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儒神在上 > 第148章义之文胆

第148章义之文胆

作者:秋风揽明月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司徒明五人逃走之后,苏毅问道,“若是他人受到严重的威胁,不知道先生是否会出手?”。

    学海守护者大概未曾想到苏毅会问出这样的话来,也没有想到苏毅敢问出这样的话来。

    他微微一愣,随即说道,“那是当然,规则之内的事情可以发生,规则之外的事情则是绝对断绝,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向是我儒家行事的准则”。

    “多谢先生告知!”,苏毅说道。

    这位学海守护者没有再多说别的,随即便彻底没有了动静,苏毅估计对方已经离开了。

    苏毅没有立即进行凝聚文胆。

    而是观察着手中的进士文宝。

    也就是这张黄金书页。

    书页上面,以极其漂亮的小楷写着一首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正是之前司徒明吟诵的战诗,不过以他的文位而言,最多也就只能吟诵出来第一句诗而已,若是他将整首诗吟诵出来,那么这件文宝的威力将会更为强大,苏毅早就被击溃了。

    这首诗叫做《望月怀远》,而这文宝则是叫做《望月贴》。

    何人锻造而成,暂且不知,苏毅用自己的文气祭炼了一遍,望月贴这件文宝,便彻底属于苏毅了。

    苏毅将望月贴暂且收了起来,随即便盘膝坐在悬崖之前,开始吟诵《鱼我所欲也》这篇圣贤文章。

    随着苏毅吟诵《鱼我所欲也》,苏毅顿时便感觉到,自己与这位先贤显影竟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这种特殊的联系可以视之为一种十分特别的共鸣。

    而这种共鸣,则是可以让苏毅更好的去理解义之道。

    其实真正说起来,义并非孟子所创造,但为什么提到孟子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义之道呢?

    而儒家也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典故?

    这是因为,孟子将义之道发扬,让义之道拔高到了五常之一。

    当苏毅开始领悟义之道的时候,苏毅忽然发现,他出现在了一座神秘的世界之中,这是一座殿宇,殿宇之中有无数的书籍,而在对面,则是盘膝坐着一名儒服男子。

    那儒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苏毅看到的儒门先贤显影。

    儒门先贤显影,为苏毅讲解义之道。

    首先从道德这一方面来讲解义之道。

    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管子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环绕“义”的概念作了交集。

    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

    半圣朱熹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

    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由此可知,儒家强调主体性与实践性,只强调理论或者只实践显然都不可取,需要结合起来。

    所以义既内敛为行为主体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播种下道德文明的基因,又外化为主体行为的品格,把义由抽象的价值准则贯穿到日常生活和个人行为之中,拓展了伦理道德实践的空间。

    在儒家看来,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道德修身的价值取向,更是具有现实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半圣子贡曾经说道:“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人的品性有着重要影响。

    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将义规定为“羞恶之心”,与仁、礼、智共同构成人的本性。

    这是告诉人们,所有道德行为都源自于人的本性,只要你愿意,就能够做到,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于是孟子写出了《鱼我所欲也》来阐述自己对于义的看法。

    同时又将“羞耻心”上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朱熹解释:“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

    这说明羞恶之心是一种情感意识,是一种防范错误的意识,能够促使主体控制自然欲望和负面感情,不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同时,孟子希望人们能够把人性的善端“扩而充之”,发扬光大。“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性之善扩而充之,包括对己和对人的内容。对己是彰显人的本性,不断完善人格,否则就是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苏毅聆听着这位儒道先贤的讲解,这位儒道先贤不光从人性,善恶,羞耻心等方面讲解义之道。

    还从人格,敬长,灵魂等等方面,来阐述了义之道。

    苏毅原本以为自己对义之道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听了这位儒道先贤对义之道的解读之后方才知道,

    越听越感觉义之道真是博大精深。

    之前对于义之道的理解,简直就像是沧海一粟一样。

    而如今,听到这位儒门先贤的讲解之后,苏毅甚至感觉自己的精神都得到了极致的升华一般。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

    义之道开始凝聚文胆。

    文胆很特殊。

    乃是一种意志,一种思想,一种大道。

    人有两海。

    分别为丹海,文海。

    妖魔修丹海。

    读书人修文海。

    文海之中凝聚文胆。

    文海在哪里呢?

    文海在腹部左侧的位置,乃是人体形成的神秘构造。

    此时此刻。

    苏毅的文海之中,出现了一团氤氲的能量。

    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一阵阵读书声,从这团氤氲的能量之中传出。

    这团氤氲的能量,就是义之道凝聚而成的义之文胆。

    传闻说,随着文位不断强大。

    文胆也会发生蜕变。

    若是能够成为半圣的话。

    文胆之中甚至能够凝聚出“神”。

    神是什么?

    《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乎日,人之神栖乎目。

    《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

    《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所以从儒道的传承上来看。

    神乃是一种精神力量构造而成。

    这也是儒道不信各种神明的原因。

    在儒道强者看来,当他们的文位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内的文胆,可以孕育出来神。

    而外面传说的那些神,都是天生地养,代表着天地意志,高高在上的存在,这与儒道的思想是相违背的。

    儒道自然不可能承认“神”的存在。

    而事实上,确实有许多邪魔外道,借着神的名义,愚昧大众,所以这些年儒道捣毁了不少神庙。

    凝练出义之道之后,苏毅心情相当不错。

    五常为至高圣道,凝其一,将来便有成圣的希望。

    这是圣道根基。

    当然,这里所说的,将来有成圣的希望,并不一定真的能够成为圣人,因为成为圣人不光与根基有关系,还与许多方面有关系,比如后面的各种经历,对于儒道圣典的领悟等等等等方面。

    可是无论如何,在塑造根基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根基塑造的比较强大才行。

    这样才能够将潜力开发出来。

    塑造的文胆不够强大,别说将来成圣了,连成为大儒的希望都没有。

    距离离开学海还有时间,苏毅打算继续感悟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感悟出来新的道。

    昔年孟子可是以四圣道凝聚的文胆。

    若是有可能,苏毅当然想要多领悟一些道。

    仁义礼智信,也才凝聚了义之道而已。

    没有太长时间,苏毅隐约间听到了一道声音。

    故绳墨诚陈矣,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矣,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于礼,则不可欺以诈伪。故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苏毅的眼睛猛然一亮,这是五常之一的“礼之道”。

    竟然感应到了礼之道的内容。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已经感应到了“义之道”,所以再感应五圣道其它道的时候,变得容易了许多。

    苏毅觉得大概率是这样的。

    因为本身而言。

    仁义礼智信五道,有一些极其特殊的联系。

    感应到其中的一种道。

    再感应其它的道,难度将会大幅度的衰减。

    难就难在,一些人哪怕感应到了五圣道之中的某种道。

    也无法接近这种道。

    苏毅能够接近这种道,是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引起了诸圣共鸣。

    这才凝聚文舟。

    文舟载着苏毅,找到了义之道的所在的地方。

    而苏毅现在感应到的这篇圣文,也有巨大的来历。

    这篇圣文出自《荀子.礼论》篇,荀子乃是人族至圣之一,曾经将礼道发扬光大。

    而荀子与孟子差不多是一个时代的人物,都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但他与孟子却是死对头。

    因为孟子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而荀子的观点完全相反,他提出的观点是人之初,性本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