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 汴梁城内大戏开幕了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些学子们看完这出戏,现在想来,正如戏中所述,当年那些进谏福康公主夜闯宫门的御史并没有错,哪怕她是仁宗的长女,也不能破坏这个规矩。可是,他司马光真是闲的蛋疼了,揪住一个泼妇的话,捕风捉影,一个公主和一个太监又能有什么私情呢?
这五日当中,有的人甚至连续看了五场戏,场场不落。
汴梁城的百姓也同样是如此。
第二天,是围了六成,之后的五天直接围了十层还要往上。
担心出现意外发生,赵煦专门指示杨畏派人到现场维持秩序,其实,蔡道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已经派了人在暗中留意。当然,如果有官面上的人出面的话,更加能震慑住那些宵小之徒。
不过,对于那些仍然没有看到第一幕戏的老百姓来说,也有好消息,因为,在第七天落幕之后,保育院戏院的院主当众宣布,在汴梁城内外城,城门附近将有十几个戏班子同时开演公主与太监这出戏。
汴梁城本身就城门众多,为了防止明日找不到地方,当天下午,就有好事者寻遍了全城,找到了这些新开张的新式剧院。
就在七日之后,第二出大戏开幕了。
登州阿云。
这一次,皇帝和太后并没有来观看这第二出戏,因为他们在就已经看过了剧本。虽然事情还是牵扯到了先皇,不过,这出戏平铺直叙,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所以,宫中的人也就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不过,有一个人在拿到剧本之后,便在宫中可劲地折腾起来。
这个人就是柔美帝姬,她支使着自己宫中的宫女和太监,让他们排演这出戏,好让自己也过一过戏瘾。之后,十公主柔惠帝姬也来凑热闹。
两个小家伙把自己手下人折腾的够呛,后来,朱太后实在是看不过眼了,专门从宫外请了一个年老的戏子替两位公主指导她们的手下,这才让这些小宫女和小太监们的演戏生涯步入了正轨。没想到,从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们之后还真成了宫中的第一支专供贵人们看戏的戏班子。这也就避免了皇帝和太后再出宫,这种事做一两次,外官不会说什么,可次数多了的话,御史们可就不会继续沉默了。而且,这对于非正常上位的朱太后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个问题。
这个案子如今在汴梁城,甚至是在整个大宋朝,已经算是家喻户晓了。不过,因为当年保守派不遗余力的替司马光辩诬,所以,民间关于这个案子的传闻很多,众说纷纭,孰对孰错根本就说不清楚,可真正知道这个案子真实情况的百姓却是非常少的。
大戏开幕之后,当百姓们看到这出戏真正的详情之后,心中都明白了,阿云的伯父将在还在孝期里的孤女卖给了那个丑陋的屠户,一方面是贪那个屠夫的彩礼,一方面也是想贪占孤女阿云家的财产。
这里面着重描述的官员只有登州知州许遵一个人,虽然最终这个案子闹到了朝堂之上,可最终,阿云的结局,宋神宗还是维持了许遵的判决。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戏虽然到此为止,可高潮并未演出来,在联系之前的公主与太监那出戏,就猜到好戏还在后面呢!
果然,七日后,第三幕开锣,贡举考题中都没有牵扯出来的陈世儒弑母案,终于呈现在百姓的面前。
当然,大戏的名字是铁钉奇案,整出戏有三个人并没有变更名字,除了陈世儒本人的名字和他其妻子的姓氏都没有被改变以外,整出戏的历史背景改成了大唐,而戏中的人物也都改成了名字。
这个在当时轰动大宋朝官场的惊天答案,虽然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在民间却只是传闻,这毕竟是文人的一个桩丑事,朝廷和文官们自然不希望百姓知道这个案子的详情。
保育院每上演一出新戏,都会贴出告示,在告示中大致描述一下新戏的剧情。
于是,第三出戏出戏开锣当日,保育院戏院内外几乎都被挤爆了。
在前一日,当告示贴出来的时候,有不少得到这个消息的御史纷纷上书弹劾保育院戏院,可赵煦却选择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
因此,新剧才能照常开幕。
话说,这些上书的御史也是不长长脑子,其实,谁都知道保育院戏院背后的黑手就是赵煦本人,虽然剧本并不是他所写,可是,如果官家不允许的话,戏院根本就敢排练这出戏。
铁钉奇案,远远要比登州阿云案复杂很多。因而,整出戏从上午一直演到了日落才结束,可演的人用心,看得人会心,一点也没有累得的感觉。
不过,第二天,为了照顾到那些还没有看过新戏的顾客,保育院戏院推出了一项新的规定,新剧上映,每位顾客不得连续观看,真想看的,可以第三天再来。
铁钉奇案这出戏,相较于前两出戏,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戏的末尾用一句名人名言表现出了剧本主人对于此案的倾向。
当初,铁钉奇案,李氏被判斩首是没有争议的,不过,关于陈世儒该不该被牵连进此案,该不该判斩刑,争议非常大。
即便是李氏,也有不少人在背后运作此事。而在戏中唯一出场的就是司马光的嗣子,也是第三个没有被改变名字的人,他就是司马康。一方面,满口仁义道德的司马光在得知这个案子之后,既没有对任何一方的观点表过态度,也没有站出来用仁义忠孝向皇帝进谏过。
可是,他嗣子却在背后为营救陈世儒夫妻奔波。
因此,在戏的最后,无人的戏台上,想起了一个老生的唱词:
忠孝仁义随他掌握,贫民百姓、北方文臣世家、皇室的女儿,却是不同的待遇和结局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第七天,当这出大戏落幕的时候,最后一句唱词一出,剧院当中居然有一位老者当场吐血。(未完待续)
这些学子们看完这出戏,现在想来,正如戏中所述,当年那些进谏福康公主夜闯宫门的御史并没有错,哪怕她是仁宗的长女,也不能破坏这个规矩。可是,他司马光真是闲的蛋疼了,揪住一个泼妇的话,捕风捉影,一个公主和一个太监又能有什么私情呢?
