深不宜浅,这不仅是因为这里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不上江南,还因为北方的风沙大,衣服容易脏,绣花多的衣服不容易清洗。而装饰少了就需要在衣裳的款式和合身上做更多的文章,比如省位的运用,皱褶的巧妙等,所以杜玉清打算从杭州调一些管事和熟练的师傅来。
明茂官看过之后十分满意,这两年的锻炼已经把他从原来一个自视甚高却只能纸上谈兵的管事变成了一个自信而务实的掌柜。他提了几个问题,杜玉清显然都有准备,他原来还以为杜玉清会把这里的“云裳”的客户定位在勋贵和官员上,没想到她还是准备面向富裕的百姓和工商阶层。他虽然相信杜玉清的眼光,但还是十分不理解。
杜玉清笑着说:“别看勋贵好像很风光,其实很多人家都是空架子,不要说开国那些勋贵已经所剩无几,就是后来这些勋贵也是起起伏伏,风光不了多少年。本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人却没有想明白,他们得意时穷奢极欲以为这富贵会永远持续下去,又是讲排场,又是妻妾成群的,两三代下来即使没有失势也很快就成空壳了,现在很多人都是靠着借贷过日子。他们来商铺买东西,不知道他们底细的人,还以为他们来是给你面子,觉得无上光荣感激涕零的,还让他们堂而皇之地赊账。然后就陷入怪圈了,你上门要账,他们就会要求继续赊账,不让前面的钱就不给结,于是一个月拖一个月的,这帐就永远结不清了。有的人就更无赖了都推到下面去,管事心情好时给你八个十个的铜子,心情不好砰地在你面前关上门,你都没地方哭去。你说这样的人的生意我们做吗?“
明茂官吓了一跳,还有这种事。怪不得人家都说京城的利高,原来是死帐太多了,看来在京城没有个硬关系在后面靠着,想做起买卖来那是天方夜谭。“那官员呢?他们难道也是如此吗?不怕官声风评吗?”明茂官不甘心地问。京城有六部,那官员人数可海了去了,随便出门就能撞上一个三、四品的官员,那在杭州可就是巡抚、布政使级别的官员,在百姓眼里就像山一样高峻威严的所在了。
“他们也不能太指望了,像我父亲这样的六品文官,一年的俸禄加火耗银加养廉银每年不到三百两银子,这些银子他要养家还要养师爷,你说他一年能花多少钱在衣服上?有些家底的还好,那些出生贫寒的官员呢,你说他们会舍得花几两银子买身衣裳吗?所以,我们还是要面向富裕的百姓和工商阶层,他们不仅有银子,而且钱货两讫干净利落。我打算除了在衣裳的时兴上多下写功夫外,还要对这些客人更好一点,让伙计把客人都当成勋贵一样伺候着,力图让他们从里到外都觉得体面。在京城做出和人不一样的店来。”
杜玉清的一席话把明茂官说的热血沸腾。是啊,工商人士不缺银子,他们缺的是社会地位,缺的是面子。如果真的能把把他们当成勋贵伺候好了,那就不愁生意不兴隆了。
回到杜府,明茂官递给杜玉清两千两银子,至于份子多少,他没有提,他知道杜玉清不会亏待他们就是了。这次杜玉清要在京城开“云裳”其实完全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拉他们入伙,她有经营头脑,为人又大方,作坊那里随便招呼一下,就有一大批人会跟着她走,现在还拉拔着他们入股完全是看在过去的情分和之前合作愉快上。
“还是按老规矩给你们两成份子吧。”杜玉清笑眯眯地说。明茂官却很诧异,怎么只有两成?就这么个铺子怎么会需要一万两作为股本?只见杜玉清不慌不忙地说道:自己和人合作开了一个南北杂货行,想从苏州和杭州等地进最时兴的绸缎布料卖到京城,这两成的份子就包含着这家“云裳”和南北杂货行中绸缎布料部分,明茂官以后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负责把杭州的“凤羽”和“云裳”管好,还要对运到京城的布料给把好关。
