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剑拔弩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周五上架,希望大家支持。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功夫到了公元390年秋。
往年正是游牧部落仗着膘肥马壮,出去打仗、掠夺的时候。
眼下北魏、铁弗部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局势到了剑拔弩张之地步。
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双方立马会打得你死我活。
夜空如洗,月朗星稀,代来城内,刘卫辰正跟两个儿子商量如何攻占盛乐,消灭北魏。
“父汗,我部共四万八千骑兵,除去留守应急者外,其余三万五千骑已集结到位,只等下令出发。”
听完刘直力汇报完军力部署,大单于刘卫辰低头沉思了半晌,眯着眼睛望着账外夜幕,声音悠悠。
“此战事关铁弗部前途命运,不得有丝毫疏忽,除了本部兵马调动外,其余各盟友可都联络好了?”
不知怎的,事到临头他心中忽然有些惴惴不安,对攻魏一事犹豫起来。
在他看来,此战关键旨在盟友配合上,不然仅凭铁弗部很难击败北魏。
“特别是河西、柔然,一个是铁弗部大后方,另一个则是北魏后方。”
“若得二者相助,不但让朔方无忧,还能对北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父汗务忧,数月来儿臣奔波于河西、漠北、关中、河东诸地,先后与卫朔、姚苌、慕容冲等达成盟约。”
“柔然可汗愿意出兵与我部南北夹击北魏,至于河西则表示愿与朔方继续保持友好往来。”
“姚苌因受苻登牵制,而无暇北顾,但也对攻魏举动表示理解。”
“而慕容冲虽不敢联合出兵,却愿意在雁门关一带陈兵示威,以牵制北魏。”
听了长子刘右代地所言,刘卫辰脸上才挤出一丝笑容,让他对战胜北魏又多了几分信心。
他兴奋地拿起马鞭,很有气势地在空中挥舞一下,用鞭子软梢指了指刘右代地,满口夸奖。
“好,邦交搞得不错,若此战胜利,当给你记一大功。”
刘卫辰先夸奖了一番刘右代地,不等对方有所回应,忽然话头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他直勾勾地盯着刘右代地问:“你如何保证河西军不会趁我军北上时,出兵袭击朔方?”
“尔等须知,当铁弗部主力北上与魏国决战时,朔方极度空虚。”
“而河西与朔方又仅有一河之隔,谁能保证河西军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对岸按兵不动?”
原本刘右代地脸上还挂着得意笑容,如今随着刘卫辰一句句反问,笑容渐渐敛去,最后竟手足无措起来。
一看儿子这幅模样,刘卫辰不由失望万分,他平生最得意处,就是靠着狡诈与无耻,在前秦、代间左右逢源。
谁知到头来眼前俩儿子竟都没继承其中一分,会天真地把一纸盟书当成金科玉律,奉为圭臬。
想到这儿,刘卫辰又想起了在河西做人质的刘勃勃,全家唯这个三子有几分当年他的风范。
“老大,你把出使河西期间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告诉为父,不可有一丝遗漏。”
“遵命。”刘右代地擦擦额头汗水,开始尽力回想起河西之行。
“一开始河西确有意出兵,但儿子担心其行假途灭虢之计,遂拒绝了对方。”
“为了安抚河西,孩儿按照父汗吩咐,将三弟留在河西做人质。”
“临走前,孩儿还再三叮嘱三弟,只要河西稍有风吹草动,立即密信送回朔方。”
“近来三弟的确送来不少信息,其中就有河西军调动部署。”
“据密探侦查,河西军主力依旧云集在南边,对南凉、后凉、西秦三国保持警戒。”
“至于说东边黄河沿岸,其兵力未有任何变化,足见河西暂时没有东渡黄河意图,父亲大可放心。”
对于刘右代地的安慰,刘卫辰不置可否。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吩咐道:“不可大意,给勃勃多派些人手,让他秘密监视河西军动向。”
