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路和新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啃下楚国这块硬骨头后,左丞相王绾的心中有了一种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天下已经到了歧路亡羊之时,必得有人出来说话!在昌平君叛秦归楚后,秦国宗室一蹶不振。眼下能够担当这个说话者职责的,大约只有他自己了。
秦灭六国后建起了博士学宫,这些博士虽然有名望。但是他们对秦国一统六国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份量不足,而且他们奏对时很容易就陷于虚浮。元老大臣们又大多失之浅陋,无以论证大道。而丞相府下面领事的一班重臣。其学问见识也没有一个人足以抗衡李斯,不足以发端大事。
只有他王绾,根基是老秦名士,少年入仕而历经四王,资格威望足以匹敌任何元老勋贵,论治学见识,王绾是吕不韦时期颇具名望的才士。最要紧的是,只有王绾清楚地明白新朝图治的实际要害何在,不至于不着边际地虚空论政,反倒引起群臣讥讽。王绾隐隐地觉得,这是上天的冥冥之意,这是无数圣贤典籍的殷殷之心。天道在前,圣贤在前,丞相的权力与彻侯的爵位又何足道哉!
“诸位,皇帝即位,图治天下,何事最为根本?”
“治式!”
酒宴刚一开始,王绾一句问话便将来意揭示的明明白白。面对王绾的询问,在场的诸位博士们不约而同地昂扬应答,显然他们也是有做准备的。王绾一时大为欣慰,一改很少痛饮的谨慎之道,与博士们先连饮了三大爵,以表对皇帝即位的庆贺。置酒爵于案,王绾慨然道:“老夫今日拜谒学宫,一则,感念众博士为国谋治,刷新典则、创制朝仪有功!二则,共商新朝图治之根本。诸位皆饱学之士,尚望不吝赐教。”
“鲍白令之敢问丞相,天下大道几何?治式几何?”
“天下大道者二,王道,霸道。天下治式者二,分封制,郡县制。”
“淳于越敢问丞相,人云廷尉府谋划郡县制,丞相何以置评?”
“图治之道,人皆可谋。廷尉府谋郡县制,无可非议也。”
“伏胜敢问丞相持何等主张?分封制乎,郡县制乎?”
“诸位以为,老夫该当何等主张?”王绾没有说出自己的主张,揶揄反问道。
诘难论战原本是战国之风,在场的博士们已经在几个回合的简单问答中大体清楚了老丞相的图谋,正欲直逼要害,却被王绾轻轻荡开。
“在下叔孙通有对。”一个中年士子站了起来。
“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谋国图治,当有所本。秦国图治之本,当在《吕氏春秋》!”
“何以见得?”王绾面上淡淡一笑,并没有暴露内心的惊喜。
“天下治式两道,诸侯制源远流长,郡县制初行战国。”叔孙通从容地侃侃而谈:“战国大争之世,秦国不奉诸侯制而奉郡县制,大战之需也,特异之时也!如今秦一统天下,平熄战乱,不当仍以战时之治行太平盛世。是故,新朝当行分封制,回归天下大道!”
“彩!”叔孙通之言片言便将郡县制之偏离正道揭开,让现场的博士们一阵亢奋。
“但是,”声浪平息,叔孙通突然一个转折道:“若以三代王道为诸侯制根本,始皇帝必难接纳。何也?战国变法迭起,弃置王道已成时势。当此之时,若以三代王道论证分封制,必有复辟旧制之嫌。为此,必得以《吕氏春秋》为本,方能行之有效。”
“彩!”博士们更加奋然了。
“《吕氏春秋》,也有诸侯制之说?”王绾故作不知道。
“有!众封建论也!”鲍白令之高声应道。
“鲍白博士学问最博,背诵给丞相。”周青臣点名道。
“丞相且听。”鲍白令之也不扭捏,高声背诵道:“《吕氏春秋.慎势篇》云: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国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地)多不若少。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所以全威,所以博义。义博、威全、势便,利则无敌。无敌者,安。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故,海上有十里之诸侯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略微一顿,鲍白令之慨然道:“吕氏之论,封建诸侯为圣王正道。封建愈多,天下愈安,此谓众封建也!”