一番话把明茂官说得喜出望外,杜玉清这是给他们送钱啊。他们自己有两家织布工坊,她又和苏州秦家的关系很好,他们给“凤羽”和“云裳”的绸缎价格都是最优惠的,他们本身在杭州就有分店,他只要再归拢一下其它地方的货物就可以一起运到京城,后面就没有他什么事了,工作简单但利润却十分丰厚,这太让他意外了,杜玉清一次次的行为,一次次的出手大方都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感觉自己肝脑涂地都报答不了杜玉清对他们的恩惠。明茂官哆嗦哆嗦嘴,蹦出一句话来:“那什么,银子够不够?我这里还有些钱,要不也都给你?这里刚开始,也许会用得上。”
杜玉清笑了,“布料既然主要是从杭州走,那里的需要的银子会更多,姐夫的钱还是留着吧,到时候结算不够,少不得姐夫要帮忙先给垫上。”
“没问题,没问题,到时候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給垫上的。”明茂官拍着胸脯保证着,全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无伦次。
杜玉清噗嗤笑了,“不会让你们砸锅卖铁的,不然没锅煮饭了,姐姐可要找我算账了,我可吃不消。”
明茂官不好意思了,杜玉清刚才是明显在开玩笑,自己一慌张却没有听出来。杜玉清即使手头再紧张,自家织布工坊的钱总可以慢一点结算,那不过是左口袋右口袋的事情,不会让点前,更不会让他这么狼狈的。他知道杜玉清现在资产雄厚,除了和他们合作“凤羽”等外,还有其它产业,起码他就了解到叶记商行倒闭后是杜玉清买下了他们家的茶山,甚至可能还不止如此。不过,这都是杜玉清自己的事情,他没法多过问。只要杜玉清和婉娘一直交好下去,她这一声“姐夫”叫得一直这么真心实意,他就心满意足了。
两年前,谁能想到他明茂官能被一个同知小姐真心地当成姐夫对待呢。他很庆幸当初答应了和婉娘的婚事,进而成为了杜玉清的合作伙伴,杜玉清这个人不仅为人厚道,做事也低调,往往出乎意料留有很多后手,要不是这次进京,他不会知道她祖父竟然是朝廷一品武官。难怪即使她父亲出事,他们的“凤羽”和“云裳”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他也学得越发稳重和厚道了。这种特质之前在婉娘身上体现时,他还不以为然。
只要婉娘在店里,客人就特别多,有时顾客买东西少个几文十文的婉娘就做主给抹了去,自己店里没有的东西,她还会向顾客介绍哪家哪家店里的好,甚至亲自把顾客带过去。他有时忍不住劝说她:“你带客人去别家店,客人知道了别家的东西好,下次不来了怎么办?你这不是帮人做生意嘛。再说了,要给杜小姐知道,她心里会不会不舒服?”婉娘却瞪了他一眼说:“你以为杜小姐和你似的小气啊?就是她交代我不要太在意这些零头小利,要保持我原来的风格。能帮衬的多帮衬,要不然我会这么没有分寸嘛?”
明茂官不敢相信她的话,特地去问了杜玉清,没想到她点头说道:“买卖是做不完的,对一个商铺来说口碑才是最重要的,婉娘姐姐这样才是能做大生意的料。‘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生意是长久的事情,这次客人没买东西没关系,只要他们对我们的商铺和人有留下良好印象,下次他想买东西时自然会想起我们来。你就放心吧。”明茂官这才释然了,再也不管婉娘在铺面时的所作所为。
但另一方面,范斯远接近李贞伯的事情进展并不顺利,这个李贞伯虽然吃喝玩乐爱闹腾,但他的脾气也比较怪,嬉笑怒骂随时变脸,让人捉摸不定,更不容易亲近。杜玉清只得安慰范斯远让他慢慢来。李贞伯这样的人大家出生,从小在奉承中长大,见识过太多献媚的嘴脸,太多居心叵测想通过他进而巴结上首辅的人,自然内心非常警戒,这不仅造就了他玩世不恭的性格,也让他很难轻易地相信别人。他头脑聪明,为人骄傲,如果交往中没有戳中他心中的要害很难让他信服。而范斯远的性情和他非常相似,同性相斥关系,他们两人在一起就很容易互相看不惯。杜玉清感觉自己有些失策,范斯远这样的性情去见李贞伯本就不合适,再加上范斯远此时身份的敏感,李贞伯不警戒才怪呢。但这样重大且机密的事情除了范斯远似乎也没有其他人可以堪但大任了,除非自己出面,要不,再扮一次杜文清?
