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重新出发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19.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郝音恋恋不舍地又张望了几眼楼下的公交车站。
小心翼翼地把窗户合上。屋子里有些闷,留下一条小缝透气。
捂着嘴轻咳了两声。不知道是今天输液起了作用,还是父亲的看望和劝勉带来的心态变化。总之感觉咳嗽好像比早上轻了一些。
拉过椅子,缓缓坐下。迫不及待地打开粉色的信封。里面有两张薄薄的信纸。
一张明显有鲜艳的图案,水彩笔的印痕从背面透出来。花花绿绿的。明显是豆豆的杰作。轻轻地将信纸抽出,慢慢地打开。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不自觉地嘴角微微地上翘,带着盈盈的笑意。这大概是每个母亲收到孩子信件时的表情和神态。
信纸正中画着一个扎着朝天辫的小姑娘的大胖脸偎依着妈妈的鹅蛋脸。周围画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爱心。其中还特地精细地一笔一笔地描绘了郝音垂到肩膀上乌黑柔顺的长头发。
在最上面的空白处,歪歪扭扭地写着“Iloveyou,mummy”。画的底下横七竖八地写着,“妈妈,加油!我爱你!”由于每个偏旁部首都写得很大,导致像,女马女马力口水由,蠢萌蠢萌的。“爱”字不会写,写好了又被划掉,直接在补画了个爱心。
可以看出不满四岁的豆豆很努力地“画符”,模仿爷爷奶奶的字迹,给郝音“写”了一封信。
豆豆的画很幼稚萌系。母子两个脸蛋偎依的温馨画面,满溢着她对妈妈的思念。
郝音抱着信纸,噗嗤笑出了声,却又润湿了双眼。
都说父母深爱着孩子,孩子何尝不是深爱着父母呢?
郝音闭上眼睛,双手抱着信紧紧地贴在心窝上。就像平日里搂着豆豆的小脑袋贴在那里。这是她们母女间最亲密的形式之一。
脑子里满是豆豆苹果般红润细嫩的笑脸,还有她魔性的笑声。那么无忧无虑的笑声,纯真无邪的眼睛,经常让板着脸的大人们破功笑了场。
郝音心里甜甜的,像吃了女儿分享给她的旺仔QQ糖那么甜。心里默默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的太可爱太懂事了,妈妈真的好幸福。一定会为了你努力加油的!”
带着这样幸福的心情,郝音忐忑不安地拆开了另外一张信纸。
好多年没有跟父母写信了。拿起信纸,一直陌生而奇怪的感觉。她甚至有点焦虑和胆怯,犹豫着要不要打开看。上一次跟父母写信还是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候。
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最多的联系工具是QQ。智能手机限于苹果和三星,昂贵得很多人都买不起。而且高中的情怀还在延续,同学之间更喜欢通过书信联系。
写信,仿佛更有一番纸短情长,少年强说愁的滋味。
书信内容大多写得非常的正能量。谈人生、谈理想、谈读过的书、上过的课、谈今后是工作、考研还是出国。偶尔与特别要好的同学也会倾诉下感情方面的烦恼。但也写得相当春秋笔法,要么隐晦,要么假大空,要么装潇洒。
和高中要好的同学们写信大概两周一次,往往翘首以待,收到后欢欣雀跃,恨不得马上回信。甚至忍不住坐到教室后排偷偷写。
但与父母间的信件,一般一个月才会写一次。就连郝音这样幸福家庭出身的孩子,每次收到父母的信,都没有特别的期待和兴奋,平平淡淡,如同政治任务一样。
给父母回信一般都不急不慢。大多挨到周末。父母有时等不及了,问起信寄出没有,经常心虚地回应,最近学校特别忙。
像郝音回父母的信,都会特地挑在图书馆。沙沙的翻书声和写字声中,用蓝黑钢笔,以无比庄重而严肃的态度向父母汇报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回应父母对自己各方面的一些疑问和关心。
