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凛冬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凛冬已至。
十一月二十一日,京城内外早就是一片冬季的寂寥。但这份静寂在崇祯二年被打破,冬季寒风的冷冽似乎入骨,令人感到寒意。
因为:建奴兵犯京师。
夜间里,那“嗬嗬”的如同野兽般的嚎叫声似乎能透过雄伟的城墙而来,叫人难以心安,深夜里辗转难免。
家住在崇南坊的陈二娘和丈夫于有金两人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两人的女儿、三岁大的月娘正在熟睡着。小孩子不懂事,白天玩累了就睡觉。
但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在东便门外卖苦力的于有金却是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金哥,我怕!”陈二娘紧紧的抱着丈夫,浑身都在发抖,“奴家白天在胡同口洗衣服时,听胡大娘她们说,鞑子来了会杀人。女子都要受苦,保不住清白。小孩子都要杀掉。呜呜…,月娘这么小!”
于有金也怕,努力的回想着听到的各种信息,声音发颤的宽慰道:“二娘,没事,没事。我听东便门前读报的章秀才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天子守国门。要死我们和皇帝一起死。怕个逑。”
陈二娘还是压抑的哭。
或许,在读书人而言,和皇帝一起死算是荣耀。但是,对小老百姓而言,皇帝太远,没感觉。
两人一起害怕着。肚子饿起来。咕咕的叫着。
家里的日子过的不宽裕,晚饭不多。抗饿的办法就是早点睡觉。这是流传下来的老法子。睡着就不饿。
不知道过了多久,打更的更夫的声音遥遥传来。却是已经五更天。
陈二娘啜泣的道:“我爹娘、兄弟都在城外,不会都叫鞑子祸害了?”
京城以中轴线分宛平、大兴两县。宛平在西。大兴在东。
陈二娘是大兴人,家在城外。今年二十岁,五年前嫁到城里来。
于有金没做声。八成已经没了。
他们这些卖苦力的人,聚拢在一起就是“胡说八道”。但如今消息的来源不是各自口传或者见闻。而是各城门口处的“读报人”。读的是“邸报”。
他们不爱听什么朝政方针,喜欢听时事,喜欢听邸报后的各种消息。
这几日读报的章秀才说:遵化、蓟州、三河等城都教鞑子给屠了。如今鞑子来了,岳父岳母在城外。只怕,只怕…
“咕咕…”
小夫妻俩肚子又饿的叫。陈二娘算算时间,抹着眼泪,贤惠的道:“金哥,奴家起来给做吃的。”
于有金拉着妻子的手阻拦:“二娘,不用。今天我不出工。城门已经封了。没有货物从城外进来。”
“啊?”陈二娘心里发慌。
于有金知道,感同身受。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但鞑子来了,他的活计就越来越少。昨天门就彻底封了。没有活做了。问道:“二娘,家里还有多少米?”
陈二娘大哭道:“没了。没了啊。这几天金哥你拿回的钱少,城里的米价已经涨到一两二钱银子一石…呜呜…”
鞑子就在城外,她一家子是可能死。没有饭吃,是真的要死!
于有金惭愧的低下头。
这时,忽而听到城里的钟声响起来。住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在五更天时的钟声是什么意思:早朝!
而这钟声于百姓而言,基本和公鸡打鸣差不多。夜晚要过去了!新的一天到来。
…
…
且说,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的清晨,当今天子难得一见要早朝。昨天下午建奴兵临城,便有通政司全部传达到。
清晨五点时分,随着午门上悠扬的钟声响起。在午门外的等候上朝的文臣、勋戚们一一的从朝房里出来。
这里额外说一句,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是个狠人,早晨定在早上五点开始,还不耽搁7点钟各衙门上班。而且风雨无阻。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大明朝的衮衮诸公不可能在皇城外喝西北风,挨露水。
午门之外是尚宝司、中书科、六科直房等。大佬们,百官们便是在值房里等候。而这百年来的惯例,各有各的“地盘”。绝不会去错。
这个时候绝不会有官员去串门。大佬们在这个点都很疲倦,没有人有心思和你搞什么勾兑。
文左武右。
文臣之首便是两个阁臣:钱龙锡、成基命。
其后是九卿:吏部天官王永光,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王洽,礼部尚书何如宠,工部尚书张凤翔,刑部尚书乔允升。左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卿康新民,通政使周延儒(以礼部尚书掌通政司事)。
武臣之首枢相:孙承宗、李邦华。
其后便是大明朝的武勋们: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总督京营襄城伯李守锜,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冉兴让,诚意伯刘孔昭,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嘉定伯周奎,左都督田弘遇等。
群臣从午门中而入,过金水桥,并没有如往日早朝一般在承天门前列队等候上朝,而是继续前行,去往皇极殿中。
这是大朝!
