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奸臣世家 > 第002 圣旨到

第002 圣旨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间先倒回到元丰四年十月,随着五路大军的不断推进,前方捷报频传。

    可此时,大宋国东京汴梁城,皇宫内宋神宗今日无心上朝,一个人呆在文德殿中,却总是坐卧不宁,他既希望前方能够很快传来攻克灵州的捷报,又担心,如果前方大败,大宋在周围诸国之中便会威望大失,自己的威信也会降到自登基以来的最低点。

    因为,前方传来的并不都是好消息。环庆路和泾原路两路大军主将不和,被自己寄予厚望的高遵裕依仗着自己授予的权利,掳夺了刘昌祚的兵权。

    至于到底是谁的过错,宋神宗毕竟身处后方,无法得知孰是孰非。可是,无论如何阵前换将都是兵家大忌,高遵裕这么做都有欠考虑,不过,谁让他是自己钦点的统帅,现在也只能够硬着头皮相信自己的判断。

    现在已经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粮草转运困难,五路兵马,除了熙和路李宪部以外,其他四路大军都有些粮草不济的征兆。

    这让宋神宗如何能够安心。

    “得一呀!”宋神宗先把烦恼放到一边,坐下来问问心神,向旁边问道。

    “奴婢在!”宋神宗最宠信的大太监石得一一直侍立在殿外,一听到官家召唤,连忙快步进入宫殿,躬身施礼,应声回答道。

    “佣儿在干什么?”

    生得儿子是挺多,但是现在活在世上的就只有第六子赵佣和第八子赵佖,而臭名昭著的赵佶要在明年才会出生。可惜的是,赵佖自幼患有盲疾。所以,宋神宗自然把自己所有的关爱都放在了赵佣的身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期望也越来越高。

    “回官家,奴婢听说,殿下他一个时辰之前还在皇后那里读书,想必现在应该还在!”石得一自然知道官家的心思,所以,他自然对赵佣的动向格外的关注。

    “这怎么行,佣儿现在年纪还小,应该多多休息才是。传命下去,让佣儿速速回寝宫休息,你吩咐御膳房多做点补身子的羹汤给佣儿送去。”时值中午,宋神宗不禁皱了皱眉头,他现在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又如何能不关心赵佣呢?说到底,向皇后不是佣儿的亲生母亲,照顾起来恐怕不是太精心。

    “诺!奴婢这就立即去办。”石得一答应一声,吩咐在一旁伺候的心腹太监,要立刻将皇上的吩咐落实到位。

    “佣儿就快过生日了吧!”

    “是的!陛下,转了年殿下已经6岁了。”

    “哦,也该给佣儿找几个师傅了!王公他还是不肯回京吗?”宋神宗的思维有些跳,刚说到给赵佣找几个师傅,却又突然问道王安石的情况。

    王安石的确是德高望重,但是他并不适合担任赵佣的老师,这一点恐怕皇上自己也清楚。

    “是的,官家。”

    “唉!不愧是拗相公啊!还是那么倔!”正值大战,宋神宗需要一个顶梁柱在京中镇守,司马光那些人写写书还行,治理国事就算了。

    说这话,自然是宋神宗在吐槽,石得一当然不敢接这个茬。

    一主一仆沉默了一会儿。

    石得一率先开口说道:“官家,奴婢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宋神宗意外地看了一眼石得一,有些奇怪这个奴婢平时并不会多说话,怎么今天转性子了:“说!”

    “殿下平时读书非常用功,就是奴婢看着一个人孤单了些!”石得一低着头说完这句话,额头上都隐隐冒出了冷汗。

    “是呀!”宋神宗深深地看了一眼石得一,没有再理他,像是自言自语道:“是该给佣儿找些伴了。”自己小时候和众多兄弟在一起读书的场景历历在目,可惜的是,现在能读书的儿子却只有一个。

    坐在榻上静静地思索了好一阵,宋神宗突然问道:“王公的女婿可在京中!”

