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 > 第七十九章定难军李家

第七十九章定难军李家

作者:闻香识女人s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由于晚唐之际吐蕃帝国的入侵,陕西两路蕃部生、熟户和汉民杂处。

    光是处理好蕃部蕃民这一件事,就耗费了东京朝廷近百年的经营,但是最后还是引发了党项部落李继迁的割据以及李元昊的立国。

    党项人也好,吐谷浑人也罢,或者是其他的吐蕃人部落,这些渔牧民族风俗相近,而且向来是近蕃人而远汉人。

    因此西北之地往往是一姓部落起兵祸乱,临近的蕃人部落多起兵应和。

    之后北宋建立后,经过一朝又一朝的守臣安抚,沿边的蕃人部落才逐渐归心依附。

    北宋中晚期甚至出现了蕃将家族,比如飞毛腿将军刘光世,他就出身于蕃人大姓,是五代将门出身。

    李继迁能够屡次被宋人击败,屡次逃入地斤泽,还能聚集人心,就在于蕃人的依附性。

    如果东京朝廷能够早一步让蕃人收心,未来未尝不能让西北提前安定下来。

    “既然你心里已经有了谋划,你父亲也同意了,那我也没有什么借口阻拦你。”杨廷璋沉思片刻缓缓问道:“不过你准备走哪条路?”

    “敢叫杨伯父知晓,我在潞州和闾丘从事已经商议过商议。便宜行进的大道都已经被伪汉的石州、晋阳等地阻断,因此只能先从晋州出发,绕道隰州。”

    “嗯,”杨廷璋闻言连连点头,思量片刻敛须道:“那你就是想想从隰州西渡黄河了,而石楼县的渡口临近伪汉石州,听说你带了百余人马随行,这百余人难以掩藏踪迹,分散渡河又恐怕不太安全。”

    “既是如此,我看你这个小子应该是准备从隰州西北的永和关渡河,进入延州,再取道绥州,沿着无定河谷,再转向东北而行。”

    “杨伯父所说的大体不差,不过其中应当是会有些波折,延州乃大周守臣所据,自然是不在考虑范围。这定难军李家和麟州杨家,我等路过的时候少不得被鞠问一番。”

    “岂止是定难军和麟州,即使是延州一地,也少不得蕃部袭扰,显德三年,李彦頵压迫蕃人太甚,导致蕃人围城,多亏救兵及时赶到,否则兵乱之下,延州难免要残破。”

    听着杨廷璋介绍着延州的往事,李守节不由得在心里感叹。

    “如今西北遍地蕃种,而镇守一方的守臣大多是武臣出身,只是因为这些人劳苦功高,才得以领一州之地。其人一旦上任,在民事上贪鄙无能,而又侵刻百姓太甚,就是汉民都不能安抚,何况是风速大异的蕃部。”

    “若是人人都是曹彬那一家里的那般,上马能行军,下马能安民,该多好。曹彬这个时候估计也该得到命令了,话说我是不是该派人通知他到晋州这里募兵,等我归来。”

    定难军李家起家于黄巢起义,在唐廷无力北顾之际发展了起来,又靠着一代又一代的家主审时度势,实力不断强大。

    李家起家的过程,跟大部分的节度使起家过程类似。

    贞观十年,由于吐谷浑与党项的联盟关系出现不谐,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带着部众归附唐朝,拓跋部正式接受唐廷的敕封。

    在开元中,随着吐蕃的势力逐渐增强,西北之地风云再起。

    为了避免吐蕃人的侵扰,党项首领上书唐廷请求内移,被唐廷安置在了灵州与夏州之间。

    之后天宝年间爆发了铁勒部叛乱,唐廷担心党项人心不稳,所以又将党项人再次移至银州之北,夏州以东。

    经过唐廷两次安置后,居庆州的党项人为东山部,以居夏州的为平夏部。

    咸通时,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时占据了宥州,自领刺史。

    拓跋思恭通过立誓讨贼,获得了权知夏绥银节度使。

    之后拓跋思恭领兵讨伐黄巢叛乱,因为屡败屡战,唐廷嘉奖拓跋氏,拓跋思恭正式取得了“夏州节度使”的名号。

    黄巢之乱被平定后,唐廷因廷以拓跋思恭讨贼有大功,加封太子太傅,袭夏国公,复赐姓李。

    从此,夏州拓跋氏自称李氏,辖银、夏、绥、宥四州之地。在后汉时期,定难军李家又获得了静州,成为延州北部的强镇。

    定难军传至第三代李彝昌的时候,牙将高宗益等作乱,李彝昌被杀。

    时李氏族人李仁福为蕃部指挥使,被夏州军吏迎立为帅,李仁福在任上抵抗住了河东节度使部将周德威的进攻,保住了定难军五州的安定。

    在李仁福病殁后,次子李彝超继承了定难军的主帅之位。

    后唐明宗听说后,准备通过移镇的方式,消除定难军的独立性。

    下诏以李彝超为延州留后,而以延帅安从进为夏州留后。后唐朝廷担心李彝超不从命,下诏邠州节度使药彦稠、宫苑使安从益等人率师援送安从进赴镇,果然引起了夏州定难军的反抗。