杜玉清思忖着,她让范斯远把李贞伯的行踪打探得更详细些,准备伺机而动。
范斯远想想也就同意了,他对李贞伯的行为的确很看不惯,这在心理上就相当于设置了障碍。他们之前的见面都是在众人聚集的场合,别人介绍他们认识时,李贞伯没有表现出不屑,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神情,整个过程不冷不热的,偶尔两人的眼睛对视时,李贞伯就会流露出一种了然于心的眼神,这让他十分不舒服,更难去示好了。
杜玉清愿意接过这个任务,这让范斯远释然而又有些惭愧,他知道在人心的把握以及和人交往的水平上他不如杜玉清良多。她不仅心思细腻,能够凭借一些细节见微知著了解到别人真正的心理,比如这次通过他说的流言就推测出李家父子关系的实质,还有,除了把握心态,能给以对方足够的利益诱惑外,她身上还有一种奇怪的特质,就是能吸引很多有思想深度的人,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她,帮助她。比如莲池大师,比如杨一清等,这些人都是他和阿杏一起认识的,他们却偏偏对阿杏特别喜欢和信任,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把它归结为阿杏是姑娘家的原因,进而有些吃味了。
明茂官在正月二十六日到了京城。他几乎是接到杜玉清的信后,夫妇两人稍微商量了一下就马上出发了,他给杜玉清带来一个好消息,婉娘在腊月二十九生了一个六斤三的大胖小子。他得意洋洋地说:他们一直当心孩子会在大年初一降生,因为民间有“男怕初一,女怕十五”的说法,意指大年初一这个年节出生的男孩子命硬,不好管教,结果婉娘在二十八日就发动了,折腾了一夜把孩子生在了二十九日,于是皆大欢喜。他丈母娘魏掌柜还特地在初一上寺庙烧了高香还愿。
杜玉清非常高兴,她当姨母了,这是她最亲近的姐妹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她都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于是上街收罗了很多给孩子的衣裳和玩具准备让明茂官带回去。其中有精致的银锁,上面刻着“长命百岁”,下面叮叮当当吊着可爱的小勺、小碗、小筷还有一个;还有虎头鞋,虎头帽等孩子的衣物,这些东西虽说杭州也有,却没有北方做得色彩鲜亮,显得非常活泼。她把一堆玩具买回来后被大家笑话了一通,柳嬷嬷这样经验丰富的人就说,这里许多玩具都是给大孩子玩的,给婉娘这刚出世的孩子玩实在太早了。杜玉清不好意思了。
现在这个社会,一般人家给孩子买个玩具都是个奢侈品,而且这个时候给孩子们的玩具大都和季节和节日相关,比如春节的“花炮”,元宵节的“花灯”,清明的“黄胖”,端午节的“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等,要不是春节,她还不能收罗到这么多的东西,既然给婴儿玩不上,就只能给小学的孩子们玩了。杜玉清由此受到了启发,又给小学的孩子们弄了一些“燕几图”和“九连环”等,很受孩子们喜欢。“燕几图”是一种拼板玩具,它是在古老的“河图洛书”即九宫图上发展出来的“七巧板”。
杜玉清带着明茂官去看了商铺,铺子里现在已经整理清洗干净,面目一新。为感谢耿家辉这个买家的通情达理,张掌柜显示出足够的诚意,不仅把柜台橱柜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留下了许多生活用具,虽然不值什么钱,却让耿家辉减少了许多琐碎的事情。