    王安石所生三女,一女早夭,一女嫁给了吴安持,一女嫁给了蔡卞。吴安持的父亲吴充并不支持王安石变法,而蔡卞能做王安石的女婿,是因为他在江阴县上大力推行青苗法,这才得到王安石赏识,所以宋神宗肯定问的是蔡卞。

    “是的!官家,蔡氏兄弟都在京城,蔡卞现任侍御史,其兄蔡京现任起居郎,不过,现在正在出使辽国。”王安石的女婿吗,自然是掌管着皇城司石得一重点关注的对象。

    “哦!是吗?这兄弟两个字倒是写得非常好!拟旨,着调任侍御史蔡卞为起居舍人兼侍讲,起居郎蔡京回国后亦调任起居舍人。对了,你顺便打听一下,将在京的五品以上大臣家中,凡是和佣儿年龄相差不多的子弟的品性搜集一下,送到我这里。”

    皇族中也有不少和赵佣同龄的,可是,宋神宗就这么一个儿子,把他放到那些心怀叵测的皇族身边,能放心吗?所以,打算多召集一些大臣的儿孙。

    伴读,就是这些孩子将来的工作,别看现在无品无级,但如果消息一传出,不知多少人打破脑袋想要获得一个位置。

    “诺!不过,陛下,我这里听到一个有趣的传闻,不知……”石得一刚想把官家的吩咐交代给手下人去办,突然想到什么,便说道。

    “说!”宋神宗有些诧异,怎么感觉石得一今天有些跳,这不像他平时的为人啊!不过,他并没有反对,而是闭目静静地等着,想听听这个传闻究竟有多有趣,能让石得一想方设法把它传到官家的耳中。

    “官家,您不知是否还记得,蔡卞的二儿子?”

    “嗯!就是那个比佣儿早生三天的孩子,他还活着?”宋神宗思索了一下,这孩子他还真记得。

    主要是这孩子的身份太特殊,更何况他是满朝大臣子孙当中和赵佣生辰最接近的一个,还记得打小亲自抱过他。不过,那孩子生下来身体不好,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消息,以为那孩子夭折了。

    “陛下,您的记性真好,隔了那么久都还记得!”石得一还没忘了拍拍马屁。

    咳!宋神宗轻咳一声,石得一立刻不再说废话:“这传闻,还是勾当泉州市舶司的赵忠传回来的。那孩子……”

    这个孩子自然就是蔡道,石得一把他在兴化军的所作所为说了一遍,即便石得一没有添油加醋,但是传闻经过口口传递,肯定会有实施的地方。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足够引起宋神宗足够的关注了。

    宋神宗这才明白,难怪今天石得一胆子这么大,原来是听他刚才问起蔡卞的事,这才将这个传闻告诉自己。传闻毕竟是传闻,可如果事实能够达到传闻的一半,那么,这个孩子即便不能给自己提供多少帮助,将来也会是佣儿的好助手。听石得一说完,他来来回回在大殿中踱了半天步子。

    “石得一,立刻宣狄卿家马上来见朕。”宋神宗打定主意。

    狄卿家指的是狄青的次子——狄咏,大宋朝著名的帅锅,也就是后来宋哲宗所说得‘人样子’,要知道,宋哲宗继位的时候,那时的狄咏已经是大叔了。

    “诺!”石得一答应一声,躬身施完礼,马上来到文德殿外,一面吩咐人将狄咏招来,一面吩咐皇城司的人立即去搜集大臣子侄的资料。

    作为东头供奉官,狄咏这些年一直在皇宫内当值,自然来得很快。

    狄咏进入文德殿,跪下行礼。

    宋神宗坐在榻上,挥手示意狄咏起身,说道:“狄卿家,有件事你马上去办。”他显然石得一将蔡道大致的情况一说,不等狄咏回复,就吩咐道:“第一、安排妥当人,到兴化军蔡家传圣旨,加封蔡京、蔡卞之母为三品淑人。第二、将那个孩子平安的带回京城。”

    “诺!”听官家吩咐完,狄咏答应一声,可是看他的眼神充满了疑惑。为了这么一个小孩子,官家犯得上这么大张旗鼓吗?

    “怎么,狄卿家,你是不是心中疑惑,想问那个孩子值得朕这个天子这么做吗?”宋神宗看出来狄咏的困惑,笑着说道,“其他事情先不说,单单就是兴化军两季粮食大熟这件事,如果能有传闻一半的产量。这就是祥瑞啊!还是兴化军知州晓事,没有过份拔高这件事。所以说,这孩子如果真是运财童子的话,大费周章地把他带回京城,就非常值得!”

