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顾氏祠堂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网游之白帝无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望着窗外壮丽的千山万壑,中和坐在曾经迎接顾端的飞车上,对捧在手臂上的骨灰盒,轻轻地说:“教授,我们回家了。”
里面只有一副空着镜片的眼镜框。
顾氏族长是位七十多岁的老者,满脸的皱纹写着太多的人间阅历。他带领乡邻们,有条不紊地将教授安放在墓地,又经过漫漫芳草间的石径,护送顾端的遗像前往宗祠。
凄然的锣鼓声伴着凄厉的晨风,回响在空寂的山谷,一行白鹭振翅高飞,消失在茫茫云霞之巅。思维与中和默默跟在送葬队伍里,顾端是秘密加盟的秘密计划,并不算“公家人”,更谈不上“因公殉职”,他们只是以私人身份参加葬礼。
顾氏宗祠位于丹霞村后的金桂街上,街道地势开阔、依山面水,十余座气势恢宏的宗祠,三十余间精致典雅的家祠,连成一片古朴厚重的祠堂群。
祭堂“彝伦攸叙”的金字匾额下,族长对顾氏列祖列宗三拜九叩,双手微颤着,用代码存储仪将教授的信息码,扫入垂挂黑纱的光屏。谱系分明的顾氏家谱上,从此闪动着“顾端”的姓名及生平。
思维与中和随乡邻们依次鞠躬行礼,敬献挽联。他们缓步走出彩绘门神的宽阔厅门,一轮旭日正将金色洒遍锦绣江山、翠绿田园。
两人相跟着,转过飞檐斗拱的碑亭,走进云纹浮雕的中门。石板甬道两侧的丹樨上,生着两行枝繁叶茂、姿态雍容的千年金桂,花期未到,已有阵阵清香袭来。
“这里的人喜欢桂花,顾教授在国大老家属区的屋门外也有两棵。”中和端详着枝条上密密丛丛的花蕾,它们紧挨在一起,鼓胀得像颗颗莹白的米粒。
思维也停下脚步,观赏满园秋色:“‘桂’通‘贵’,寄托子孙吉祥富贵之意。再有,桂树在地下盘根错节,寓意家族根脉相通、代代相传。”
“老师,两会自成思捷先生起,全国兴起大规模家庙修建工程,占用不少耕地,还饱受宣扬封建迷信、文化糟粕的舆论压力,会不会得不偿失?”中和望着不远处正在兴建的一座砖砌仿牌楼式门楼,问得很犹豫。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致每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思维微笑着反问他。
中和不加思索地回答:“信仰。”
思维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山峦:“信仰不是水中花、梦中月,无论内涵,还是形式,都是要落到实处的。中国人没有天然的宗教情结,自古以来,我们最基本的文化信仰和人文关怀是维系在家族之上的。中国人天生具有浓厚的家族意识,并由此形成民族精神,这也是中华文明万年传承的重要原因。虽然封建社会末期,家庙、祠堂成为愚昧腐朽的代名词,封建礼教的盘踞地,但对于信仰及道德的支撑作用仍不容忽视。公元时期的数次‘文化革命’,对我们人文精神的冲击经久不息,圣贤被打倒,国人逐渐迷失了价值判断与道德理想;家庙被拆除,我们的信仰也就丧失了发展平台及传承根基,带来的是人伦断层和人性危机。不能不说,当今发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我们的文化积弊、道德缺陷有着密切联系。”
思维边说,边走上甬道尽头的露台,台上矗立着五开间的祭祖大堂:“我们每个人、每个家族都是有传承的,中华所越秀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在于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而我们的根就在这里。毁宗庙,毁的是中华文明的根,民族信仰的魂。是的,我们曾经疯狂地抛弃与摧毁本民族的文化,最大的危害在于造成文化无意识。一个曾经辉煌文明最深痛的悲哀,不是知道其不存在,而是不知道其存在,不知道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不知道它是我们意识形态的渊薮和主体。