“另外,再往果城调三千铁骑,以防万一。”
“孩儿遵命。”
“你们两个给我记住,河西也好、后秦也罢,都不值得信任,我们可以信任者,只有手中的刀枪。”
……
北方盛乐城,一派繁荣景象,经代、魏数代经营已今非昔比。
虽是北方战乱期,但城中百姓生活丰裕,街市井然有序,南来北往商客络绎不绝,店铺林立,好不热闹。
其实盛乐城并不是一座王宫,而是两座,被称为东西二都。
旧都原为西汉成乐县治所,后来拓跋氏始祖拓跋力微于魏晋时期南迁至此。
拓跋鲜卑迁居盛乐后,迅速崛起,先后建立代国和北魏。
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之前,曾在后赵襄国和邺做人质,耳闻目睹了中原的农耕文明。
那里是麦棉之乡,中原的农耕文明,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后,开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于公元340年春,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三年,出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把都城移到云中的盛乐宫。
云中宫西距云中故城四十里,东距盛乐不足四十里,北距阴山八十里,南距黄河君子津(今清水河县喇嘛湾)百里。
新盛乐恰好处于敕勒川平原中心地带,四周一马平川,为荒干水、白渠水、金河的下游,易于灌溉,土地肥沃。
代王拓跋什翼犍移都云中盛乐宫,并没有废除旧都盛乐。
移都的第二年,他又在旧城的南八里建筑盛乐城。
《魏书?序纪》记载:“四年秋九月,筑盛乐城于故城南八里。”
公元386年四月,拓跋什翼犍孙子、代王拓跋创建北魏,定都盛乐,称魏王。
拓跋即位以来,先后驰驱阴山南北和大漠东西,征伐四方,其北部疆域恢复到西部大人时所统领的范围。
阴山以南占领了前套之地,并收复了桓穆时期西晋割让的句注、陉岭以北土地。
拓跋还大破库莫奚、解如部、高车、匈奴别部、柔然等部族,获得很多人口。
如今他环顾四周,除了东西边尚有后燕与铁弗匈奴外,北方再无敌手。
恰在此时,拓跋接到密报,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正密谋对付北魏。
原本拓跋在吞并了贺兰部后,便有意南下朔方,如今见刘卫辰蠢蠢欲动,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澎湃地复仇血液,立即召集部下商议对策。
在王宫内,魏王拓跋坐在高台上,下面站满了魏国宗室以及文武重臣。
“诸位爱卿,入秋以来,朔方匈奴人蠢蠢欲动,数次派遣小股骑兵,偷偷渡过黄河,以探察我魏国地形,刘卫辰北上之心是昭然若揭。”
“寡人欲起兵南下,消灭刘卫辰,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南部大人长孙嵩不同意拓跋之意,劝道:“大王,刘卫辰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哦?长孙大人既然不认为刘卫辰有威胁,那请问危险来自何方?”
“大王,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北方!”
“据臣所知,刘卫辰已先后与河西、柔然结盟,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攻打我北魏。”
“河西太过遥远,卫朔不一定会出兵。”
“反倒是柔然,其位于我魏国大后方,且又拥有铁骑大军,若不予以重视,恐将酿成大祸。”
“刘卫辰呢?难道不管近在咫尺的刘卫辰?”拓跋不甘道,他始终对刘卫辰念念不忘。
“大王,以臣之见,只需遣一重臣坐镇盛乐,再留下少量精兵,足以挡住刘卫辰兵锋。”
“待大王解决掉柔然铁骑,再率主力回援,彼时刘卫辰一无援兵,二又遭我军主力围攻,焉有不败之理?”
“尔等以为长孙大人建议如何?”