    是呀,一亩地能够提高一倍的产量,就能够养活多少人。传闻中一亩六石、十石的产量虽然不可信,但是,这要都是真得呢?狄咏完全无法想象,也难怪官家这么重视,我家要是有个这么个金宝宝,也得当祖宗一样供起来。

    “狄卿家,一定要安排些稳妥的人,毕竟那孩子还是太小了。不过,让他们尽快出发,争取正月里就赶回来。当然,一切以那个孩子的身体为重。”宋神宗不放心,又着重嘱咐了一遍。

    “诺!”狄咏答应一声,刚要转身离开,就听到那个大太监说的话,不得不停下来。

    石得一走到宋神宗近前,低声问道:“官家,是不是派个文官稳妥些?毕竟这是传达圣旨!”

    “嗯!”宋神宗也知道这么做不是很妥当,思索了几分钟,还是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派文官的话,太耽误时间了!文官们要是硬顶着,那宣读旨意这件事,就交给兴化军知州,事急从权吧!”

    的确,要在正月里赶回来,从今天算起,也只有将将两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回程的时候,又要照顾那个孩子的身体所以,从京城出发就得夜以继日的赶路。可如果带个文官上路,那这差事无论如何都完不成。可为什么官家要这么召集呢?狄咏将这个疑问藏在心里,唱了个肥喏,转身离开了文德殿。

    于是,当天下午,狄咏让自己的亲侄子,狄府的第三代,他大哥狄谘的二子——狄安,带着禁军中九个好手骑着快马离京。

    第二天,蔡卞在京城的府邸门外张灯结彩,门里门外好不热闹。中书舍人虽然只是五品官,但那可是天子近臣,平日里起草诏书,自然就能接触很多国家机密大事。只是,这个蔡府的人不知道,远在老家孝慈里的三公子,让老爷和夫人厌恶的蔡道就要进京了

    ……

    转回孝慈里蔡府,一个月之后,临近过年,整个孝慈里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此时天色尚早,可蔡道却完全没有一点睡意。

    并不是因为刚才那个噩梦的影响,而是腊八之后,瓢泼的大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从那天前,他就一直觉得有些心绪不宁,总感觉像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似得,可研究了几天,连点头绪都理不出来。

    走到屋子角落里,那里摆着一个蜂窝煤炉子,炉子上放着一个大铁壶,壶嘴上微微飘出一些白色的蒸汽。

    提起大铁壶,走到桌边,拿出茶叶,冲了一壶淡淡的清茶。

    就这么坐下,一手扶着下巴靠在桌子边,一手品着甘甜的清茶,放空整个大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念,就是默默地望着窗外的月亮……

    “菘菜绿,甘蔗甜,稻穗压折腰,茶花香远山”

    “虾儿大,兔儿圆,鸭儿浮满溪,家里过丰年”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窗外传来了整齐而清脆的童谣声

    日出东方,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祖逖励志恢复中原的故事。

    可是,眼前的这些男孩女孩们更加勤劳。公鸡还未报晓,他们和她们便忙碌了起来。

    宅院之中有一大片空地,收拾得非常平整,上面铺着一层细细的沙子。这些孩子们来到院落中这片空地上,大部分都很自觉得按照自己平日的位置站好,里面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站在原地哆哆嗦嗦,看着周围同伴们熟练的样子,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蔡道即便身为穿越者,因为年龄太小,能做的,也就只能身体力行,去改变身边的人。眼前的这些孩子就是他从海里一条一条救活的小鱼。

    咚……咚,三下轻轻地敲门声响起。

    紧接着,门外传来了问安的声音,“少爷,您醒了吗?”

    “醒了,早饭都准备好了吗?”蔡道放下茶杯,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回答道。

    “少爷,辰……辰时,饺子就……就下锅。”说道吃的,另外一个说话结结巴巴的应道,一说到吃得,声音中立刻能听出一股子兴奋劲。

    “知道了,你们把洗漱的东西放在门外就行了,我待会再出去!”还有两刻的时间,蔡道并不着急,打算在自己的房间里锻炼锻炼身体。

    “是,少爷!”门外两人齐声应道,不过,蔡道知道这两个憨货并没有离开。

    外面那两个家伙就是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救下来的头两个孩子。

    说话结巴的是四管家蔡喜的大孙子——蔡篮。

    头一胎孩子,凡是做父母都非常珍视,蔡篮他爹娘也不例外。可是,随着年龄见长,等到了三岁以后,大家赫然发现,这个孩子居然有些痴傻,三岁了还不会说话,嘴角经常流着口水傻笑。