皇极殿原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为皇极殿。其功能并非上朝所用,而是为重大的政治事情所准备。如新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在三大节(万寿节、元旦、冬至)接受百官朝贺,并在此赐宴。
作为新进崛起的“红人”,御史原抱奇走在队伍中,在心里揣摩着。通政司明明通知的是早朝,怎么变成大朝?半点消息都没有!
但想想建奴都兵临城下,天子要拜将,恐怕也是正常的。他应当在此事中如何获益?
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在六部队列中同样是一脸的懵逼。作为朝中东林党的大佬,他照样没得到任何的通知。现在都火烧面门,天子还搞这个小把戏?
兵部尚书王洽老朽不堪,满头白发。面无表情的跟着队伍。自兵部和枢密院合流后,他这个坐堂尚书的职权已经被剥夺一空。大小事由孙阁老主持。
皇极殿外丹陛重重。不够格的官员们便在殿外站着。够资格的朝参管们一一进殿,站好。
稍后净鞭三响,王承恩、高时明、方正化、王永祚等大太监们和近臣文震孟、倪元璐、锦衣卫同知董琨等簇拥着崇祯走上丹陛,升座。
在首辅钱龙锡的带头下,百官躬身行礼,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的声音在皇极殿中回荡,崇祯嘴角露出一个讥讽的笑容。
万岁个屁哦!
城外都已经是大军临城。
“众卿平身!”崇祯没有依照惯例让太监们唱礼,而是从御座上站起来,俯身着大明群臣,“朕有旨意…”
凛冬已至。
十一月二十一日,京城内外早就是一片冬季的寂寥。但这份静寂在崇祯二年被打破,冬季寒风的冷冽似乎入骨,令人感到寒意。
因为:建奴兵犯京师。
夜间里,那“嗬嗬”的如同野兽般的嚎叫声似乎能透过雄伟的城墙而来,叫人难以心安,深夜里辗转难免。
家住在崇南坊的陈二娘和丈夫于有金两人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两人的女儿、三岁大的月娘正在熟睡着。小孩子不懂事,白天玩累了就睡觉。
但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在东便门外卖苦力的于有金却是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金哥,我怕!”陈二娘紧紧的抱着丈夫,浑身都在发抖,“奴家白天在胡同口洗衣服时,听胡大娘她们说,鞑子来了会杀人。女子都要受苦,保不住清白。小孩子都要杀掉。呜呜…,月娘这么小!”
于有金也怕,努力的回想着听到的各种信息,声音发颤的宽慰道:“二娘,没事,没事。我听东便门前读报的章秀才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天子守国门。要死我们和皇帝一起死。怕个逑。”
陈二娘还是压抑的哭。
或许,在读书人而言,和皇帝一起死算是荣耀。但是,对小老百姓而言,皇帝太远,没感觉。
两人一起害怕着。肚子饿起来。咕咕的叫着。
家里的日子过的不宽裕,晚饭不多。抗饿的办法就是早点睡觉。这是流传下来的老法子。睡着就不饿。
不知道过了多久,打更的更夫的声音遥遥传来。却是已经五更天。
陈二娘啜泣的道:“我爹娘、兄弟都在城外,不会都叫鞑子祸害了?”