有了“云裳”的经验,杜玉清和明茂官他们就不用在具体细节上过多探讨,杜玉清准备把这个店交给阿眉来主理,自己只提供一些原则上的意见,比如,“衣裳简劲,彩色柔丽”,她要求这里衣服的式样比杭州的风格要简洁一些,像绣花这样的装饰宜精不宜多,衣服的颜色宜深不宜浅,这不仅是因为这里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不上江南,还因为北方的风沙大,衣服容易脏,绣花多的衣服不容易清洗。而装饰少了就需要在衣裳的款式和合身上做更多的文章,比如省位的运用,皱褶的巧妙等,所以杜玉清打算从杭州调一些管事和熟练的师傅来。
明茂官看过之后十分满意,这两年的锻炼已经把他从原来一个自视甚高却只能纸上谈兵的管事变成了一个自信而务实的掌柜。他提了几个问题,杜玉清显然都有准备,他原来还以为杜玉清会把这里的“云裳”的客户定位在勋贵和官员上,没想到她还是准备面向富裕的百姓和工商阶层。他虽然相信杜玉清的眼光,但还是十分不理解。
杜玉清笑着说:“别看勋贵好像很风光,其实很多人家都是空架子,不要说开国那些勋贵已经所剩无几,就是后来这些勋贵也是起起伏伏,风光不了多少年。本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人却没有想明白,他们得意时穷奢极欲以为这富贵会永远持续下去,又是讲排场,又是妻妾成群的,两三代下来即使没有失势也很快就成空壳了,现在很多人都是靠着借贷过日子。他们来商铺买东西,不知道他们底细的人,还以为他们来是给你面子,觉得无上光荣感激涕零的,还让他们堂而皇之地赊账。然后就陷入怪圈了,你上门要账,他们就会要求继续赊账,不让前面的钱就不给结,于是一个月拖一个月的,这帐就永远结不清了。有的人就更无赖了都推到下面去,管事心情好时给你八个十个的铜子,心情不好砰地在你面前关上门,你都没地方哭去。你说这样的人的生意我们做吗?“
明茂官吓了一跳,还有这种事。怪不得人家都说京城的利高,原来是死帐太多了,看来在京城没有个硬关系在后面靠着,想做起买卖来那是天方夜谭。“那官员呢?他们难道也是如此吗?不怕官声风评吗?”明茂官不甘心地问。京城有六部,那官员人数可海了去了,随便出门就能撞上一个三、四品的官员,那在杭州可就是巡抚、布政使级别的官员,在百姓眼里就像山一样高峻威严的所在了。
“他们也不能太指望了,像我父亲这样的六品文官,一年的俸禄加火耗银加养廉银每年不到三百两银子,这些银子他要养家还要养师爷,你说他一年能花多少钱在衣服上?有些家底的还好,那些出生贫寒的官员呢,你说他们会舍得花几两银子买身衣裳吗?所以,我们还是要面向富裕的百姓和工商阶层,他们不仅有银子,而且钱货两讫干净利落。我打算除了在衣裳的时兴上多下写功夫外,还要对这些客人更好一点,让伙计把客人都当成勋贵一样伺候着,力图让他们从里到外都觉得体面。在京城做出和人不一样的店来。”
杜玉清的一席话把明茂官说的热血沸腾。是啊,工商人士不缺银子,他们缺的是社会地位,缺的是面子。如果真的能把把他们当成勋贵伺候好了,那就不愁生意不兴隆了。
回到杜府,明茂官递给杜玉清两千两银子,至于份子多少,他没有提,他知道杜玉清不会亏待他们就是了。这次杜玉清要在京城开“云裳”其实完全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拉他们入伙,她有经营头脑,为人又大方,作坊那里随便招呼一下,就有一大批人会跟着她走,现在还拉拔着他们入股完全是看在过去的情分和之前合作愉快上。
“还是按老规矩给你们两成份子吧。”杜玉清笑眯眯地说。明茂官却很诧异,怎么只有两成?就这么个铺子怎么会需要一万两作为股本?只见杜玉清不慌不忙地说道:自己和人合作开了一个南北杂货行,想从苏州和杭州等地进最时兴的绸缎布料卖到京城,这两成的份子就包含着这家“云裳”和南北杂货行中绸缎布料部分,明茂官以后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负责把杭州的“凤羽”和“云裳”管好,还要对运到京城的布料给把好关。