    蔡喜的大儿子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花了大价钱,悄悄地请了一个外乡知名的大夫。可那个大夫看过以后,连钱都没有收,直接摇头走人。

    在古代,天生的傻子即便它是个病,可是根本就无药可医。于是,蔡篮他爹就想偷偷把他给淹死。毕竟,谁家生个傻子也不是件光彩的事,还浪费粮食。

    这时,刚赶上蔡喜带着蔡道回到家乡。一岁的蔡道人小,却从蔡篮他爹古怪的神色中猜到了这个情况,见了蔡篮就一直死抱着他的大腿不放。

    于是三岁大的蔡篮就成了一岁大的蔡道的第一个跟班。

    现代人都知道,小孩子痴傻,不是发烧引起的脑膜炎,就很有可能是孩子的遗传问题。而蔡喜的大儿子娶得恰恰就是他的亲表妹。起先,蔡道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幸好在后来,蔡道发现蔡篮并不真是个低智商儿童,他只是得了一种这个时代人无法理解的病。用后世的话来讲,他得了先天性的自闭症。

    前世,蔡道并不是心里医生或者博士什么的,只是个小职员而已。可是,他这个人有一个小特点,就是有事没事特别爱瞎琢磨,爱瞎鼓捣一些东西。再加上,亲戚家里就有孩子恰好得了这种病,所以,他恰巧知道一些无需药物的治疗方法。

    经过三四年的朝夕相处,在蔡道的引导下,蔡篮居然真得无药而愈了。

    除了说话有些结巴,反应比一般人有些慢以外,基本上算个正常人。当然,前提必须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如果遇到陌生人,蔡篮还是会陷入自我封闭当中。虽然有这么多缺点,可蔡篮还是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优点,八岁的孩子现在长得像是一头小熊一般,又高又壮,力气大得都顶得上一个成年人了。

    蔡篮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特别喜欢吃菘菜,只要有菘菜,居然能连肉都不顾了。

    至于另外一个,还是蔡喜那个倒霉的大儿子。这一回,他生得第二个儿子是个早产儿,生下来跟个小老鼠一样。要搁以往,眼看着就养不活了。

    还是蔡道出面把小蔡板救了下来,他娘早产伤了身子,奶水不足,最终靠着家里羊奶把他救活了。

    这小子打小就贪吃,好似饿死鬼脱胎一般,逮着机会就跑到厨房里偷吃。他比蔡篮聪明,有那么点鬼机灵。不过,在蔡道面前,经常弄巧成拙。

    后来听说,四管家蔡喜的大儿子本身就对自己的这门婚事不满意,又接连生了两个‘歪瓜裂枣’,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这两年是音讯全无。两个孩子他娘本身早产就身子弱,一气之下翻过年来就病死了。

    至于这两个小跟班的名字都是他爷爷给起的。

    说起来,蔡府好歹是书香门第,能当上管家的人,一般肯定都是识文断字的。可蔡喜这老家伙偏偏就是例外。

    幸好,蔡道在家里就他身份最高,就没人敢给他取小名。反正,也没有长辈人管,他就自称‘蔡道’,把后世的名字安到了头上。

    就这么,老蔡喜就给两个小孙子起了蔡篮和蔡板这两个名字,至于为什么?菜刀、菜板和菜篮,多相配啊!

    元丰四年十二月,再过过半个月,蔡道即将满五岁。

    每月到了这个日子,蔡府都会包很多饺子,这些南方长大的孩子生生让蔡道养成了爱吃饺子的习惯。

    要知道,在南方想要获得面粉可是相当的不容易,这还是蔡道在他那试验田里试种了一季冬小麦,才得了几百斤面粉。可惜,福建这地方,很多那见到大雪,没有雪水的滋润,种出来的小麦产量还凑活,就是磨出的面粉吃起来总是差了些味道,没什么劲道。

    孩子们做完早课,蔡道和他们聚集在餐厅里,饺子还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吃,才够味。

    正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刚出锅,准备稍微凉一下就端给孩子们的时候,蔡府的大门外传来了蔡老六那破锣嗓子的通报声。

    “圣旨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