这五日当中,有的人甚至连续看了五场戏,场场不落。
汴梁城的百姓也同样是如此。
第二天,是围了六成,之后的五天直接围了十层还要往上。
担心出现意外发生,赵煦专门指示杨畏派人到现场维持秩序,其实,蔡道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已经派了人在暗中留意。当然,如果有官面上的人出面的话,更加能震慑住那些宵小之徒。
不过,对于那些仍然没有看到第一幕戏的老百姓来说,也有好消息,因为,在第七天落幕之后,保育院戏院的院主当众宣布,在汴梁城内外城,城门附近将有十几个戏班子同时开演公主与太监这出戏。
汴梁城本身就城门众多,为了防止明日找不到地方,当天下午,就有好事者寻遍了全城,找到了这些新开张的新式剧院。
就在七日之后,第二出大戏开幕了。
登州阿云。
这一次,皇帝和太后并没有来观看这第二出戏,因为他们在就已经看过了剧本。虽然事情还是牵扯到了先皇,不过,这出戏平铺直叙,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所以,宫中的人也就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不过,有一个人在拿到剧本之后,便在宫中可劲地折腾起来。
这个人就是柔美帝姬,她支使着自己宫中的宫女和太监,让他们排演这出戏,好让自己也过一过戏瘾。之后,十公主柔惠帝姬也来凑热闹。
两个小家伙把自己手下人折腾的够呛,后来,朱太后实在是看不过眼了,专门从宫外请了一个年老的戏子替两位公主指导她们的手下,这才让这些小宫女和小太监们的演戏生涯步入了正轨。没想到,从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们之后还真成了宫中的第一支专供贵人们看戏的戏班子。这也就避免了皇帝和太后再出宫,这种事做一两次,外官不会说什么,可次数多了的话,御史们可就不会继续沉默了。而且,这对于非正常上位的朱太后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一个问题。
这个案子如今在汴梁城,甚至是在整个大宋朝,已经算是家喻户晓了。不过,因为当年保守派不遗余力的替司马光辩诬,所以,民间关于这个案子的传闻很多,众说纷纭,孰对孰错根本就说不清楚,可真正知道这个案子真实情况的百姓却是非常少的。
大戏开幕之后,当百姓们看到这出戏真正的详情之后,心中都明白了,阿云的伯父将在还在孝期里的孤女卖给了那个丑陋的屠户,一方面是贪那个屠夫的彩礼,一方面也是想贪占孤女阿云家的财产。
这里面着重描述的官员只有登州知州许遵一个人,虽然最终这个案子闹到了朝堂之上,可最终,阿云的结局,宋神宗还是维持了许遵的判决。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戏虽然到此为止,可高潮并未演出来,在联系之前的公主与太监那出戏,就猜到好戏还在后面呢!
果然,七日后,第三幕开锣,贡举考题中都没有牵扯出来的陈世儒弑母案,终于呈现在百姓的面前。
当然,大戏的名字是铁钉奇案,整出戏有三个人并没有变更名字,除了陈世儒本人的名字和他其妻子的姓氏都没有被改变以外,整出戏的历史背景改成了大唐,而戏中的人物也都改成了名字。
这个在当时轰动大宋朝官场的惊天答案,虽然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但是,在民间却只是传闻,这毕竟是文人的一个桩丑事,朝廷和文官们自然不希望百姓知道这个案子的详情。
保育院每上演一出新戏,都会贴出告示,在告示中大致描述一下新戏的剧情。
于是,第三出戏出戏开锣当日,保育院戏院内外几乎都被挤爆了。
在前一日,当告示贴出来的时候,有不少得到这个消息的御史纷纷上书弹劾保育院戏院,可赵煦却选择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
因此,新剧才能照常开幕。
话说,这些上书的御史也是不长长脑子,其实,谁都知道保育院戏院背后的黑手就是赵煦本人,虽然剧本并不是他所写,可是,如果官家不允许的话,戏院根本就敢排练这出戏。
铁钉奇案,远远要比登州阿云案复杂很多。因而,整出戏从上午一直演到了日落才结束,可演的人用心,看得人会心,一点也没有累得的感觉。
不过,第二天,为了照顾到那些还没有看过新戏的顾客,保育院戏院推出了一项新的规定,新剧上映,每位顾客不得连续观看,真想看的,可以第三天再来。
铁钉奇案这出戏,相较于前两出戏,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戏的末尾用一句名人名言表现出了剧本主人对于此案的倾向。
当初,铁钉奇案,李氏被判斩首是没有争议的,不过,关于陈世儒该不该被牵连进此案,该不该判斩刑,争议非常大。
即便是李氏,也有不少人在背后运作此事。而在戏中唯一出场的就是司马光的嗣子,也是第三个没有被改变名字的人,他就是司马康。一方面,满口仁义道德的司马光在得知这个案子之后,既没有对任何一方的观点表过态度,也没有站出来用仁义忠孝向皇帝进谏过。
可是,他嗣子却在背后为营救陈世儒夫妻奔波。
因此,在戏的最后,无人的戏台上,想起了一个老生的唱词:
忠孝仁义随他掌握,贫民百姓、北方文臣世家、皇室的女儿,却是不同的待遇和结局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第七天,当这出大戏落幕的时候,最后一句唱词一出,剧院当中居然有一位老者当场吐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