一番话把明茂官说得喜出望外,杜玉清这是给他们送钱啊。他们自己有两家织布工坊,她又和苏州秦家的关系很好,他们给“凤羽”和“云裳”的绸缎价格都是最优惠的,他们本身在杭州就有分店,他只要再归拢一下其它地方的货物就可以一起运到京城,后面就没有他什么事了,工作简单但利润却十分丰厚,这太让他意外了,杜玉清一次次的行为,一次次的出手大方都超出了他的预期,他感觉自己肝脑涂地都报答不了杜玉清对他们的恩惠。明茂官哆嗦哆嗦嘴,蹦出一句话来:“那什么,银子够不够?我这里还有些钱,要不也都给你?这里刚开始,也许会用得上。”
杜玉清笑了,“布料既然主要是从杭州走,那里的需要的银子会更多,姐夫的钱还是留着吧,到时候结算不够,少不得姐夫要帮忙先给垫上。”
“没问题,没问题,到时候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給垫上的。”明茂官拍着胸脯保证着,全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无伦次。
杜玉清噗嗤笑了,“不会让你们砸锅卖铁的,不然没锅煮饭了,姐姐可要找我算账了,我可吃不消。”
明茂官不好意思了,杜玉清刚才是明显在开玩笑,自己一慌张却没有听出来。杜玉清即使手头再紧张,自家织布工坊的钱总可以慢一点结算,那不过是左口袋右口袋的事情,不会让点前,更不会让他这么狼狈的。他知道杜玉清现在资产雄厚,除了和他们合作“凤羽”等外,还有其它产业,起码他就了解到叶记商行倒闭后是杜玉清买下了他们家的茶山,甚至可能还不止如此。不过,这都是杜玉清自己的事情,他没法多过问。只要杜玉清和婉娘一直交好下去,她这一声“姐夫”叫得一直这么真心实意,他就心满意足了。
两年前,谁能想到他明茂官能被一个同知小姐真心地当成姐夫对待呢。他很庆幸当初答应了和婉娘的婚事,进而成为了杜玉清的合作伙伴,杜玉清这个人不仅为人厚道,做事也低调,往往出乎意料留有很多后手,要不是这次进京,他不会知道她祖父竟然是朝廷一品武官。难怪即使她父亲出事,他们的“凤羽”和“云裳”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他也学得越发稳重和厚道了。这种特质之前在婉娘身上体现时,他还不以为然。
只要婉娘在店里,客人就特别多,有时顾客买东西少个几文十文的婉娘就做主给抹了去,自己店里没有的东西,她还会向顾客介绍哪家哪家店里的好,甚至亲自把顾客带过去。他有时忍不住劝说她:“你带客人去别家店,客人知道了别家的东西好,下次不来了怎么办?你这不是帮人做生意嘛。再说了,要给杜小姐知道,她心里会不会不舒服?”婉娘却瞪了他一眼说:“你以为杜小姐和你似的小气啊?就是她交代我不要太在意这些零头小利,要保持我原来的风格。能帮衬的多帮衬,要不然我会这么没有分寸嘛?”
明茂官不敢相信她的话,特地去问了杜玉清,没想到她点头说道:“买卖是做不完的,对一个商铺来说口碑才是最重要的,婉娘姐姐这样才是能做大生意的料。‘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生意是长久的事情,这次客人没买东西没关系,只要他们对我们的商铺和人有留下良好印象,下次他想买东西时自然会想起我们来。你就放心吧。”明茂官这才释然了,再也不管婉娘在铺面时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