为此,信仰重建可不像修一个门楼那么简单,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毁得越彻底,建得越艰难,现在要在废墟上重新立起,谈何容易!成公曾说,‘文化重建是一项百年工程、千年功业、万年公心’,他那代人没有看到重建的一天,我们这一代甚至未来数代,也未必看到。对此,尽管有种种阻碍和非议,我们也不能放弃,这将是全民族永恒的精神源泉和信仰动力。”
思维抚着大堂前两人合抱的方石柱:“作为文化重建的重要组成与关键环节,家庙给予每个人深沉厚重的心灵寄托,使我们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内心的宁静。宗教的归宿在极端‘异界’之中,中国人的归宿在文化传统之上,是真实存在的血脉承续,构成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信仰。由此,祭天祭祖不是封建迷信活动,而是一种敬重,对天地法则的敬畏,对生命传承的尊重,表达的是后继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儒学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道德承于父母,信仰受之祖先,无法割舍的是民族的血脉相连。人忘记历史,就是忘记自己,我们只有慎终而追远,才能看到民德淳厚的一天。”
秋光飘飞的露台上,中和凝望着四周勾心斗角的建筑和巍峨潋滟的山水:“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儒家中和信仰的治世实践,是通过纵横交错的学会与家族两大系统实现的。”
“你说说看。”
“学会系统既是政治体系,也是学术组织,形成‘学政一体’的社会管理模式。人们通过各级学会修身命、参政事,使本不可分的人性因素互动契合,将道德理想与利益诉求紧密结合,使人们有所信仰,使信仰有所真正,由此弘明正信、践行真理、追求永恒。
家族系统则以家族为单位,维系社会秩序及文明传承,覆盖思想领域的宗教信仰以及无信仰、乱信仰。中国人具有深厚的祖宗意识及其衍生的家族理念、人文情怀,家谱、宗祠、家庙等传统文化因素,是中华民族精神寄托、信仰归宿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重建民族文化体系,延续中华伦理传承,一来使心灵有所归属,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人文关怀;二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营造长治久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思维赞同道:“你说得对,学会系统解决的是信仰实践的问题,家族系统解决的是人性关怀的问题,两者只有紧密契合,才能使中和之道统贯通一体、传承有序,落实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融入每个人的生命里。可以想见,未来宗族堂庙及谱系,一定会摆脱封建糟粕及宗教思想的束缚,成为参祭先人的礼仪平台,体悟文化的交流园地。人们通过认祖归宗,增进文化认同感,传承道德责任心,敬祖追远,尊亲睦族。与此同时,我们的家族将渊源延续,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组织及建设渠道,并逐步归于中华乃至世界文明之一统。当然,家族传承只是形式,和谐信仰才是主旨,人类文明永恒的价值追求,方为我们重建族系的真正蕴义。”
返回后山墓地的中和,手捧一束**花,远远望见一个青年在墓前肃立。走到近前时,中和认出了他,正是那名向顾教授贩卖铀矿的快递员,虽然已是一副出家人模样:一身黄袍,头顶熠亮。
中和默不作声地向顾氏家族墓敬献鲜花,燃香鞠躬,听到他在背后问:“你是周中和,咱们见过。”
“你是顾端教授的什么人?”
