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当特种兵来到大秦 > 第三十六章 楚宣王

第三十六章 楚宣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庞涓回到了中军大帐准备用膳歇息。而秦风也是趁着回营的功夫施展轻功,找到了一个没人的死角,以真气凝聚在指尖,划开一道小口子。

    庞涓此时正在用餐,军案上放着的政事一鼎冒着热气的逢泽黄羊肉。看得秦风都有些想要流口水。

    匆匆用完黄羊肉,再用盐水嗽嗽口,庞涓立即走进内帐。和寻常统帅不同的是,庞涓的中军大帐,前帐小而后帐大。前帐只有一丈见方,简单得只有安置虎符、令箭、王剑的一张大案,再就是将领议事的十三个青石坐墩。后帐却足足有三丈见方,除了一张仅可容身的军榻,整齐堆积的竹简占去了后帐的四分之三空间。除此之外,就是一幅丈余见方的巨大的列国地形图。这幅图不是绘制在羊皮上,而是刻制在十块木板上用卯椎拼成,行军时拆开装成木箱,扎营时拼起展开。这幅木图,是庞涓从师修习游历天下的心血结晶,其准确度曾得到老师鬼谷子的极高评价。这幅木图安置在后帐且蒙着一层白布,可知庞涓是将它作为军事秘密对待的。平日里后帐也是不允许任何人踏进来的,除了庞涓的贴身侍卫。

    此刻,庞涓拉开白布,就势坐在身后的书案前打量着图上的七大战国,眼光扫过,盯住了大河西部的秦国凝神沉思。论本土,秦国北部和燕、赵、中山三国接壤,东南部与魏国接壤,南部与韩国接壤,西南部和楚国接壤,除了齐国远在海边与秦国不搭界外,五大战国均与秦国有领土利害关联。而秦国西部,是深远难测的高山草原与大漠,没有任何可作为后援的盟友力量。七大战国之中,秦国地处西陲,接壤的邻国却最多,目下又最弱最小……

    秦风看到这一幕,心中顿时一紧。“这庞涓。果然还是要打秦国的主意......”

    忽然,秦风侧身一闪,显然是通过真气听到了什么。果不其然,一骑快马带着一名探报飞快地奔来。

    “报——!”帐外遥遥传来探马临帐时的尖锐喊声。

    庞涓走到前帐,斥候已经掀帐而入,躬身报告:“启禀上将军,楚王早已进入逢泽,在三十里外行猎饮酒,不入官道,不知何故?”

    “楚王。果然啊。”秦风听的一清二楚,心中顿时了然,这也肯定了他之前的猜测。

    “一个半时辰后,楚王必到。”庞涓吩咐,“探马远走,不要再管楚王。”

    “遵命!”斥候高声领命,昂然疾出。

    “楚国蛮夷,楚王狡黠。可是终究是小聪明罢了。谋国之事,楚王却并不擅长。”秦风暗暗摇头。

    其实他很清楚楚王的狡黠,因为战国时期的各种史书传记秦风了解颇多。

    中原士人骂楚国人是沐猴而冠,虽然刻薄,倒也确实神妙。

    猴子精明,可沐浴而冠,然终不成人器。说到底,这是讥笑楚国人精于算计而缺乏大器局。

    就说目下这楚宣王芈良夫吧,明明是按行程于清晨时分到达逢泽的,可就是不入行辕区,全部的心思就是为了最后到达以显示尊贵。

    为此在三十里外停留行猎,煞费苦心的派出斥候打探,非要等到韩赵齐燕各国之后再进入,也许还等待着庞涓到三十里外去隆重迎接呢。庞涓对这种乖张的精细算计,历来嗤之以鼻。

    一个国家,不在根本实力上下工夫,专在这些琐细礼节上较真儿,能有何出息?

    楚国自春秋末期吞并吴国之后,地阔五千里,民众近千万,江淮水网纵横如织,湖泊星罗棋布,虽有连绵高山密林,然平原地带却是土地肥沃易于耕作。山重水复,疆域纵深,任哪个强国也休想一口吞下。楚国上层若有高远器局,变法图强,北进中原,何愁不能完成统一霸业?

