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文林的亲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文竹记得三婶娘和母亲交厚,笑着问:“妹妹小名叫什么?”
“因你不在家,我们就都喊她小妹了。”三婶娘说完呵呵笑着。
“妹妹是陈家最小的,叫小妹比我合适。”
“你回来了,就叫她玉妹吧。”原来小女孩名叫陈文玉。三婶说:“你这次回来,有机会也该劝劝你爹,亲亲的父子哪有说不认就不认的,如今孙子都有了,难道真的连孙子也不认?”
“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爹一听到大哥就生气,连说都不许说。”
三婶娘让女儿自己去院子里看花,她慢慢向陈文竹讲述这四年发生的事。
陈文竹离开泸州半年,也是丁氏去世两年以后。陈守川当时在大柳镇帮人经营一家脚店,每月六百文工钱虽然不多,但比周围一般人家的生活要好上不少。
经媒人介绍与伯娘相识,乡下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加上又是半路夫妻,双方中意以后请亲邻好友吃了顿饭就成了夫妻。陈守川还出钱帮伯娘的大儿子娶了亲自立门户,伯娘带着女儿搬到大柳镇和陈守川生活。
陈文林当时在泸州上学,丁氏去世后,他便在舅舅家吃住。读了两年后离州试还差半年多,陈文林却死活不愿再去读书,问他理由也不说。
听到此处,联想自己依靠姐姐养活,陈文竹多少也能猜到几分,不外乎是因为钱。不说舅舅、舅妈待他如何,单论舅舅养大哥前说过:“负责供陈文林读完三年。”等大哥参加完州试,不论通过与否,舅舅的承诺都算兑现完了,何况舅舅自己还有两个儿子在念书。
对于陈文林来说,州试通不过,他已不可能继续回书院读书;若是通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去京城参加省试、殿试,舅舅不出钱,爹没有钱。
退一万步想,真有人愿意拿出这笔钱给他,能顺利过了殿试也还好说。若是过不了,他没有机会重来,通过州试的举人待遇也只能保有三年。最重要的是,如今这世上可没有人和娘一样,不计回报地供养他们、为他们打算。
大哥只怕是想通了这些,这书是没法读下去的。
三婶娘并没看陈文竹,她继续讲述着。
陈守川本来就不愿意陈文林去泸州读书,现下陈文林自己不读了,也不管陈文林才十五岁,不劝不问就依了他。
陈文林回家后,见家中伯娘还带着一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小娘子,不好意思留在家里,跑出去给人做工。
陈文林先去大柳镇的布店帮工,他经常要将一些剩的布头,滞销的布匹用担子挑上,带到周边乡下去卖。一来二去在乡下认识了现在的大嫂黄氏。黄氏长得秀气,陈文林也是眉清目秀,他二人彼此看对了眼。
黄氏的父亲在陈守川赶着牛车去乡下收柴时就相识,虽知陈守川脾气爆,但丁氏在乡邻中口碑一直极好。如今陈家的情形,女儿嫁过去势必便要分家单过。加上陈文林自小懂事、知书识理,女方家也就没有反对。
陈守川不久前才将伯娘的女儿打发出嫁,却不知为何就是不同意陈文林的婚事。他不说理由光说自己不答应,要陈文林放弃黄氏,陈文林自然不愿。父子二人吵闹了几回,陈文林已和父亲一般高,再不像幼时一般惧他动手。陈守川用手打他,他只挡住不还手;若是陈守川拿棍棒打,他便抓住棍棒不松,让陈守川无可奈何。
大柳镇谁人不知陈守川的脾气,闹得布庄不敢留用陈文林。最后陈守川将陈文林的衣物从家中丢了出去,陈文林被赶出家门。
此时陈文林十七岁,无处可去,只好回到陈家村,住到了三叔家。三叔出面劝说陈守川,陈守川竟说:“我没有这个儿子,你要收留他,那你认他做儿子好了。”
黄氏是家中幺女,哥哥姐姐都已成亲,父母甚是宠爱她。眼见陈文林为了自己被赶出家门,她宁愿什么都不要也定要嫁给陈文林。
黄氏父母心疼女儿,看陈文林人也不错。提出只要陈文林日后善待黄氏便成全了他们。
二人成亲以后,岳家又借钱给陈文林作本钱,他两口子在大柳镇租了铺子做起了布匹生意。说来也巧,他们租的铺子与陈守川家只隔了一户。
一年后陈守川搬到了叉路口。大柳镇改建,将他们中间的那家铺子以及原陈守川的铺子拆了推平做了菜市。
三婶娘一席话讲完,听得陈文竹唏嘘不已。她只知道自己在成都的四年艰难,却不知家中因为母亲过世,起了如此多的波折。
“你爹也真是,将别人的一儿一女都帮衬着成了亲。轮到自己亲儿子,一文钱不出就算了,到现在孙子都有了还不认。要是你娘还在就好了,这没娘的孩子爹也就没了。”三婶娘伤感地说完,与陈文竹一起忆起了丁氏,是啊,娘要还在该有多好。
伯娘进来便见陈文玉蹲在院子看蚂蚁,屋子两人静坐着不说话。笑着说:“他婶娘怎么光坐着也不喝口茶?”