“我是他儿子,俗名顾凡。”他脸上闪过一丝黯淡的神色,很快又恢复平静。
中和欲言又止,扫了一眼半空中悬停的那艘熟悉的“飞碟”,似乎明白了什么。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块沾有血迹的怀表,递给他:“你父亲的遗物。”
顾凡握在手中摩挲着,表情忽明忽暗,又还给中和:“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是浮云,还是你保存吧。”
中和无言以对,眼见他回转身,乘一把金色飞椅登上“飞碟”,消失在茫茫群山。
留在中和手里,被汗水与血色浸润的表盘上,时针仍指向十点。
;
望着窗外壮丽的千山万壑,中和坐在曾经迎接顾端的飞车上,对捧在手臂上的骨灰盒,轻轻地说:“教授,我们回家了。”
里面只有一副空着镜片的眼镜框。
顾氏族长是位七十多岁的老者,满脸的皱纹写着太多的人间阅历。他带领乡邻们,有条不紊地将教授安放在墓地,又经过漫漫芳草间的石径,护送顾端的遗像前往宗祠。
凄然的锣鼓声伴着凄厉的晨风,回响在空寂的山谷,一行白鹭振翅高飞,消失在茫茫云霞之巅。思维与中和默默跟在送葬队伍里,顾端是秘密加盟的秘密计划,并不算“公家人”,更谈不上“因公殉职”,他们只是以私人身份参加葬礼。
顾氏宗祠位于丹霞村后的金桂街上,街道地势开阔、依山面水,十余座气势恢宏的宗祠,三十余间精致典雅的家祠,连成一片古朴厚重的祠堂群。
祭堂“彝伦攸叙”的金字匾额下,族长对顾氏列祖列宗三拜九叩,双手微颤着,用代码存储仪将教授的信息码,扫入垂挂黑纱的光屏。谱系分明的顾氏家谱上,从此闪动着“顾端”的姓名及生平。
思维与中和随乡邻们依次鞠躬行礼,敬献挽联。他们缓步走出彩绘门神的宽阔厅门,一轮旭日正将金色洒遍锦绣江山、翠绿田园。
两人相跟着,转过飞檐斗拱的碑亭,走进云纹浮雕的中门。石板甬道两侧的丹樨上,生着两行枝繁叶茂、姿态雍容的千年金桂,花期未到,已有阵阵清香袭来。
“这里的人喜欢桂花,顾教授在国大老家属区的屋门外也有两棵。”中和端详着枝条上密密丛丛的花蕾,它们紧挨在一起,鼓胀得像颗颗莹白的米粒。
思维也停下脚步,观赏满园秋色:“‘桂’通‘贵’,寄托子孙吉祥富贵之意。再有,桂树在地下盘根错节,寓意家族根脉相通、代代相传。”
“老师,两会自成思捷先生起,全国兴起大规模家庙修建工程,占用不少耕地,还饱受宣扬封建迷信、文化糟粕的舆论压力,会不会得不偿失?”中和望着不远处正在兴建的一座砖砌仿牌楼式门楼,问得很犹豫。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致每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思维微笑着反问他。
中和不加思索地回答:“信仰。”
思维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山峦:“信仰不是水中花、梦中月,无论内涵,还是形式,都是要落到实处的。中国人没有天然的宗教情结,自古以来,我们最基本的文化信仰和人文关怀是维系在家族之上的。中国人天生具有浓厚的家族意识,并由此形成民族精神,这也是中华文明万年传承的重要原因。虽然封建社会末期,家庙、祠堂成为愚昧腐朽的代名词,封建礼教的盘踞地,但对于信仰及道德的支撑作用仍不容忽视。公元时期的数次‘文化革命’,对我们人文精神的冲击经久不息,圣贤被打倒,国人逐渐迷失了价值判断与道德理想;家庙被拆除,我们的信仰也就丧失了发展平台及传承根基,带来的是人伦断层和人性危机。不能不说,当今发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我们的文化积弊、道德缺陷有着密切联系。”
思维边说,边走上甬道尽头的露台,台上矗立着五开间的祭祖大堂:“我们每个人、每个家族都是有传承的,中华所越秀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在于源远流长的文明史,而我们的根就在这里。毁宗庙,毁的是中华文明的根,民族信仰的魂。是的,我们曾经疯狂地抛弃与摧毁本民族的文化,最大的危害在于造成文化无意识。一个曾经辉煌文明最深痛的悲哀,不是知道其不存在,而是不知道其存在,不知道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不知道它是我们意识形态的渊薮和主体。
为此,信仰重建可不像修一个门楼那么简单,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毁得越彻底,建得越艰难,现在要在废墟上重新立起,谈何容易!成公曾说,‘文化重建是一项百年工程、千年功业、万年公心’,他那代人没有看到重建的一天,我们这一代甚至未来数代,也未必看到。对此,尽管有种种阻碍和非议,我们也不能放弃,这将是全民族永恒的精神源泉和信仰动力。”