“长孙大人之计十分妥当,望我王听之。”
“臣亦赞同南部大人意见。”
拓跋见手下重臣如燕凤、许谦、张兖、奚斤、安同等皆同意长孙嵩提议,遂决定先北上迎击柔然,而后再南下收拾刘卫辰。
ps:周五上架,希望大家支持。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功夫到了公元390年秋。
往年正是游牧部落仗着膘肥马壮,出去打仗、掠夺的时候。
眼下北魏、铁弗部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局势到了剑拔弩张之地步。
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双方立马会打得你死我活。
夜空如洗,月朗星稀,代来城内,刘卫辰正跟两个儿子商量如何攻占盛乐,消灭北魏。
“父汗,我部共四万八千骑兵,除去留守应急者外,其余三万五千骑已集结到位,只等下令出发。”
听完刘直力汇报完军力部署,大单于刘卫辰低头沉思了半晌,眯着眼睛望着账外夜幕,声音悠悠。
“此战事关铁弗部前途命运,不得有丝毫疏忽,除了本部兵马调动外,其余各盟友可都联络好了?”
不知怎的,事到临头他心中忽然有些惴惴不安,对攻魏一事犹豫起来。
在他看来,此战关键旨在盟友配合上,不然仅凭铁弗部很难击败北魏。
“特别是河西、柔然,一个是铁弗部大后方,另一个则是北魏后方。”
“若得二者相助,不但让朔方无忧,还能对北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父汗务忧,数月来儿臣奔波于河西、漠北、关中、河东诸地,先后与卫朔、姚苌、慕容冲等达成盟约。”
“柔然可汗愿意出兵与我部南北夹击北魏,至于河西则表示愿与朔方继续保持友好往来。”
“姚苌因受苻登牵制,而无暇北顾,但也对攻魏举动表示理解。”
“而慕容冲虽不敢联合出兵,却愿意在雁门关一带陈兵示威,以牵制北魏。”
听了长子刘右代地所言,刘卫辰脸上才挤出一丝笑容,让他对战胜北魏又多了几分信心。
他兴奋地拿起马鞭,很有气势地在空中挥舞一下,用鞭子软梢指了指刘右代地,满口夸奖。
“好,邦交搞得不错,若此战胜利,当给你记一大功。”
刘卫辰先夸奖了一番刘右代地,不等对方有所回应,忽然话头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他直勾勾地盯着刘右代地问:“你如何保证河西军不会趁我军北上时,出兵袭击朔方?”
“尔等须知,当铁弗部主力北上与魏国决战时,朔方极度空虚。”
“而河西与朔方又仅有一河之隔,谁能保证河西军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对岸按兵不动?”
原本刘右代地脸上还挂着得意笑容,如今随着刘卫辰一句句反问,笑容渐渐敛去,最后竟手足无措起来。
一看儿子这幅模样,刘卫辰不由失望万分,他平生最得意处,就是靠着狡诈与无耻,在前秦、代间左右逢源。
谁知到头来眼前俩儿子竟都没继承其中一分,会天真地把一纸盟书当成金科玉律,奉为圭臬。
想到这儿,刘卫辰又想起了在河西做人质的刘勃勃,全家唯这个三子有几分当年他的风范。
“老大,你把出使河西期间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告诉为父,不可有一丝遗漏。”
“遵命。”刘右代地擦擦额头汗水,开始尽力回想起河西之行。
“一开始河西确有意出兵,但儿子担心其行假途灭虢之计,遂拒绝了对方。”
“为了安抚河西,孩儿按照父汗吩咐,将三弟留在河西做人质。”
“临走前,孩儿还再三叮嘱三弟,只要河西稍有风吹草动,立即密信送回朔方。”
“近来三弟的确送来不少信息,其中就有河西军调动部署。”
“据密探侦查,河西军主力依旧云集在南边,对南凉、后凉、西秦三国保持警戒。”
“至于说东边黄河沿岸,其兵力未有任何变化,足见河西暂时没有东渡黄河意图,父亲大可放心。”
对于刘右代地的安慰,刘卫辰不置可否。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吩咐道:“不可大意,给勃勃多派些人手,让他秘密监视河西军动向。”
“另外,再往果城调三千铁骑,以防万一。”
“孩儿遵命。”