人说见字如面,讲的读信人的感受。至于写信人,其实往往也很类似。比如郝音写这些字的时候,感觉父亲就在她对面,负手而立。
当然每次回信还会单独写一段话,给她刚上幼儿园调皮捣蛋的弟弟郝乐。无非以姐姐的口吻教导他要好好听话,好好吃饭,少闯祸。然后还附赠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故而跟钟志文冬夜一吻定情这事,郝音压根不敢主动地汇报给父母,怕被批评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或整日问东问西,絮絮叨叨,千叮咛万嘱咐。
郝音甚至到现在都不敢告诉父母,是她迈出了第一步,主动告诉钟志文,她喜欢他。谁都能想象,当初如郝音般内敛的女子,需要多少的勇气,才能主动向另一个摸不清态度沉默内向的男孩告白。
最重要的,郝音该多纯粹,坚定的,非他不可的喜欢。
是的,郝音自始至终都很喜欢钟志文。
要知道在人大,从入学开始,就有很多优秀的男孩子,用各种形式主动追求郝音。她每一个都毫不拖泥带水坚定地拒绝,没留一丝一毫的余地。
只因倾心于他,再也装不下其他人。
本科快毕业时,父母对待恋爱的态度突然就变了。他们仿佛几天之间意识到女儿长大了。需要从单纯的学习生活转向成年人的恋爱婚姻家庭。从暗示到明示,频繁地关心起女儿的终身大事问题。
什么最好的男孩子都在北京,北京最好的男孩子都在中关村。什么学校里的感情最单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三观匹配。什么进入社会后工作忙,社会复杂,难以有真感情。而如果读研则受学历影响,选择范围小。
似乎要女儿立刻、马上从追求者中选定一个人,开始一场以结婚为目标的恋爱,然后尽快结婚找到归宿。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太短了不足以了解对方,太长了他们等不及。
最重要的,他们千叮咛万嘱咐郝音,一定要选爱她的而不是她爱的人。
直到父母催恋爱,郝音才说出来她和钟志文间的感情。母亲丁晚香一开始为郝音先斩后奏,瞒(欺骗)了他们这么久,与郝音闹了半年的别扭。也为她要嫁给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子有些担心。经常拾掇着老公郝国立给女儿讲道理,摆事实,论利弊,劝分不劝合。
但最终母亲丁晚香被老干部郝国立软缠硬磨给做通了工作,答应了这门婚事。无非女儿的人生她自己把握。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更独立懂事有担当,选择学医的孩子善良单纯有正义感如此等等。
丁晚香婚前还是忍不住私下问了郝音,是谁主动确定这段关系的,怕她太主动吃了亏。
郝音一直没有说真话,跟母亲说是钟志文主动追求的。其实她也在骗自己。如果以初吻定情来说,确实属于钟志文主动。但那也是自己之前各种创造机会,以实际行动进行暗示的结果。
钟志文说,“我也一直喜欢你。但我不敢主动开口。因为从小到大,我主动开口要的总会被拒绝。我不敢。我宁可与你做最好的朋友,祝福你,也不能失去你。”
这些回忆的碎片交错地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想到钟志文这个名字,她的心依然会很痛,但没有了更多的悔恨、怨恨和指责。也没有了眼泪。
今天一天似乎把所有为他流的泪都流光了。
他就像手掌心肉里的刺,扎得很深,很痛,拔不出来。但更不值得因为难受,把手掌给劈成两半。
年轻的时候怪父母老古董,不理解自己,不了解钟志文。
现在想来,父母的很多建议,其实是多少年阅历的总结。里面蕴含着对儿女最深沉的爱意。他们只是希望儿女过得幸福,少走弯路。
只是我们那时不懂。
我们年少轻狂,总想要走出一条自以为不同的路。
跌跌撞撞,每一辈的孩子都这样,总想过得跟父母不一样。
但至少这样,人生没有遗憾。后来的后来,回忆起那些青春没有遗憾。