思维抚着大堂前两人合抱的方石柱:“作为文化重建的重要组成与关键环节,家庙给予每个人深沉厚重的心灵寄托,使我们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内心的宁静。宗教的归宿在极端‘异界’之中,中国人的归宿在文化传统之上,是真实存在的血脉承续,构成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信仰。由此,祭天祭祖不是封建迷信活动,而是一种敬重,对天地法则的敬畏,对生命传承的尊重,表达的是后继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儒学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道德承于父母,信仰受之祖先,无法割舍的是民族的血脉相连。人忘记历史,就是忘记自己,我们只有慎终而追远,才能看到民德淳厚的一天。”
秋光飘飞的露台上,中和凝望着四周勾心斗角的建筑和巍峨潋滟的山水:“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儒家中和信仰的治世实践,是通过纵横交错的学会与家族两大系统实现的。”
“你说说看。”
“学会系统既是政治体系,也是学术组织,形成‘学政一体’的社会管理模式。人们通过各级学会修身命、参政事,使本不可分的人性因素互动契合,将道德理想与利益诉求紧密结合,使人们有所信仰,使信仰有所真正,由此弘明正信、践行真理、追求永恒。
家族系统则以家族为单位,维系社会秩序及文明传承,覆盖思想领域的宗教信仰以及无信仰、乱信仰。中国人具有深厚的祖宗意识及其衍生的家族理念、人文情怀,家谱、宗祠、家庙等传统文化因素,是中华民族精神寄托、信仰归宿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重建民族文化体系,延续中华伦理传承,一来使心灵有所归属,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人文关怀;二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营造长治久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思维赞同道:“你说得对,学会系统解决的是信仰实践的问题,家族系统解决的是人性关怀的问题,两者只有紧密契合,才能使中和之道统贯通一体、传承有序,落实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融入每个人的生命里。可以想见,未来宗族堂庙及谱系,一定会摆脱封建糟粕及宗教思想的束缚,成为参祭先人的礼仪平台,体悟文化的交流园地。人们通过认祖归宗,增进文化认同感,传承道德责任心,敬祖追远,尊亲睦族。与此同时,我们的家族将渊源延续,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组织及建设渠道,并逐步归于中华乃至世界文明之一统。当然,家族传承只是形式,和谐信仰才是主旨,人类文明永恒的价值追求,方为我们重建族系的真正蕴义。”
返回后山墓地的中和,手捧一束**花,远远望见一个青年在墓前肃立。走到近前时,中和认出了他,正是那名向顾教授贩卖铀矿的快递员,虽然已是一副出家人模样:一身黄袍,头顶熠亮。
中和默不作声地向顾氏家族墓敬献鲜花,燃香鞠躬,听到他在背后问:“你是周中和,咱们见过。”
“你是顾端教授的什么人?”
“我是他儿子,俗名顾凡。”他脸上闪过一丝黯淡的神色,很快又恢复平静。
中和欲言又止,扫了一眼半空中悬停的那艘熟悉的“飞碟”,似乎明白了什么。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块沾有血迹的怀表,递给他:“你父亲的遗物。”
顾凡握在手中摩挲着,表情忽明忽暗,又还给中和:“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是浮云,还是你保存吧。”
中和无言以对,眼见他回转身,乘一把金色飞椅登上“飞碟”,消失在茫茫群山。
留在中和手里,被汗水与血色浸润的表盘上,时针仍指向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