两人这才回过神来。三婶娘起身跟着伯娘去灶房准备晚饭,陈文竹去院子带现在的陈小妹玩,心中想着:家不在了,如今连小名也不是我的了。
陈文竹在父亲这里住了七八日,陈文林趁着父亲去矿场不在家,过来接陈文竹到大柳镇去吃饭。伯娘慈祥地说:“跟你哥去吧,你爹回来我和他说,他们闹他们的,你们还是亲兄妹。”陈文竹行完礼跟着陈文林向大柳镇走去。
慢慢在路上走着,陈文林许是担心小妹对当年的事怪自己,主动提到了两年前陈文兰一家三口回来的情景。
“他们三月份回的家,我刚成亲不久,从你大嫂家借的本钱开了铺子,生意还没运转起来。知道大姐回来,我请他们到家中吃饭,我在灶房做菜,大姐在堂屋和你大嫂说要我们出钱,给你买台纺织机。”
陈文林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唉,当时我们过得也确实紧张。”
陈文竹可以想到当时大哥的状态,估计也是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用。
陈文竹记得三婶娘和母亲交厚,笑着问:“妹妹小名叫什么?”
“因你不在家,我们就都喊她小妹了。”三婶娘说完呵呵笑着。
“妹妹是陈家最小的,叫小妹比我合适。”
“你回来了,就叫她玉妹吧。”原来小女孩名叫陈文玉。三婶说:“你这次回来,有机会也该劝劝你爹,亲亲的父子哪有说不认就不认的,如今孙子都有了,难道真的连孙子也不认?”
“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爹一听到大哥就生气,连说都不许说。”
三婶娘让女儿自己去院子里看花,她慢慢向陈文竹讲述这四年发生的事。
陈文竹离开泸州半年,也是丁氏去世两年以后。陈守川当时在大柳镇帮人经营一家脚店,每月六百文工钱虽然不多,但比周围一般人家的生活要好上不少。
经媒人介绍与伯娘相识,乡下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加上又是半路夫妻,双方中意以后请亲邻好友吃了顿饭就成了夫妻。陈守川还出钱帮伯娘的大儿子娶了亲自立门户,伯娘带着女儿搬到大柳镇和陈守川生活。
陈文林当时在泸州上学,丁氏去世后,他便在舅舅家吃住。读了两年后离州试还差半年多,陈文林却死活不愿再去读书,问他理由也不说。
听到此处,联想自己依靠姐姐养活,陈文竹多少也能猜到几分,不外乎是因为钱。不说舅舅、舅妈待他如何,单论舅舅养大哥前说过:“负责供陈文林读完三年。”等大哥参加完州试,不论通过与否,舅舅的承诺都算兑现完了,何况舅舅自己还有两个儿子在念书。
对于陈文林来说,州试通不过,他已不可能继续回书院读书;若是通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去京城参加省试、殿试,舅舅不出钱,爹没有钱。
退一万步想,真有人愿意拿出这笔钱给他,能顺利过了殿试也还好说。若是过不了,他没有机会重来,通过州试的举人待遇也只能保有三年。最重要的是,如今这世上可没有人和娘一样,不计回报地供养他们、为他们打算。
大哥只怕是想通了这些,这书是没法读下去的。
三婶娘并没看陈文竹,她继续讲述着。
陈守川本来就不愿意陈文林去泸州读书,现下陈文林自己不读了,也不管陈文林才十五岁,不劝不问就依了他。