“你们两个给我记住,河西也好、后秦也罢,都不值得信任,我们可以信任者,只有手中的刀枪。”
……
北方盛乐城,一派繁荣景象,经代、魏数代经营已今非昔比。
虽是北方战乱期,但城中百姓生活丰裕,街市井然有序,南来北往商客络绎不绝,店铺林立,好不热闹。
其实盛乐城并不是一座王宫,而是两座,被称为东西二都。
旧都原为西汉成乐县治所,后来拓跋氏始祖拓跋力微于魏晋时期南迁至此。
拓跋鲜卑迁居盛乐后,迅速崛起,先后建立代国和北魏。
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之前,曾在后赵襄国和邺做人质,耳闻目睹了中原的农耕文明。
那里是麦棉之乡,中原的农耕文明,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后,开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于公元340年春,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三年,出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把都城移到云中的盛乐宫。
云中宫西距云中故城四十里,东距盛乐不足四十里,北距阴山八十里,南距黄河君子津(今清水河县喇嘛湾)百里。
新盛乐恰好处于敕勒川平原中心地带,四周一马平川,为荒干水、白渠水、金河的下游,易于灌溉,土地肥沃。
代王拓跋什翼犍移都云中盛乐宫,并没有废除旧都盛乐。
移都的第二年,他又在旧城的南八里建筑盛乐城。
《魏书?序纪》记载:“四年秋九月,筑盛乐城于故城南八里。”
公元386年四月,拓跋什翼犍孙子、代王拓跋创建北魏,定都盛乐,称魏王。
拓跋即位以来,先后驰驱阴山南北和大漠东西,征伐四方,其北部疆域恢复到西部大人时所统领的范围。
阴山以南占领了前套之地,并收复了桓穆时期西晋割让的句注、陉岭以北土地。
拓跋还大破库莫奚、解如部、高车、匈奴别部、柔然等部族,获得很多人口。
如今他环顾四周,除了东西边尚有后燕与铁弗匈奴外,北方再无敌手。
恰在此时,拓跋接到密报,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正密谋对付北魏。
原本拓跋在吞并了贺兰部后,便有意南下朔方,如今见刘卫辰蠢蠢欲动,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澎湃地复仇血液,立即召集部下商议对策。
在王宫内,魏王拓跋坐在高台上,下面站满了魏国宗室以及文武重臣。
“诸位爱卿,入秋以来,朔方匈奴人蠢蠢欲动,数次派遣小股骑兵,偷偷渡过黄河,以探察我魏国地形,刘卫辰北上之心是昭然若揭。”
“寡人欲起兵南下,消灭刘卫辰,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南部大人长孙嵩不同意拓跋之意,劝道:“大王,刘卫辰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哦?长孙大人既然不认为刘卫辰有威胁,那请问危险来自何方?”
“大王,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北方!”
“据臣所知,刘卫辰已先后与河西、柔然结盟,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攻打我北魏。”
“河西太过遥远,卫朔不一定会出兵。”
“反倒是柔然,其位于我魏国大后方,且又拥有铁骑大军,若不予以重视,恐将酿成大祸。”
“刘卫辰呢?难道不管近在咫尺的刘卫辰?”拓跋不甘道,他始终对刘卫辰念念不忘。
“大王,以臣之见,只需遣一重臣坐镇盛乐,再留下少量精兵,足以挡住刘卫辰兵锋。”
“待大王解决掉柔然铁骑,再率主力回援,彼时刘卫辰一无援兵,二又遭我军主力围攻,焉有不败之理?”
“尔等以为长孙大人建议如何?”
“长孙大人之计十分妥当,望我王听之。”
“臣亦赞同南部大人意见。”
拓跋见手下重臣如燕凤、许谦、张兖、奚斤、安同等皆同意长孙嵩提议,遂决定先北上迎击柔然,而后再南下收拾刘卫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