察觉到眉头又皱起来,郝音笑着咳嗽了几声,这次咳得有些厉害。喝了好几口水才平息。
末了,她轻轻揉了揉眉头,嘲笑自己最近又该长皱纹了。
她充满期待和紧张地打开父母的信。
郝音恋恋不舍地又张望了几眼楼下的公交车站。
小心翼翼地把窗户合上。屋子里有些闷,留下一条小缝透气。
捂着嘴轻咳了两声。不知道是今天输液起了作用,还是父亲的看望和劝勉带来的心态变化。总之感觉咳嗽好像比早上轻了一些。
拉过椅子,缓缓坐下。迫不及待地打开粉色的信封。里面有两张薄薄的信纸。
一张明显有鲜艳的图案,水彩笔的印痕从背面透出来。花花绿绿的。明显是豆豆的杰作。轻轻地将信纸抽出,慢慢地打开。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不自觉地嘴角微微地上翘,带着盈盈的笑意。这大概是每个母亲收到孩子信件时的表情和神态。
信纸正中画着一个扎着朝天辫的小姑娘的大胖脸偎依着妈妈的鹅蛋脸。周围画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爱心。其中还特地精细地一笔一笔地描绘了郝音垂到肩膀上乌黑柔顺的长头发。
在最上面的空白处,歪歪扭扭地写着“Iloveyou,mummy”。画的底下横七竖八地写着,“妈妈,加油!我爱你!”由于每个偏旁部首都写得很大,导致像,女马女马力口水由,蠢萌蠢萌的。“爱”字不会写,写好了又被划掉,直接在补画了个爱心。
可以看出不满四岁的豆豆很努力地“画符”,模仿爷爷奶奶的字迹,给郝音“写”了一封信。
豆豆的画很幼稚萌系。母子两个脸蛋偎依的温馨画面,满溢着她对妈妈的思念。
郝音抱着信纸,噗嗤笑出了声,却又润湿了双眼。
都说父母深爱着孩子,孩子何尝不是深爱着父母呢?
郝音闭上眼睛,双手抱着信紧紧地贴在心窝上。就像平日里搂着豆豆的小脑袋贴在那里。这是她们母女间最亲密的形式之一。
脑子里满是豆豆苹果般红润细嫩的笑脸,还有她魔性的笑声。那么无忧无虑的笑声,纯真无邪的眼睛,经常让板着脸的大人们破功笑了场。
郝音心里甜甜的,像吃了女儿分享给她的旺仔QQ糖那么甜。心里默默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的太可爱太懂事了,妈妈真的好幸福。一定会为了你努力加油的!”
带着这样幸福的心情,郝音忐忑不安地拆开了另外一张信纸。
好多年没有跟父母写信了。拿起信纸,一直陌生而奇怪的感觉。她甚至有点焦虑和胆怯,犹豫着要不要打开看。上一次跟父母写信还是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候。
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最多的联系工具是QQ。智能手机限于苹果和三星,昂贵得很多人都买不起。而且高中的情怀还在延续,同学之间更喜欢通过书信联系。
写信,仿佛更有一番纸短情长,少年强说愁的滋味。
书信内容大多写得非常的正能量。谈人生、谈理想、谈读过的书、上过的课、谈今后是工作、考研还是出国。偶尔与特别要好的同学也会倾诉下感情方面的烦恼。但也写得相当春秋笔法,要么隐晦,要么假大空,要么装潇洒。
和高中要好的同学们写信大概两周一次,往往翘首以待,收到后欢欣雀跃,恨不得马上回信。甚至忍不住坐到教室后排偷偷写。
但与父母间的信件,一般一个月才会写一次。就连郝音这样幸福家庭出身的孩子,每次收到父母的信,都没有特别的期待和兴奋,平平淡淡,如同政治任务一样。
给父母回信一般都不急不慢。大多挨到周末。父母有时等不及了,问起信寄出没有,经常心虚地回应,最近学校特别忙。
像郝音回父母的信,都会特地挑在图书馆。沙沙的翻书声和写字声中,用蓝黑钢笔,以无比庄重而严肃的态度向父母汇报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回应父母对自己各方面的一些疑问和关心。
人说见字如面,讲的读信人的感受。至于写信人,其实往往也很类似。比如郝音写这些字的时候,感觉父亲就在她对面,负手而立。