“鲍白之论,我等赞同!”在场的博士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一片拥戴与附和声。
“敢问老丞相,博士宫可否上书请行诸侯制?”周青臣小心翼翼的问道。
“有何不可?老夫也是此等政见。”王绾叩着大案坦然高声道:“你等上书皇帝,老夫也要上书皇帝。其时,皇帝必发下朝议会商。但行朝会议决,公议大起,治式必决。”
“丞相发端,我等自当追随!”叔孙通朗声说道。
“我等追随!”剩下的那些博士也纷纷表态。
王绾离座起身,对着博士们深深一躬,然后转身对周青臣点了点头,迳自离去。王绾离开后,博士们心气勃发,纷纷请命草拟上书。周青臣与叔孙通等几个资深博士略事会商,当即公示了一个方略:人人都做上书之文,夜来公议公决,选其中最雄辩者为博士学宫联具上书面呈与皇帝。对于几人的提议众博士们哄然喝一声彩,然后纷纷散去各自忙碌了。
王绾离开博士学宫后不久,咸阳殿中的嬴政就收到了影密卫关于王绾在博士学宫中行事的详细汇报。看完众人对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态度,嬴政思索片刻后对赵高下令让他去将秦子戈请来。
当秦子戈一脸懵逼的跟着赵高来到嬴政所在的寝宫的时候,嬴政将手中的奏报丢给秦子戈。
就在秦子戈阅读奏报的时候,嬴政一直盯着他的脸色。嬴政之所以将秦子戈招来是想询问他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因为若行分封,秦子戈将是最大的获益者。在嬴政心中他是倾向于郡县制的,毕竟秦国已经实行郡县制快有百年了。不过因为对丽姬的愧疚加上对秦子戈的看重,嬴政心中对分封制也不那么抵制!
眼见秦子戈面无表情的将奏报放下,嬴政追问道:“朕欲废去分封,全国推行郡县,你意下如何?”
秦子戈没有犹豫,“儿臣没有异议!”不过说一完,秦子戈突然想起了史书上记载的秦二世胡亥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的事迹。这时候一个想法突然在秦子戈脑海里冒出来:如果秦国一统天下后实行分封制,那些王子公主或许就不会无力反抗进而被胡亥屠杀殆尽了吧!
看到秦子戈脸上的犹豫之色,嬴政心里一笑开口道:“怎么,反悔了?”
秦子戈闻言摇了摇头,“分封和郡县是两条不同的路。分封这条路周王朝已经替我们走了一遍了,如果秦国决定继续走周王朝的老路,那么大秦帝国几百年后最终也会落得和周王朝一样分崩离析的下场。至于郡县这条路,谁也不知道能走多远!不过无论是选择走那条一眼能望到尽头的老路还是选择摸着石头过河开辟一条充满荆棘的新路,儿臣都支持父王的选择!”
奏对完后,秦子戈起身离开,留下嬴政一个人在那里沉思大秦帝国的未来!
啃下楚国这块硬骨头后,左丞相王绾的心中有了一种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天下已经到了歧路亡羊之时,必得有人出来说话!在昌平君叛秦归楚后,秦国宗室一蹶不振。眼下能够担当这个说话者职责的,大约只有他自己了。
秦灭六国后建起了博士学宫,这些博士虽然有名望。但是他们对秦国一统六国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份量不足,而且他们奏对时很容易就陷于虚浮。元老大臣们又大多失之浅陋,无以论证大道。而丞相府下面领事的一班重臣。其学问见识也没有一个人足以抗衡李斯,不足以发端大事。
只有他王绾,根基是老秦名士,少年入仕而历经四王,资格威望足以匹敌任何元老勋贵,论治学见识,王绾是吕不韦时期颇具名望的才士。最要紧的是,只有王绾清楚地明白新朝图治的实际要害何在,不至于不着边际地虚空论政,反倒引起群臣讥讽。王绾隐隐地觉得,这是上天的冥冥之意,这是无数圣贤典籍的殷殷之心。天道在前,圣贤在前,丞相的权力与彻侯的爵位又何足道哉!
“诸位,皇帝即位,图治天下,何事最为根本?”
“治式!”
酒宴刚一开始,王绾一句问话便将来意揭示的明明白白。面对王绾的询问,在场的诸位博士们不约而同地昂扬应答,显然他们也是有做准备的。王绾一时大为欣慰,一改很少痛饮的谨慎之道,与博士们先连饮了三大爵,以表对皇帝即位的庆贺。置酒爵于案,王绾慨然道:“老夫今日拜谒学宫,一则,感念众博士为国谋治,刷新典则、创制朝仪有功!二则,共商新朝图治之根本。诸位皆饱学之士,尚望不吝赐教。”
“鲍白令之敢问丞相,天下大道几何?治式几何?”
“天下大道者二,王道,霸道。天下治式者二,分封制,郡县制。”
“淳于越敢问丞相,人云廷尉府谋划郡县制,丞相何以置评?”
“图治之道,人皆可谋。廷尉府谋郡县制,无可非议也。”
“伏胜敢问丞相持何等主张?分封制乎,郡县制乎?”