    可惜这个国家就是固守蛮夷陋习,极少汲取中原文明的精华,官制军制民治均是自己的一套,从来不学中原各国的文明法制。

    丞相叫做“令尹”,上大夫叫做“左尹”,王族事务大臣叫做“莫敖”,上将军叫做“大将军”,还有登徒、柱国、次飞、执圭、三闾大夫等种种莫名其妙的官名。

    这个由山地部族自立而后获得周王朝认可的诸侯国,有许多地方是中原文化所难以理解的,这也正是中原名士难以在楚国建功立业之所在。

    魏武侯时期,文武全才的吴起因奸佞排斥不被国君信任而逃到楚国。

    当时的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丞相),立志变法图强。

    吴起以铁腕强力变革楚国落后愚昧的旧制,却几乎将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楚悼王一死,吴起立遭惨杀,楚国就成了一个“三分新七分旧”的奇特战国,始终是萎靡不振难有作为。

    庞涓当初为了选定自己要报效的国家,曾对楚国做了深入的游历研究,认为楚国和中原文明尚有百年距离。

    吴起在楚国的失败,不是变法本身有误,而是这个国家的落后愚昧封闭,和变法所需要的基础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任谁在短期内也难以扭转。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国的上层贵族始终偏安封闭的山国,没有放眼天下竞争存亡的大器局。

    中原诸国凡有大事,都离不开楚国参与,但却也没有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存亡希望寄托于楚国。

    中小诸侯国更是极少主动寻求楚国的保护。在七大战国中,楚国与秦国的附属国最少。

    秦国是因为被山东六国封闭在函谷关以西,不可能东出争夺中原附属国。

    但秦国在秦穆公时代就吞灭兼并了几乎所有的西部戎狄部族邦国,没有被化入的草原部族也几乎全部臣服于秦国。

    秦国也是一个积极向中原文明靠拢的诸侯国,不管中原大国如何蔑视秦国,秦国都始终以中原文明为楷模。

    楚国对南部蛮夷部族其所以缺乏有效统合,则泰半是不思进取所致。譬如岭南的百越,楚国就仅仅满足于松散的“称臣纳贡”,而没有将这支繁衍旺盛人口众多的部族纳入整体国力。楚国名义上有千万人口,能够动员的兵力却只有数十万,还不如只有数百万人口的赵国可能动员的兵力。说到底,也是这种有名无实的庞大臃肿造成的。

    在深入的查勘中,秦风还发现楚国上层对中原文明有一种自卑而又不甘屈服的躁动。时时涌动着一种要求中原文明承认他们、接纳他们的强烈要求,又时时处处与中原文明警惕的保持着一定距离。若果不被重视,他们就会寻找机会和理由向中原示威,显示力量。如果中原大国敞开胸怀,他们又会自动退避三舍,害怕被中原同化。三百年前楚庄王时,谁都知道楚国的力量尚远远不及中原一个晋国,更不要说众多诸侯的联合力量。楚庄王却要借联兵抗戎之机,陈兵洛阳郊外,向东周王朝的劳军使者王孙满挑衅,问洛阳九鼎轻重几多?那时侯,九鼎可是天子王权的象征,问鼎天子等于是向天子的王权挑战。王孙满回答:“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楚庄王也只好悻悻而归。从此以后,楚国对中原的野心大白于天下,惹来与中原王室及诸侯国的种种麻烦。

    后来,楚国有一段称霸时期,又缺乏谋略,不懂像齐桓公和管仲那样树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而是凶巴巴急吼吼的号令中原。结果惹来和晋国的城濮大战,一败涂地,从此两百多年萎靡不振。庞涓认为,这些都是因为楚国缺乏大器局所致。在庞涓看来,这样的国家最好对付,最难对付的是那些不拘小节,甚至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却又雄心勃勃的国家,譬如赵国,譬如齐国。甚至秦国也同样。刚继位的这位秦国新君,竟将已经夺回大部分的河西土地拱手相送以求休兵罢战,简直匪夷所思!这种人不是懦弱昏聩,就是机谋深沉。他们对这些先来后到、座次排列之类的邦交细节绝非迟钝,可是在表面上却浑不计较,一心只在大事上做文章。一个国家,若果处处在这种细节游戏上较真儿,无疑已经是衰老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更大价值的东西去计较了。楚宣王正是这样,给他一个尊贵的座次,再给他一点看得见的好处,他就会大喊大叫的用难懂的楚语为盟主捧场。这一点,庞涓早就算定了。

    秦风也是明白楚王即将到达的时间,当下是施展轻功会营歇息,准备跟随庞涓前去迎接楚王。

    酉时一到,魏国的铁骑仪仗准时在行辕区外展开,漫天晚霞中显得整肃威武,一片灿烂。庞涓的轺车驶出行辕时,逢泽大道上也卷起了阵阵烟尘。

    担任司礼的主书轻声笑道:“上将军,果真妙算!”

    庞涓嘴角掠过一丝轻蔑的微笑,缓缓举起右手。骤然间,鼓声大起,长号向天呜呜齐鸣,声势很是雄壮。一箭之地处,黄色大旗上的“楚”字已经清晰可见,王车上青铜伞盖的熠熠闪光也已经映入仪仗铁骑的眼里。

    “上将军,王车上如何不见楚王?”主书困惑的问道。

    庞涓没有答理主书,只是恭敬的深深一躬,低声命令,“报号。”

    主书醒悟,连忙以司礼身份高声唱道报,“六国会盟特使、魏国上将军庞涓,恭迎楚王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