当然每次回信还会单独写一段话,给她刚上幼儿园调皮捣蛋的弟弟郝乐。无非以姐姐的口吻教导他要好好听话,好好吃饭,少闯祸。然后还附赠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故而跟钟志文冬夜一吻定情这事,郝音压根不敢主动地汇报给父母,怕被批评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或整日问东问西,絮絮叨叨,千叮咛万嘱咐。
郝音甚至到现在都不敢告诉父母,是她迈出了第一步,主动告诉钟志文,她喜欢他。谁都能想象,当初如郝音般内敛的女子,需要多少的勇气,才能主动向另一个摸不清态度沉默内向的男孩告白。
最重要的,郝音该多纯粹,坚定的,非他不可的喜欢。
是的,郝音自始至终都很喜欢钟志文。
要知道在人大,从入学开始,就有很多优秀的男孩子,用各种形式主动追求郝音。她每一个都毫不拖泥带水坚定地拒绝,没留一丝一毫的余地。
只因倾心于他,再也装不下其他人。
本科快毕业时,父母对待恋爱的态度突然就变了。他们仿佛几天之间意识到女儿长大了。需要从单纯的学习生活转向成年人的恋爱婚姻家庭。从暗示到明示,频繁地关心起女儿的终身大事问题。
什么最好的男孩子都在北京,北京最好的男孩子都在中关村。什么学校里的感情最单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三观匹配。什么进入社会后工作忙,社会复杂,难以有真感情。而如果读研则受学历影响,选择范围小。
似乎要女儿立刻、马上从追求者中选定一个人,开始一场以结婚为目标的恋爱,然后尽快结婚找到归宿。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太短了不足以了解对方,太长了他们等不及。
最重要的,他们千叮咛万嘱咐郝音,一定要选爱她的而不是她爱的人。
直到父母催恋爱,郝音才说出来她和钟志文间的感情。母亲丁晚香一开始为郝音先斩后奏,瞒(欺骗)了他们这么久,与郝音闹了半年的别扭。也为她要嫁给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子有些担心。经常拾掇着老公郝国立给女儿讲道理,摆事实,论利弊,劝分不劝合。
但最终母亲丁晚香被老干部郝国立软缠硬磨给做通了工作,答应了这门婚事。无非女儿的人生她自己把握。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更独立懂事有担当,选择学医的孩子善良单纯有正义感如此等等。
丁晚香婚前还是忍不住私下问了郝音,是谁主动确定这段关系的,怕她太主动吃了亏。
郝音一直没有说真话,跟母亲说是钟志文主动追求的。其实她也在骗自己。如果以初吻定情来说,确实属于钟志文主动。但那也是自己之前各种创造机会,以实际行动进行暗示的结果。
钟志文说,“我也一直喜欢你。但我不敢主动开口。因为从小到大,我主动开口要的总会被拒绝。我不敢。我宁可与你做最好的朋友,祝福你,也不能失去你。”
这些回忆的碎片交错地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想到钟志文这个名字,她的心依然会很痛,但没有了更多的悔恨、怨恨和指责。也没有了眼泪。
今天一天似乎把所有为他流的泪都流光了。
他就像手掌心肉里的刺,扎得很深,很痛,拔不出来。但更不值得因为难受,把手掌给劈成两半。
年轻的时候怪父母老古董,不理解自己,不了解钟志文。
现在想来,父母的很多建议,其实是多少年阅历的总结。里面蕴含着对儿女最深沉的爱意。他们只是希望儿女过得幸福,少走弯路。
只是我们那时不懂。
我们年少轻狂,总想要走出一条自以为不同的路。
跌跌撞撞,每一辈的孩子都这样,总想过得跟父母不一样。
但至少这样,人生没有遗憾。后来的后来,回忆起那些青春没有遗憾。
察觉到眉头又皱起来,郝音笑着咳嗽了几声,这次咳得有些厉害。喝了好几口水才平息。
末了,她轻轻揉了揉眉头,嘲笑自己最近又该长皱纹了。
她充满期待和紧张地打开父母的信。