京城以中轴线分宛平、大兴两县。宛平在西。大兴在东。
陈二娘是大兴人,家在城外。今年二十岁,五年前嫁到城里来。
于有金没做声。八成已经没了。
他们这些卖苦力的人,聚拢在一起就是“胡说八道”。但如今消息的来源不是各自口传或者见闻。而是各城门口处的“读报人”。读的是“邸报”。
他们不爱听什么朝政方针,喜欢听时事,喜欢听邸报后的各种消息。
这几日读报的章秀才说:遵化、蓟州、三河等城都教鞑子给屠了。如今鞑子来了,岳父岳母在城外。只怕,只怕…
“咕咕…”
小夫妻俩肚子又饿的叫。陈二娘算算时间,抹着眼泪,贤惠的道:“金哥,奴家起来给做吃的。”
于有金拉着妻子的手阻拦:“二娘,不用。今天我不出工。城门已经封了。没有货物从城外进来。”
“啊?”陈二娘心里发慌。
于有金知道,感同身受。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但鞑子来了,他的活计就越来越少。昨天门就彻底封了。没有活做了。问道:“二娘,家里还有多少米?”
陈二娘大哭道:“没了。没了啊。这几天金哥你拿回的钱少,城里的米价已经涨到一两二钱银子一石…呜呜…”
鞑子就在城外,她一家子是可能死。没有饭吃,是真的要死!
于有金惭愧的低下头。
这时,忽而听到城里的钟声响起来。住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在五更天时的钟声是什么意思:早朝!
而这钟声于百姓而言,基本和公鸡打鸣差不多。夜晚要过去了!新的一天到来。
…
…
且说,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的清晨,当今天子难得一见要早朝。昨天下午建奴兵临城,便有通政司全部传达到。
清晨五点时分,随着午门上悠扬的钟声响起。在午门外的等候上朝的文臣、勋戚们一一的从朝房里出来。
这里额外说一句,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是个狠人,早晨定在早上五点开始,还不耽搁7点钟各衙门上班。而且风雨无阻。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大明朝的衮衮诸公不可能在皇城外喝西北风,挨露水。
午门之外是尚宝司、中书科、六科直房等。大佬们,百官们便是在值房里等候。而这百年来的惯例,各有各的“地盘”。绝不会去错。
这个时候绝不会有官员去串门。大佬们在这个点都很疲倦,没有人有心思和你搞什么勾兑。
文左武右。
文臣之首便是两个阁臣:钱龙锡、成基命。
其后是九卿:吏部天官王永光,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王洽,礼部尚书何如宠,工部尚书张凤翔,刑部尚书乔允升。左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卿康新民,通政使周延儒(以礼部尚书掌通政司事)。
武臣之首枢相:孙承宗、李邦华。
其后便是大明朝的武勋们: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总督京营襄城伯李守锜,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冉兴让,诚意伯刘孔昭,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嘉定伯周奎,左都督田弘遇等。
群臣从午门中而入,过金水桥,并没有如往日早朝一般在承天门前列队等候上朝,而是继续前行,去往皇极殿中。
这是大朝!
皇极殿原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为皇极殿。其功能并非上朝所用,而是为重大的政治事情所准备。如新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在三大节(万寿节、元旦、冬至)接受百官朝贺,并在此赐宴。
作为新进崛起的“红人”,御史原抱奇走在队伍中,在心里揣摩着。通政司明明通知的是早朝,怎么变成大朝?半点消息都没有!
但想想建奴都兵临城下,天子要拜将,恐怕也是正常的。他应当在此事中如何获益?
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在六部队列中同样是一脸的懵逼。作为朝中东林党的大佬,他照样没得到任何的通知。现在都火烧面门,天子还搞这个小把戏?
兵部尚书王洽老朽不堪,满头白发。面无表情的跟着队伍。自兵部和枢密院合流后,他这个坐堂尚书的职权已经被剥夺一空。大小事由孙阁老主持。
皇极殿外丹陛重重。不够格的官员们便在殿外站着。够资格的朝参管们一一进殿,站好。
稍后净鞭三响,王承恩、高时明、方正化、王永祚等大太监们和近臣文震孟、倪元璐、锦衣卫同知董琨等簇拥着崇祯走上丹陛,升座。
在首辅钱龙锡的带头下,百官躬身行礼,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的声音在皇极殿中回荡,崇祯嘴角露出一个讥讽的笑容。
万岁个屁哦!
城外都已经是大军临城。
“众卿平身!”崇祯没有依照惯例让太监们唱礼,而是从御座上站起来,俯身着大明群臣,“朕有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