陈文林回家后,见家中伯娘还带着一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小娘子,不好意思留在家里,跑出去给人做工。
陈文林先去大柳镇的布店帮工,他经常要将一些剩的布头,滞销的布匹用担子挑上,带到周边乡下去卖。一来二去在乡下认识了现在的大嫂黄氏。黄氏长得秀气,陈文林也是眉清目秀,他二人彼此看对了眼。
黄氏的父亲在陈守川赶着牛车去乡下收柴时就相识,虽知陈守川脾气爆,但丁氏在乡邻中口碑一直极好。如今陈家的情形,女儿嫁过去势必便要分家单过。加上陈文林自小懂事、知书识理,女方家也就没有反对。
陈守川不久前才将伯娘的女儿打发出嫁,却不知为何就是不同意陈文林的婚事。他不说理由光说自己不答应,要陈文林放弃黄氏,陈文林自然不愿。父子二人吵闹了几回,陈文林已和父亲一般高,再不像幼时一般惧他动手。陈守川用手打他,他只挡住不还手;若是陈守川拿棍棒打,他便抓住棍棒不松,让陈守川无可奈何。
大柳镇谁人不知陈守川的脾气,闹得布庄不敢留用陈文林。最后陈守川将陈文林的衣物从家中丢了出去,陈文林被赶出家门。
此时陈文林十七岁,无处可去,只好回到陈家村,住到了三叔家。三叔出面劝说陈守川,陈守川竟说:“我没有这个儿子,你要收留他,那你认他做儿子好了。”
黄氏是家中幺女,哥哥姐姐都已成亲,父母甚是宠爱她。眼见陈文林为了自己被赶出家门,她宁愿什么都不要也定要嫁给陈文林。
黄氏父母心疼女儿,看陈文林人也不错。提出只要陈文林日后善待黄氏便成全了他们。
二人成亲以后,岳家又借钱给陈文林作本钱,他两口子在大柳镇租了铺子做起了布匹生意。说来也巧,他们租的铺子与陈守川家只隔了一户。
一年后陈守川搬到了叉路口。大柳镇改建,将他们中间的那家铺子以及原陈守川的铺子拆了推平做了菜市。
三婶娘一席话讲完,听得陈文竹唏嘘不已。她只知道自己在成都的四年艰难,却不知家中因为母亲过世,起了如此多的波折。
“你爹也真是,将别人的一儿一女都帮衬着成了亲。轮到自己亲儿子,一文钱不出就算了,到现在孙子都有了还不认。要是你娘还在就好了,这没娘的孩子爹也就没了。”三婶娘伤感地说完,与陈文竹一起忆起了丁氏,是啊,娘要还在该有多好。
伯娘进来便见陈文玉蹲在院子看蚂蚁,屋子两人静坐着不说话。笑着说:“他婶娘怎么光坐着也不喝口茶?”
两人这才回过神来。三婶娘起身跟着伯娘去灶房准备晚饭,陈文竹去院子带现在的陈小妹玩,心中想着:家不在了,如今连小名也不是我的了。
陈文竹在父亲这里住了七八日,陈文林趁着父亲去矿场不在家,过来接陈文竹到大柳镇去吃饭。伯娘慈祥地说:“跟你哥去吧,你爹回来我和他说,他们闹他们的,你们还是亲兄妹。”陈文竹行完礼跟着陈文林向大柳镇走去。
慢慢在路上走着,陈文林许是担心小妹对当年的事怪自己,主动提到了两年前陈文兰一家三口回来的情景。
“他们三月份回的家,我刚成亲不久,从你大嫂家借的本钱开了铺子,生意还没运转起来。知道大姐回来,我请他们到家中吃饭,我在灶房做菜,大姐在堂屋和你大嫂说要我们出钱,给你买台纺织机。”
陈文林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唉,当时我们过得也确实紧张。”
陈文竹可以想到当时大哥的状态,估计也是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