    在夏州城坚固的城池下,唐军碰了个头破血流,而城外党项部也开始截断唐军粮道,最终唐军无功而返,李彝超守住了定难军的家业。

    在定难节度使李彝超死后,其兄弟李彝殷成为新的定难军节度使,而李彝殷正是未来西夏国主李元昊的高祖父。

    李家自从李彝超开始对东京朝廷毫无顺从之心,更是时不时地暗中联络西北藩镇,暗中反叛朝廷,并且从中获利。

    当今的李家对北汉的效忠程度肯定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如今的延州节度使留后李万全乃是太祖麾下旧将,与我有旧,我与你书信一封,你到延州后,可交给李留后,让他为你斡旋一二。”

    “若是定难军接受了你的借道,你再借道绥州、银州也就安全了不少,如何?”

    李守节起身朝着杨廷璋拱手道:“如此就有劳杨伯父了。”

    “这样我也对得起你这句伯父了,哈哈,你且等着,我去去就来。”说罢,杨廷璋便转入后堂,去准备书信。

    望着杨廷璋的背影,李守节连连感叹:“能够混到节度使一职的人,其身后的人脉真是不容小觑。”

    临近午时,杨廷璋便留了李守节和荆嗣在府上吃饭。

    杨廷璋对于李守节再次来到晋州还是很高兴的,他举着酒杯笑道:“往昔,你说你酒量不行,和符家女儿成婚后,你酒量又如何了?”

    被杨廷璋说及之前的挡酒借口,李守节老脸一红,笑着回道:“杨伯父说笑了不是,但凡是杨伯父,今日我一概饮尽。”

    李守节拍着荆嗣的肩膀,想让荆嗣待会多敬杨廷璋的酒,他用眼睛一个劲的暗示,可惜后者没有理会他的意思,反而是点头道:“某也是,杨节帅的酒,某也不敢推辞。”

    “得,两个人站着进府,得躺着出府。”

    酒过三巡,杨廷璋一手搭在李守节的肩膀上,一手搭在荆嗣的肩膀上,语气微醺地说道:“这大周迟早还是你们这伙少年人的天下,我这把老骨头,只能为你们掠阵了,你们尽管往前冲,剩下的事情都交给我。”

    “是,杨伯父(杨节帅)!”

    杨廷璋听到了想要的回答,绕了半圈又回到了自己的位子,笑着问李守节:“怎么样,符家的小女儿可是合你的心意?”

    “六娘温婉动人,正是小侄心里的良配。”

    杨廷璋微眯着眼睛,似醉未醉地指点道:“那就好,大丈夫既然已经娶妻,那就不要沉迷夫妻闺房之乐,早些把心思放到正事上来。”

    杨廷璋这一番话,倒是让李守节有些惊醒:“难不成杨家在昭义军有间者?应该不会,而且没必要,他在隰州都没有间者,说明此人的进取心不足,不会再潞州派出探子。”

    “再说了,这探子打听什么不好,会打听我沉迷女色?而他又会因为这个还主动暴露了间者的存在,这也太不划算了。因此杨伯父他顶多就是随口一提罢了。”

    其实李守节不知道的是,杨廷璋少年之时,家境一般,因此往往能够识人。

    就像他姐姐当初不愿意嫁给郭威,也是他当面见过郭威后,觉得郭威气度不凡,所以才劝他姐姐答应了郭威的求婚。

    李守节说及符六娘的时候,脸上的笑意盖不住,杨廷璋觉得少年初经人事难免无法自拔,而且回到潞州后,李守节居然在潞州呆了半个月,肯定是天天陪着符氏,在闺房之中磋磨了不少时日。

    因此处于长者的好意,不忍心李守节一直耽于女色,他才出口劝诫,不曾想倒是让李守节多想了一层。

    李守节清醒后,就决定把马蹄铁的事情告诉了杨廷璋。

    他这次被北上没准会被夏州的党项人学过去,还不如提前告诉杨廷璋,让他准备一二。而且技术的传播肯定需要时间的,传入到辽国只可能更晚。

    听着李守节的陈述,杨廷璋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还以为贤侄你……”

    “杨伯父,你说什么?”

    “没什么,不提也罢,稍后你回去的时候,我让工匠前去观摩一下。”

    “好。”

    在杨廷璋府上吃过午饭后,李守节便从杨廷璋的府上离开了,在几名建雄军亲军的护卫下,返回了城外驻地。

    他们这行人准备在晋州补充给养,明日就北上前往隰州,再伺机渡河进入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