“诸位以为,老夫该当何等主张?”王绾没有说出自己的主张,揶揄反问道。
诘难论战原本是战国之风,在场的博士们已经在几个回合的简单问答中大体清楚了老丞相的图谋,正欲直逼要害,却被王绾轻轻荡开。
“在下叔孙通有对。”一个中年士子站了起来。
“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谋国图治,当有所本。秦国图治之本,当在《吕氏春秋》!”
“何以见得?”王绾面上淡淡一笑,并没有暴露内心的惊喜。
“天下治式两道,诸侯制源远流长,郡县制初行战国。”叔孙通从容地侃侃而谈:“战国大争之世,秦国不奉诸侯制而奉郡县制,大战之需也,特异之时也!如今秦一统天下,平熄战乱,不当仍以战时之治行太平盛世。是故,新朝当行分封制,回归天下大道!”
“彩!”叔孙通之言片言便将郡县制之偏离正道揭开,让现场的博士们一阵亢奋。
“但是,”声浪平息,叔孙通突然一个转折道:“若以三代王道为诸侯制根本,始皇帝必难接纳。何也?战国变法迭起,弃置王道已成时势。当此之时,若以三代王道论证分封制,必有复辟旧制之嫌。为此,必得以《吕氏春秋》为本,方能行之有效。”
“彩!”博士们更加奋然了。
“《吕氏春秋》,也有诸侯制之说?”王绾故作不知道。
“有!众封建论也!”鲍白令之高声应道。
“鲍白博士学问最博,背诵给丞相。”周青臣点名道。
“丞相且听。”鲍白令之也不扭捏,高声背诵道:“《吕氏春秋.慎势篇》云: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国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地)多不若少。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所以全威,所以博义。义博、威全、势便,利则无敌。无敌者,安。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故,海上有十里之诸侯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略微一顿,鲍白令之慨然道:“吕氏之论,封建诸侯为圣王正道。封建愈多,天下愈安,此谓众封建也!”
“鲍白之论,我等赞同!”在场的博士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一片拥戴与附和声。
“敢问老丞相,博士宫可否上书请行诸侯制?”周青臣小心翼翼的问道。
“有何不可?老夫也是此等政见。”王绾叩着大案坦然高声道:“你等上书皇帝,老夫也要上书皇帝。其时,皇帝必发下朝议会商。但行朝会议决,公议大起,治式必决。”
“丞相发端,我等自当追随!”叔孙通朗声说道。
“我等追随!”剩下的那些博士也纷纷表态。
王绾离座起身,对着博士们深深一躬,然后转身对周青臣点了点头,迳自离去。王绾离开后,博士们心气勃发,纷纷请命草拟上书。周青臣与叔孙通等几个资深博士略事会商,当即公示了一个方略:人人都做上书之文,夜来公议公决,选其中最雄辩者为博士学宫联具上书面呈与皇帝。对于几人的提议众博士们哄然喝一声彩,然后纷纷散去各自忙碌了。
王绾离开博士学宫后不久,咸阳殿中的嬴政就收到了影密卫关于王绾在博士学宫中行事的详细汇报。看完众人对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态度,嬴政思索片刻后对赵高下令让他去将秦子戈请来。
当秦子戈一脸懵逼的跟着赵高来到嬴政所在的寝宫的时候,嬴政将手中的奏报丢给秦子戈。
就在秦子戈阅读奏报的时候,嬴政一直盯着他的脸色。嬴政之所以将秦子戈招来是想询问他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因为若行分封,秦子戈将是最大的获益者。在嬴政心中他是倾向于郡县制的,毕竟秦国已经实行郡县制快有百年了。不过因为对丽姬的愧疚加上对秦子戈的看重,嬴政心中对分封制也不那么抵制!
眼见秦子戈面无表情的将奏报放下,嬴政追问道:“朕欲废去分封,全国推行郡县,你意下如何?”
秦子戈没有犹豫,“儿臣没有异议!”不过说一完,秦子戈突然想起了史书上记载的秦二世胡亥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的事迹。这时候一个想法突然在秦子戈脑海里冒出来:如果秦国一统天下后实行分封制,那些王子公主或许就不会无力反抗进而被胡亥屠杀殆尽了吧!
看到秦子戈脸上的犹豫之色,嬴政心里一笑开口道:“怎么,反悔了?”
秦子戈闻言摇了摇头,“分封和郡县是两条不同的路。分封这条路周王朝已经替我们走了一遍了,如果秦国决定继续走周王朝的老路,那么大秦帝国几百年后最终也会落得和周王朝一样分崩离析的下场。至于郡县这条路,谁也不知道能走多远!不过无论是选择走那条一眼能望到尽头的老路还是选择摸着石头过河开辟一条充满荆棘的新路,儿臣都支持父王的选择!”
奏对完后,秦子戈起身离开,留下嬴政一个人在那里沉思大秦帝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